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就应该从工程的根本做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基础结构建设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地利用相关技术工艺和方法建设高质量的高层建筑,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高层 建筑结构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也取得了飞速发展。虽然目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技术,但它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坚持创新、加强管理才能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 高层建筑是指 10 层以上的住宅及总高度超过 24m 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建设高度的增加, 高层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 如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 一)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因为其高度与技术上的施工难度,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复杂等的特点,这些都明显会导致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延长,一般都会在两年以上。只有针对不同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在装饰和结构的施工上改革技术,才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坚持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水平和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高空作业较多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高度高,很多高度超过 100m 的超高层建筑都在进行建造, “全球第一高楼”的记录也一次次被刷新,对建筑材料需求量大也一直增大,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材料、机具设备、制品、甚至是施工人员的运输问题需要处理。由于高层建筑层数较高,施工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做好人员高空安全保护,要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处理,防止建筑材料,人员的坠落,坚决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高层建筑工程量
大高层建筑因为非常高的楼层导致巨大的工程量,这些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建设单位较多,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大型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比如像酒店、办公大楼等,往往采取的是边准备、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因此这就需要多个部门比如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进行经常有效的协调沟通才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一)重建不重管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很多时候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都是因为建设过程中不重视监管
(二)手工作业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少理论知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原材料缺少科学化管理导致的极大浪费,原材料储存放置未按标准进行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合格率,影响工程进度,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造成损失。
(三)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都留下安全隐患。
三、高层建筑技术要点
(一)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在保障高层建筑的稳固以及避免倾斜、地基下沉等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工期较长,所以要重视废渣、弃土的处理和污水的排放,严谨随处倾倒废渣,乱排污水;选择适合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可以减少基底回弹,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在卡挖土方之前,应做好地形的勘探、地质分析、水文调查等工作,根据各方信息确定最合理的开挖方式和最优的施工方案;为使施工有序进行,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要安排好施工流程。
(二)转换层施工
梁式转换层采取把上部剪力墙落于下部的转换大梁框支梁之上, 同时由框支柱支持框支梁, 工程上把这个称为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方式采取墙—梁—柱, 传力直接且明确, 在实际的工程上不仅便于计算、 分析, 而且其施工也是简单明了。在底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 是因为其梁式转换层因其独特的优势, 但是对上下轴线错位结构, 由于需要较多转换次梁, 也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在工程实践中, 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基本原理大多采取用下部的转换大梁以支托上部的结。总的来说, 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设计时, 因为下部楼层空间比较大, 转换层高度就有可能发生突变, 这就需要考虑把转换层上、 下楼层的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載力设计达到一致, 以确保转换层的传力部位有效, 来满足高层建筑抗强风与抗震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转换层的抗震设计时, 除了要考虑风荷载、 竖向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以外, 还要对竖向地震的作用进行计算。竖向地震剪力计算一般可通过反应谱法或者动力时程计算, 工程上往往近似考虑把转换层地震竖向剪力以重力荷载内力乘增大系数 (通常选取 1. 1 ) 。在对上部无完整剪力墙进行设计过程中,如果其不符合前述框支梁条件, 那么设计时先应符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规定, 计算时要按照转换梁设计由剪压比控制来确定, 应当具有合适的含箍率。
(三)后浇带施工
高层建筑周围一般有很多低层裙楼,上层楼层和低楼层同时施工,对于上部的楼层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和沉降差,在新浇灌混凝土由于硬结中会发生收缩,产生温度应力,后浇带施工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
(四)施工质量的控制
(1)强度的控制
混凝土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材料,而且在施工过程总需求量很大,要确实保障混泥土达到需要的强度要求。使用泵送混凝土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改善混凝土质量,所以应用极为广泛,但是由于过于抢工,不注意养护,常常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因此,严格养护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高层建筑的施工期较长,混凝土浇筑、养护条件差异较大,不同龄期、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不同配比的混凝土不应在同一批次验收,总之,为了更加科学的反映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应把条件相似的划为一个批次,分批次进行评定。
(2) “三线”控制
“三线”指的是轴线、标高、垂直度。控制垂直度也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过关的基础,也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保证利用吊线测定立柱的垂直度,校准之后在进行加支撑、浇筑混凝土,拉线控制垂直度。 “三线”的控制既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也是难点。轴线传递,首先保证施工复核轴线无误,然后以一层楼面作为基准。标高的控制必须确保每层的 4个洞控制点与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标高的定位在每层控制轴线的至少 4 个洞口上,对多层标高进行复核,用水准仪抄平,检测 4 个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4 个洞口标高准确性越高,标高的准确性也就越高,因此,多用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和控制此处楼面厚度的方法保证其准确度;
(3)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的类型大体可分为运动、闭合、不稳定和稳定等几种。裂缝的存在影响高层建筑的各方面性能,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它的危害性。 “放”是指结构处于自由无约束的状态,有充分变形空间时控制裂缝的措施, “抗”是指有拘束的状态下,没有充分变形空间时为控制裂缝采取的措施。 “抗”的形式主要有:多使用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尽量控制泌水、收缩、水化热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就应该从工程的根本做起, 一切从实际出发, 加强对基础结构建设的控制和管理, 有效地利用相关技术工艺和方法建设高质量的高层建筑, 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 1 ]蒋学勤 . 也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J]. 价值工程, 2010(24).
关键词:高层 建筑结构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也取得了飞速发展。虽然目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技术,但它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坚持创新、加强管理才能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 高层建筑是指 10 层以上的住宅及总高度超过 24m 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建设高度的增加, 高层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 如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 一)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因为其高度与技术上的施工难度,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复杂等的特点,这些都明显会导致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延长,一般都会在两年以上。只有针对不同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在装饰和结构的施工上改革技术,才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坚持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水平和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高空作业较多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高度高,很多高度超过 100m 的超高层建筑都在进行建造, “全球第一高楼”的记录也一次次被刷新,对建筑材料需求量大也一直增大,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材料、机具设备、制品、甚至是施工人员的运输问题需要处理。由于高层建筑层数较高,施工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做好人员高空安全保护,要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处理,防止建筑材料,人员的坠落,坚决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高层建筑工程量
大高层建筑因为非常高的楼层导致巨大的工程量,这些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建设单位较多,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大型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比如像酒店、办公大楼等,往往采取的是边准备、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因此这就需要多个部门比如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进行经常有效的协调沟通才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一)重建不重管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很多时候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都是因为建设过程中不重视监管
(二)手工作业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少理论知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原材料缺少科学化管理导致的极大浪费,原材料储存放置未按标准进行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合格率,影响工程进度,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造成损失。
(三)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都留下安全隐患。
三、高层建筑技术要点
(一)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在保障高层建筑的稳固以及避免倾斜、地基下沉等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工期较长,所以要重视废渣、弃土的处理和污水的排放,严谨随处倾倒废渣,乱排污水;选择适合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可以减少基底回弹,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在卡挖土方之前,应做好地形的勘探、地质分析、水文调查等工作,根据各方信息确定最合理的开挖方式和最优的施工方案;为使施工有序进行,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要安排好施工流程。
(二)转换层施工
梁式转换层采取把上部剪力墙落于下部的转换大梁框支梁之上, 同时由框支柱支持框支梁, 工程上把这个称为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方式采取墙—梁—柱, 传力直接且明确, 在实际的工程上不仅便于计算、 分析, 而且其施工也是简单明了。在底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 是因为其梁式转换层因其独特的优势, 但是对上下轴线错位结构, 由于需要较多转换次梁, 也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在工程实践中, 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基本原理大多采取用下部的转换大梁以支托上部的结。总的来说, 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设计时, 因为下部楼层空间比较大, 转换层高度就有可能发生突变, 这就需要考虑把转换层上、 下楼层的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載力设计达到一致, 以确保转换层的传力部位有效, 来满足高层建筑抗强风与抗震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转换层的抗震设计时, 除了要考虑风荷载、 竖向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以外, 还要对竖向地震的作用进行计算。竖向地震剪力计算一般可通过反应谱法或者动力时程计算, 工程上往往近似考虑把转换层地震竖向剪力以重力荷载内力乘增大系数 (通常选取 1. 1 ) 。在对上部无完整剪力墙进行设计过程中,如果其不符合前述框支梁条件, 那么设计时先应符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规定, 计算时要按照转换梁设计由剪压比控制来确定, 应当具有合适的含箍率。
(三)后浇带施工
高层建筑周围一般有很多低层裙楼,上层楼层和低楼层同时施工,对于上部的楼层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和沉降差,在新浇灌混凝土由于硬结中会发生收缩,产生温度应力,后浇带施工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
(四)施工质量的控制
(1)强度的控制
混凝土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材料,而且在施工过程总需求量很大,要确实保障混泥土达到需要的强度要求。使用泵送混凝土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改善混凝土质量,所以应用极为广泛,但是由于过于抢工,不注意养护,常常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因此,严格养护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高层建筑的施工期较长,混凝土浇筑、养护条件差异较大,不同龄期、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不同配比的混凝土不应在同一批次验收,总之,为了更加科学的反映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应把条件相似的划为一个批次,分批次进行评定。
(2) “三线”控制
“三线”指的是轴线、标高、垂直度。控制垂直度也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过关的基础,也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保证利用吊线测定立柱的垂直度,校准之后在进行加支撑、浇筑混凝土,拉线控制垂直度。 “三线”的控制既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也是难点。轴线传递,首先保证施工复核轴线无误,然后以一层楼面作为基准。标高的控制必须确保每层的 4个洞控制点与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标高的定位在每层控制轴线的至少 4 个洞口上,对多层标高进行复核,用水准仪抄平,检测 4 个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4 个洞口标高准确性越高,标高的准确性也就越高,因此,多用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和控制此处楼面厚度的方法保证其准确度;
(3)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的类型大体可分为运动、闭合、不稳定和稳定等几种。裂缝的存在影响高层建筑的各方面性能,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它的危害性。 “放”是指结构处于自由无约束的状态,有充分变形空间时控制裂缝的措施, “抗”是指有拘束的状态下,没有充分变形空间时为控制裂缝采取的措施。 “抗”的形式主要有:多使用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尽量控制泌水、收缩、水化热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就应该从工程的根本做起, 一切从实际出发, 加强对基础结构建设的控制和管理, 有效地利用相关技术工艺和方法建设高质量的高层建筑, 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 1 ]蒋学勤 . 也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J]. 价值工程, 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