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可尝试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使他们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快,多一些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将激励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另外,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探索,适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学习气氛必然活跃。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操作体验进而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经历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尽可能使他们从内心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深层次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方法的切实掌握,尝到了探索之趣、攀登之乐、成功之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实践体验,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必然也更加熟练。这样的体验最终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数学是抽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秤之后,我出示了四包物品:棉花、黄豆、苹果、花生(都是千克)。先让学生猜一猜哪包会重一些,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称一称重量,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学生小组内开展了“称一称”的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四包物品的重量都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同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后,再通过称体重的游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1千克、几千克重量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感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联系紧密的。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参与体验,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终身难忘。
三、联系生活体验,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生不断成功。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在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准备家访,请画出从学校到你家的线路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希望老师能准确地找到自己家,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
我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大家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二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我因势利导:
“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讲授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线路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明白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也就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引出钟表,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认识钟面时,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最后,请学生用“9时”说一句话,表演小品“猜时间”等。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发挥和展示,又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体验性教学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动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更喜欢数学。
(沙河市青界学区青界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可尝试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使他们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快,多一些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将激励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另外,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探索,适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学习气氛必然活跃。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操作体验进而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经历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尽可能使他们从内心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深层次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方法的切实掌握,尝到了探索之趣、攀登之乐、成功之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实践体验,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必然也更加熟练。这样的体验最终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数学是抽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秤之后,我出示了四包物品:棉花、黄豆、苹果、花生(都是千克)。先让学生猜一猜哪包会重一些,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称一称重量,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学生小组内开展了“称一称”的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四包物品的重量都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同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后,再通过称体重的游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1千克、几千克重量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感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联系紧密的。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参与体验,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终身难忘。
三、联系生活体验,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生不断成功。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在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准备家访,请画出从学校到你家的线路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希望老师能准确地找到自己家,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
我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大家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二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我因势利导:
“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讲授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线路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明白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也就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引出钟表,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认识钟面时,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最后,请学生用“9时”说一句话,表演小品“猜时间”等。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发挥和展示,又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体验性教学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动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更喜欢数学。
(沙河市青界学区青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