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体验教学的尝试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可尝试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使他们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快,多一些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将激励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另外,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探索,适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学习气氛必然活跃。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操作体验进而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经历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尽可能使他们从内心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深层次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方法的切实掌握,尝到了探索之趣、攀登之乐、成功之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实践体验,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必然也更加熟练。这样的体验最终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数学是抽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秤之后,我出示了四包物品:棉花、黄豆、苹果、花生(都是千克)。先让学生猜一猜哪包会重一些,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称一称重量,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学生小组内开展了“称一称”的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四包物品的重量都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同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后,再通过称体重的游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1千克、几千克重量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感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联系紧密的。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参与体验,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终身难忘。
  
  三、联系生活体验,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生不断成功。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在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准备家访,请画出从学校到你家的线路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希望老师能准确地找到自己家,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
  我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大家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二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我因势利导:
  “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讲授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线路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明白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也就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引出钟表,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认识钟面时,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最后,请学生用“9时”说一句话,表演小品“猜时间”等。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发挥和展示,又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体验性教学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动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更喜欢数学。
  (沙河市青界学区青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育成完美的人格、人品和人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生活 语文 语文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
期刊
“爱,可以创造奇迹!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好!更顽强!”让我对这句话理解的更深透的是缘于“六、一”那天发生的事。  那天,劳累了一天的我回到家里,晚饭后与家长QQ聊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时,一个不熟悉的头像——“空中的云”闪烁起来,打开一看,我大吃一惊,脑部短暂缺血2分钟,上面竟然写着:“我X你妈,你不让我们过好六、一,我咒你在教我们的最后一个月里倒霉!!!”我简直不敢相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质疑辨析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
期刊
内容摘要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段)160篇。要想是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要想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且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为了让学生持久的保持朗读习惯还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建立检查制度使小学生养成
期刊
导语:我们每天都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着一堂堂自以为“生动”的课,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一个个道理,孩子们点滴进步都会使我们异常兴奋,我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突然有一天,沉下心来想想才发现,天真幼稚的孩子在接受着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流动红旗”——我心中的痛    开学第二周升旗仪式上,纪律检查小组宣布“班级流动红旗”的归属时,我班所有师生那种紧张简直比
期刊
在全国各行各业改革大潮涌动的今天,学校们也不甘寂寞。改革的成功让人高兴,改革的过程可能也让教师们难受。有这样一个学校,改革是这样进行的。   改革背景:这个学校是一个新建民办学校,,基础设施堪称一流,教师业务水平属该市中等偏上,因为这个学校的前身是一所教学力量较强的公办中学,教师百分之八十都是该公办学校的教师。成立之初的前三年,形势真是天时地利发展迅速,生源充足且逐年递增,可是高考结果不尽人意,5
期刊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日记”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长期以来,写日记成了语文老师的专利,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交流形式。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共识。在教学实践中,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情感、交流数学思想的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有的魅力。    数学日记 开通师生之间的对话通道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由于英语写作技能的难度较大,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很不容易。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学生管理格局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当好班主任也是每位老师必备可少的基本功。在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过烦恼,有过欢乐,有过被误解的苦闷,也有过被人认可的喜悦。在这几十年教育生涯中,我深深懂得,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该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慈爱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真心的朋友,学习的榜样,而得到这些评价的唯一途径是:用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一
期刊
实现教育的回归,让幸福与教育联姻就成为必然,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从而唤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育人观念和办学行为的反思和觉醒,唤起我们关注人本,促进学生健康幸福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使命,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实现“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