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活动、深刻理解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期间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并将其有效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84-0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語文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一)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求知天性
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从中可以领悟到,教育绝非强制性学习,而是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引导,以此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1]。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潜能的激发,这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兴趣不仅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探索未知、学习新知识的原动力。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自主、自觉、积极地探究、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层次。
(三)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若思维发展受阻,必然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促进学生思维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意识。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锻炼、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十分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应制定合理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一)完善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歌曲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长城长》。其次,组织语言进行课堂引导,教师可以说:“这首歌大家听过么?同学们,长城是世界上修建耗时最长、工程量最庞大的古代防御工程。而且长城作为雄伟壮丽的工程建筑,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跟随歌曲的旋律,走近长城,感受长城!”最后,教师可引入有关长城的经典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创设课堂情境
通过研究新课标内容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是新课标对各学科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文章的主旨思想等,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
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可知,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期间的心情,区分文章中描写实际的内容与联想的内容。而小学生往往对贝多芬了解较少,所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月光曲》,利用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月光曲》这一课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借助创设情境的手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而怀揣好奇心的学生必然会有深入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利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好奇心强,喜欢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采用游戏教学法,释放学生的游戏天性,利用游戏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教学中渗透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重难点知识,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鱼的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找字
词”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新课中的陌生字词。在这一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视作在汪洋大海中的鱼儿,并且要用寻找字词的形式才能找到“鱼妈妈”。教师通过这一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游戏中有效渗透课文知识,使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小鱼儿在池塘妈妈怀里安然入睡”的画面,培养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意识[2]。
另外,采用游戏教学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复杂的词汇知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实现语文知识的生动化、具象化,调动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游戏教学法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四)采用互动教学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十分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互动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很多学生都感觉语文课堂索然无味,所以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受新课改影响,教师需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感受语文知识内涵,同时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积极影响。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了解大榕树为何被称作“鸟的天堂”。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
“大、真、又、卧”等词,对大榕树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采用提问、互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具体互动内容如下:
师:“大榕树的‘大’在原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包含哪些内容?”
生;“从‘不可计数’这个词便可知道大榕树枝繁叶茂,所以树特别大。”
师:“原文中‘真’出现了两次,这两个‘真’存在差异吗?”
生:“两个‘真’都是对大榕树的描写,第一个
‘真’的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是作者对大榕树的感叹,在阅读时应读出惊叹的语气[3]。”
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理解大榕树“大”“茂盛”的含义,并积极发表个人想法,主动探究语文知识,这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具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景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2]赵晓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亚太教育,2019(8).
[3]李邻黎.打开兴趣之门——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作者简介】
朱彦清(197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84-0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語文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一)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求知天性
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从中可以领悟到,教育绝非强制性学习,而是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引导,以此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1]。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潜能的激发,这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兴趣不仅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探索未知、学习新知识的原动力。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自主、自觉、积极地探究、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层次。
(三)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若思维发展受阻,必然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促进学生思维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意识。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锻炼、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十分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应制定合理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一)完善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歌曲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长城长》。其次,组织语言进行课堂引导,教师可以说:“这首歌大家听过么?同学们,长城是世界上修建耗时最长、工程量最庞大的古代防御工程。而且长城作为雄伟壮丽的工程建筑,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跟随歌曲的旋律,走近长城,感受长城!”最后,教师可引入有关长城的经典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创设课堂情境
通过研究新课标内容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是新课标对各学科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文章的主旨思想等,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
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可知,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期间的心情,区分文章中描写实际的内容与联想的内容。而小学生往往对贝多芬了解较少,所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月光曲》,利用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月光曲》这一课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借助创设情境的手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而怀揣好奇心的学生必然会有深入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利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好奇心强,喜欢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采用游戏教学法,释放学生的游戏天性,利用游戏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教学中渗透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重难点知识,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鱼的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找字
词”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新课中的陌生字词。在这一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视作在汪洋大海中的鱼儿,并且要用寻找字词的形式才能找到“鱼妈妈”。教师通过这一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游戏中有效渗透课文知识,使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小鱼儿在池塘妈妈怀里安然入睡”的画面,培养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意识[2]。
另外,采用游戏教学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复杂的词汇知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实现语文知识的生动化、具象化,调动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游戏教学法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四)采用互动教学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十分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互动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很多学生都感觉语文课堂索然无味,所以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受新课改影响,教师需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感受语文知识内涵,同时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积极影响。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了解大榕树为何被称作“鸟的天堂”。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
“大、真、又、卧”等词,对大榕树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采用提问、互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具体互动内容如下:
师:“大榕树的‘大’在原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包含哪些内容?”
生;“从‘不可计数’这个词便可知道大榕树枝繁叶茂,所以树特别大。”
师:“原文中‘真’出现了两次,这两个‘真’存在差异吗?”
生:“两个‘真’都是对大榕树的描写,第一个
‘真’的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是作者对大榕树的感叹,在阅读时应读出惊叹的语气[3]。”
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理解大榕树“大”“茂盛”的含义,并积极发表个人想法,主动探究语文知识,这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具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景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2]赵晓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亚太教育,2019(8).
[3]李邻黎.打开兴趣之门——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作者简介】
朱彦清(197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