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说领先,读写跟后”,听力是英语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听力又是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占了整份英语卷总分值的三分之一。根据语言学的观点,听力属于语言的输入(input),只有语言的大量输入才会有语言的输出(output)。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通常学生说的“太难”,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语速太快。听惯了初中的慢速英语转而听高中的听力,自然是学生往往还没反应过来而放音已经结束。2.题目的设问太难。有些题目需要学生经过两次以上推理才能得出答案或者学生听不出原话的“话外之音”。有时学生对听力对话中的习惯用语或俚语无所适从。3.词汇不认识。高一的学生词汇量十分有限,他们要么题目看不懂就是被选项中的生词所难倒。4.心理上的因素。一部分学生因初中英语听力就不好,他们到高中一开始就害怕听力。
所以,怎样把握好学生的听力关就成了高一英语教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听力教学特征分析
听力涉及语言的语音、音位、韵律、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用。要求对所学语言的语音及其与语义结合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敏感与识别能力。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有:语音问题、词义理解问题、语速问题、内容的相关性问题、心理压力、语用因素、策略的使用等。学生在某方面如词汇量小、缺乏背景知识、不能抓住重点等的弱项更容易对理解造成障碍。听力是一个“复杂、能动而又脆弱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听力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听力教学必须体现以下特征:1.材料的相关性(如与学习者的目标和兴趣相关);2.材料的真实性(能真实体现现实世界中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3.明确的语言风格(所选材料包括学习者能够理解的各种文体和语体);4.内容的难度适切性(能让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内容);5.语言的简洁性(听力材料能激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让他们更愿意对材料作出反应);6.教师话语的恰当性(教师在必要时需给予一定的背景知识介绍或策略方面的指导)。
二、听力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不少教师将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测试,将教学目标和重点放在完成听力练习上,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题——对答案。这样的听力课堂缺乏有效的听说活动,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降低听力学习的质量。因此,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设计的活动要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真实性原则。听力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英语。
(三)梯度性原则。听力活动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
(四)时效性原则。活动的设计必须注重教学的效果,以提高学生听的技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依据Willis任务课堂教学的步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听力活动:
1.听前活动设计
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相关文化和背景信息,扫除生词障碍,并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及结构,为之后的听力理解活动做好铺垫。听前阶段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图片、对话、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听的欲望。这个阶段的任务包括:话题的导入;词汇的梳理;内容预测。
2.听中活动设计
(1)分层理解听力内容。在听短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整体听一遍,听懂大意并简单概括主要内容;在让学生逐段听,把握细节;最后在整体听一遍。(2)准确把握关键信息。听力材料中常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勤做笔记,听清、听懂关键信息,明确六个“W”(Who,What,When,Where,Why,How)。(3)模仿朗读听力材料。语音方面有欠缺。学生平时讲的是中式英语,不熟悉连读、吞音、失去爆破等,对一些词汇和句子往往看得懂但听不懂。教师需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边听边读,听中练读,从而培养听的能力。
3.听后活动设计
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将听力材料的主题进行延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听力材料中蕴涵的信息和意义,设计考查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拓展型任务。
三、听力教学实践与对策
笔者长期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对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听力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听力理解是一个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和预测的过程。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调动身体的眼、耳、脑、手的协调作用,具体的说就是,眼睛要认真读题,大脑要积极分析聽力内容、题干和选项的信息、耳朵要积极接收听力的内容、手要勤于记下一些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的关键词。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听时的紧张感,因适当的紧张感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提前进入听的状态。
2.帮助学生熟悉口语的特点
听力试题的材料来自真实的生活,强调口头语言的真实性和正确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和情绪。常见的话题有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通知、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等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音知识,如单词的重音、爆破,句子的连读、语调等发音技巧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读听力材料,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要做好听力试题,除了加强平时的听力训练,研究听力试题及命题人的出题技巧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考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听力录音不像阅读材料可以“回视”,听的内容通常无法“回听”。其次,口语在结构上不如书面语严谨,口语中常伴有省略、重复、停顿、自我纠正、冗余信息多等现象。再者,听力测试不仅考查考生在连续的语流中听音辨音的能力,而且还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融入词汇、句型、语法等考查项目。另外,命题人还会有意设置一些干扰陷阱,增加试题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巧,如学生的预测能力,抓关键词和要点的技巧。
4.科学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能力,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巧妙化解难度,包括分类对比、回答问题、排序、归纳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等。其次,听、说结合,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教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同时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提问和回答,使学生处在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5.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
教师既要注意课内的指导,也要注意课外的延伸。课上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多听,课后也要让学生借助电脑、MP3、随身听等电子视听设备加强英语的听力。既要精听,也要泛听,因为泛听是精听的基础,精听是泛听的深化,只有精泛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另外,平日操练的题型应多样化,除单项选择题外,正误判断、回答问题、短文填空、填写表格、归纳信息等题型都应该穿插安排在日常听力训练中。
四、结束语
提高英语听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听力不同于允许反复思考的阅读,所有的语言信息都在一瞬间同时给出。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必须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听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听力在不间断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通常学生说的“太难”,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语速太快。听惯了初中的慢速英语转而听高中的听力,自然是学生往往还没反应过来而放音已经结束。2.题目的设问太难。有些题目需要学生经过两次以上推理才能得出答案或者学生听不出原话的“话外之音”。有时学生对听力对话中的习惯用语或俚语无所适从。3.词汇不认识。高一的学生词汇量十分有限,他们要么题目看不懂就是被选项中的生词所难倒。4.心理上的因素。一部分学生因初中英语听力就不好,他们到高中一开始就害怕听力。
所以,怎样把握好学生的听力关就成了高一英语教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听力教学特征分析
听力涉及语言的语音、音位、韵律、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用。要求对所学语言的语音及其与语义结合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敏感与识别能力。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有:语音问题、词义理解问题、语速问题、内容的相关性问题、心理压力、语用因素、策略的使用等。学生在某方面如词汇量小、缺乏背景知识、不能抓住重点等的弱项更容易对理解造成障碍。听力是一个“复杂、能动而又脆弱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听力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听力教学必须体现以下特征:1.材料的相关性(如与学习者的目标和兴趣相关);2.材料的真实性(能真实体现现实世界中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3.明确的语言风格(所选材料包括学习者能够理解的各种文体和语体);4.内容的难度适切性(能让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内容);5.语言的简洁性(听力材料能激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让他们更愿意对材料作出反应);6.教师话语的恰当性(教师在必要时需给予一定的背景知识介绍或策略方面的指导)。
二、听力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不少教师将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测试,将教学目标和重点放在完成听力练习上,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题——对答案。这样的听力课堂缺乏有效的听说活动,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降低听力学习的质量。因此,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设计的活动要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真实性原则。听力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英语。
(三)梯度性原则。听力活动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
(四)时效性原则。活动的设计必须注重教学的效果,以提高学生听的技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依据Willis任务课堂教学的步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听力活动:
1.听前活动设计
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相关文化和背景信息,扫除生词障碍,并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及结构,为之后的听力理解活动做好铺垫。听前阶段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图片、对话、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听的欲望。这个阶段的任务包括:话题的导入;词汇的梳理;内容预测。
2.听中活动设计
(1)分层理解听力内容。在听短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整体听一遍,听懂大意并简单概括主要内容;在让学生逐段听,把握细节;最后在整体听一遍。(2)准确把握关键信息。听力材料中常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勤做笔记,听清、听懂关键信息,明确六个“W”(Who,What,When,Where,Why,How)。(3)模仿朗读听力材料。语音方面有欠缺。学生平时讲的是中式英语,不熟悉连读、吞音、失去爆破等,对一些词汇和句子往往看得懂但听不懂。教师需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边听边读,听中练读,从而培养听的能力。
3.听后活动设计
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将听力材料的主题进行延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听力材料中蕴涵的信息和意义,设计考查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拓展型任务。
三、听力教学实践与对策
笔者长期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对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听力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听力理解是一个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和预测的过程。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调动身体的眼、耳、脑、手的协调作用,具体的说就是,眼睛要认真读题,大脑要积极分析聽力内容、题干和选项的信息、耳朵要积极接收听力的内容、手要勤于记下一些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的关键词。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听时的紧张感,因适当的紧张感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提前进入听的状态。
2.帮助学生熟悉口语的特点
听力试题的材料来自真实的生活,强调口头语言的真实性和正确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和情绪。常见的话题有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通知、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等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音知识,如单词的重音、爆破,句子的连读、语调等发音技巧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读听力材料,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要做好听力试题,除了加强平时的听力训练,研究听力试题及命题人的出题技巧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考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听力录音不像阅读材料可以“回视”,听的内容通常无法“回听”。其次,口语在结构上不如书面语严谨,口语中常伴有省略、重复、停顿、自我纠正、冗余信息多等现象。再者,听力测试不仅考查考生在连续的语流中听音辨音的能力,而且还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融入词汇、句型、语法等考查项目。另外,命题人还会有意设置一些干扰陷阱,增加试题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巧,如学生的预测能力,抓关键词和要点的技巧。
4.科学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能力,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巧妙化解难度,包括分类对比、回答问题、排序、归纳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等。其次,听、说结合,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教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同时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提问和回答,使学生处在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5.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
教师既要注意课内的指导,也要注意课外的延伸。课上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多听,课后也要让学生借助电脑、MP3、随身听等电子视听设备加强英语的听力。既要精听,也要泛听,因为泛听是精听的基础,精听是泛听的深化,只有精泛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另外,平日操练的题型应多样化,除单项选择题外,正误判断、回答问题、短文填空、填写表格、归纳信息等题型都应该穿插安排在日常听力训练中。
四、结束语
提高英语听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听力不同于允许反复思考的阅读,所有的语言信息都在一瞬间同时给出。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必须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听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听力在不间断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