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路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第257期)
  
  三、历史性的转变及其成因
  
  近年来,河南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崛起谋发展、围绕跨越做文章,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当代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来河南视察时高兴地说,“相隔一年多再来,感到河南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视察时,称河南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和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纵观河南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可以说,河南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
  一是实现了由一个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大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河南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总量从2003年的6868亿元跃升到1.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今年GDP有望突破1.8万亿元,相当于浙江去年的发展水平。人均水平高了。改革开放之初河南的人均GDP在100美元以下,2004年突破1000美元,2007年突破2000美元,近五年年均增速为13.3%、位居全国前列。地方财力强了。1978年,地方财政支出不足30亿元,到2007年达到了1871亿元,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发展后劲足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显著加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56公里、居全国第1位,发电装机容量达4100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原煤产量、发电量分别居全国第3、第4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初步形成。河南不仅跨入了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的行列,而且地位日益巩固。
  二是实现了由一个温饱不足的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转变。近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毫不动摇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毫不动摇地加大农业投入,毫不动摇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河南已成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国家粮食主产区,赢得了“中原熟,天下足”的美誉。河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400多亿斤跨上了1000亿斤的台阶,连续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居全国首位。粮食单产实现了从中低产向中高产的跨越,人均粮食占有量突破1000斤。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1/13的人口,同时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特别是在国际粮价飞涨、粮食危机笼罩全球的特殊形势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河南成为全国最大的厨房。我们大力推动农产品由农田到超市再到餐桌的转化和增值,去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达2600亿元,由全国第5位跃居全国第2位,粮食加工能力居全国第1位,食品工业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放眼国内食品市场,每10个速冻汤圆就有6个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产自河南,每10包方便面就有3包产自河南。河南成为全国粮食增产的最大动力。近年来,河南每年的粮食增量占全国的1/3强。尤为可喜的是,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并呈加速之势。以夏粮为例,1984年首破300亿斤以来,到1996年突破400亿斤、用了12年,到2004年突破500亿斤、用了8年,到2008年突破600亿斤、仅用了4年。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打造国家粮食核心产区,计划到2020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00亿斤,为国家实现增产1000亿斤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省份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河南的工业起步晚、基础差、发展慢,建设工业大省一直是河南人民的夙愿,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懈努力的目标。我们把工业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主导来谋划,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筋骨。从工业总量来看,近五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到2007年达7508亿元、跃居全国第5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从工业效益来看,在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工业效益大幅提升,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42亿元,相当于2003年的7.6倍,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跃居全国第4位。从优势产业来看,形成了食品、有色金属、石油和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战略支撑产业和产业链,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迅速崛起。到今年10月,永煤集团和平煤集团销售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这是河南企业有史以来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双汇集团、华英禽业、金龙铜管、黄河旋风等都成为国内行业“领头羊”。
  四是实现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转变。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第1位,很多史学家用“两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来描述河南文化资源的丰厚。针对河南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巨大但供给不足、发展基础较好但层次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们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把文化强省建设摆到与经济强省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增强,河南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启动建设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12个文化重点项目,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南艺术中心的建成启用,结束了河南没有国际一流大型专业剧院和专业音乐厅的历史,而且创新管理思路,采用委托式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迅速壮大。文化产业总量居全国前列,增加值近三年翻了两番多,增速超过GDP,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誉为国内文化产业的一匹黑马;形成了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企业集团实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河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国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创新经验现场交流会在河南举行。商丘市民权县王公庄村农民,通过绘画特别是画虎,一年创收16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画出了一片新天地、画出了一个新农村,被称为“中国画虎第一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专门写诗赞扬他们:“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泼墨岂只为斗米,虎虎生风长精神。”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常香玉》、《程婴救孤》、《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精品力作连获大奖、久演不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我们给文化与旅游穿上“连裆裤”,推动形成文化旅游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不仅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而且旅游业也迅速崛起。去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居全国第6位,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大省。白云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云台山门票收入超过了北京故宫。中原文化影响彰显。中原文化“沿海行”、“港澳行”等重大文化活动在沿海省市和港澳台地区掀起了强劲的“河南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华商文化节、国际老子文化节、中国魔术文化节等重大品牌节会,有力地增强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河南的软实力。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六点体会。
  一是解放思想不停步。河南之所以能迈出跨越的脚步,就是因为我们把解放思想作为开路先锋,不断扫除思想上的“尘埃”,冲出因循守旧的“牢笼”,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使思想摆脱羁绊,认识得到飞跃。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法力无穷、功能巨大,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越是发展成绩大、形势好、水平高,越不能放松解放思想。在前不久全省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中,我们明确提出,河南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就必须在新一轮解放思想浪潮中走在前列,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开启改革发展思路;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原动力,推进改革发展进程;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突破口,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望远镜,增强改革发展远见;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大学校,提高改革发展能力。
  二是狠抓发展不动摇。发展是解决河南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作为根本原则,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最大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省上下思改革、谋发展、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氛围空前浓厚,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受到了兄弟省区市和新闻媒体的关注,被称为值得研究的“河南现象”。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河南有近亿人口,再大的成绩除以近亿人口这个庞大的分母,也都显得微不足道。要崛起、要圆梦,就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含糊,决不能让发展速度降下来、发展规模掉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正在崛起的河南实力更强、活力更足、魅力更大。
  三是“三化”齐上不偏颇。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三化”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导、新型城镇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这几年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农业“两篇文章”联手做、城市农村“两幅画卷”一起绘,形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支柱”相互支撑、共同顶托中原崛起的良好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目前,河南的二、三产业仍低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三农”难题仍未得到根本破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统筹“三化”进程,坚定不移地抓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助力;坚定不移地抓好城镇化这个载体,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平台,为减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坚定不移地抓牢农业现代化这个基础,为工业化、城镇化夯实根基。
  四是改善民生不含糊。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政治、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三就两保”问题为重点,坚持每年为人民群众办好“十大实事”,并形成长效机制,四年财政共投入资金950多亿元,被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最根本的目的是造福广大群众,最可靠的力量也是广大群众。我们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心同德地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是维护稳定不放松。我们坚持把保稳定作为现阶段构建和谐中原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对重大决策决定事前引入信访分析评估的“渑池模式”、把解决企业军转干部实际困难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项城经验”、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的“义马经验”,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稳定的路子,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稳定是干事创业的前提。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不放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好圆梦之路营造良好环境。
  六是作风建设不轻视。好作风展示好形象,好作风成就大事业。我们坚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倡导“严、细、深、实”的良好作风,创造性地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狠刹奢靡、浮躁、贪占、跑要这“四股歪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坚定,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加强劲,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加快“两大跨越”、加强“两大建设”、加速中原崛起,对河南广大干部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次新的“赶考”,我们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必须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四、新崛起的目标及其举措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从河南实现了“由小到大”跨越的实际出发,适应河南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新崛起。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亲临河南视察,强调“搞好河南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上取得新进展,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迈出新步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原崛起的新篇章”。“一个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地位举足轻重、任务艰巨繁重、影响广泛深重上,这是对河南在全国工作大局中的科学定位,既包含了对近年来河南工作的充分肯定,又包含了对河南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三个更加”,是对河南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包括了能力、素质、作风、政策、措施各个方面;“三个新”,是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战略任务,既关系到河南的长远发展和全省近亿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全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大局。这“一个十分重要”、“三个更加”、“三个新”,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央对河南发展的总体要求,非常科学、非常系统、非常全面,为我们实现新跨越新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
  我们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河南发展的奋斗目标、战略举措、总体思路等进行了丰富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农业先进,就是通过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让最弱的农业实力强大,最苦的农村全面繁荣,最穷的农民富裕幸福。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坚实基础。工业发达,就是把河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实现工业化,让中原崛起的筋骨更加强壮。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强大支柱。政治文明,就是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政治保证。文化繁荣,就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中原文化大舞台群英荟萃、精品纷呈,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精神动力。环境优美,就是让中原大地林更茂、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气更爽、城乡更秀美,人与自然更和谐。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生态屏障。社会和谐,就是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重要条件。人民富裕,就是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全省人民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这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根本目的。这七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相关联、互为依托,互相作用、互为条件,体现了五大文明的有机统一,描绘了中原崛起的美好蓝图,是时代的呼唤、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必须协调推进、共同发力。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七个方面的奋斗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明确方向。这七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既有原则要求又有量化指标,既有明确任务又有工作措施,既是“规划图”又是“路线图”,使中原崛起的目标更加完善、前景更加清晰。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原崛起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二是增强动力。宏伟的目标令人鼓舞、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制定这一奋斗目标,就是要引导河南广大干部群众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敢与强者比、敢同勇者争、敢向高处攀,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就是要把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转化成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进一步调动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省人民创新创造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三是坚定信心。美好蓝图能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机遇面前不犹豫,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知难而上、迎难而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挑战和风险,成就宏伟事业。
  为实现新跨越新崛起,我们按照胡总书记对河南工作“一个十分重要”、“三个更加”、“三个新”的重要指示,提出要在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着力,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上见效。我们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这一主题来展开。在目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突出实践特色,确立了三个阶段的活动载体,在学习调研阶段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相衔接、以深化“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为载体,在分析检查阶段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的破旧立新活动为载体,在整改落实阶段以“新进展、新步伐、新篇章”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胡总书记给我们提出来的“三个更加”上下功夫,“三个新”上见成效。
  我们深知,新跨越绝非易事、新崛起任重道远。河南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三农”问题亟待破解等现实矛盾,面临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巨大压力,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近一段时间,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我们沉着应对,提出要用继续解放思想来开窍,用深化改革开放来添力,用坚持科学发展来定向,在迎接挑战中找机遇,在破解难题中求发展,在扎实工作中渡难关,在增强信心中谋崛起,千方百计打赢这场“扩内需、保增长”的硬仗。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12.2%,经济社会发展在困难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当前,我们提出要把“防冷消滞、保暖促长”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既防止经济发展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滚滚寒流而逐渐冷却,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滞缓的不利因素,更要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热度”,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扎实工作而不心浮气躁,就一定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重任,圆中原儿女重铸辉煌的梦想!
  (本文系作者应邀在济南军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报告会上的报告节录)
其他文献
2月1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一个、也是首次连续6年来中央发布的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党中央送给亿万农民群众一份厚重的新春大礼。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  一是要认清党中央出台这份文件的重大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党中央
期刊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作为一份送给亿万农民的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中央一号文件
期刊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却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进行不懈地探索:他们引导广大农户养过牛,养过波尔山羊,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发展壮大。如今,他们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又在倾力打造“中国白鹅之乡”。这项重大决策是如何出台的,能否真正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给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新蔡县进行探访——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
期刊
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河南省结合本省实际,在全省开展了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全省人民为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崛起做出了不懈努力。就商丘而言,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如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来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崛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共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同志。  记者:请问王书记,您是如何理解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与广大干部群众
期刊
辉煌时代看兰考。看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看兰考有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常委身体力行地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2008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的纪念日,也是由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人员、全国5省16县大学生志愿者、农村合作社代表组成的参观团到兰考参观学习的一天。  上午7点30分,记者随参观团出发。当走到60年代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生前为封沙治碱所战斗过、也是其安息九泉的地方时,车
期刊
中国恐怕需要苦心孤诣地避免一个民众社会慢慢走向碎裂。2008年一连串看似已得到平息的社会事件,足以令我们清楚认识到这并非危言耸听。一些原本也许可以避免的事件无不暴露在激烈争议之下,预示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某种较为严重的内生性紊乱。  简单地说,每一事件背后都蕴藏着相应的社会诉求。当事者本身和事件外围群体的诉求相互叠加,导致看起来简单的事件舆论波及面逐渐放大,后果是,社会心态进一步趋于分裂和瓦解。  
期刊
农村社会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农村基层管理的不完善,所以创新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近年来,舟山市在渔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上探索实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一个重大的创新。而其最大的成功经验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服务全方位、信息全覆盖,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化解乡村矛盾,把不稳定因素
期刊
日前,在溧阳举办的“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上,“一村一品”运动发起人平松守彦以及日本农业合作协会会长阐述了“新三农”的崭新理念和美好图景。     农业:从填饱肚子到“六次产业”    平松守彦现任日本NPO法人大分“一村一品”国际交流推进协会理事长,已84岁高龄。在接受采访时,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认为“一村一品”运动是一种“国际语言”,和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含义相同,就是利用本地潜在资源和资
期刊
中牟县是河南省的一个产粮大县,虽然近年来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但是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持续偏低。看到乡亲们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出身农家的孟庆江心里很不是滋味,怎样才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利用中牟县毗邻郑州、位居郑汴两市之间的区位优势,利用自己多年从事蔬菜贸易的经验,利用中牟县历史悠久的蔬菜种植基础,创办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从而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万事
期刊
他的经历是一个奇迹。  十年前,从土里土气的猕猴桃种植“大王”,到十年后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集信息流通、蜂产品加工、酿酒为一体的跨行业的集团公司董事长。短短十年间,他完成了破茧化蝶由酸到甜的嬗变,实现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飞越。他,就是河南省西峡县逢春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董事长叶逢春。    落榜生务农,“猕猴桃大王”诞生    家住西峡县桑坪镇岭岗村的叶逢春,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