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从砖混结构,木制结构,到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的强度,稳定性,刚度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现在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因此,装配式建筑,即是今天,亦是未来。
关键词:装配式;影响因素;发展现状
谈及‘装配式’,一般人可能很是好奇,其实,这是一个早已深入我国的技术,只不过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即采用在工厂生产出包括梁,板,柱,外墙等建筑构件,经养护运送到施工现场。它与传统建筑相比,避免了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建筑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噪音等缺点,同时,又具备建造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综合来看,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已成趋势。
一、我国装配式发展与现状
尽管,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引入了苏联工业化建造方式,在预制构件,预制装配等方面均有涉及。然而,当时装配式形式单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抗震性能差,没有形成产业化等因素,导致其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度停滞。虽然,上世纪80年代,装配式得到一定推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发展起来。但是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得不到保证,装配式仍然处在较低水准。直至近几年,住建部印发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将建筑工业化列入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都有较大发展。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因素
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但装配式的发展涉及到设计、施工、预制、运输等方方面面环节,短期内很难形成体系化。这些需要大量资金一次性投入,但各方由于资源、信息共享度不足,造成本应低成本的建筑方式,反而成本过高,大致在600元/m2左右。
(二)技术支撑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技术标准》和《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4部标准规范,为装配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相关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抗震、防水、组装等方面的欠缺,直接制约相关规范的进一步出台,限制了装配式的精细化发展。
(三)新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装配式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相关技术应用并未大力推广。以BIM为例,现在仍停留在三维建模方面,企业内部也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BIM并没有很好的应用,没能达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的效果。
三、装配式发展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健全产业链
对比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适应的装配式结构发展体系,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把控。推动相关产业,包括设计单位、生产企业、物流、成品的保护、施工安装等应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建立健全相应规范准则,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目前装配式的发展,进而促进质量的提升。
(二)“产学研”联合推动
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应当以创新为动力,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分包模式创新和融资创新等,推动企业全面升级建设水平。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培养人才,积极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的及时反馈,不仅能能够推动高校的教学,增强实践性,而且更能够及时获取当下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升知识转化率,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成本降低。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因为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特点,将BIM信息技术引入到设计生产施工各个阶段,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有效减小信息孤岛产生的可能性,减少后期二次设计变更的发生。此外,我国目前已经产生了一批拥有强大装配式建设能力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如果能够在全国各试点项目进行相关信息收集鼓励,龙头企业分享装配式关节技术等方面信息。对完善我国装配式建设的技术体系,促进预制件标准化,从而控制我国装配式建筑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培养更多具有装配式建筑建造水平的企业,为形成全产业链奠定信息技术基础。
四、我国建筑发展的“二点”前景
综合考虑国内外建筑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就我国目前建筑发展而言,主要有两个方向,一,装修技术的体系化,尤其是当下CSI住宅体系,基于我国国情将耐久性和公共性的住宅支撑体与灵活的专有填充体,综合起来使用与实施,建立不同的建筑模型,使得用户可以在住宅的寿命期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灵活的调整改进可变部分,既能同时保证客户的需求,又能避免两次修改带来的不便。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绿色环保,超低能耗等重视,以及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要结合绿色建筑标准,特别要将绿色,超低能,污水处理综合考虑,体系化处理,主要采取的措施,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采用新型装配式建造方式,结合BIM技术,移动终端,云技术等,在操作过程中实时把控,调节,最终达到绿色建筑的综合要求,在节能,舒适性,建筑质量品质等方面降低耗能,促进建筑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快建筑业转型。
五、结语:
装配式建筑具有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面临的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从而为加快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戴文瑩 . 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D]. 武汉大学 ,2017.
[2]张江波.BIM 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创新科技 ,2016(01):83-86.
[3]王光 .BIM 框架体系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 天津大学 ,2016.
[4]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国建筑标准化,2014.
[5]刘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及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2015
[6]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
关键词:装配式;影响因素;发展现状
谈及‘装配式’,一般人可能很是好奇,其实,这是一个早已深入我国的技术,只不过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即采用在工厂生产出包括梁,板,柱,外墙等建筑构件,经养护运送到施工现场。它与传统建筑相比,避免了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建筑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噪音等缺点,同时,又具备建造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综合来看,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已成趋势。
一、我国装配式发展与现状
尽管,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引入了苏联工业化建造方式,在预制构件,预制装配等方面均有涉及。然而,当时装配式形式单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抗震性能差,没有形成产业化等因素,导致其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度停滞。虽然,上世纪80年代,装配式得到一定推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发展起来。但是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得不到保证,装配式仍然处在较低水准。直至近几年,住建部印发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将建筑工业化列入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都有较大发展。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因素
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但装配式的发展涉及到设计、施工、预制、运输等方方面面环节,短期内很难形成体系化。这些需要大量资金一次性投入,但各方由于资源、信息共享度不足,造成本应低成本的建筑方式,反而成本过高,大致在600元/m2左右。
(二)技术支撑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技术标准》和《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4部标准规范,为装配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相关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抗震、防水、组装等方面的欠缺,直接制约相关规范的进一步出台,限制了装配式的精细化发展。
(三)新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装配式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相关技术应用并未大力推广。以BIM为例,现在仍停留在三维建模方面,企业内部也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BIM并没有很好的应用,没能达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的效果。
三、装配式发展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健全产业链
对比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适应的装配式结构发展体系,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把控。推动相关产业,包括设计单位、生产企业、物流、成品的保护、施工安装等应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建立健全相应规范准则,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目前装配式的发展,进而促进质量的提升。
(二)“产学研”联合推动
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应当以创新为动力,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分包模式创新和融资创新等,推动企业全面升级建设水平。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培养人才,积极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的及时反馈,不仅能能够推动高校的教学,增强实践性,而且更能够及时获取当下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升知识转化率,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成本降低。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因为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特点,将BIM信息技术引入到设计生产施工各个阶段,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有效减小信息孤岛产生的可能性,减少后期二次设计变更的发生。此外,我国目前已经产生了一批拥有强大装配式建设能力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如果能够在全国各试点项目进行相关信息收集鼓励,龙头企业分享装配式关节技术等方面信息。对完善我国装配式建设的技术体系,促进预制件标准化,从而控制我国装配式建筑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培养更多具有装配式建筑建造水平的企业,为形成全产业链奠定信息技术基础。
四、我国建筑发展的“二点”前景
综合考虑国内外建筑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就我国目前建筑发展而言,主要有两个方向,一,装修技术的体系化,尤其是当下CSI住宅体系,基于我国国情将耐久性和公共性的住宅支撑体与灵活的专有填充体,综合起来使用与实施,建立不同的建筑模型,使得用户可以在住宅的寿命期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灵活的调整改进可变部分,既能同时保证客户的需求,又能避免两次修改带来的不便。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绿色环保,超低能耗等重视,以及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要结合绿色建筑标准,特别要将绿色,超低能,污水处理综合考虑,体系化处理,主要采取的措施,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采用新型装配式建造方式,结合BIM技术,移动终端,云技术等,在操作过程中实时把控,调节,最终达到绿色建筑的综合要求,在节能,舒适性,建筑质量品质等方面降低耗能,促进建筑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快建筑业转型。
五、结语:
装配式建筑具有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面临的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从而为加快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戴文瑩 . 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D]. 武汉大学 ,2017.
[2]张江波.BIM 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创新科技 ,2016(01):83-86.
[3]王光 .BIM 框架体系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 天津大学 ,2016.
[4]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国建筑标准化,2014.
[5]刘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及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2015
[6]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