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退耕还林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退耕还林工程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由之路。本文根据一些地区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阐明实施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及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退耕还林;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1、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林木和耕地的需求,已使全球森林减少了35%,其中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为了发展农业,到目前为止,全国25°以上的坡耕地达607×104hm。使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对全人类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是,我们为此付出的生态代价也是惨重的。由于长江、黄河上中游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至使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亿t,其中2/3来自坡耕地。坡耕地开垦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终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黄河是最初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地方,如今黄河中上游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的加剧,也使近年來长江流域湖库严重淤积,水患不断。如果继续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长江、黄河就永无宁日。退耕还林势在必行。从20世纪最后几年开始,随着粮食问题从根本上的解决,我们有了更多地关注生态问题的可能性。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作出了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几千年的毁林开荒的做法将彻底终结。应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退耕还林工程,从长远看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对根治长江、黄河水患具有决定意义。从近期看,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深受亿万农民的欢迎。这项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全面启动。按照规划,10年间,全国将有147×105hm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这项工程完成后,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27×105hm,防风固沙控制面积267×105hm,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它必将开创从国土生态安全出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新纪元。
2、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所以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应该是使其土地适宜性与该土地的实际用途相适应,以保证充分利用土地并可获得高度效果与效益,同时又能保护土地。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滥垦、滥伐、滥采过度放牧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也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森林覆盖率低,天然草地数量大,农田坡耕地面积大。因此,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3、实施退耕还林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林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实施依据
按照国家林业部林资字[1998]38号文件规定:“凡1994年国办发[1994]64号文件下发以后开垦的林地,必须全部还林。64号文件下发以前开垦的林地,凡陡坡在25°以上的必须全部还林。陡坡在25°以下的,必须提高水土保持标准,达到水土保持要求。”组织退耕还林工作。
3.2 生态平衡的原则
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具有有限性和固定性等特点,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开发利用,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如果开发合理,符合生态平衡规律的要求,不断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在变化过程中加速能量流物质流的转化,循环促进农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不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强行开发,如在陡坡开荒、乱伐林木、围湖造田、必然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
3.3 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
在国务院发出《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之后,国家林业部,各地方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厅相继发出贯彻执行《通知》的文件。兴义市政府在召开的全市护林防火会议上,转发了有关《通知》的文件,并结合兴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贯彻意见。经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到目前完成25°以上的坡耕地还林面积386.3hm,毁林开垦还林面积507.56hm,共计893. 86hm。
采取的主要措施,兴义市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把保护林业用地,防止林地流失,坚决收回林地退耕还林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大事来抓。主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决策和组织是保障,第二,强化技术培训,第三,跟踪服务。为达到退耕还林“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跟踪检查,严查复耕,使群众明白退耕还林后复耕就是毁林。另外造林模式上,采取林草复合,林药复合模式,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增加收入,保护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工作成效,几年来,兴义市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克服连年干旱,造林地块复杂,难度大等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万hm;完成风沙源治理区退耕还林5333hm。
3.4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退耕步伐
退耕实际上是一种资源储备,有利于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是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兴义市而言,应将严重退化的荒漠化沙化耕地和25°以上的陡坡耕地12万hm,分期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有条件退耕的地区,应当采取有利措施,加快退耕还林还草速度,在应该退耕但退耕困难大的地区,通过农业基本建设建立高效生态农业,为退耕积极创造条件。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可以采取封闭式管理,严禁人畜入内,使其植被能够较快地得到恢复。半农半牧区,可以实行休耕(牧)制度,牧区实行分区轮(林)牧制度,并严格控制载畜量。
4、结语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新时期林业五大转变之一,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随着国家整合后的六大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并采取有力的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措施,我们相信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的远景规划一定会有足够的宜林地面积来保证。兴义市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只有得到治理,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退耕还林;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1、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林木和耕地的需求,已使全球森林减少了35%,其中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为了发展农业,到目前为止,全国25°以上的坡耕地达607×104hm。使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对全人类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是,我们为此付出的生态代价也是惨重的。由于长江、黄河上中游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至使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亿t,其中2/3来自坡耕地。坡耕地开垦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终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黄河是最初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地方,如今黄河中上游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的加剧,也使近年來长江流域湖库严重淤积,水患不断。如果继续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长江、黄河就永无宁日。退耕还林势在必行。从20世纪最后几年开始,随着粮食问题从根本上的解决,我们有了更多地关注生态问题的可能性。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作出了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几千年的毁林开荒的做法将彻底终结。应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退耕还林工程,从长远看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对根治长江、黄河水患具有决定意义。从近期看,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深受亿万农民的欢迎。这项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全面启动。按照规划,10年间,全国将有147×105hm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这项工程完成后,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27×105hm,防风固沙控制面积267×105hm,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它必将开创从国土生态安全出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新纪元。
2、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所以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应该是使其土地适宜性与该土地的实际用途相适应,以保证充分利用土地并可获得高度效果与效益,同时又能保护土地。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滥垦、滥伐、滥采过度放牧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也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森林覆盖率低,天然草地数量大,农田坡耕地面积大。因此,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3、实施退耕还林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林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实施依据
按照国家林业部林资字[1998]38号文件规定:“凡1994年国办发[1994]64号文件下发以后开垦的林地,必须全部还林。64号文件下发以前开垦的林地,凡陡坡在25°以上的必须全部还林。陡坡在25°以下的,必须提高水土保持标准,达到水土保持要求。”组织退耕还林工作。
3.2 生态平衡的原则
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具有有限性和固定性等特点,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开发利用,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如果开发合理,符合生态平衡规律的要求,不断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在变化过程中加速能量流物质流的转化,循环促进农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不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强行开发,如在陡坡开荒、乱伐林木、围湖造田、必然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
3.3 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
在国务院发出《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之后,国家林业部,各地方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厅相继发出贯彻执行《通知》的文件。兴义市政府在召开的全市护林防火会议上,转发了有关《通知》的文件,并结合兴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贯彻意见。经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到目前完成25°以上的坡耕地还林面积386.3hm,毁林开垦还林面积507.56hm,共计893. 86hm。
采取的主要措施,兴义市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把保护林业用地,防止林地流失,坚决收回林地退耕还林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大事来抓。主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决策和组织是保障,第二,强化技术培训,第三,跟踪服务。为达到退耕还林“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跟踪检查,严查复耕,使群众明白退耕还林后复耕就是毁林。另外造林模式上,采取林草复合,林药复合模式,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增加收入,保护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工作成效,几年来,兴义市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克服连年干旱,造林地块复杂,难度大等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万hm;完成风沙源治理区退耕还林5333hm。
3.4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退耕步伐
退耕实际上是一种资源储备,有利于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是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兴义市而言,应将严重退化的荒漠化沙化耕地和25°以上的陡坡耕地12万hm,分期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有条件退耕的地区,应当采取有利措施,加快退耕还林还草速度,在应该退耕但退耕困难大的地区,通过农业基本建设建立高效生态农业,为退耕积极创造条件。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可以采取封闭式管理,严禁人畜入内,使其植被能够较快地得到恢复。半农半牧区,可以实行休耕(牧)制度,牧区实行分区轮(林)牧制度,并严格控制载畜量。
4、结语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新时期林业五大转变之一,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随着国家整合后的六大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并采取有力的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措施,我们相信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的远景规划一定会有足够的宜林地面积来保证。兴义市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只有得到治理,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