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在“激活潜质 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秉承“诚爱勤勇”百年校训,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活力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 5+1”的活力教育课程体系。其中语文课程隶属于语言与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且是这一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如何树立课程意识,以课程的视角改变教学,对此我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于2013年进行语文课程改革,从高年级随笔化习作的实施、中年级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改革、“低年级言语识字 读写萌发”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第三学段,随笔化习作的实施
我校在高年级进行了随笔化习作的实践,建立了习作的目标和实施体系。我们确立的基本目标是: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用儿童的语言写出自己想写的话;三四年级,培养学生写实的基本功,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用文学的笔法来习作。我们建立习作的体系,同样要纳入单元整体教学之中。
为此我校成立红领巾通讯社,小记者们利用广播、校报、展板等平台尽情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校师生编印《夏之乐》等多本系列图书,集科普知识、诗文诵读、写作表达于一体,有效助推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第二学段,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改革
(一)构建主题单元阅读
1.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思考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教材看做一个整体,确立文本之间的联系,挖掘主题训练点,围绕主题有机整合,大胆取舍,一课一小得,课课有收获,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课型
3.主题单元阅读整合方法
(1)教材内的整合。
(2)教材内容与同步阅读的整合。
(3)教材内与教材外的整合。
4.主题单元阅读整合原则
三、第一学段低年级“言语识字 读写萌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分析
1.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2.改善学生课堂生存状态的需要
3.顺应学生生命发展规律的需要
4.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实施具体措施
1.引进课程组建研究团队
2013年项目正式启动,参加人员有项目的创始人王炳新局长、朱秋庭校长、区教研员苏静林老师、我校的一二年级所有老师。我们分组进行了国家课程与言语识字课程相融合的生字字数的统计。
2.分析教学内容对比异同
4.开展教学研究探寻规律
(1)课程理念的梳理
“与生活同行 与活动同步 与活力为伴 为生命助力”为课程实施的理念,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国家课程教学实施理念。
(2)课程原则的落实
“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游戲化、个性化”是低年级识字课程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选择与生活贴近的内容、给实物贴标签等方法实现识字教学的生活化;通过学生喜欢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打开学生学习思路;借助“猜字迷”等游戏帮助学生在无意中掌握识字规律。
(3)课程教学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课程落实的主渠道,在实践中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是借助专家团队,梳理出5种不同的课型,即识字课、识读课、识说课、识写课、读写萌发课。
二是校内成立言语识字工作坊,以课堂观察表为抓手,打破了以往的听课方法。通过观察表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引发我们进行理性的课堂教学反思,从而促进了教师将平时的教学工作与科研相融合。
三是与语文国家课程融合课。
(4)课程环境的设计
为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融合,发挥集体识字与自主识字、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合力作用,学校优化识字环境,在走廊内建起了识字墙,为每个班级配备识字黑板,制作识字展板等。
(三)课程实施效果呈现
(1)学生变化
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多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广了,表达想法的愿望增强了,学习过程更加快乐了,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数量、扩大了阅读量,更激发了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师成长
老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与提高,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讲得少了,关注学生多了,有效激活了语文课堂。
(3)学校发展
我校语文成绩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区级语文学科调研中,我校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在市区级汉语拼词大赛中,我校一二年级获得团体总分冠军;在顺义区课程评选中,我校的语文课程建设被评为一等奖;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活动中,这一课程被评为市级三等奖。我校成功举办了多次语文课程方面的全国研讨会,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课程改革依旧在路上,杨小人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通过言语识字、主题阅读、随笔习作三位一体的课程建构,真正做到以识字促阅读,以阅读促习作,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一、第三学段,随笔化习作的实施
我校在高年级进行了随笔化习作的实践,建立了习作的目标和实施体系。我们确立的基本目标是: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用儿童的语言写出自己想写的话;三四年级,培养学生写实的基本功,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用文学的笔法来习作。我们建立习作的体系,同样要纳入单元整体教学之中。
为此我校成立红领巾通讯社,小记者们利用广播、校报、展板等平台尽情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校师生编印《夏之乐》等多本系列图书,集科普知识、诗文诵读、写作表达于一体,有效助推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第二学段,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改革
(一)构建主题单元阅读
1.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思考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教材看做一个整体,确立文本之间的联系,挖掘主题训练点,围绕主题有机整合,大胆取舍,一课一小得,课课有收获,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课型
3.主题单元阅读整合方法
(1)教材内的整合。
(2)教材内容与同步阅读的整合。
(3)教材内与教材外的整合。
4.主题单元阅读整合原则
三、第一学段低年级“言语识字 读写萌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分析
1.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2.改善学生课堂生存状态的需要
3.顺应学生生命发展规律的需要
4.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实施具体措施
1.引进课程组建研究团队
2013年项目正式启动,参加人员有项目的创始人王炳新局长、朱秋庭校长、区教研员苏静林老师、我校的一二年级所有老师。我们分组进行了国家课程与言语识字课程相融合的生字字数的统计。
2.分析教学内容对比异同
4.开展教学研究探寻规律
(1)课程理念的梳理
“与生活同行 与活动同步 与活力为伴 为生命助力”为课程实施的理念,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国家课程教学实施理念。
(2)课程原则的落实
“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游戲化、个性化”是低年级识字课程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选择与生活贴近的内容、给实物贴标签等方法实现识字教学的生活化;通过学生喜欢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打开学生学习思路;借助“猜字迷”等游戏帮助学生在无意中掌握识字规律。
(3)课程教学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课程落实的主渠道,在实践中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是借助专家团队,梳理出5种不同的课型,即识字课、识读课、识说课、识写课、读写萌发课。
二是校内成立言语识字工作坊,以课堂观察表为抓手,打破了以往的听课方法。通过观察表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引发我们进行理性的课堂教学反思,从而促进了教师将平时的教学工作与科研相融合。
三是与语文国家课程融合课。
(4)课程环境的设计
为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融合,发挥集体识字与自主识字、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合力作用,学校优化识字环境,在走廊内建起了识字墙,为每个班级配备识字黑板,制作识字展板等。
(三)课程实施效果呈现
(1)学生变化
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多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广了,表达想法的愿望增强了,学习过程更加快乐了,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数量、扩大了阅读量,更激发了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师成长
老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与提高,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讲得少了,关注学生多了,有效激活了语文课堂。
(3)学校发展
我校语文成绩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区级语文学科调研中,我校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在市区级汉语拼词大赛中,我校一二年级获得团体总分冠军;在顺义区课程评选中,我校的语文课程建设被评为一等奖;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活动中,这一课程被评为市级三等奖。我校成功举办了多次语文课程方面的全国研讨会,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课程改革依旧在路上,杨小人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通过言语识字、主题阅读、随笔习作三位一体的课程建构,真正做到以识字促阅读,以阅读促习作,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