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办教育在我国逐渐的兴起,民办高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然而这部分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却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刚刚考入民办院校的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况,本文通过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亟待关注。并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却明显不足,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这对民办高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在当前研究中,以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占了大部分,而有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则显得捉襟见肘。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既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也显示出了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所特有的心理问题,如何结合其特点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已迫在眉睫。
二、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鉴于高等教育由“高级精英式教育”向“全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之民办高校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以及民办高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现代生活竞争激烈、情感冲突,人际关系复杂以及无处不在的挑战等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时刻搅扰着人们的心灵。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近年来也十分突出。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控,使之趋向正常态势,以最大限度地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需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某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发现,需要咨询的心理亚健康的比例高达3.3%。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可见一斑。民办高校大一新生主要由于刚刚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挫折、失败或他人及社会的贬抑性评价,而往往会遁入自我怀疑的误区,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以消极的、悲观的态度看待周边事物,产生一种轻视、怀疑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沮丧的状态会使人退缩,不再尽力去尝试能够做到的事情,更不敢去發掘自己的潜能。
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由于痛苦而把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是自己认为自己卑微,毫无价值,并不是别人的评价;自信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不需要别人肯定。”自卑与自信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而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完全相反的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克服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的的应对
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的调适是指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努力,调节控制矫正大学生非健康的心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其和谐发展,顺利成才。
作为大学的教育的服务组织,怎样做才能使这些天之骄子们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提高呢?综合已有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建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大一新生一入校即对学生进行人格健康调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测量手段,对学生进行诊断,发现有问题学生,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对有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倾向、自杀倾向以及有精神病家庭史的大学生予以重点关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是培养学生合理认知,使学生认知避免绝对化,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保持适中的期望值。其次是加强挫折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全心理防御机制。还要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破学生自我封闭、心理抑郁的心境。心理健康应因时因地随着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水平而发生变化,做到真正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三、做好学生个性培养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矢,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品德进行教育,使优良质量得到发扬光大,不良行为得到矫正。
四、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对大学生在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引导和安慰,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转化;帮助他们提高处理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树立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正确态度,使困惑的咨询者及早获得宣泄、疏导和解脱;对重度心理障碍者,特别是自杀危险性较高的人,教师和学生应给予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在情感爆发时应严密监护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五、重点加强学生的生命观教育。让学生知晓有关生命的本质、意义,对生命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引导,人生是需要默默奉献的,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处于默默的耕耘与付出和平凡的工作生活之中的,这样的人生依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在道德引导与道德关注方面应更注重人生价值的弘扬,个性化的、人性化的引导,真正的心灵的沟通。
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健康、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时应将校园文化延伸到各学部的班级、寝室中去;其次,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二结合,形成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班级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同时围绕幸福感、恋爱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免疫力。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创造合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2]明显忠.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及其调适[J].教书育人,2005,(3):24-26
[3]金岳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新模式[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5
[4]刘丽杰.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5,(5)23-25
[5]沈广元.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5,9(4):60-62.3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却明显不足,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这对民办高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在当前研究中,以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占了大部分,而有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则显得捉襟见肘。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既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也显示出了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所特有的心理问题,如何结合其特点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已迫在眉睫。
二、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鉴于高等教育由“高级精英式教育”向“全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之民办高校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以及民办高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现代生活竞争激烈、情感冲突,人际关系复杂以及无处不在的挑战等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时刻搅扰着人们的心灵。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近年来也十分突出。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控,使之趋向正常态势,以最大限度地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需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某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发现,需要咨询的心理亚健康的比例高达3.3%。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可见一斑。民办高校大一新生主要由于刚刚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挫折、失败或他人及社会的贬抑性评价,而往往会遁入自我怀疑的误区,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以消极的、悲观的态度看待周边事物,产生一种轻视、怀疑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沮丧的状态会使人退缩,不再尽力去尝试能够做到的事情,更不敢去發掘自己的潜能。
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由于痛苦而把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是自己认为自己卑微,毫无价值,并不是别人的评价;自信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不需要别人肯定。”自卑与自信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而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完全相反的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克服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的的应对
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的调适是指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努力,调节控制矫正大学生非健康的心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其和谐发展,顺利成才。
作为大学的教育的服务组织,怎样做才能使这些天之骄子们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提高呢?综合已有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建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大一新生一入校即对学生进行人格健康调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测量手段,对学生进行诊断,发现有问题学生,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对有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倾向、自杀倾向以及有精神病家庭史的大学生予以重点关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是培养学生合理认知,使学生认知避免绝对化,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保持适中的期望值。其次是加强挫折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全心理防御机制。还要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破学生自我封闭、心理抑郁的心境。心理健康应因时因地随着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水平而发生变化,做到真正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三、做好学生个性培养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矢,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品德进行教育,使优良质量得到发扬光大,不良行为得到矫正。
四、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对大学生在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引导和安慰,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转化;帮助他们提高处理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树立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正确态度,使困惑的咨询者及早获得宣泄、疏导和解脱;对重度心理障碍者,特别是自杀危险性较高的人,教师和学生应给予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在情感爆发时应严密监护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五、重点加强学生的生命观教育。让学生知晓有关生命的本质、意义,对生命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引导,人生是需要默默奉献的,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处于默默的耕耘与付出和平凡的工作生活之中的,这样的人生依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在道德引导与道德关注方面应更注重人生价值的弘扬,个性化的、人性化的引导,真正的心灵的沟通。
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健康、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时应将校园文化延伸到各学部的班级、寝室中去;其次,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二结合,形成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班级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同时围绕幸福感、恋爱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免疫力。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创造合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2]明显忠.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心理及其调适[J].教书育人,2005,(3):24-26
[3]金岳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新模式[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5
[4]刘丽杰.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5,(5)23-25
[5]沈广元.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5,9(4):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