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春油菜在大通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随之日益严重,分析春油菜田主要病虫害如黄条跳甲、茎象甲、露尾甲、角野螟、小菜蛾、菌核病等的危害特点,结合生产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春油菜田;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50-01
近几年,随着大通县农业结构的调整,春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播种面积达19 620 hm2,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42.5%,但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日益严重,成为制约该县春油菜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在探索研究中总结出了春油菜田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1 油菜黄条跳甲
1.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3代,黄条跳甲以成虫在距田间不远的残株落叶、田间土缝、树木翘皮、杂草丛中越冬,翌春气温达10 ℃以上时,出蛰活动危害。成虫早、晚、阴雨或刮风天常常潜伏叶背、根基或土块下,晴天10:00—17:00活动最盛,取食寄主心叶。幼虫主要剥食为害油菜根部表皮和剥食油菜靠地面茎[1]。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与麦、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可消灭越冬成虫。
1.2.2 拌种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量7%的48%乐斯本乳油拌菜籽,按比例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1.2.3 喷施化学药剂。用70%锐胜可溶性粉剂60~75 g/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20%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于油菜出苗后子叶期及时施药。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以防成虫逃逸。
2 油菜茎象甲
2.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油菜田土缝和油菜田田埂杂草丛中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取食油菜叶片叶柄部及茎皮。5月下旬交配产卵,产卵时雌虫在油菜嫩茎上用咀嚼口器蛀1个小孔,卵产于孔内。幼虫在油菜茎杆中上下钻蛀取食危害,将油菜茎杆内吃成隧道,髓部被吃空,油菜受风吹易折伏。油菜茎杆受危害的刺激,往往肿大,或扭曲变形,直至崩裂,油菜枯死[2]。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与麦、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可消灭越冬成虫。
2.2.2 拌种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量7%的48%乐斯本乳油拌菜籽,按比例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2.2.3 喷施化学药剂。用70%锐胜可溶性粉剂60~75 g/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20%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于油菜出苗后子叶期应及时施药。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以防成虫逃逸。
3 油菜露尾甲
3.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和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幼虫取食油菜花粉、雄蕊、花柄及萼片,致蕾、花干枯死,难以正常结实。成虫危害重于幼虫。成虫的发生特点基本都是初蕾期出现,蕾、花盛期达到高峰,花期结束后虫口锐减[3]。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与麦、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可消灭越冬成虫。
3.2.2 喷施化学药剂。成、幼虫危害期用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6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20%速击乳油600 mL/hm2对水300 kg/hm2进行统防统治,7~10 d再喷1次,上述药任选1种并交替使用。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以防成虫逃逸。
4 油菜角野螟
4.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3 cm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 6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7中旬卵孵化成幼虫,钻蛀到油菜角果进行危害。8月中旬幼虫陆续进入老熟状态,8月中下旬入土越冬。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油菜田的田埂、渠边杂草丛中越冬,田间少见[4]。
4.2 防治措施
4.2.1 秋季深翻土地。秋天深翻20 cm左右,消灭杀越冬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4.2.2 栽培防治方法。拔除油菜田周围的杂草,减少虫源;也可在田边周围草丛根处投放杀虫颗粒剂或喷雾高浓度的农药来毒杀幼虫,降低危害。
4.2.3 化学农药防治。在幼龄幼虫期(油菜盛花期至角果形成初期)喷洒农药防治。油菜盛花期,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5~24 g/hm2,或20%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对水300 kg/hm2,于晴天傍晚对油菜田和田间周围的杂草进行喷雾防治。
5 油菜小菜蛾
5.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为主。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2龄后便隐藏在叶背,啃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成透明斑块,呈“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仅留叶脉。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吃去生长点,影响油菜后期正常生长。
5.2 防治措施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 mL/hm2,或20%杜邦康宽可湿性粉剂150 mL/hm2,或70%锐胜可溶性粉剂60~75 g/hm2对水300 kg/hm2喷雾。
在防治过程中,注意用量要足,喷施要细致。药剂需交替使用,不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剂,以防小菜蛾很快产生抗药性。
6 油菜菌核病
6.1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逐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杆,内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的颗粒为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期发病,茎杆受害后,病部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表皮破裂象麻丝,后期病杆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色菌丝和鼠屎状菌核。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
6.2 防治措施
6.2.1 合理轮作。轮作可有效控制田间油菜菌核数量的累计,减少田间病原体,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6.2.2 选用耐病品种。选用青杂5号、青杂6号等对菌核病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6.2.3 改善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度稀植有利于改善油菜冠层通风透光度,降低冠层空气湿度,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施肥时氮磷比例要控制在1.0~1.5∶1,培育壮苗,增强油菜抗倒伏能力。
6.2.4 化学药剂防治。在油菜初花期、终花期各进行1次化学药剂防治,以45%咪酰胺水乳剂450 mL/hm2效果最好,也可用50%高效百菌核净375 g/hm2、25%金力士乳油60~75 g/hm2替代。
7 参考文献
[1] 李吉有.民和县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77.
[2] 邓秀云.金寨县铁冲乡油菜春季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71.
[3] 姜国银,阎健全,邵军,等.油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J].汉中科技,2009(3):18.
[4] 汪谨桂,丁邦元.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2):54.
关键词 春油菜田;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50-01
近几年,随着大通县农业结构的调整,春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播种面积达19 620 hm2,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42.5%,但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日益严重,成为制约该县春油菜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在探索研究中总结出了春油菜田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1 油菜黄条跳甲
1.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3代,黄条跳甲以成虫在距田间不远的残株落叶、田间土缝、树木翘皮、杂草丛中越冬,翌春气温达10 ℃以上时,出蛰活动危害。成虫早、晚、阴雨或刮风天常常潜伏叶背、根基或土块下,晴天10:00—17:00活动最盛,取食寄主心叶。幼虫主要剥食为害油菜根部表皮和剥食油菜靠地面茎[1]。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与麦、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可消灭越冬成虫。
1.2.2 拌种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量7%的48%乐斯本乳油拌菜籽,按比例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1.2.3 喷施化学药剂。用70%锐胜可溶性粉剂60~75 g/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20%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于油菜出苗后子叶期及时施药。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以防成虫逃逸。
2 油菜茎象甲
2.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油菜田土缝和油菜田田埂杂草丛中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取食油菜叶片叶柄部及茎皮。5月下旬交配产卵,产卵时雌虫在油菜嫩茎上用咀嚼口器蛀1个小孔,卵产于孔内。幼虫在油菜茎杆中上下钻蛀取食危害,将油菜茎杆内吃成隧道,髓部被吃空,油菜受风吹易折伏。油菜茎杆受危害的刺激,往往肿大,或扭曲变形,直至崩裂,油菜枯死[2]。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与麦、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可消灭越冬成虫。
2.2.2 拌种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量7%的48%乐斯本乳油拌菜籽,按比例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2.2.3 喷施化学药剂。用70%锐胜可溶性粉剂60~75 g/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20%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于油菜出苗后子叶期应及时施药。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以防成虫逃逸。
3 油菜露尾甲
3.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和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幼虫取食油菜花粉、雄蕊、花柄及萼片,致蕾、花干枯死,难以正常结实。成虫危害重于幼虫。成虫的发生特点基本都是初蕾期出现,蕾、花盛期达到高峰,花期结束后虫口锐减[3]。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与麦、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可消灭越冬成虫。
3.2.2 喷施化学药剂。成、幼虫危害期用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6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20%速击乳油600 mL/hm2对水300 kg/hm2进行统防统治,7~10 d再喷1次,上述药任选1种并交替使用。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以防成虫逃逸。
4 油菜角野螟
4.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3 cm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 6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7中旬卵孵化成幼虫,钻蛀到油菜角果进行危害。8月中旬幼虫陆续进入老熟状态,8月中下旬入土越冬。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油菜田的田埂、渠边杂草丛中越冬,田间少见[4]。
4.2 防治措施
4.2.1 秋季深翻土地。秋天深翻20 cm左右,消灭杀越冬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4.2.2 栽培防治方法。拔除油菜田周围的杂草,减少虫源;也可在田边周围草丛根处投放杀虫颗粒剂或喷雾高浓度的农药来毒杀幼虫,降低危害。
4.2.3 化学农药防治。在幼龄幼虫期(油菜盛花期至角果形成初期)喷洒农药防治。油菜盛花期,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5~24 g/hm2,或20%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对水300 kg/hm2,于晴天傍晚对油菜田和田间周围的杂草进行喷雾防治。
5 油菜小菜蛾
5.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为主。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2龄后便隐藏在叶背,啃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成透明斑块,呈“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仅留叶脉。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吃去生长点,影响油菜后期正常生长。
5.2 防治措施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 mL/hm2,或20%杜邦康宽可湿性粉剂150 mL/hm2,或70%锐胜可溶性粉剂60~75 g/hm2对水300 kg/hm2喷雾。
在防治过程中,注意用量要足,喷施要细致。药剂需交替使用,不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剂,以防小菜蛾很快产生抗药性。
6 油菜菌核病
6.1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逐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杆,内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的颗粒为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期发病,茎杆受害后,病部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表皮破裂象麻丝,后期病杆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色菌丝和鼠屎状菌核。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
6.2 防治措施
6.2.1 合理轮作。轮作可有效控制田间油菜菌核数量的累计,减少田间病原体,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6.2.2 选用耐病品种。选用青杂5号、青杂6号等对菌核病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6.2.3 改善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度稀植有利于改善油菜冠层通风透光度,降低冠层空气湿度,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施肥时氮磷比例要控制在1.0~1.5∶1,培育壮苗,增强油菜抗倒伏能力。
6.2.4 化学药剂防治。在油菜初花期、终花期各进行1次化学药剂防治,以45%咪酰胺水乳剂450 mL/hm2效果最好,也可用50%高效百菌核净375 g/hm2、25%金力士乳油60~75 g/hm2替代。
7 参考文献
[1] 李吉有.民和县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77.
[2] 邓秀云.金寨县铁冲乡油菜春季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71.
[3] 姜国银,阎健全,邵军,等.油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J].汉中科技,2009(3):18.
[4] 汪谨桂,丁邦元.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