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数外”三门科目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科目,而数学这门科目在这三门科目的学习之中又是最为讲究技巧性和逻辑性的一门科目。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该科目的一些特点导致当前的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少问题。那么,该如何扭转当前已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提升呢? 关于这些问题,笔者将在下文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举一反三
数学这门科目是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一些科目,但是随着“有效性教学”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以及教师盲目地追求有效性教学,导致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深入
有效性的教学在当前很多教师的认识之中,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取得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但是, 一个真正有效的教学实施必然是可以实现学生差异化发展,促进教学深入实施的教学。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实施不深入,很多具体化的教学实施都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教学之中,也没有深入对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
2.教学花式样多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少教师往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却没能真正地突破教学当中存在的难题,也未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施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是浮于形式,甚至还出现“形式重于内容”这样的一种情况。 这样的一种情况和现状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及时加以解决。
3.学生能力未获提升
教学不深入,教学的花把式过多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 也正是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下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学生的能力未获提升。 学生的能力没有获得发展那么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施百分之八十都是失败的。 在当前很多学生未能获得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未能够对有关的题目进行综合性的、条理化的分析。 这样学生的能力提升必然十分有限。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也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应当引起教师们的关注。
二、深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方法
问题存在就一定要直面这些问题并且积极寻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教学
无论是开展有效性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是深化初中数学的教学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实施是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发展,也是要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所以,在这一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并且要注意把握好每一个学习环节——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 都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自觉地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之中,这将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奠定主体性的基础。
在教学实施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笔者认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就涉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这一定理的学习。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开展:
教师:假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90°,一个角为60°,还有一个角是30°。那么,大家注意观察一下三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1:90° = 60° 30°。
教师:很好! 那么,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这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与两角之间特殊的关系。
学生3:60°与30°的角相加也是90°,而且90°加上30°的角是60°角的2 倍。 应该就是这样的两个规律。教师: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果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一个角是20°,还有一个角是70°,那么你们刚才说的两条规律是否也符合呢? 你们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来证明呢?
……(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这一定律。 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这一规律。 那么, 学生的认识将更加深刻,而对“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这一定律的理解也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设置开放性的题目拓展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应该积极地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题型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以及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拓展性的教学。
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改变学生的思考角度。此外,开放性的题目很多其实是在学生熟悉的领域变化而来的,这样的一种变化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所以, 设置开放性的题目必然有效地在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 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孤立而存在的,所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的提升继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特别是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 当前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搞不懂题目的要求,最终导致“南辕北辙”现象的出现。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奠定了基本的数学语言基础和理解基础。所以, 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的具体实施。 主要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剖析相关的数学题目和分层看待具体的数学问题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小结
以上方式是实现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笔者自己对该问题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主要还是侧重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4)。
[2]何建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及素质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0)。
[3]黄海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举一反三
数学这门科目是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一些科目,但是随着“有效性教学”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以及教师盲目地追求有效性教学,导致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深入
有效性的教学在当前很多教师的认识之中,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取得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但是, 一个真正有效的教学实施必然是可以实现学生差异化发展,促进教学深入实施的教学。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实施不深入,很多具体化的教学实施都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教学之中,也没有深入对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
2.教学花式样多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少教师往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却没能真正地突破教学当中存在的难题,也未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施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是浮于形式,甚至还出现“形式重于内容”这样的一种情况。 这样的一种情况和现状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及时加以解决。
3.学生能力未获提升
教学不深入,教学的花把式过多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 也正是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下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学生的能力未获提升。 学生的能力没有获得发展那么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施百分之八十都是失败的。 在当前很多学生未能获得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未能够对有关的题目进行综合性的、条理化的分析。 这样学生的能力提升必然十分有限。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也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应当引起教师们的关注。
二、深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方法
问题存在就一定要直面这些问题并且积极寻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教学
无论是开展有效性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是深化初中数学的教学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实施是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发展,也是要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所以,在这一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并且要注意把握好每一个学习环节——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 都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自觉地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之中,这将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奠定主体性的基础。
在教学实施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笔者认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就涉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这一定理的学习。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开展:
教师:假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90°,一个角为60°,还有一个角是30°。那么,大家注意观察一下三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1:90° = 60° 30°。
教师:很好! 那么,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这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与两角之间特殊的关系。
学生3:60°与30°的角相加也是90°,而且90°加上30°的角是60°角的2 倍。 应该就是这样的两个规律。教师: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果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一个角是20°,还有一个角是70°,那么你们刚才说的两条规律是否也符合呢? 你们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来证明呢?
……(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这一定律。 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这一规律。 那么, 学生的认识将更加深刻,而对“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这一定律的理解也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设置开放性的题目拓展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应该积极地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题型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以及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拓展性的教学。
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改变学生的思考角度。此外,开放性的题目很多其实是在学生熟悉的领域变化而来的,这样的一种变化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所以, 设置开放性的题目必然有效地在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 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孤立而存在的,所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的提升继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特别是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 当前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搞不懂题目的要求,最终导致“南辕北辙”现象的出现。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奠定了基本的数学语言基础和理解基础。所以, 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的具体实施。 主要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剖析相关的数学题目和分层看待具体的数学问题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小结
以上方式是实现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笔者自己对该问题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主要还是侧重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4)。
[2]何建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及素质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0)。
[3]黄海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