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社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研究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借鉴许多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谈谈学校的现代管理。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过程考核目标激励
中图分类号:D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217-02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其教学水平就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者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学校管理在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中的重要性。现代学校管理是整个教学活动有条不紊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学校管理的创新才能达到增强高职院校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学校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作者从多个角度思考,认真研究对比,最后提出学校管理要“规矩”,在“规矩”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实现教学目的。
1 学校管理不能否定前辈的成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影响了太多的前赴后继的教育工作者,也造就了当前的教育,有许多人在抨击它,试图用别出心裁的方式颠覆它,结果都成为虚无缥缈的理想理论。其实学校管理从未知到成熟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规矩”是前辈们经过无数的实践得出的成果,并不是无的放矢。因此,教育管理发展程度而言,现行基础管理仍然适合,并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逐渐演变,最终走向成熟。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的“规矩”是:第一,金字塔式的逐级管理。从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院主管教学主任→教研室,都有明确的分工、岗位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体现校长负责制,树起校长的行政权威。第二,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提高教学质量仍以制度的约束为主,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备、讲、改、导、考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规定性指标和具体细则要求,并对教师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谁违规,都要照章办事。第三,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在旧时代,那种愚昧的教师为大,可任意打骂学生肯定是不可取的,现在较被推崇的是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其实规范化与人性化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规范并不是死板的约束,而是通过合理化的方法使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性化当然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性,通过探讨、协商等手段激励老师达到同样的效果。
2 教学管理要在创新中汲取营养
根据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概念,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创新不拘于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对教育教学,这一词几乎出现在任何教学论著当中。就学校管理而言,创新始终伴随着它的成长,如果说劳动使人类走向文明,那么创新激励着它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要被大包大揽,全部收入囊中的。孔子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创新是好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一定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有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许有的沉旧老套,早已过时。只有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实事求是,把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才是创新的精髓。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管理的创新,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3 现代教学管理创新初探
3.1 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首创的科学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起点。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以劳资双方密切合作并实现心理革命为实质,前提是以科学知识替代个人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等。将他的观点运用在学校管理也恰如其分,面对当前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提出人文主义管理也是受他的启示。学校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就是人,所以最科学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思想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它要求管理过程中重视人的需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致力于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第一,树立领导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所有领导应该追求的品质,孟子有言“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第二,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然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此点,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平时积极做好情感沟通工作。第三,营造宽松、富有人性化的环境。“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卧龙,为其奉献一生,不是留住了他的人,而是留住了他的心。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注意教师的生活,尽最大努力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尽最大努力帮助有特殊困难的教职工,尽最大努力组织教师开展文娱体育活动,让广大教职工时刻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
3.2 过程考核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有规模,开始尝试二级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学校下放管理权限,管理重心下移。其优势是在学校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系部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使学校一级立足宏观,把握全局,对政策机遇、市场机遇、时代机遇等进行研究,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实施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当然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学校的金字塔式管理,从校长到老师跨度很大,在进行信息的逐级传达时,难免出现不准确,从而造成执行偏差,在上报过程中同样会出现类似问题。总而言之,就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过程考核无疑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破解了学校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种种难题,同时也体现了人本这一科学管理理念。其中,量化考核把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转化为核心指标,使各系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更容易找出各系当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向校中心转移集中解决问题。
3.3 目标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在学校管理当中要始终遵循“整体、过程、层次”的管理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层组织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目标管理就是客观的对每一个教职工分配一个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积极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首先,在整个激励过程,要遵守“和”的观点,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团体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激励的效果。其次,客观评价提高管理有效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是千里马,都有自己的特长及优点,只有真正的去关心和了解他们,才能发掘他们的优势,从而合理分配,取长补短,实现学校管理的有条不紊。因此,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不能用单纯的指标来衡量,可在一般评定性指标中掺综合性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
3.4 “破窗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教师。首先,美化校园,多元教育。校园是很讲究氛围和环境的,走进任何一所高等学府,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这就是校园的魅力。只有不断加强校园建设,注重维护,永葆校园生机与活力,才能让每一棵绿树、每一朵鲜花感染学生向善向美,启示他们珍爱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身受其染,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关爱学生,引导发展。在大学中,学生被勒令退学的不在少数。其实这就是一个十分显明的“破窗”的例子,正因为学校和教职工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制订方案,堵住“破窗”,不仅损毁了学校的名声,也耽搁了学生的一生。其实封堵“破窗”并不难,一个微笑、肯定的眼神,一句富有哲理、易于接受的话语或许就能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注重师德,引领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即能保护学生,也能将其扼杀,所以学校管理者只有将教师的心留住,让他们真心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规避“破窗”的出现。
3.5 “学生参与”管理模式的运用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它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促进其全面发展。任何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学生更是弱势的存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没经历过风雨的新生一代,心理极其脆弱,受到挫折,常常大发感慨,对前途无望。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决策的直接受益者。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并最终惠及学生。第三,这种参与理念,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格及权利的一种认可。
4 结语
总之,在阐述学校现代管理方法时,不能摒弃传统的学校管理,这其实就是一种“刚”与“柔”的关系。传统学校管理更体现的是“刚”性管理,这种管理,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的缺点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更多的人是抨击,而不是拥护。现代管理更注重“柔”,讲究以人为本,遵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种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不难看出,就目前中国的教育状况,完全的“柔”性管理并不一定好,甚至会适得其反。有句古话叫“刚柔并济”,如果将这两者结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就完全避免了两种极端的缺点,可以说是当前教育最好的管理方法,同时要注意在管理时要刚柔适度,切忌过犹不及,走向极端的错路。
参考文献
[1] 刘鲁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实施效果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6.
[2] 严青川.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J].法制与社会,2010(1).
[3] 陈志彬.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三探[J].福建论坛,2007(10).
[4] 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5).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过程考核目标激励
中图分类号:D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217-02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其教学水平就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者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学校管理在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中的重要性。现代学校管理是整个教学活动有条不紊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学校管理的创新才能达到增强高职院校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学校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作者从多个角度思考,认真研究对比,最后提出学校管理要“规矩”,在“规矩”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实现教学目的。
1 学校管理不能否定前辈的成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影响了太多的前赴后继的教育工作者,也造就了当前的教育,有许多人在抨击它,试图用别出心裁的方式颠覆它,结果都成为虚无缥缈的理想理论。其实学校管理从未知到成熟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规矩”是前辈们经过无数的实践得出的成果,并不是无的放矢。因此,教育管理发展程度而言,现行基础管理仍然适合,并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逐渐演变,最终走向成熟。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的“规矩”是:第一,金字塔式的逐级管理。从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院主管教学主任→教研室,都有明确的分工、岗位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体现校长负责制,树起校长的行政权威。第二,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提高教学质量仍以制度的约束为主,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备、讲、改、导、考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规定性指标和具体细则要求,并对教师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谁违规,都要照章办事。第三,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在旧时代,那种愚昧的教师为大,可任意打骂学生肯定是不可取的,现在较被推崇的是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其实规范化与人性化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规范并不是死板的约束,而是通过合理化的方法使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性化当然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性,通过探讨、协商等手段激励老师达到同样的效果。
2 教学管理要在创新中汲取营养
根据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概念,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创新不拘于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对教育教学,这一词几乎出现在任何教学论著当中。就学校管理而言,创新始终伴随着它的成长,如果说劳动使人类走向文明,那么创新激励着它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要被大包大揽,全部收入囊中的。孔子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创新是好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一定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有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许有的沉旧老套,早已过时。只有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实事求是,把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才是创新的精髓。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管理的创新,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3 现代教学管理创新初探
3.1 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首创的科学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起点。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以劳资双方密切合作并实现心理革命为实质,前提是以科学知识替代个人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等。将他的观点运用在学校管理也恰如其分,面对当前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提出人文主义管理也是受他的启示。学校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就是人,所以最科学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思想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它要求管理过程中重视人的需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致力于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第一,树立领导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所有领导应该追求的品质,孟子有言“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第二,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然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此点,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平时积极做好情感沟通工作。第三,营造宽松、富有人性化的环境。“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卧龙,为其奉献一生,不是留住了他的人,而是留住了他的心。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注意教师的生活,尽最大努力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尽最大努力帮助有特殊困难的教职工,尽最大努力组织教师开展文娱体育活动,让广大教职工时刻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
3.2 过程考核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有规模,开始尝试二级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学校下放管理权限,管理重心下移。其优势是在学校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系部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使学校一级立足宏观,把握全局,对政策机遇、市场机遇、时代机遇等进行研究,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实施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当然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学校的金字塔式管理,从校长到老师跨度很大,在进行信息的逐级传达时,难免出现不准确,从而造成执行偏差,在上报过程中同样会出现类似问题。总而言之,就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过程考核无疑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破解了学校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种种难题,同时也体现了人本这一科学管理理念。其中,量化考核把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转化为核心指标,使各系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更容易找出各系当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向校中心转移集中解决问题。
3.3 目标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在学校管理当中要始终遵循“整体、过程、层次”的管理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层组织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目标管理就是客观的对每一个教职工分配一个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积极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首先,在整个激励过程,要遵守“和”的观点,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团体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激励的效果。其次,客观评价提高管理有效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是千里马,都有自己的特长及优点,只有真正的去关心和了解他们,才能发掘他们的优势,从而合理分配,取长补短,实现学校管理的有条不紊。因此,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不能用单纯的指标来衡量,可在一般评定性指标中掺综合性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
3.4 “破窗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教师。首先,美化校园,多元教育。校园是很讲究氛围和环境的,走进任何一所高等学府,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这就是校园的魅力。只有不断加强校园建设,注重维护,永葆校园生机与活力,才能让每一棵绿树、每一朵鲜花感染学生向善向美,启示他们珍爱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身受其染,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关爱学生,引导发展。在大学中,学生被勒令退学的不在少数。其实这就是一个十分显明的“破窗”的例子,正因为学校和教职工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制订方案,堵住“破窗”,不仅损毁了学校的名声,也耽搁了学生的一生。其实封堵“破窗”并不难,一个微笑、肯定的眼神,一句富有哲理、易于接受的话语或许就能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注重师德,引领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即能保护学生,也能将其扼杀,所以学校管理者只有将教师的心留住,让他们真心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规避“破窗”的出现。
3.5 “学生参与”管理模式的运用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它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促进其全面发展。任何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学生更是弱势的存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没经历过风雨的新生一代,心理极其脆弱,受到挫折,常常大发感慨,对前途无望。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决策的直接受益者。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并最终惠及学生。第三,这种参与理念,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格及权利的一种认可。
4 结语
总之,在阐述学校现代管理方法时,不能摒弃传统的学校管理,这其实就是一种“刚”与“柔”的关系。传统学校管理更体现的是“刚”性管理,这种管理,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的缺点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更多的人是抨击,而不是拥护。现代管理更注重“柔”,讲究以人为本,遵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种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不难看出,就目前中国的教育状况,完全的“柔”性管理并不一定好,甚至会适得其反。有句古话叫“刚柔并济”,如果将这两者结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就完全避免了两种极端的缺点,可以说是当前教育最好的管理方法,同时要注意在管理时要刚柔适度,切忌过犹不及,走向极端的错路。
参考文献
[1] 刘鲁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实施效果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6.
[2] 严青川.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J].法制与社会,2010(1).
[3] 陈志彬.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三探[J].福建论坛,2007(10).
[4] 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