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11个方面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意义颇受争议,尤其2008年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各方所执意见不同。反对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夸大了损失风险,支持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监管部门分清企业内在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究竟是否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电网企业而言运用价值有多大,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历史价值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缺点,说明公允价值在电网企业存在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引起财会界人员的格外关注,理论界与实际工作者对此的争议始终未绝。理论界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直接地反映企业有关资产现实的实际价值以及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有关负债真实的状态以及所牺牲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而实际会计工作者则认为,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中间市场不成熟,以公允价值计量不具有实际操作价值。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何在理论界受到如此关爱,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如此针砭,在电网企业中存在的意义何在?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新准则规定在资产减值的11个方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历史成本反映的主要是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并在账面上一直保持金额不变,已经逐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动,而会计存在的根本是服务于经济。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逐渐登上会计这个历史舞台。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不少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更希望求助于预测信息,同时金融创新引起不少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买入大量衍生金融工具,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 。金融工具交易发生时如果以历史成本计量,往往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但其价值随着市场的发展产生变动,未来结算时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收益或巨大的风险,此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无疑是失败的。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持有金融资产的当时的市价信息,相对更真实。无可否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会因市场繁荣或衰退而升值或贬值,呈现出虚假的繁荣或衰败,容易引起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的许多金融机构的动荡,造成不可遏制的危机,如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在2008年倒闭就是一个实例。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对比
(一)历史成本计量的主要特点
1.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计量的形成是交易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
2.交易按这种价格完成后有一系列可以事后稽核的客观证据;
3.除非使用、出售和转移,依此价格作为资产的购置成本长期保持不变;
4.无须在持有期间,每逢报告日进行减值测试。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1.公允价值是中立的、无偏向的市场价格;
2.公允价值入账后需在报告期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重新计量并确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对比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的特点之后,可以看到,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虽然是过去的价值,但真实可靠;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预期的价值,与当前的市场价值信息密切相关,容易被操纵。因此,这两种计量属性适合不同的经济业务。如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以历史成本计量比较稳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更为恰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不能完全替代历史价值,二者的关系应相辅相成,投资决策者更偏好公允价值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三、公允价值在电网企业的应用价值
电网企业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按规定于2008年起开始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际工作中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会计事项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概念或计量方法。具体应用中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能全部适用电网企业的这些会计事项,需要根据实际甄别使用。
1.非同一控制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按照准则规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但是,由于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或者由于取得公允价值所需的时间较长,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一般情况下电网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的入账依据。
2.新会计准则将用于出租或持有且准备赚取持有利得的房地产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规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应当继续对房地产计提折旧,存在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不再对房地产计提折旧,期末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也可以在满足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或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对其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同计量模式的选择会对财务指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高涨的情况下,不但可减少电网企业的折旧费用,而且还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但是,由于国资委对电网公司进行利润指标考核,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司将无法控制该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给全年利润指标的完成将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在电网企业不适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3.新准则规定,对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交换业务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所有者判断能否在该交易中获利或遭受损失,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适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4.新准则规定在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计算可收回金额时使用公允价值。为了执行该规定,公司的资产使用或管理部门必须将随时收集这些资产的使用状况、市场状况、经济技术状况等作为年度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充分利用公允价值采集系统取得待估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于年度终了出具资产状况分析报告。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公允价值的采集需要有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或交易案例作支撑,同时需要由公司的资产使用或管理部门建立起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采集流程,因此,每年末进行一次资产减值测试难度较大。电网企业一般采取由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资产使用情况的方式,对需要更新换代的资产采取拍卖的方式进行清理,并对需要报废的资产依照程序申请报废处理。
5.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为以下几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负债。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均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前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再将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则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模式,其公允价值变动既不计入损益,也不计入所有者权益,而是仅对减值部分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可见,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不同分类,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企业当期各项财务指标均有重大影响。由于电网企业涉足这方面的业务较少,且由于账面上的金融产品并非为交易而持有,因此,将企业所持有的股票证券类产品进行分析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投资”较为符合企业实际,该种划分既不影响企业利润的波动,也符合企业持有金融产品的实质。
四、结论
综上,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的11个方面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对于电网企业的实际业务,有上述5个方面能够实际运用得到,其中只有两类业务适合采取公允价值计量,这并不意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电网企业没有实际意义,而是应该在电网企业强化公允价值理念,建立起相关资产公允价值的采集流程。该流程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所使用或管理的重要资产进行市场调查,判断该资产是否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
2.对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的,应由专人负责定期对重要资产的市场交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库数据;
3.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的,判断其同类资产是否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如果同类资产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则收集同类资产的交易信息进行相关因素调整后,形成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库数据;
4.对资产本身以及同类资产都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的,应当在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库中标注该类资产无法取得公允价值。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模式符合会计发展的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相辅相成,一并构成现代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引起财会界人员的格外关注,理论界与实际工作者对此的争议始终未绝。理论界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直接地反映企业有关资产现实的实际价值以及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有关负债真实的状态以及所牺牲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而实际会计工作者则认为,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中间市场不成熟,以公允价值计量不具有实际操作价值。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何在理论界受到如此关爱,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如此针砭,在电网企业中存在的意义何在?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新准则规定在资产减值的11个方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历史成本反映的主要是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并在账面上一直保持金额不变,已经逐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动,而会计存在的根本是服务于经济。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逐渐登上会计这个历史舞台。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不少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更希望求助于预测信息,同时金融创新引起不少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买入大量衍生金融工具,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 。金融工具交易发生时如果以历史成本计量,往往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但其价值随着市场的发展产生变动,未来结算时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收益或巨大的风险,此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无疑是失败的。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持有金融资产的当时的市价信息,相对更真实。无可否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会因市场繁荣或衰退而升值或贬值,呈现出虚假的繁荣或衰败,容易引起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的许多金融机构的动荡,造成不可遏制的危机,如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在2008年倒闭就是一个实例。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对比
(一)历史成本计量的主要特点
1.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计量的形成是交易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
2.交易按这种价格完成后有一系列可以事后稽核的客观证据;
3.除非使用、出售和转移,依此价格作为资产的购置成本长期保持不变;
4.无须在持有期间,每逢报告日进行减值测试。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1.公允价值是中立的、无偏向的市场价格;
2.公允价值入账后需在报告期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重新计量并确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对比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的特点之后,可以看到,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虽然是过去的价值,但真实可靠;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预期的价值,与当前的市场价值信息密切相关,容易被操纵。因此,这两种计量属性适合不同的经济业务。如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以历史成本计量比较稳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更为恰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不能完全替代历史价值,二者的关系应相辅相成,投资决策者更偏好公允价值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三、公允价值在电网企业的应用价值
电网企业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按规定于2008年起开始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际工作中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会计事项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概念或计量方法。具体应用中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能全部适用电网企业的这些会计事项,需要根据实际甄别使用。
1.非同一控制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按照准则规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但是,由于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或者由于取得公允价值所需的时间较长,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一般情况下电网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的入账依据。
2.新会计准则将用于出租或持有且准备赚取持有利得的房地产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规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应当继续对房地产计提折旧,存在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不再对房地产计提折旧,期末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也可以在满足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或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对其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同计量模式的选择会对财务指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高涨的情况下,不但可减少电网企业的折旧费用,而且还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但是,由于国资委对电网公司进行利润指标考核,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司将无法控制该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给全年利润指标的完成将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在电网企业不适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3.新准则规定,对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交换业务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所有者判断能否在该交易中获利或遭受损失,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适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4.新准则规定在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计算可收回金额时使用公允价值。为了执行该规定,公司的资产使用或管理部门必须将随时收集这些资产的使用状况、市场状况、经济技术状况等作为年度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充分利用公允价值采集系统取得待估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于年度终了出具资产状况分析报告。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公允价值的采集需要有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或交易案例作支撑,同时需要由公司的资产使用或管理部门建立起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采集流程,因此,每年末进行一次资产减值测试难度较大。电网企业一般采取由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资产使用情况的方式,对需要更新换代的资产采取拍卖的方式进行清理,并对需要报废的资产依照程序申请报废处理。
5.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为以下几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负债。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均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前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再将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则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模式,其公允价值变动既不计入损益,也不计入所有者权益,而是仅对减值部分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可见,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不同分类,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企业当期各项财务指标均有重大影响。由于电网企业涉足这方面的业务较少,且由于账面上的金融产品并非为交易而持有,因此,将企业所持有的股票证券类产品进行分析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投资”较为符合企业实际,该种划分既不影响企业利润的波动,也符合企业持有金融产品的实质。
四、结论
综上,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的11个方面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对于电网企业的实际业务,有上述5个方面能够实际运用得到,其中只有两类业务适合采取公允价值计量,这并不意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电网企业没有实际意义,而是应该在电网企业强化公允价值理念,建立起相关资产公允价值的采集流程。该流程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所使用或管理的重要资产进行市场调查,判断该资产是否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
2.对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的,应由专人负责定期对重要资产的市场交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库数据;
3.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的,判断其同类资产是否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如果同类资产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则收集同类资产的交易信息进行相关因素调整后,形成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库数据;
4.对资产本身以及同类资产都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和交易案例的,应当在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库中标注该类资产无法取得公允价值。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模式符合会计发展的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相辅相成,一并构成现代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