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主体(学生)、客体(教师)和教材等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课堂上产生的学生生成性问题日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的重点。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作业,人们关注甚少。为此,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自己在实施新教材(苏教版语文)中对作业处理的一些做法及想法。以待抛砖引玉。
一、作业多少要“适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不要作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作业。因为有了作业就能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馈。作业检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向。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为此,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是有讲究的。作业量既可多也可少,甚至可没有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布置,让学生做多做少,教师要心中有数。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利用国庆七天长假,让学生回家后,到大自然中观察“江南”的秋景,并以“江南的秋景”为题,写一篇主题作文,返校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因此,作业的多少要适“量”。
二、作业难易要“适中”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班级内学生的智力程度和学习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不仅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而且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有体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大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小一些。也就是说,作业难易要适中。怎样才能做到作业难易要适中呢?在教学中,按照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我把作业分为A、B、C三档。A档题的难度大,B档题的难度中等,C档题的难度小,能力强的学生只做A;能力低的学生做好C档的基础上选做B档;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做好B档的基础上选做A档。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使自己既吃得好,又吃得饱。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适中又适口,很受学生欢迎。
三、作业时机要“适宜”
作业时机是指作业布置的时机要紧紧跟进教学的进度,过早,过快,过晚都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佳。因此,作业布置的时机要适宜。课文的预习作业要过早,布置在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达到掌握字词,熟悉内容,提出问题的目的。学习完课文之后,检查反馈要快,趁热打铁,达到巩固的目的。模仿练习,随笔作文要晚一点。合理有序地布置作业,不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调控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向。
四、作业讲评要“适时”
作业讲评要适时,就是说作业的讲评要准时、及时。作业讲评不能延误,拖后甚至不了了之。这样做,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订正,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作业要准时、及时地进行批阅和讲评,不能让学生苦苦地等待而没有结果。“慢待”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其实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慎重处理作业问题。关于作业的批阅和讲评也要讲究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我不是全评和全批的,而是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语文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协助我来解决作业的讲评。一是语文课代表负责监督学生之间互批,并归纳出问题,由他在班级里给予公开讲评;二是开展小组互批,小组长予以讲评。这两者都是在都是宏观调控下进行的。三是重点的疑难的,由教师大讲特讲,直至学生完全理解。
五、作业次数要“适度”
作业的次数不在于多或少而在于适度。如果作业布置过于频繁,易于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学生心理的反感情绪,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进度。反之作业次数过少,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有计划性,不能盲目,随心所欲,都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定。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要遵循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从学生学习的现状出发,做到“适口”,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
怎样才能做到“适口”呢?怎样以科学而又负责态度来对待教学中的“作业”呢?
一是求“精”,作业品位要做到精致
作业的布置要有精品化的意识。目前各种题目、题型十分庞杂,鱼目混珠的现象比比皆是。怎样布置作业,布置好的作业,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太大,或者以不负责的态度来布置作业,想到啥就布置啥,不加以比较和选择,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作业的安排上,教师一定要有精品化的意识。先广泛搜集训练题目,并整理出来,加以选择,供学生训练学习。作业才能上档次,有品位,富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
二是求“实”,作业形式要体现实在
实实在在,不务虚,不猎奇,是语文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紧紧扣住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知识点去考虑选择恰当的题型让学生训练,而不是只图形式的新和奇。知识点的训练得不到落实,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题型上,要符合高考题型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走平实与创新之路,必须落实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否则就架空了学生的能力。
三是求“巧”,作业方法要力求巧妙
语文作业不能搞题海战术,而要以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在精致化的基础上,要把方法的训练落实到语文作业的练习中。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呆板,要具有灵活性。题目少而精,方法灵活多样,尽可能地做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要做到一题多练,练习修辞、句法、句式和表达方式。再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这样一些优美的或哲理性强的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中,作好积累,反复诵读,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力。
总之,语文作业的安排布置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时,“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以,语文作业虽然位于课文教学过程之尾,但是其重心应着力于教学过程的前端,方凸现其价值。
一、作业多少要“适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不要作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作业。因为有了作业就能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馈。作业检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向。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为此,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是有讲究的。作业量既可多也可少,甚至可没有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布置,让学生做多做少,教师要心中有数。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利用国庆七天长假,让学生回家后,到大自然中观察“江南”的秋景,并以“江南的秋景”为题,写一篇主题作文,返校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因此,作业的多少要适“量”。
二、作业难易要“适中”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班级内学生的智力程度和学习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不仅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而且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有体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大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小一些。也就是说,作业难易要适中。怎样才能做到作业难易要适中呢?在教学中,按照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我把作业分为A、B、C三档。A档题的难度大,B档题的难度中等,C档题的难度小,能力强的学生只做A;能力低的学生做好C档的基础上选做B档;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做好B档的基础上选做A档。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使自己既吃得好,又吃得饱。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适中又适口,很受学生欢迎。
三、作业时机要“适宜”
作业时机是指作业布置的时机要紧紧跟进教学的进度,过早,过快,过晚都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佳。因此,作业布置的时机要适宜。课文的预习作业要过早,布置在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达到掌握字词,熟悉内容,提出问题的目的。学习完课文之后,检查反馈要快,趁热打铁,达到巩固的目的。模仿练习,随笔作文要晚一点。合理有序地布置作业,不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调控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向。
四、作业讲评要“适时”
作业讲评要适时,就是说作业的讲评要准时、及时。作业讲评不能延误,拖后甚至不了了之。这样做,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订正,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作业要准时、及时地进行批阅和讲评,不能让学生苦苦地等待而没有结果。“慢待”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其实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慎重处理作业问题。关于作业的批阅和讲评也要讲究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我不是全评和全批的,而是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语文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协助我来解决作业的讲评。一是语文课代表负责监督学生之间互批,并归纳出问题,由他在班级里给予公开讲评;二是开展小组互批,小组长予以讲评。这两者都是在都是宏观调控下进行的。三是重点的疑难的,由教师大讲特讲,直至学生完全理解。
五、作业次数要“适度”
作业的次数不在于多或少而在于适度。如果作业布置过于频繁,易于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学生心理的反感情绪,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进度。反之作业次数过少,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有计划性,不能盲目,随心所欲,都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定。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要遵循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从学生学习的现状出发,做到“适口”,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
怎样才能做到“适口”呢?怎样以科学而又负责态度来对待教学中的“作业”呢?
一是求“精”,作业品位要做到精致
作业的布置要有精品化的意识。目前各种题目、题型十分庞杂,鱼目混珠的现象比比皆是。怎样布置作业,布置好的作业,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太大,或者以不负责的态度来布置作业,想到啥就布置啥,不加以比较和选择,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作业的安排上,教师一定要有精品化的意识。先广泛搜集训练题目,并整理出来,加以选择,供学生训练学习。作业才能上档次,有品位,富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
二是求“实”,作业形式要体现实在
实实在在,不务虚,不猎奇,是语文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紧紧扣住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知识点去考虑选择恰当的题型让学生训练,而不是只图形式的新和奇。知识点的训练得不到落实,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题型上,要符合高考题型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走平实与创新之路,必须落实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否则就架空了学生的能力。
三是求“巧”,作业方法要力求巧妙
语文作业不能搞题海战术,而要以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在精致化的基础上,要把方法的训练落实到语文作业的练习中。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呆板,要具有灵活性。题目少而精,方法灵活多样,尽可能地做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要做到一题多练,练习修辞、句法、句式和表达方式。再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这样一些优美的或哲理性强的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中,作好积累,反复诵读,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力。
总之,语文作业的安排布置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时,“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以,语文作业虽然位于课文教学过程之尾,但是其重心应着力于教学过程的前端,方凸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