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死亡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是由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缺乏、铁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等原因导致的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是铁死亡的中心环节。铁死亡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死亡、神经毒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T细胞免疫等。研究表明,在多种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过载及脂质过氧化等铁死亡特征。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影响肾脏疾病的进程。因此,有效调控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策略。该文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趾带趾神经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缺损后重建指纹生物学识别功能。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拇示中环指指腹缺损患者30例,均应用趾腓侧带趾神经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缺损,重建指纹。术后6~18个月随访,应用安卓智能手机录入指纹并解锁手机,能顺利录入指纹库且1次成功解锁为优,2~3次成功解锁为良,4~5次成功解锁为中,无法录入指纹及5次以上无法解锁为差。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无色素沉着,感觉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效率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集两组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影像,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症状。基于图论方法分析两组脑功能网络脑区的全局效率与局部效率差异,对差异脑区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控尿能力及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阴道内置入未注水球囊尿管,模型组大鼠行阴道内球囊扩张制作SUI模型,电针组大鼠待阴道内球囊扩张建模成功后,对其三阴交穴给予电针刺激。经1周干预后,3组大鼠均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腹压漏尿点压(LP
目的通过对1个家族性血尿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筛查,为家族性血尿病变提供遗传线索和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1个4代含20名成员的家族性血尿家系。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收集和整理,留取家系中11名成员的外周血并用盐析法提取DNA用于遗传分析。首先选取包括先证者在内的3名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发布的序列变异解读指南进行遗传变异筛选。继而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过度炎症综合征。在HLH的发病机制中,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发挥了重要作用,抗IFN-γ单抗可用于HLH的治疗。该文就IFN-γ在HLH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抗IFN-γ单抗
EB病毒是人类于1964年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EB病毒感染在儿科较为常见,多无临床症状。当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时,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等一系列良性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些疾病大部分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与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相比,脑组织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CrSO2)反映的是脑组织的混合氧饱和度,其变化与新生儿生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项无创的连续监测技术,且可提供脑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严重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最早关于NP的报道见于成人,近年来儿童N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关于儿童与成人NP在病原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高危因素、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比较还未有过详细的描述,该文就上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临
难治性哮喘是指接受高剂量吸入激素联合其他治疗仍无法理想控制症状或需要持续治疗保持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恶化的风险的一类哮喘。由于异质性的原因,难治性哮喘治疗难度大、疾病负担重。因此,对于难治性哮喘的分型研究有助于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该综述总结了难治性哮喘的最新分型相关研究,以期为儿童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包括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升高、杯状细胞化生和气道重塑等。气道上皮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是哮喘的突出特征,哮喘气道上皮对氧化剂引起的损伤和细胞凋亡异常敏感,更易受到浸润性炎症细胞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ROS的蓄积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