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旨在通过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育内容,是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教育的依据和源泉。下面,笔者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的。
  1.初读文本,感知情境美
  1.1巧设导语,初尝语境美
  语文课姓“语”,语文课研究的是语言艺术,学生在美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用语言,凭借语言陶冶情操、提炼精神,升华人格。所以,语文课,语言是根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其中,教师的导语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优美的、充满激情的导语,会营造出一个诗意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语言被催生,情感被催化,师生情感在情意浓浓的环境中激荡、共生,使学生受到美的语言的感染,激情的触动,情理的启迪。
  1.2利用媒体,直观感受美
  教学中能否达到“美”的境界,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教师要在教学境界中追求美,适当运用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能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之感。
  1.2.1用眼睛看到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众多,形象逼真。插图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课件把静态的形象动态化,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因而它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四幅插图通过对春天的小草、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点。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只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2.2用耳朵听到美
  在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感情细腻的好文章不少。这些文章单凭讲解或让学生朗读难以唤起学生的直观形象,也难以领会其中特有的艺术情感。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好音乐教学,就能在课文和学生内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境界,这是由音乐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它艺术有更直接更有力的进入情感世界。由旋律、节奏和声响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美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把枯燥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形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3音画结合感受美
  柏拉图说过“美是很难理解的”,亚里士多德也说过“音乐的性质是难以明确的”,把音画结合起来,教学就更有感染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就更有兴趣。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教学《观潮》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
  2.解读文本,感悟意境美
  2.1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刘勰提出“情发而为辞章”。大多数的课文都饱蘸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以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美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中有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理解感悟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抓住美育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2.2解读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文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作深层次的解读,内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内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的美学蕴涵的把握。阅读文本是个见情、见性、见灵思,见神韵的审美活动。课堂上,师生一起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共同体验、领悟、联想,徜徉在美的意境中,在美的文字里诗意的栖居。
  3.紧扣语言,品味文本美
  3.1紧扣语言,品析课文的“美点”
  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精妙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和谐的意境美,高尚的情感美……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如“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对“出”字的朗读把握,领悟到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2指导“美读”,品味文本的本色美
  小学语文教材,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大自然中的雄奇山峰、广袤原野、欢快溪流、辽阔海洋、花鸟虫鱼,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整体美?美读是关键。(“美读”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范读、点读、角色朗读,鼓励学生用眼睛读,用耳朵读,用鼻子读,用心灵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语气的跌宕起伏、语速的快慢疏密到勿容置疑的逻辑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
  4.课外延伸,拓展升华美
  4.1补白文本,写出“美”的感受   小学语文课文留有空白点,这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的补白,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如《白杨》一课结尾写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下转171页)
  (上接176页)
  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学生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在想象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了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文本中的人格美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其从文本中汲取营养,进入一种美的境界。
  4.2展开想象,创造“美”的形象。
  “创造”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从而塑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造”,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在学习《海滨仲夏夜》一课时,初读课题,就有一种清爽、舒适的感受。这种感觉把我和学生带到了海边,而且是夏日的海边。同学们读文章后,不仅从书中找到描述太阳落山后的美景的句子,还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幅《海滨仲夏夜》之日落美景,每幅作品中都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感受,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个性,是他们让夏夜的海滨充满情趣,让海滨的夏夜更加美丽!
  4.3走向社会,发现“美”的生活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仔细的体味,让学生在美的环境里诗意的栖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其他文献
通过模拟新疆油田二元驱采出水各组分组成,考察固体颗粒、聚合物(HPAM)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油水分离性能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二元驱油田模拟采出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然后由教师带动和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下面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一、重师德,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首先从我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我要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的妥善处理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实践表明,传统的农牧结合的处理方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模式。本文针对农田处理畜禽粪便的量与二
在《服装生产流水线优化运行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在货期紧迫而工厂的生产能力又不足的情况下,运用数学规划手段,建立三个确定最小工作站数的数学模型,帮助企业确定所需增加的工作
针对公路客运量不断下滑及新能源汽车在公路客运领域推广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公路交通网络建设情况、载客汽车数量及客运量两个方面分析公路客运发展现状和公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城市河涌,导致城市河涌受到严重污染。河涌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城镇水资源安全,既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经济建设,成为城镇可持
本文以土地质量评价为核心,将GIS技术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对土地质量评价进行了设计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以信息技术和模型为支撑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模型的结合是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的发展方向,而模型的空间尺度转换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国内外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进行
摘 要:大量的中国古曲被改编成为钢琴曲,这种做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但是怎样把中国作品完美表现出来,是对演奏者的巨大考验,弹奏中国钢琴曲,不止只考虑技巧,对于原作的深刻了解是成功把握作品的关键。  关键词:改编;中国古曲;钢琴演绎  改编是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钢琴改编作品,是指将已有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在保持原作品相对完整的条件下,将其移植,成为钢琴独奏作品。根据古曲改
文化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应当建立“文化和谐指数”作为监测和评估“文化和谐程度”的总体指标。应当依照科学性、目的性、绩效导向性和实践性原则,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