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基本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生物课理所应当地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责任。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环保内容、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等6种措施,培养需而是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物 环保 教育 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发挥生物学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情感,是每个生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存在的不足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行)》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但由于管理体制和条件限制,目前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环境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素质尚需加强。(三)是环境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主要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缺乏体验式、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四)是环境教学内容偏颇,重知识传授而忽视环境情感培养。(五)是环境教育不持之以恒,注重始作阶段性忽视长久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增强环境渗透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了“建构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着重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实际行动”的要求。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程度已相当于发达国家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每个初中教育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挖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带头人。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环境教育者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生物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利用课本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环境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比如在学习“呼吸”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介绍本地当前的环境状况,如全县有多少辆摩托车,多少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的污染是多少,我们呼吸的空气有多不好等。蛇、草以及细菌和真菌,并用线把他们的关系连接起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食物链”的含义。
  (二)开展环境教育知识专题讲座。环境教育专题讲座是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有利天学生掌握课堂以外的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可以邀请校外的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同时校内的老师,特别是生物老师要积极承担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可以开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物与环境”等专题,举办有关知识讲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营造环境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环境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对环境教育具有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结合每年的3.12植树日、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10.4世界动物日、12.29国际生物多样化日等节日,利用校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节日资料,组织学生拟定小论文或摘录,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剪贴有关文章和图画制成环保专题小报,举行环保摄影作品展等。通过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保护绿化,保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与环境考察活动。参观学习与环境考察是一种感知性的环境教育,有利天培养学生的环境情感。近年来,我校组织了参观无污染、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养殖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学生们在耳闻目睹中理解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和感受治理环境、保护环境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组织学生建立环保兴趣小组。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可组织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环保兴趣小组,如生物观测组、溪河水污染监测组、社区生活垃圾调查组、小动物饲养组等。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加这些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接近环境教育,既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又培养了环境科学的幼苗。
  (六)在研究性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入开放的不是现实生活,从被动接受知识走向主动探索知识,促使学生去接触、感受、聆听、挖掘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环境考察和调查活动,使使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大自然的种种创伤,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以生物教学为载体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川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回顾自己的教学,深觉关注最多的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项活动的实施方案,虽然也能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但学生内心深处究竟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似乎有些忽略。如果我们可以巧妙地对学生的这种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以符合他们天性和年龄特点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思索的乐趣、动手的乐趣。  对于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学习的动机其实是在经历一个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优化每个教育
期刊
摘要:数学本应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关键词:创造 快乐 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注重“知、情、意、行”的传授和引导,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显得非常重要。要切实做到“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民主、联系实际、讲解热点”,是课堂向开放式、创新式模式发展,取得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方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的价值观、金钱关、人生观等都将发生一列变化,作为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关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中学《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途径等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模式陈旧、方法简单、教学内容容量太少、途径单一、学生积极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不佳等都是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着进行改革,探索过很多的方法,但收效并非都象设想的那么好。特别是政治课教学始终未能有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改变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张嘴巴打天下的局面。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苦苦地思索着寻找一种较好的
期刊
在提高课堂效果上,一是兴趣,二是规范,没有兴趣的规范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课堂效果得不到提高;只有兴趣没有规范,成绩也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提高课堂效果,兴趣和规范应该统一于教学之中。     一、在教学内容上改进    1.要从小事例入手。任何高深的理论都能在平凡的事物中见到它的影子。大道理往往蕴含在通俗的小事例之中。所以,讲道理时,要善于用小事例讲大道理,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
期刊
随着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的不断增多,好的实用的教学资源成为急需,学校曾花钱甚至是老师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的书籍、图册、光盘。很多老师根据教学问题制作和开发了一些很好的课件、课例,同时还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的物理教学素材,生活中诸如照相机、遥控器、自动复位的水龙头、电饭锅、电视机等都能成为教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直接来源于生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一些老师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教育日记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教师财富的积累    教育日记是教师个人教育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文字性、工具性融为一体的学科,她不但具有传授语言文字知识,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功能,而且还承担着熏陶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常说的“文道统一”。  大家知道,语文课中的愚公、白求恩、雷锋等人物的光辉形象和他们的高贵精神品质,感动和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旧貌换新颜,行行业业尽现辉煌异彩,人民生活
期刊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 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