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加准确详细地了解本次疫情给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带来的影响,文章从2003年“非典”事件对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带来的影响入手,结合当今中国的具体情况,对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体育健身产业的应对策略,从体育健身产业、政府、居民三个方面分析本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体育健身产业;影响;应对;启示
1 引言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发生后,为了控制病毒的扩散与自身感染的风险,人们被迫居家隔离,传统的线下消费活动几乎停止,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健身产业的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时性,即需要健身教练一边指导,消费者一边练习,所以它更强调消费者的直接参与,注重线下消费体验[1]。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无疑会受到重创。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止损?如何抓住本次疫情的机会找到体育健身产业中新的突破点实现转型升级?本次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明晰不仅有利于人们充分认识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的现状,更是对该产业当下的及时止损和今后的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2003年“非典”事件对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影响入手,结合当今中国体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疫情的不同阶段我国体育健身产业所受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当下体育健身产业的及时止损和后疫情时期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对策,从体育健身产业、政府、居民三个方面分析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 从“非典”事件研判本次疫情对体育健身产业的影响
我国曾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事件,笔者认为,通过研究当年“非典”事件对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影响,再加上对当今中国具体实践的深刻把握,可以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思考与借鉴。“非典”时期,人们希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以抵御病毒的入侵,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价值观念的形成,使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提高,并由此掀起了一阵全面健身的热潮[2]。据统计,“非典”过后,北京室外健身场地使用率大大提高,东单体育中心室外各类场地日均人流量增加一倍,达到1000人以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健身市场的形成,为我国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
反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预计将同样促进人们运动健康意识的提高,使体育健身产业迎来疫情之后发展的高潮。产业本身也有望抓住后疫情时期的市场机会,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与“非典”相比,如今我国的体育健身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从健身意识上看,与“非典”之前人们的健身意识基本零基础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全民健身意识已经形成并在不断提高,在国家层面上也有较大力度的宣傳导向与政策支持,所以居民健身观念的提升空间较小,对运动健康的重视程度虽有提高但预计不会达到“非典”之后的效果;二是从健身产业的发展来看,“非典”时期我国健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健身房的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与如今无法相提并论。所以,体育健身产业受“非典”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更多的是因居民健身观念的提高与体育参与的增加而带来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中国体育健身产业已经处于快速发展期,停工停产政策的实施势必会给健身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对于缺少线上经验,没有应急方案的健身房甚至面临着欠薪、裁员、闭店等情况,本次疫情给体育健身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将超过“非典”时期。
3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带来的影响
3.1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
春节过后本应该是健身房客流量的高峰期,然而,由于健身房属于人员聚集度高、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目前,根据多个省市发布的复工复产指导方案,健身房都属于疫情尚未解除前未经批准不得复工复产的市场主体,所以健身房究竟何时可以正常营业还是未知数。在疫情结束前,健身房面临着高额的停业成本和几乎为零的经营收入,压力巨大。
从成本方面来看,停业期间,健身房高额的成本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工作人员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虽然政府已下发有关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但该文件的出台仅是免征部分企业的部分社保缴费,且具有3~5个月不等的减征期限,所以健身房在政策的框架内仍然需要履行为员工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义务。其二,健身场馆的租金费用。由于具有众多的健身器械,健身房的平均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而且为了方便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健身房常开在繁华的商业区或是高档住宅区周围,租金较高。现阶段,各个省市都出台了有关减免租金的规定,但减免对象几乎都是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而对于其他承租载体尚未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也难以对其作出统一的规定,所以对于多是承租个人或企业房产的健身房来说,场地租金费用仍是疫情期间一笔巨额的开销。
从收入方面来看,受疫情影响,健身产业的需求受到约束。一方面健身房闭店,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健身休闲服务,难以开拓新客户与续约老客户;另一方面消费者居家隔离,无法去健身房健身,部分消费者甚至由于不确定疫情结束时间而要求退卡退费。所以在此期间,健身房的营业收入不仅几乎为零,更是面临着因消费者退费而为负的威胁。
3.2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
3.2.1 短期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费者无法去健身房健身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没有健身的需求,相反,受本次疫情的影响,我国居民普遍意识到提高免疫力,增强运动健康的重要性。根据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东平台上跳绳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6%,哑铃同比增长60%,拉力器同比增长109%,划船机同比增长134%,自营瑜伽垫更是同比增长高达150%[4]。这些家用小型健身器材成交额的增长反映了疫情期间居民健身意识的觉醒,更是从侧面预示了疫情结束后大量居民将会选择器材更加丰富,教练更加专业,人群更加集中的健身房锻炼。 对于原始顾客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的长期压抑会使消费者进行健身锻炼时获得更高的满足感,其需求被激发出来。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这部分人对于运动健康的重视程度,所以,有望通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增加原始顾客的消费黏性,打造健身房的超级用户。对于新顾客来说,由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其更加意识到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会吸引一批新的消费者加入健身领域。但是由于这一批消费者的加入是源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应激反应,用户黏性不高,能否从新顾客转化为长期顾客还要看后期的健身效果和健身房的服务质量。但综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的短期内,健身房将同时拥有原始顾客和新顾客,健身产业将进入补偿性消费的增长期且发展态势良好。
3.2.2 中长期内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的中长期内,消费者将会出现两种消费倾向:一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从健身中获得的满足感随着健身次数的逐渐增加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后才加入健身行列的新客户来说,他们的加入本身就是由于疫情的冲击而带来的应激反应,持续性较差,中长期内可能会退出健身领域的消费;二是消费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健身切实感受到运动的益处,再加上健身房高质量的服务以及通过健身所收获到友谊和乐趣,加强了消费者的消费黏性,他们会保持甚至增加在健身领域的支出。
健身产业在疫情结束的中长期内将会呈现何种发展态势取决于持有哪种消费倾向的顾客较多或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中长期内体育健身产业的消费情况较短期内会略有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发生前。而能否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关键看体育健身产业能否留住疫情效应下带来的顾客和产业本身供给质量的高低,能否真正借疫情之机实现本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价值创新。
4 新冠肺炎疫情下体育健身产业的应对建议
4.1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利用互聯网努力实现健身产业的及时止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疫情期间体育健身产业受损严重,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止损成为各大健身房面对的共同问题。根据泽璞创智对体育企业的调研发现,多数企业都在计划研究或调整业务渠道和服务模式[5]。具体到体育健身产业,许多健身房都采取了“互联网+体育”的形式开启“健身云课堂”。由健身房教练通过直播课的形式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线上健身教学直播课,内容涵盖减脂、塑形、瑜伽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种方式通过不间断的健身教学维系了老客户,同时还可以吸引由于本次疫情而更加注重运动健身的新客户加入。产业借疫情之机对“互联网+健身”的模式进行探索,既是特殊形势下持续经营、及时止损的必要措施,又为疫情结束后的转型升级开辟了道路。
4.2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抓住机遇尽快实现健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除家庭以外的消费场景都被迫暂时停止,人们在家里更加注重和依附家庭生活,同时开启了家庭办公、家庭娱乐、家庭运动健身等必要的生活消费模式。家庭式健身可以打破单一健身场景的空间限制,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有备而来”,更为消费者的“临时起意”提供保障,其便利的健身方式使消费者的健身拥有足够的弹性,可以有效地利用居家的碎片化时间,所以即使疫情消散,也会具有相当的市场优势。但是,与其他家庭活动不同的是,健身具有专业性和社交性的属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即使在家健身也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而且家庭健身无法满足社交这一需求,所以“线上+线下”的健身形式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市场变化,体育健身产业应该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将OMO商业模式(Online-Merge-Offline)与体育健身产业相结合,打造线上健身—移动—线下健身三位一体的全时空健身体验模式。在线下仍采取健身房的形式,支持消费者到店健身体验。在线上健身方面,健身房可以研发自己的小程序,将小程序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健身的平台。如果消费者想采取家庭健身的方式,可以由线下的健身教练通过小程序为消费者发布个性化的运动健身计划,根据计划消费者可以选取小程序中的私教健身课程进行练习,在健身过程中消费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小程序向教练反映。同时,小程序又是一个线上的“健身社区”,消费者可以在小程序上进行聊天和交友。这样的经营模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体验感,有效增加消费黏性。而且通过打通线上健身渠道,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健身资源,拓宽了健身房收益渠道,促进我国健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5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5.1 体育健身产业应提高危机意识和反应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有效的应急方案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体育健身产业面对突发状况的两个短板:一是危机意识不足。疫情发生前,除了keep这类本身就是致力于线上健身的公司开设了部分线下健身空间,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健身模式外,多数健身房没有自己的线上健身平台,仅靠提供线下健身服务开展经营。这种经营方式不仅盈利模式单一,而且难以应对类似本次疫情的突发事件,一旦线下健身服务受阻,又没有线上服务作为补充,很容易造成经营停摆,给健身房的持续运营带来巨大的损失。二是应急反应能力不足。根据泽璞创智对体育企业的调研发现,有47.37%的企业表示当前的工作重心是静观其变、安全第一[5]。具体到体育健身产业,本次疫情发生后健身房无法开业,部分行业内人员虽有效抓住了线上健身机遇但反应较慢,与疫情爆发之间存在一定的“空档期”。同时仍存在着部分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的健身房难以及时作出应对,无法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止损的情况。
所以,健身房应该以本次疫情为契机,思考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并根据本产业特点提前制订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但世事无常,预案的设计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体育健身产业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应急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刻召开有关会议,从管理层、教练和消费者等多角度听取意见,共同商讨应对方案,提高措施执行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损失降到最小。 5.2 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支持力度,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
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在我国的经济地位重要,可吸纳的就业人数众多并且关乎国民身体健康。体育健身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子产业,同时又是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性行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从房租、社保、税费等多方面积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目前,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广东省7省市体育局针对疫情为体育企业出台了包括优惠补贴支持、疫情防控指引、卫生监督工作指南等11项扶持帮助措施[6]。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体育局围绕体育产业供给和需求两端,从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加快发行体育消费券、强化体育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等15个方面采取若干政策,支持体育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体育健身产业平稳渡过难关[7]。
5.3 居民应提高运动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本次疫情使许多居民认识到了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居家期间很多人都加入到了线上健身的队伍中。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应该是疫情发生后为了平和居家的紧张心态而做出的应激反应,而应该成为一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2019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提出要围绕疾病預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居民提高运动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就是一种追求“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通过健身的方式使自己不生病、少生病,这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更是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6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受到冲击,为了应对疫情,不论是产业本身还是政府部门都积极采取措施使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实,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产业本身应该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尽快从用户价值一端去寻求新的突破,利用正在潜伏着的市场机会,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疫情造成的消费不便利,更好地经营消费者价值,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下以及今后的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丛湖平,郑芳.体育经济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5.
[2]许春煌.“非典”对我国社会体育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5(2):4-6.
[3]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3-8.
[4]新浪体育.疫情使健身器材行业迎来春天?相关问题有待解决[EB/OL].(2020-03-01)[2020-03-30].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fitness/2020-03-01/doc-iimxyqvz6948770shtml.
[5]泽璞创智.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体育企业调研报告出炉(完整报告)[EB/OL].(2020-02-22)[2020-04-03].https://www.sohu.com/a/374911647_505583.
[6] 钟秉枢,黄志剑,王凯,等.困境与应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事业的影响[J/OL].(2020-04-02).https://doi-org-s.v.bsu.edu.cn/10.15877/j.cnki.nsic.20200402.002.
[7] 江苏省体育局.江苏出台“体育产业15条”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EB/OL].(2020-03-27)[2020-04-01].http://jsstyj.jiangsu.gov.cn/art/2020/3/27/art_40686_9026039.html
[作者简介]游龙飞(200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目前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体育健身产业;影响;应对;启示
1 引言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发生后,为了控制病毒的扩散与自身感染的风险,人们被迫居家隔离,传统的线下消费活动几乎停止,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健身产业的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时性,即需要健身教练一边指导,消费者一边练习,所以它更强调消费者的直接参与,注重线下消费体验[1]。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无疑会受到重创。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止损?如何抓住本次疫情的机会找到体育健身产业中新的突破点实现转型升级?本次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明晰不仅有利于人们充分认识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的现状,更是对该产业当下的及时止损和今后的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2003年“非典”事件对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影响入手,结合当今中国体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疫情的不同阶段我国体育健身产业所受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当下体育健身产业的及时止损和后疫情时期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对策,从体育健身产业、政府、居民三个方面分析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 从“非典”事件研判本次疫情对体育健身产业的影响
我国曾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事件,笔者认为,通过研究当年“非典”事件对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影响,再加上对当今中国具体实践的深刻把握,可以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思考与借鉴。“非典”时期,人们希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以抵御病毒的入侵,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价值观念的形成,使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提高,并由此掀起了一阵全面健身的热潮[2]。据统计,“非典”过后,北京室外健身场地使用率大大提高,东单体育中心室外各类场地日均人流量增加一倍,达到1000人以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健身市场的形成,为我国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
反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预计将同样促进人们运动健康意识的提高,使体育健身产业迎来疫情之后发展的高潮。产业本身也有望抓住后疫情时期的市场机会,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与“非典”相比,如今我国的体育健身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从健身意识上看,与“非典”之前人们的健身意识基本零基础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全民健身意识已经形成并在不断提高,在国家层面上也有较大力度的宣傳导向与政策支持,所以居民健身观念的提升空间较小,对运动健康的重视程度虽有提高但预计不会达到“非典”之后的效果;二是从健身产业的发展来看,“非典”时期我国健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健身房的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与如今无法相提并论。所以,体育健身产业受“非典”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更多的是因居民健身观念的提高与体育参与的增加而带来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中国体育健身产业已经处于快速发展期,停工停产政策的实施势必会给健身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对于缺少线上经验,没有应急方案的健身房甚至面临着欠薪、裁员、闭店等情况,本次疫情给体育健身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将超过“非典”时期。
3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带来的影响
3.1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
春节过后本应该是健身房客流量的高峰期,然而,由于健身房属于人员聚集度高、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目前,根据多个省市发布的复工复产指导方案,健身房都属于疫情尚未解除前未经批准不得复工复产的市场主体,所以健身房究竟何时可以正常营业还是未知数。在疫情结束前,健身房面临着高额的停业成本和几乎为零的经营收入,压力巨大。
从成本方面来看,停业期间,健身房高额的成本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工作人员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虽然政府已下发有关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但该文件的出台仅是免征部分企业的部分社保缴费,且具有3~5个月不等的减征期限,所以健身房在政策的框架内仍然需要履行为员工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义务。其二,健身场馆的租金费用。由于具有众多的健身器械,健身房的平均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而且为了方便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健身房常开在繁华的商业区或是高档住宅区周围,租金较高。现阶段,各个省市都出台了有关减免租金的规定,但减免对象几乎都是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而对于其他承租载体尚未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也难以对其作出统一的规定,所以对于多是承租个人或企业房产的健身房来说,场地租金费用仍是疫情期间一笔巨额的开销。
从收入方面来看,受疫情影响,健身产业的需求受到约束。一方面健身房闭店,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健身休闲服务,难以开拓新客户与续约老客户;另一方面消费者居家隔离,无法去健身房健身,部分消费者甚至由于不确定疫情结束时间而要求退卡退费。所以在此期间,健身房的营业收入不仅几乎为零,更是面临着因消费者退费而为负的威胁。
3.2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
3.2.1 短期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费者无法去健身房健身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没有健身的需求,相反,受本次疫情的影响,我国居民普遍意识到提高免疫力,增强运动健康的重要性。根据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东平台上跳绳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6%,哑铃同比增长60%,拉力器同比增长109%,划船机同比增长134%,自营瑜伽垫更是同比增长高达150%[4]。这些家用小型健身器材成交额的增长反映了疫情期间居民健身意识的觉醒,更是从侧面预示了疫情结束后大量居民将会选择器材更加丰富,教练更加专业,人群更加集中的健身房锻炼。 对于原始顾客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的长期压抑会使消费者进行健身锻炼时获得更高的满足感,其需求被激发出来。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这部分人对于运动健康的重视程度,所以,有望通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增加原始顾客的消费黏性,打造健身房的超级用户。对于新顾客来说,由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其更加意识到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会吸引一批新的消费者加入健身领域。但是由于这一批消费者的加入是源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应激反应,用户黏性不高,能否从新顾客转化为长期顾客还要看后期的健身效果和健身房的服务质量。但综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的短期内,健身房将同时拥有原始顾客和新顾客,健身产业将进入补偿性消费的增长期且发展态势良好。
3.2.2 中长期内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的中长期内,消费者将会出现两种消费倾向:一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从健身中获得的满足感随着健身次数的逐渐增加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后才加入健身行列的新客户来说,他们的加入本身就是由于疫情的冲击而带来的应激反应,持续性较差,中长期内可能会退出健身领域的消费;二是消费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健身切实感受到运动的益处,再加上健身房高质量的服务以及通过健身所收获到友谊和乐趣,加强了消费者的消费黏性,他们会保持甚至增加在健身领域的支出。
健身产业在疫情结束的中长期内将会呈现何种发展态势取决于持有哪种消费倾向的顾客较多或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中长期内体育健身产业的消费情况较短期内会略有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发生前。而能否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关键看体育健身产业能否留住疫情效应下带来的顾客和产业本身供给质量的高低,能否真正借疫情之机实现本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价值创新。
4 新冠肺炎疫情下体育健身产业的应对建议
4.1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利用互聯网努力实现健身产业的及时止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疫情期间体育健身产业受损严重,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止损成为各大健身房面对的共同问题。根据泽璞创智对体育企业的调研发现,多数企业都在计划研究或调整业务渠道和服务模式[5]。具体到体育健身产业,许多健身房都采取了“互联网+体育”的形式开启“健身云课堂”。由健身房教练通过直播课的形式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线上健身教学直播课,内容涵盖减脂、塑形、瑜伽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种方式通过不间断的健身教学维系了老客户,同时还可以吸引由于本次疫情而更加注重运动健身的新客户加入。产业借疫情之机对“互联网+健身”的模式进行探索,既是特殊形势下持续经营、及时止损的必要措施,又为疫情结束后的转型升级开辟了道路。
4.2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抓住机遇尽快实现健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除家庭以外的消费场景都被迫暂时停止,人们在家里更加注重和依附家庭生活,同时开启了家庭办公、家庭娱乐、家庭运动健身等必要的生活消费模式。家庭式健身可以打破单一健身场景的空间限制,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有备而来”,更为消费者的“临时起意”提供保障,其便利的健身方式使消费者的健身拥有足够的弹性,可以有效地利用居家的碎片化时间,所以即使疫情消散,也会具有相当的市场优势。但是,与其他家庭活动不同的是,健身具有专业性和社交性的属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即使在家健身也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而且家庭健身无法满足社交这一需求,所以“线上+线下”的健身形式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市场变化,体育健身产业应该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将OMO商业模式(Online-Merge-Offline)与体育健身产业相结合,打造线上健身—移动—线下健身三位一体的全时空健身体验模式。在线下仍采取健身房的形式,支持消费者到店健身体验。在线上健身方面,健身房可以研发自己的小程序,将小程序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健身的平台。如果消费者想采取家庭健身的方式,可以由线下的健身教练通过小程序为消费者发布个性化的运动健身计划,根据计划消费者可以选取小程序中的私教健身课程进行练习,在健身过程中消费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小程序向教练反映。同时,小程序又是一个线上的“健身社区”,消费者可以在小程序上进行聊天和交友。这样的经营模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体验感,有效增加消费黏性。而且通过打通线上健身渠道,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健身资源,拓宽了健身房收益渠道,促进我国健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5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5.1 体育健身产业应提高危机意识和反应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有效的应急方案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体育健身产业面对突发状况的两个短板:一是危机意识不足。疫情发生前,除了keep这类本身就是致力于线上健身的公司开设了部分线下健身空间,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健身模式外,多数健身房没有自己的线上健身平台,仅靠提供线下健身服务开展经营。这种经营方式不仅盈利模式单一,而且难以应对类似本次疫情的突发事件,一旦线下健身服务受阻,又没有线上服务作为补充,很容易造成经营停摆,给健身房的持续运营带来巨大的损失。二是应急反应能力不足。根据泽璞创智对体育企业的调研发现,有47.37%的企业表示当前的工作重心是静观其变、安全第一[5]。具体到体育健身产业,本次疫情发生后健身房无法开业,部分行业内人员虽有效抓住了线上健身机遇但反应较慢,与疫情爆发之间存在一定的“空档期”。同时仍存在着部分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的健身房难以及时作出应对,无法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止损的情况。
所以,健身房应该以本次疫情为契机,思考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并根据本产业特点提前制订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但世事无常,预案的设计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体育健身产业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应急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刻召开有关会议,从管理层、教练和消费者等多角度听取意见,共同商讨应对方案,提高措施执行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损失降到最小。 5.2 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支持力度,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
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在我国的经济地位重要,可吸纳的就业人数众多并且关乎国民身体健康。体育健身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子产业,同时又是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性行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从房租、社保、税费等多方面积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目前,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广东省7省市体育局针对疫情为体育企业出台了包括优惠补贴支持、疫情防控指引、卫生监督工作指南等11项扶持帮助措施[6]。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体育局围绕体育产业供给和需求两端,从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加快发行体育消费券、强化体育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等15个方面采取若干政策,支持体育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体育健身产业平稳渡过难关[7]。
5.3 居民应提高运动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本次疫情使许多居民认识到了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居家期间很多人都加入到了线上健身的队伍中。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应该是疫情发生后为了平和居家的紧张心态而做出的应激反应,而应该成为一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2019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提出要围绕疾病預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居民提高运动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就是一种追求“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通过健身的方式使自己不生病、少生病,这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更是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6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受到冲击,为了应对疫情,不论是产业本身还是政府部门都积极采取措施使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实,疫情之下体育健身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产业本身应该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尽快从用户价值一端去寻求新的突破,利用正在潜伏着的市场机会,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疫情造成的消费不便利,更好地经营消费者价值,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下以及今后的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丛湖平,郑芳.体育经济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5.
[2]许春煌.“非典”对我国社会体育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5(2):4-6.
[3]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3-8.
[4]新浪体育.疫情使健身器材行业迎来春天?相关问题有待解决[EB/OL].(2020-03-01)[2020-03-30].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fitness/2020-03-01/doc-iimxyqvz6948770shtml.
[5]泽璞创智.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体育企业调研报告出炉(完整报告)[EB/OL].(2020-02-22)[2020-04-03].https://www.sohu.com/a/374911647_505583.
[6] 钟秉枢,黄志剑,王凯,等.困境与应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事业的影响[J/OL].(2020-04-02).https://doi-org-s.v.bsu.edu.cn/10.15877/j.cnki.nsic.20200402.002.
[7] 江苏省体育局.江苏出台“体育产业15条”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EB/OL].(2020-03-27)[2020-04-01].http://jsstyj.jiangsu.gov.cn/art/2020/3/27/art_40686_9026039.html
[作者简介]游龙飞(200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目前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