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学生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关键词】师生互动;成为朋友;角色互换;互相理解;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怎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达到极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敢,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我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是迫于压力,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罢了。鉴于此,有一次我在上公开课时,第一句话不是说我要给你们上什么,而是说“我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40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作为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好吗?”就是这两句话,使我和40几位从未见过面的学生互动得非常完美。顺利地完成一堂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师生互动,要做到角色转换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双边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适时放弃易造成师生对话障碍的三尺讲台,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同时也提倡和学生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上台做老师。如在“辩论赛”和“一题多解”时就可用这种方式。这样的角色转换,让课堂气氛更融洽,让学生的学习更投入,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
三、师生互动,要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师生之间,只有互相理解了,教师才不会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学。只要学生自觉地去学了,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四、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
兴趣是学生能够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效果效率往往是十分低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并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学习需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实现学生间互动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在合作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关键词】师生互动;成为朋友;角色互换;互相理解;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怎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达到极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敢,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我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是迫于压力,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罢了。鉴于此,有一次我在上公开课时,第一句话不是说我要给你们上什么,而是说“我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40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作为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好吗?”就是这两句话,使我和40几位从未见过面的学生互动得非常完美。顺利地完成一堂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师生互动,要做到角色转换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双边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适时放弃易造成师生对话障碍的三尺讲台,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同时也提倡和学生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上台做老师。如在“辩论赛”和“一题多解”时就可用这种方式。这样的角色转换,让课堂气氛更融洽,让学生的学习更投入,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
三、师生互动,要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师生之间,只有互相理解了,教师才不会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学。只要学生自觉地去学了,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四、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
兴趣是学生能够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效果效率往往是十分低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并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学习需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实现学生间互动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在合作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