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全市水利建设现状
平度市总面积316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亩,农业人口过百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地形从东北山区呈扇形往西南倾斜,海拔差距达700多米,山区、低丘岭、平原和洼涝各占1/4,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水旱洪涝灾害频发,人们深受其害。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市采取上截下疏的方法,大力实施治涝防旱水利工程建设。在山区修建了7座大中型水库、100座小水库以及上千座塘坝,蓄水防洪;同时对水库灌区进行逐步开发,发挥水库的灌溉效益。经过六、七十年代20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十六大后,党中央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契机,平度市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85亿元,其中争取青岛市级以上资金4.4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500余项,其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55项,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水资源调蓄、防洪除涝、水土保持、农业灌溉、城乡供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体系,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水利基本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投资2.4亿余元,完成了黄同、黄山、大泽山、淄阳、双山、双庙6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5座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现河、白沙河等河道部分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全市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立,防洪保安全能力显著提高。
(二)农村供水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融资2.3亿元,全面完成了以农村自来水化和除氟改水工程为重点,以11处镇村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管网体系建设,解决了855个村庄、60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全市农村通自来水率达98%、其中集中供水率达65%,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加快。
(三)节水灌溉发展迅速。以喷灌、微灌、滴灌为主要形式的节水灌溉全面发展,尹府、双山、大泽山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相继完成,郭庄、仁兆等一批新建节水示范方工程效益明显,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迅速推进,全市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6万亩,扩大改善节水灌溉面积47.3万亩,在节水灌溉方面总投资达2亿余元,。到“十一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2.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36.4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7.4%。
(四)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中央和青岛市库区移民帮扶政策,定期为1.5万名库区移民发放直补资金,实施了一批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桥涵沟渠和生产发展项目工程,累计帮扶资金14456万元,有效提高了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自身经济发展能力。
(五)水保生态建设扎实有效。投融资0.88亿元,实施完成了垛旺山、窝洛子、文王山等一大批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811.21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的58.6%,全市水保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国家农村政策调整、水利投入减少以及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小水利工程防洪标准有待于提高。全市仍然有46座小水库达不到设计防洪标准,大部分的塘坝、水闸、中小河道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136座山区塘坝安全度汛压力很大;平原地区排水沟渠大多淤积堵塞、年久失修,经不住强降雨考验。
二是农村饮水依然存在安全隐患。596个村庄单村供水是饮水安全潜在隐患,225个村庄的自来水老化失修严重,供水水源、水质发生变化。
三是生态水利发展相对滞后。全市农村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水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水环境建设等工作落后于周边县市。
四是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我市面积占青岛的1/3,人口占青岛的1/6,但青岛市给予我的水利补助资金与之严重不相比例,我市市镇财政又比较困难,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比较少,特别是在塘坝、河道治理等方面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五)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成后,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工程设施效益难以发挥。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小型工程,多数已经严重失修、萎缩、甚至报废,严重制约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对策与措施
根据中央、省和青岛市2011年1号文件精神,今后5-10年,平度市将以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库河健康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水利保障能力。需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加强防汛抗旱薄弱环节建设。一是全面实施大沽河(小沽河)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大沽河防洪安全屏障和生态景观长廊。二是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完成猪洞河、现河、秦皇河、泽河、落药河、淄阳河、双山河、龙王河等重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巩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完成46座小型病险水库和200座病险塘坝的除险加固工程。四是对北胶莱河新河蓄水防潮闸等2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五是加快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防汛指挥调度、防洪工程设施管理、汛情自动测报、大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努力提高防汛指挥现代化水平。
(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加快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大泽山、黄山水库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二是实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巧女张、田戈庄等45处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三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工程建设。四是对20处老化失修泵站进行更新改造。五是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六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3.1万亩。
(三)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加大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提升规模化集中供水水平。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次中心”的供水框架,新建黄同、淄阳、双友3座水厂。扩建兴平、云山、双山、南村4座水厂,同时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改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加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两目山、双山、金顶山、桃花涧等12条小流域。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达64%,治理范围内植被覆盖率达70%。
(五)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等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
(六)严格依法行政,保障水利安全。创新水法规宣传工作,强化全民节水意识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抓好水资源费、水保费、污水处理费等水利规费的收缴工作,突出河道滥采滥挖、城区自备井非法取水、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水利执法重点,争取全市水事秩序获得根本性好转。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特别要解决好执法队伍的人员编制、执法装备、办案经费等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保障全市水利发展环境安全。
四、意见与建议
(一)建议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深化大中型水库、河道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落实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公益性水管单位和镇(街道)水利水产站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水利健康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从而达到以改制促建设、以改制促管理、以改制促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加大水利资金投入。一是建议市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各种配套政策、资金补助、项目扶持等优惠措施,切实提高、发挥工程建设的应有效益。三是积极吸纳社会投资,探索运用市场手段解决水利投资问题,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平度市总面积316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亩,农业人口过百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地形从东北山区呈扇形往西南倾斜,海拔差距达700多米,山区、低丘岭、平原和洼涝各占1/4,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水旱洪涝灾害频发,人们深受其害。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市采取上截下疏的方法,大力实施治涝防旱水利工程建设。在山区修建了7座大中型水库、100座小水库以及上千座塘坝,蓄水防洪;同时对水库灌区进行逐步开发,发挥水库的灌溉效益。经过六、七十年代20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十六大后,党中央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契机,平度市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85亿元,其中争取青岛市级以上资金4.4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500余项,其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55项,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水资源调蓄、防洪除涝、水土保持、农业灌溉、城乡供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体系,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水利基本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投资2.4亿余元,完成了黄同、黄山、大泽山、淄阳、双山、双庙6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5座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现河、白沙河等河道部分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全市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立,防洪保安全能力显著提高。
(二)农村供水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融资2.3亿元,全面完成了以农村自来水化和除氟改水工程为重点,以11处镇村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管网体系建设,解决了855个村庄、60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全市农村通自来水率达98%、其中集中供水率达65%,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加快。
(三)节水灌溉发展迅速。以喷灌、微灌、滴灌为主要形式的节水灌溉全面发展,尹府、双山、大泽山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相继完成,郭庄、仁兆等一批新建节水示范方工程效益明显,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迅速推进,全市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6万亩,扩大改善节水灌溉面积47.3万亩,在节水灌溉方面总投资达2亿余元,。到“十一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2.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36.4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7.4%。
(四)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中央和青岛市库区移民帮扶政策,定期为1.5万名库区移民发放直补资金,实施了一批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桥涵沟渠和生产发展项目工程,累计帮扶资金14456万元,有效提高了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自身经济发展能力。
(五)水保生态建设扎实有效。投融资0.88亿元,实施完成了垛旺山、窝洛子、文王山等一大批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811.21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的58.6%,全市水保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国家农村政策调整、水利投入减少以及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小水利工程防洪标准有待于提高。全市仍然有46座小水库达不到设计防洪标准,大部分的塘坝、水闸、中小河道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136座山区塘坝安全度汛压力很大;平原地区排水沟渠大多淤积堵塞、年久失修,经不住强降雨考验。
二是农村饮水依然存在安全隐患。596个村庄单村供水是饮水安全潜在隐患,225个村庄的自来水老化失修严重,供水水源、水质发生变化。
三是生态水利发展相对滞后。全市农村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水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水环境建设等工作落后于周边县市。
四是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我市面积占青岛的1/3,人口占青岛的1/6,但青岛市给予我的水利补助资金与之严重不相比例,我市市镇财政又比较困难,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比较少,特别是在塘坝、河道治理等方面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五)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成后,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工程设施效益难以发挥。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小型工程,多数已经严重失修、萎缩、甚至报废,严重制约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对策与措施
根据中央、省和青岛市2011年1号文件精神,今后5-10年,平度市将以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库河健康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水利保障能力。需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加强防汛抗旱薄弱环节建设。一是全面实施大沽河(小沽河)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大沽河防洪安全屏障和生态景观长廊。二是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完成猪洞河、现河、秦皇河、泽河、落药河、淄阳河、双山河、龙王河等重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巩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完成46座小型病险水库和200座病险塘坝的除险加固工程。四是对北胶莱河新河蓄水防潮闸等2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五是加快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防汛指挥调度、防洪工程设施管理、汛情自动测报、大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努力提高防汛指挥现代化水平。
(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加快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大泽山、黄山水库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二是实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巧女张、田戈庄等45处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三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工程建设。四是对20处老化失修泵站进行更新改造。五是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六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3.1万亩。
(三)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加大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提升规模化集中供水水平。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次中心”的供水框架,新建黄同、淄阳、双友3座水厂。扩建兴平、云山、双山、南村4座水厂,同时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改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加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两目山、双山、金顶山、桃花涧等12条小流域。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达64%,治理范围内植被覆盖率达70%。
(五)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等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
(六)严格依法行政,保障水利安全。创新水法规宣传工作,强化全民节水意识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抓好水资源费、水保费、污水处理费等水利规费的收缴工作,突出河道滥采滥挖、城区自备井非法取水、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水利执法重点,争取全市水事秩序获得根本性好转。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特别要解决好执法队伍的人员编制、执法装备、办案经费等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保障全市水利发展环境安全。
四、意见与建议
(一)建议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深化大中型水库、河道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落实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公益性水管单位和镇(街道)水利水产站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水利健康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从而达到以改制促建设、以改制促管理、以改制促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加大水利资金投入。一是建议市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各种配套政策、资金补助、项目扶持等优惠措施,切实提高、发挥工程建设的应有效益。三是积极吸纳社会投资,探索运用市场手段解决水利投资问题,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