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15年第六期《大视野》一文介绍了王云霞女士有关超广角镜头的使用经验,而《北美之美》的作者阿刘先生也是一位擅长使用超广角镜头的著名摄影师。在阿刘的视野中,“北美之美”不同于中国江南的恬静之美,也有别于中国漠北的粗犷之美,而是北美大地独有的魔幻之美。
北美大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绵延万里的落基山到荒无人烟的死亡谷,从怪石嶙峋的红土地到挂满青苔的古树林,这里处处是梦中的风景,每个画面都犹如魔界般熠熠生辉。对于一位摄影师来讲,能够在这里创作是幸福的,但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大自然任何一个细小的美、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可能被错过,也容易被忽略。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拍摄北美壮丽的风光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有三个要素需要把握:画面的故事性、纯影像美的表达以及强烈的情感宣泄。画面的故事性体现在人或者野生动物与自然的交互,这和传统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已经有了区别,而更多的是讲故事,引导观众到画面中来。北美多山,试想一位冒险家在山巅支起帐篷仰望星空,抑或是一头岩羊在绝壁上凝视着远方,他们的姿态与目光让画面活了起来,引发思考,促进联想。而纯影像美的表达则不拘泥于意义和实质,更多的是线条与颜色的组合,北美冰冷潮湿的雨林中,一枚叶子的曲线,一块冰的花纹都能成为主角,它考验了摄影师的眼力与心思,也是微距小景的主要创作对象。强烈的情感宣泄是北美风光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里与中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般的精致图画不同,蓝色的湖泊被雪山环抱,乌云顺着天际线升起、掉落,如浓墨重彩的泼洒,蕴含着大哭大笑的感动,直通心灵的进发,所以它的场面是宏大的,线条是粗犷的,感情也是浓烈的。
其次,从镜头和创作手法上来说,北美的风光摄影适用于大广角、超广角,比如尼康Nikkor 14-24mm f/2.8、佳能EF 11-24mm f/4镜头等。和国内的山地风光不同,加拿大和美国的高山多半离前景较近,或者说处于一个摄影师容易触及的位置,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超广角难驾驭的问题,即广角压缩远景的弊端。但是即便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超广角的使用仍然要谨慎,以下是我总结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从上往下的高点拍摄,这跟国内的黄山摄影类似,所不同的是北美山巅的高点更有一种环抱感,周围的群山都是拥着拍摄点的,所以即便广角开到最大,也能不受杂乱前景的影响,同时周围山体还能拍出来很大、很壮阔的感觉,主要就是这种近而且环抱的地形特点决定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拍摄也可以被引申到自下而上的拍,比如说到了一处山脚下,紧贴着山壁往上拍,只有大广角才能表现出线条感和宽阔感,其他视角会显得太挤、太窄:第二种情况就是用超广角表现空间感,这是相对较难把握的一种创作方式,因为它需要摄影师良好的观察力参与其中,一般来讲,空间感是靠前景、中景、背景的协调搭配来完成的,如果我们在野外拍摄的时候,看到一处景致,前景的几何线条,比如说引导线、方块、椭圆等能与中景联系,同时中景又能很好地呼应前景和背景,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则三维立体的画面就产生了,进而也就表现了空间感,而这样的元素搭配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广袤土地上并不难寻找:第三种情况就是用超广角夸大前景,这应该说是北美风光摄影创作中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广角边缘变形,夸大或者突出前景石块、花朵、河流、冰雪等不可思议的形态,配上远景的山和树木,视觉冲击力惊人,而超低机位,最近距离构图成为首选,只有这样才能将前景夸张到极致,所以弯腰驼背,甚至完全趴在地面的摄影师形象在北美大陆上比比皆是。
最后,是拍摄的时机和光影的把握。北美风光摄影注重奇幻,这也是和当地的地貌息息相关的。试想一处望不到边际的大草原,或者连绵不绝的雪山,光被云朵过滤出的线条将山体和地面照耀得忽明忽暗,配上湖泊河流,宛如外星世界,这种“科幻”场景经常出现在唯美风光片中,也造就了北美风光摄影中极为流行的“魔幻风”。拍摄这样的画面,时机把握很关键,因为太阳往往只被遮盖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所以当在野外开车或者行走的途中,要时刻观察太阳和云彩的位置,当二者即将相会,我们可以支起三脚架,准备捕捉最精彩的一瞬。而如果是没有提前判断到最佳光线的发生,则要看到了马上拍,甚至手持也在所不惜,毕竟捕捉到才是最实在的,一切条条框框、定律规范已经不算数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北美风光所表现的光影多半都是在日出日落时分,这也是大场面构图所需要的,因为白天的光线太硬,会将大面积的景物洗掉细节,不利于突出元素本身的质感。再有就是弱光拍摄,这可以说是不同于传统摄影的光影捕捉,夜晚空气通透,清澈,繁星点点,配上前景光绘,能将大自然最不为人知的一面表现出来。
除了以上三点,在北美大陆拍风光,尤其是冬天,需要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要准备足够的羽绒服、冲锋衣、棉帽、手套、滑雪裤、冬靴、防雪裹腿等保暖衣物,同时还有配备暖手宝、面罩、冰爪等对抗极端环境的辅助装备。而对器材的维护更是重要,尤其是锂电池在低温下作业受限制,所以我们可以购买相机保暖套或者干脆直接将暖手宝贴在电池所在的位置。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寒冷的野外拍摄完毕之后,不能马上在室内打开相机包,更不能换镜头,因为这会造成镜头和感光片表面起雾,影响接下来的相机使用。
美国和加拿大的风光壮阔且神奇,当我们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及技巧,就可以动身去创作,将一幅幅最美的画面装入镜头,收进背包。酷爱摄影的朋友们,你们还在等什么?
北美大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绵延万里的落基山到荒无人烟的死亡谷,从怪石嶙峋的红土地到挂满青苔的古树林,这里处处是梦中的风景,每个画面都犹如魔界般熠熠生辉。对于一位摄影师来讲,能够在这里创作是幸福的,但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大自然任何一个细小的美、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可能被错过,也容易被忽略。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拍摄北美壮丽的风光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有三个要素需要把握:画面的故事性、纯影像美的表达以及强烈的情感宣泄。画面的故事性体现在人或者野生动物与自然的交互,这和传统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已经有了区别,而更多的是讲故事,引导观众到画面中来。北美多山,试想一位冒险家在山巅支起帐篷仰望星空,抑或是一头岩羊在绝壁上凝视着远方,他们的姿态与目光让画面活了起来,引发思考,促进联想。而纯影像美的表达则不拘泥于意义和实质,更多的是线条与颜色的组合,北美冰冷潮湿的雨林中,一枚叶子的曲线,一块冰的花纹都能成为主角,它考验了摄影师的眼力与心思,也是微距小景的主要创作对象。强烈的情感宣泄是北美风光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里与中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般的精致图画不同,蓝色的湖泊被雪山环抱,乌云顺着天际线升起、掉落,如浓墨重彩的泼洒,蕴含着大哭大笑的感动,直通心灵的进发,所以它的场面是宏大的,线条是粗犷的,感情也是浓烈的。
其次,从镜头和创作手法上来说,北美的风光摄影适用于大广角、超广角,比如尼康Nikkor 14-24mm f/2.8、佳能EF 11-24mm f/4镜头等。和国内的山地风光不同,加拿大和美国的高山多半离前景较近,或者说处于一个摄影师容易触及的位置,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超广角难驾驭的问题,即广角压缩远景的弊端。但是即便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超广角的使用仍然要谨慎,以下是我总结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从上往下的高点拍摄,这跟国内的黄山摄影类似,所不同的是北美山巅的高点更有一种环抱感,周围的群山都是拥着拍摄点的,所以即便广角开到最大,也能不受杂乱前景的影响,同时周围山体还能拍出来很大、很壮阔的感觉,主要就是这种近而且环抱的地形特点决定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拍摄也可以被引申到自下而上的拍,比如说到了一处山脚下,紧贴着山壁往上拍,只有大广角才能表现出线条感和宽阔感,其他视角会显得太挤、太窄:第二种情况就是用超广角表现空间感,这是相对较难把握的一种创作方式,因为它需要摄影师良好的观察力参与其中,一般来讲,空间感是靠前景、中景、背景的协调搭配来完成的,如果我们在野外拍摄的时候,看到一处景致,前景的几何线条,比如说引导线、方块、椭圆等能与中景联系,同时中景又能很好地呼应前景和背景,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则三维立体的画面就产生了,进而也就表现了空间感,而这样的元素搭配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广袤土地上并不难寻找:第三种情况就是用超广角夸大前景,这应该说是北美风光摄影创作中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广角边缘变形,夸大或者突出前景石块、花朵、河流、冰雪等不可思议的形态,配上远景的山和树木,视觉冲击力惊人,而超低机位,最近距离构图成为首选,只有这样才能将前景夸张到极致,所以弯腰驼背,甚至完全趴在地面的摄影师形象在北美大陆上比比皆是。
最后,是拍摄的时机和光影的把握。北美风光摄影注重奇幻,这也是和当地的地貌息息相关的。试想一处望不到边际的大草原,或者连绵不绝的雪山,光被云朵过滤出的线条将山体和地面照耀得忽明忽暗,配上湖泊河流,宛如外星世界,这种“科幻”场景经常出现在唯美风光片中,也造就了北美风光摄影中极为流行的“魔幻风”。拍摄这样的画面,时机把握很关键,因为太阳往往只被遮盖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所以当在野外开车或者行走的途中,要时刻观察太阳和云彩的位置,当二者即将相会,我们可以支起三脚架,准备捕捉最精彩的一瞬。而如果是没有提前判断到最佳光线的发生,则要看到了马上拍,甚至手持也在所不惜,毕竟捕捉到才是最实在的,一切条条框框、定律规范已经不算数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北美风光所表现的光影多半都是在日出日落时分,这也是大场面构图所需要的,因为白天的光线太硬,会将大面积的景物洗掉细节,不利于突出元素本身的质感。再有就是弱光拍摄,这可以说是不同于传统摄影的光影捕捉,夜晚空气通透,清澈,繁星点点,配上前景光绘,能将大自然最不为人知的一面表现出来。
除了以上三点,在北美大陆拍风光,尤其是冬天,需要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要准备足够的羽绒服、冲锋衣、棉帽、手套、滑雪裤、冬靴、防雪裹腿等保暖衣物,同时还有配备暖手宝、面罩、冰爪等对抗极端环境的辅助装备。而对器材的维护更是重要,尤其是锂电池在低温下作业受限制,所以我们可以购买相机保暖套或者干脆直接将暖手宝贴在电池所在的位置。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寒冷的野外拍摄完毕之后,不能马上在室内打开相机包,更不能换镜头,因为这会造成镜头和感光片表面起雾,影响接下来的相机使用。
美国和加拿大的风光壮阔且神奇,当我们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及技巧,就可以动身去创作,将一幅幅最美的画面装入镜头,收进背包。酷爱摄影的朋友们,你们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