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无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业竞争的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的问题,需要多方协同育人体制的不断完善,为社会培育出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的尖端人才,促进社会市场的发展。本文就将根据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为主题展开分析探究,以给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育人就业能力
社会竞争难度的不断加大,也就对求职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仅仅通过高校的教育培养,很难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业人员在增多、就业难度在增大,这也导致了现在大学生就业率不断降低。随着这类现象的不断出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逐渐兴起,通过这种方式,已经为社会多个领域培养了具有全方面能力的新型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学研协同育人可以让社会更宏观地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针对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已经将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分到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这一行列,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重视,我国也要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以给社会各个领域培养出更多贡献型的尖端人才。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概念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在计划生产、教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达成合作实现共赢,高校及科研机构将创新、实用的技术提供给企业,以保证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加快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的合作交流,对人才进行知识、社会就业、个人专业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义
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义重大,这不仅对学生的帮助很大,而且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2.1使用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可以体现突出能力,强化应用,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学生们明确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对这个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后,学生们即可有的放矢地确定学习目标,对专业知识学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到怎样做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处。在此期间,由学校主导,企业协同,教学和实践环节在校内共同开展的育人模式,主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学院和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育人模式。生产、科研、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去教育会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
2.2生产、科研、教育协同育人可以让被教育者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注重培育职业精神
生产、科研、教育协同育人从职业岗位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到行业人才需求,将课程知识内容聚焦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面向专业能力的精度和深度开展教学。并且注重培育职业精神,采用职业化管理模式,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并引入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分阶段进行能力考核。
生产、科研、教育协同育人可以让被教育者了解他们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而且对学生在学校里研究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提供了更好的素材以及最精确的数据,在研究的时候不会出现数据错误或者完全偏离实际的情况。
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让理论更具有实用性,以切实满足社会需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发展型人才。企业也会因为科研技术的创新突破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加入高端人才而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三、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完善措施
3.1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由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在我国实行的时间还不算太久,所以相关的法律规定还并不完善,政府应该加快进程,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根据规定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让各方履行自己的义务,让产学研协同育人和谐有序顺利进行。高校应作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制中的引导者,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辅助的位置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这三方的目的又有所不同,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而高校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研机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来促进行业发展,所以,政府需要做好宏观调控的任务,调节三方的关系,避免发生矛盾或利益冲突,让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得以有效开展进行,因此,政府也应该对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支持和鼓励。
3.2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对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来说,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为社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会有差别,所以还要建立完整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满足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监督、审核,确定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细化培养人才各方面的职责,明确企业和科研机构录用人才的基本要求,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对人才进行审核,确保学生任务目标的有效完成。
美国是第一个提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国家,所以我国也可以向美国借鉴美国的优秀经验,让高校把握学生学习发展的整体方向,建立市场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调控和预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切身实际与社会发展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社会积累经验,与学习到的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及发展方向,高校也要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提供合理的建议。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3创立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中三方存在的价值追求的差异,所以很多培养人才中遇到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容易发生利益冲突,三方的社会层次也存在差别,所以沟通合作交流就需要建设一个信息平台,便于各方之间的交流和协同,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整合学生的相关信息以及培养人才的进程,让各方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能力的检测成绩,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在平台中,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相关业务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地为高校提供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导向,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中介机构的创立,可以有效协调多方面的关系,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结束语:产学研协同育人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输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相关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还并不完善,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多方机构需要共同努力,保证产学研协同育人体制的有效实施进行,同时还要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方法,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不断扩大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行范围,以此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晶.产学研协同视角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纳税,2019,13(25):243-244.
[2] 孙会楠,丁文飞,赵建新.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通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1):88-91.
[3] 黄志刚,钟春玲.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推进地方院校一流本科教育[J].教育与考试,2016(02):74-79.
作者简介:
孙艳聃(1980年),女,汉族,云南罗平,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教育改革研究、品牌策划。
(作者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育人就业能力
社会竞争难度的不断加大,也就对求职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仅仅通过高校的教育培养,很难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业人员在增多、就业难度在增大,这也导致了现在大学生就业率不断降低。随着这类现象的不断出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逐渐兴起,通过这种方式,已经为社会多个领域培养了具有全方面能力的新型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学研协同育人可以让社会更宏观地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针对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已经将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分到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这一行列,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重视,我国也要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以给社会各个领域培养出更多贡献型的尖端人才。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概念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在计划生产、教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达成合作实现共赢,高校及科研机构将创新、实用的技术提供给企业,以保证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加快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的合作交流,对人才进行知识、社会就业、个人专业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义
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义重大,这不仅对学生的帮助很大,而且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2.1使用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可以体现突出能力,强化应用,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学生们明确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对这个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后,学生们即可有的放矢地确定学习目标,对专业知识学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到怎样做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处。在此期间,由学校主导,企业协同,教学和实践环节在校内共同开展的育人模式,主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学院和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育人模式。生产、科研、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去教育会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
2.2生产、科研、教育协同育人可以让被教育者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注重培育职业精神
生产、科研、教育协同育人从职业岗位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到行业人才需求,将课程知识内容聚焦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面向专业能力的精度和深度开展教学。并且注重培育职业精神,采用职业化管理模式,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并引入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分阶段进行能力考核。
生产、科研、教育协同育人可以让被教育者了解他们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而且对学生在学校里研究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提供了更好的素材以及最精确的数据,在研究的时候不会出现数据错误或者完全偏离实际的情况。
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让理论更具有实用性,以切实满足社会需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发展型人才。企业也会因为科研技术的创新突破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加入高端人才而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三、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完善措施
3.1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由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在我国实行的时间还不算太久,所以相关的法律规定还并不完善,政府应该加快进程,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根据规定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让各方履行自己的义务,让产学研协同育人和谐有序顺利进行。高校应作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制中的引导者,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辅助的位置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这三方的目的又有所不同,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而高校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研机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来促进行业发展,所以,政府需要做好宏观调控的任务,调节三方的关系,避免发生矛盾或利益冲突,让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得以有效开展进行,因此,政府也应该对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支持和鼓励。
3.2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对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来说,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为社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会有差别,所以还要建立完整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满足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监督、审核,确定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细化培养人才各方面的职责,明确企业和科研机构录用人才的基本要求,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对人才进行审核,确保学生任务目标的有效完成。
美国是第一个提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国家,所以我国也可以向美国借鉴美国的优秀经验,让高校把握学生学习发展的整体方向,建立市场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调控和预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切身实际与社会发展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社会积累经验,与学习到的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及发展方向,高校也要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提供合理的建议。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3创立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中三方存在的价值追求的差异,所以很多培养人才中遇到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容易发生利益冲突,三方的社会层次也存在差别,所以沟通合作交流就需要建设一个信息平台,便于各方之间的交流和协同,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整合学生的相关信息以及培养人才的进程,让各方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能力的检测成绩,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在平台中,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相关业务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地为高校提供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导向,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中介机构的创立,可以有效协调多方面的关系,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结束语:产学研协同育人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输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相关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还并不完善,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多方机构需要共同努力,保证产学研协同育人体制的有效实施进行,同时还要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方法,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不断扩大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行范围,以此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晶.产学研协同视角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纳税,2019,13(25):243-244.
[2] 孙会楠,丁文飞,赵建新.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通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1):88-91.
[3] 黄志刚,钟春玲.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推进地方院校一流本科教育[J].教育与考试,2016(02):74-79.
作者简介:
孙艳聃(1980年),女,汉族,云南罗平,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教育改革研究、品牌策划。
(作者单位: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