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央第三轮巡视中,中央巡视组将对京津等14地开展常规巡视,同时对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开展专项巡视。巡视制度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巡视制度对我国的各项建设又有何意义?
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天下第二行书非颜真卿痛悼侄儿的《祭侄稿》莫属。颜真卿创立的有“庙堂之气”的颜体,为后世百代尊崇。颜真卿和王羲之都是中国书法史上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在书法上,只要一说“书如其人”,一定首推颜真卿为佐证。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德州)任太守的颜真卿,人称颜平原,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推其为盟主,合兵20万,令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派颜前往劝谕,借李希烈之手将他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痛哭失声。
颜真卿起兵抵御安禄山叛乱时,正是遭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任太守之时。这之前,他因秉性正直,笃实淳厚,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为隋朝始设,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监察御史“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明清时就拥有弹劾与建言权。
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始于汉代。两汉地域辽阔,行政官吏众多。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使监察活动覆盖中央到地方,多渠道、多形式的监察方式被采用,其中之一就是常驻与巡行相结合。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分为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和地方监察机构对所属州县的巡视。其中以中央监察机构巡视最为重要。
作为治國理政的重要举措,通观我国古代巡视制度,有这样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巡视官员有很大的权威性,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史料载,元代时,成宗派遣监察御史巡视天下,罢黜贪赃者18400多人,察冤狱3370件。
二是出巡时间长,且流动巡视。唐代监察御史出巡时间可达半年之久。巡视官员长期流动,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不是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地方官员形成不了“关联”。
三是巡视制度有法律法规依据。汉代有《刺史六条问事》、隋代有《刺史巡察六条》,而唐代《巡察六条》比汉六条、隋六条的范围还要广。这些规定中详尽了巡视官员的选拔、任命、任期、巡视时间、职权等。如宋代规定,监司要在一年(或二年)内巡遍所辖地区,规定出巡时的随从人员及出巡时在地方上的逗留时间,“无公事不得住过三日”。
四是注重对巡视官员的奖惩。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罢免。
现在舆论热曝的巡视工作显然有着很深的古代巡视制度痕迹。我党在党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施行巡视制度。这也是十七大党章把巡视工作以党内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今年,第三轮巡视工作已经开始。从前两轮看,巡视工作在反腐中的“明情、震慑、查究”三个作用十分显见:巡视组下去,明白了当地情况,获取了案件线索;巡视组下去本身,其震慑作用非常大,让“有事的”发慌,“正做事”的收敛,“想做事”的不敢;虽然巡视组本身不办理案件,但由于受理信息多,排查线索准,所以查究准确度和力度明显增大。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狠刹突出腐败现象,加大个案追究力度,打“老虎”、拍“苍蝇”,抓大、抓小、抓早,看似是治标之举,但实际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反腐治本的“拐点时间”。
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天下第二行书非颜真卿痛悼侄儿的《祭侄稿》莫属。颜真卿创立的有“庙堂之气”的颜体,为后世百代尊崇。颜真卿和王羲之都是中国书法史上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在书法上,只要一说“书如其人”,一定首推颜真卿为佐证。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德州)任太守的颜真卿,人称颜平原,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推其为盟主,合兵20万,令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派颜前往劝谕,借李希烈之手将他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痛哭失声。
颜真卿起兵抵御安禄山叛乱时,正是遭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任太守之时。这之前,他因秉性正直,笃实淳厚,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为隋朝始设,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监察御史“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明清时就拥有弹劾与建言权。
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始于汉代。两汉地域辽阔,行政官吏众多。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使监察活动覆盖中央到地方,多渠道、多形式的监察方式被采用,其中之一就是常驻与巡行相结合。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分为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和地方监察机构对所属州县的巡视。其中以中央监察机构巡视最为重要。
作为治國理政的重要举措,通观我国古代巡视制度,有这样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巡视官员有很大的权威性,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史料载,元代时,成宗派遣监察御史巡视天下,罢黜贪赃者18400多人,察冤狱3370件。
二是出巡时间长,且流动巡视。唐代监察御史出巡时间可达半年之久。巡视官员长期流动,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不是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地方官员形成不了“关联”。
三是巡视制度有法律法规依据。汉代有《刺史六条问事》、隋代有《刺史巡察六条》,而唐代《巡察六条》比汉六条、隋六条的范围还要广。这些规定中详尽了巡视官员的选拔、任命、任期、巡视时间、职权等。如宋代规定,监司要在一年(或二年)内巡遍所辖地区,规定出巡时的随从人员及出巡时在地方上的逗留时间,“无公事不得住过三日”。
四是注重对巡视官员的奖惩。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罢免。
现在舆论热曝的巡视工作显然有着很深的古代巡视制度痕迹。我党在党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施行巡视制度。这也是十七大党章把巡视工作以党内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今年,第三轮巡视工作已经开始。从前两轮看,巡视工作在反腐中的“明情、震慑、查究”三个作用十分显见:巡视组下去,明白了当地情况,获取了案件线索;巡视组下去本身,其震慑作用非常大,让“有事的”发慌,“正做事”的收敛,“想做事”的不敢;虽然巡视组本身不办理案件,但由于受理信息多,排查线索准,所以查究准确度和力度明显增大。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狠刹突出腐败现象,加大个案追究力度,打“老虎”、拍“苍蝇”,抓大、抓小、抓早,看似是治标之举,但实际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反腐治本的“拐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