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诱思”就是历史教学登堂入室的途径。循循善诱是手段,是技巧;独立思考是目的,是内容。学案式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步骤就是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分层检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诱思”。诱思就是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关键词:“诱思”;循循善诱;学案式探究性学习;变教为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9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6
如果说,“引疑”是历史教学的引擎,是让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门槛,那么,“诱思”就是历史教学登堂入室的途径,是探究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必由之路。
“诱思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记忆。这样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诱思探究教学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体验和快感,从而体验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品行的成就感。
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发展,是诱思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且引导要具有启发性,做的“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且学习要具有独立性,并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做到“独立思考”。循循善诱是手段,是技巧;独立思考是目的,是内容。循循善诱与独立思考的有机结合,就会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知识、能力、品行得到和谐发展。
于是,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学案式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步骤就是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分层检测学习的和谐统一体。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诱思”。
思想上是启发式,是教师的诱导;过程上是探究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目标上是发展式,是教师引导下的练习。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在于教师诱导学生探究。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这样,学生不是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在实践中才能取得很大的成绩。对此,笔者列举以下几个例子。
一、引申诱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如把“近代化”引申为一个圆柱体的罐子,让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发展,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中,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应用形象的方法理解和展示这一内容?如图一所示。
图一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我通过以上的方法展示了中国近代化的步骤和意义。用圆柱体的罐子表示“近代化”,用箭头表示近代化的程度和情况。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用图表示如下:用箭头表示“推动”的意思,圆柱体的罐子表示“近代化”的意思。所以,推出罐子就意味着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和练兵方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这里的箭头表示“启蒙”的意思,圆柱体的盖子打开了,也就是开启罐子的意思,使中国的近代化更进一步,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箭头已经深入内部,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向纵深发展,向西方学习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用上挑的箭头表示,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深入到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近代化的思想文化。这种方法对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转化诱导,培养创造性思维
诱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寻求转化方法。作为转化诱导,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从第十三课到第十五课,可以创造性的转化诱导为“划时代的两个‘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都有一个“新”字,用两颗星来表示“新”。“国民革命两强音,黄埔军校和北伐。”用两个高音符表示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星火燎原三转折,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三点都具有转折意义,用三个转折线表示。一单元的内容和线索用三句话就很好的概括出来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具体见图二。
图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转化诱导”是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又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嫩江桥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抗击侵略的精神。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都有一个“不”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又体现了一个“不杀”,所以教师及时诱导点拨,概括为“五‘不’一‘和’成关键”。“五不”就是“不抵抗、不屈、不畏、不朽、不杀”,“‘一和’成关键”就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这样的转化和概括即形象生动又对比鲜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诱思”;循循善诱;学案式探究性学习;变教为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9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6
如果说,“引疑”是历史教学的引擎,是让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门槛,那么,“诱思”就是历史教学登堂入室的途径,是探究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必由之路。
“诱思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记忆。这样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诱思探究教学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体验和快感,从而体验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品行的成就感。
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发展,是诱思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且引导要具有启发性,做的“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且学习要具有独立性,并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做到“独立思考”。循循善诱是手段,是技巧;独立思考是目的,是内容。循循善诱与独立思考的有机结合,就会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知识、能力、品行得到和谐发展。
于是,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学案式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步骤就是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分层检测学习的和谐统一体。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诱思”。
思想上是启发式,是教师的诱导;过程上是探究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目标上是发展式,是教师引导下的练习。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在于教师诱导学生探究。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这样,学生不是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在实践中才能取得很大的成绩。对此,笔者列举以下几个例子。
一、引申诱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如把“近代化”引申为一个圆柱体的罐子,让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发展,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中,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应用形象的方法理解和展示这一内容?如图一所示。
图一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我通过以上的方法展示了中国近代化的步骤和意义。用圆柱体的罐子表示“近代化”,用箭头表示近代化的程度和情况。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用图表示如下:用箭头表示“推动”的意思,圆柱体的罐子表示“近代化”的意思。所以,推出罐子就意味着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和练兵方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这里的箭头表示“启蒙”的意思,圆柱体的盖子打开了,也就是开启罐子的意思,使中国的近代化更进一步,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箭头已经深入内部,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向纵深发展,向西方学习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用上挑的箭头表示,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深入到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近代化的思想文化。这种方法对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转化诱导,培养创造性思维
诱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寻求转化方法。作为转化诱导,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从第十三课到第十五课,可以创造性的转化诱导为“划时代的两个‘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都有一个“新”字,用两颗星来表示“新”。“国民革命两强音,黄埔军校和北伐。”用两个高音符表示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星火燎原三转折,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三点都具有转折意义,用三个转折线表示。一单元的内容和线索用三句话就很好的概括出来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具体见图二。
图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转化诱导”是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又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嫩江桥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抗击侵略的精神。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都有一个“不”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又体现了一个“不杀”,所以教师及时诱导点拨,概括为“五‘不’一‘和’成关键”。“五不”就是“不抵抗、不屈、不畏、不朽、不杀”,“‘一和’成关键”就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这样的转化和概括即形象生动又对比鲜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