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的艺术》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的著作,在本书里,弗洛姆将“爱”视为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艺术,并通过对爱的理论、爱的实践和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与爱的溃散进行分析,引导人们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积极活动’,而不是消极的情感”。爱,需要具备五个要素: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
关键词:弗洛姆;爱的要素;爱的艺术
(一)给予
弗洛姆认为,创造性、主动性的爱的主要因素是给予。现在的人对于给予的概念有很大的误解,认为给予就是被剥削和自我牺牲。在接受型性格取向、剥削型性格取向和囤积型性格取向的人心中,他们认为给予就是自我失去,减少自我的拥有。在市场型性格取向的人心中,给予就是交换。如果他给予了却没有得到,他就认为他是被欺骗,牺牲自己的拥有。在具有创造性倾向的人当中,给予是人的潜能的最高表达方式。在给予的行为中,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财富和能力的提升,感受到自身生命力和生命价值的提高,在提高潜能和生命力当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生命和自身价值的存在。物质给予只是个人给予的一部分,最重要的给予是“特定的人类王国”。给予是相互的,在给予中,“他不能不使另一个人身心中的某些东西复苏,而且这种复苏过来的东西又反射给他自己;在真正的给予中,他禁不住接受了那些还给他的东西”。
(二)关心
弗洛姆认为,关心是爱的表现形式,缺少关心的爱是不完整的爱,是口头上的爱,病态的爱。关心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对他全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保持持续的关心。这与中国“仁爱”的思想中“君子有成人之美”之语有类似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给予别人发展的机会,切不可损人利己,更不可损人不利己。弗洛姆的关心因爱而生,对所爱者不仅要关注和关心,更要对所爱者尽心尽责。关心的爱不是抽象的爱,而是实践的爱。关心的爱要自身有所为,对所爱者要有所做。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力量的表现,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肯定,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幸福、成长、发展的关心,爱也是人的能力,无能之人必无爱,无仁之人也无爱。爱始终贯穿于我们的生命之中,贯穿于我们的人生体验和经验当中。爱与被爱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的内在需要和本质方式,是人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的感觉也越加敏感,对增进幸福的爱和有损生命的恨的反应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对于爱的评论日益增多,“爱的呼唤”此起彼伏,无处不在,但这却是现代人对爱的匮乏的最有力的证明。我们谈论最多的往往是我们关注最少的。弗洛姆认为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的良药,是战胜孤独的法宝,关心的爱向人的冷漠提出了挑战。缺少关心的地方必然缺少爱的温暖。爱不仅是能力也是艺术,更是我们心灵获得强大力量的源泉。
(三)责任感
在弗洛姆看来,责任与爱是密不可分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义务,它不是从外部强加到人身上的职责和枷锁。真正的责任是一个人绝对自愿的行为,不为其他,只从自我心中而生。责任感不仅是爱的外在形式,更是人的自我要求,是对我关心之人给予关注,做出反应。责任感不仅意味着人是否幸福,更意味着人爱的能力,“有责任感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反应’”,有责任感同时也是有能力对某些愿望给予回答。责任感的深层含义不仅是对自我有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感也与此相同,爱他人与爱自己处于同一个位置,不分先后和轻重。责任是爱中美好的品质,人要有为爱担当的勇气。责任显示了一个人爱的分量和勇气。一语概之,责任感是人对整个人类都要有的爱的表现,是人在绝对自由的状态下对他人的要求做出的积极反应。爱因为责任感而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爱一个人不仅要关心对方的精神需求,更要对对方的精神成长负责。责任不仅是人性健全品格的必备素质,更让人认识到爱的深层含义。
(四)尊重
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过程本身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在爱的过程中,当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一定优势的时候,占有优势的一方就会以责任为借口,要求另一方按照其要求和意愿去行动,否则就会以收回爱作为惩罚。为了防止异化,责任就要在爱中添加尊重的因素。“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成长既是他人的成长也是自我的成长。这种尊重也蕴含了这样一个条件:“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的目的”。依赖和独立在爱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弗洛姆强调,“只有实现了独立,只有我不需要拐棍就能站立和行走,不统治也不利用任何他人,尊重才是可能的”。只有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时候爱才有可能,尊重才可能实现。同时,自由是爱存在的基础,爱是人存在的重要动力,爱促使了人按其本性成长和发展。弗洛姆通过爱中的尊重让我们认识到爱的可能。人与人共同生活的基础就是双方的互相尊重,双方之间爱的表现形式更多的也是尊重。爱与被爱是相互的,是在实践中互相转化的,尊重亦是如此。
(五)了解
弗洛姆认为,了解是关心和尊重的前提,只有了解对方,才能关心和尊重对方。了解一个人,必须“超越对我自身的关心并且在另一个人中看到他自己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另外,对一个人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深入其本质,而深入本质的了解必须要两个人通过内心的交流才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要通过交流了解“人的秘密”。弗洛姆认为了解“人的秘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绝望的方式,另一个是爱的方式。绝望的方式就是“完全支配另一个人,使他做我们想做的,感受我们想感受的,思考我们想思考的,使他变为一样东西,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占有物”。这种方式主要表现在折磨、逼迫对方,使对方在受苦中泄露个人的秘密。这种了解的最高阶段是虐待狂。我们在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时候,即使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想去了解全部,想去了解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但在理性的认识中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的。了解他人的本质,要克服幻想和对他人的曲性理解,必须用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他人和自己。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我才能了解他人的终极本质,才能在爱的行动中公正地认识他人。
弗洛姆认为,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成熟的人,才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能力,克服自恋而对他人给予真正的爱。真正成熟的爱,需要这五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真正的爱是给予不是获取;真正的爱是要人们彼此关心、相互尽责任、互相尊重和认识对方。同时爱也是人对自身存在──人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成海鹰.弗洛姆的“爱四要素说”伦理分析[J].学术论坛,2008(1)::10-13.
[2]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李国华.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评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1):37-42.
关键词:弗洛姆;爱的要素;爱的艺术
(一)给予
弗洛姆认为,创造性、主动性的爱的主要因素是给予。现在的人对于给予的概念有很大的误解,认为给予就是被剥削和自我牺牲。在接受型性格取向、剥削型性格取向和囤积型性格取向的人心中,他们认为给予就是自我失去,减少自我的拥有。在市场型性格取向的人心中,给予就是交换。如果他给予了却没有得到,他就认为他是被欺骗,牺牲自己的拥有。在具有创造性倾向的人当中,给予是人的潜能的最高表达方式。在给予的行为中,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财富和能力的提升,感受到自身生命力和生命价值的提高,在提高潜能和生命力当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生命和自身价值的存在。物质给予只是个人给予的一部分,最重要的给予是“特定的人类王国”。给予是相互的,在给予中,“他不能不使另一个人身心中的某些东西复苏,而且这种复苏过来的东西又反射给他自己;在真正的给予中,他禁不住接受了那些还给他的东西”。
(二)关心
弗洛姆认为,关心是爱的表现形式,缺少关心的爱是不完整的爱,是口头上的爱,病态的爱。关心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对他全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保持持续的关心。这与中国“仁爱”的思想中“君子有成人之美”之语有类似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给予别人发展的机会,切不可损人利己,更不可损人不利己。弗洛姆的关心因爱而生,对所爱者不仅要关注和关心,更要对所爱者尽心尽责。关心的爱不是抽象的爱,而是实践的爱。关心的爱要自身有所为,对所爱者要有所做。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力量的表现,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肯定,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幸福、成长、发展的关心,爱也是人的能力,无能之人必无爱,无仁之人也无爱。爱始终贯穿于我们的生命之中,贯穿于我们的人生体验和经验当中。爱与被爱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的内在需要和本质方式,是人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的感觉也越加敏感,对增进幸福的爱和有损生命的恨的反应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对于爱的评论日益增多,“爱的呼唤”此起彼伏,无处不在,但这却是现代人对爱的匮乏的最有力的证明。我们谈论最多的往往是我们关注最少的。弗洛姆认为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的良药,是战胜孤独的法宝,关心的爱向人的冷漠提出了挑战。缺少关心的地方必然缺少爱的温暖。爱不仅是能力也是艺术,更是我们心灵获得强大力量的源泉。
(三)责任感
在弗洛姆看来,责任与爱是密不可分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义务,它不是从外部强加到人身上的职责和枷锁。真正的责任是一个人绝对自愿的行为,不为其他,只从自我心中而生。责任感不仅是爱的外在形式,更是人的自我要求,是对我关心之人给予关注,做出反应。责任感不仅意味着人是否幸福,更意味着人爱的能力,“有责任感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反应’”,有责任感同时也是有能力对某些愿望给予回答。责任感的深层含义不仅是对自我有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感也与此相同,爱他人与爱自己处于同一个位置,不分先后和轻重。责任是爱中美好的品质,人要有为爱担当的勇气。责任显示了一个人爱的分量和勇气。一语概之,责任感是人对整个人类都要有的爱的表现,是人在绝对自由的状态下对他人的要求做出的积极反应。爱因为责任感而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爱一个人不仅要关心对方的精神需求,更要对对方的精神成长负责。责任不仅是人性健全品格的必备素质,更让人认识到爱的深层含义。
(四)尊重
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过程本身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在爱的过程中,当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一定优势的时候,占有优势的一方就会以责任为借口,要求另一方按照其要求和意愿去行动,否则就会以收回爱作为惩罚。为了防止异化,责任就要在爱中添加尊重的因素。“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成长既是他人的成长也是自我的成长。这种尊重也蕴含了这样一个条件:“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的目的”。依赖和独立在爱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弗洛姆强调,“只有实现了独立,只有我不需要拐棍就能站立和行走,不统治也不利用任何他人,尊重才是可能的”。只有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时候爱才有可能,尊重才可能实现。同时,自由是爱存在的基础,爱是人存在的重要动力,爱促使了人按其本性成长和发展。弗洛姆通过爱中的尊重让我们认识到爱的可能。人与人共同生活的基础就是双方的互相尊重,双方之间爱的表现形式更多的也是尊重。爱与被爱是相互的,是在实践中互相转化的,尊重亦是如此。
(五)了解
弗洛姆认为,了解是关心和尊重的前提,只有了解对方,才能关心和尊重对方。了解一个人,必须“超越对我自身的关心并且在另一个人中看到他自己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另外,对一个人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深入其本质,而深入本质的了解必须要两个人通过内心的交流才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要通过交流了解“人的秘密”。弗洛姆认为了解“人的秘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绝望的方式,另一个是爱的方式。绝望的方式就是“完全支配另一个人,使他做我们想做的,感受我们想感受的,思考我们想思考的,使他变为一样东西,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占有物”。这种方式主要表现在折磨、逼迫对方,使对方在受苦中泄露个人的秘密。这种了解的最高阶段是虐待狂。我们在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时候,即使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想去了解全部,想去了解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但在理性的认识中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的。了解他人的本质,要克服幻想和对他人的曲性理解,必须用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他人和自己。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我才能了解他人的终极本质,才能在爱的行动中公正地认识他人。
弗洛姆认为,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成熟的人,才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能力,克服自恋而对他人给予真正的爱。真正成熟的爱,需要这五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真正的爱是给予不是获取;真正的爱是要人们彼此关心、相互尽责任、互相尊重和认识对方。同时爱也是人对自身存在──人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成海鹰.弗洛姆的“爱四要素说”伦理分析[J].学术论坛,2008(1)::10-13.
[2]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李国华.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评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