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工程地下室顶板裂缝分析,阐述压力注浆法技术的实际用运。
[关键词] 裂缝 防渗漏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3栋高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62836㎡,设地下室一层,防水等级二级,建筑面积7946㎡,与一期4栋高层地下室连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单元。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础采用板式复合桩基础形式。
二、顶板裂缝情况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裂缝大部分在两栋楼之间无上部建筑的地下室顶板上,裂缝多数产生于小开间板上,走向与梁成呈30°~45°,长度1.5m~3.00m不等,宽度约0.5mm左右,多数也呈贯穿性,地下室顶板梁及柱均未发现开裂现象。已结顶的建筑物沉降属正常范围。
三、裂缝原因分析
从上述裂缝产生的形状及部位分析,有下列三个原因:
1、有高层的地下室顶板与无高层的地下室顶板刚度有差异,而且,无高层的地下室顶板又长期受阳光的直接照射,温度变化时,顶板发生收缩,首先在无高层遮掩的刚度相对小的地下室顶板上出现。
2、有高层的地下室基础与无高层的地下室基础沉降也有差异,虽然实测差异不大,但稍有沉降差异,也会在无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顶板上首先出现裂缝。
3、我标段与临近先施工的标段,两个标段之间也有温度收缩问题及沉降差异的问题,而两标段之间也未设收缩缝或后浇带。
四、确定防止裂缝渗漏的处理方案
4、1注浆法
地下室顶板有裂缝,虽然不是结构性开裂,但也会影响构件耐久性,因此,一定要处理。根据裂缝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决定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压力注浆法: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此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裂缝检查及修补工作应在迎水面进行,以提高修补效果。裂缝修补后必须完全封闭,以保证板内钢筋不受锈蚀。经过修补处理后地下室顶板应尽快保护与覆盖。避免裂缝再次出现或原有裂缝扩展。保护层施工做法同原设计材料与做法图纸。填补及注射材料建议选用改性环氧树脂类、改性丙烯酸脂类、改性聚氨脂类等修补胶液(包括配套的打底胶和修补胶)和聚合物注浆料等合成树脂类修补材料。
4、2面层法
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治理无法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面层法具体作法为:选择漏水量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使水从导管流出。根据漏水量大小,可于一处或多处埋管引水,找不到漏水点时,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然后在不漏水部位按照材料使用要求,大面积涂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需分层抹压,顺序为防水素浆—防水砂浆—防水素浆,最后拨管堵水。对于混凝土轻微渗水,可用抗压堵漏灵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用刮板施工,一般施工2~3遍,直至不见水影为止。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对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水压较小的不甚严重的慢渗漏水时(如冒汗、洇湿等)可于背水面涂刮抗渗漏克,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覆盖层,起到防渗作用。具体做法为: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光滑,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平、压平抹光,同时除去基层表面灰尘、油污等,以利防水层粘结牢固。
五、压力注浆施工
压力注浆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裂缝 钻孔 埋设灌浆嘴 封缝 压水试验 注浆 封孔 闭水试验。
1、清理:首先把裂缝表面灰尘、浮渣等松散物清理干净,然后用毛刷蘸甲苯、酒精等有机溶液沿缝两侧刷各50mm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2、钻孔:骑缝钻孔,孔的间距300~500mm,缝宽大于0.5mm的,孔距又适当放大,孔径比灌浆嘴大1~2mm。
3、埋设灌浆嘴:清除孔内碎屑粉尘,埋设灌浆嘴。
4、封缝:注浆之前为防止浆液外漏,提高注浆压力,用结构胶或环氧树脂胶泥封缝。
5、压水试验:待封缝及埋设注浆嘴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压水试验,一方面疏通裂缝,另一方面也选择注浆材料的参数(胶凝时间、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
6、注浆:注浆液可采用优质改性聚氨脂类灌浆材料。根据压水试验,估计注浆量并考虑注浆过程中浆液损失量。水平缝从一端向另一端注浆,也可几个注浆嘴同时注浆,当额定压力达到0.2Mpa时,稳定一段时间,最大压力应小于0.45Mpa。
7、封孔:注浆液固化后,拆除注浆嘴,用水泥砂浆将注浆口补平抹光。
8、闭水试验:待所有裂缝修补完成后,注浆液也全部固化后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也可分区进行。闭水高度200㎜,时间24小时。
上述裂缝修补及闭水试验时间上尽量推迟,待主楼室内外装修全部完工后较适宜,修补完成及闭水试验完成确实无渗漏水时,方可下一道防水材料等施工工序。
六、工程实践体会
本工程通过采用压力注浆处理后,有效的解決了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从而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我们得出如下体会: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须经审批,并有相关技术措施(如抗渗砼应有减小水化热、降低温差、分层浇捣、养护等措施),要求商品砼针对大体积结构配制并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配制砼;掺入高效减水剂,减水率要求达到20%~25%,降低水灰比;适量掺入微膨胀剂,抵抗由于砼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收缩裂缝,确保抗渗等级和密度;石子粒径选用5-31.5㎜的优质石子,砂子的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
保证砼浇捣连续、密实(斜面分层浇筑),不留施工缝。A、浇筑过程中随时去商品混凝土厂家,抽检原材料质量及配料是否正确。B、如出现堵管,协助施工单位分析原因尽快排除,避免因拖得太久形成冷缝。C、督促施工人员分层浇捣,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及时移动泵管。D、督促施工人员加强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底板与外墙结合部位构造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有不少于两道止水防线或设止水钢板);要求止水钢板焊缝饱满,止水片搭接无缝隙。
督促做好支模穿墙螺栓的处理(设止水环、撑头与垫木,拆模后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并做好隐蔽验收);控制好模板的拆除时间;各种安装管道预留预埋位置震捣密实,前后浇筑接头处间隔时间不大于90min,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密实性。控制好地下室结构外侧附加防水层施工质量是提高地下室防渗漏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对地下室回填过程的监控,防止回填过程中野蛮施工,并加泡沫板等防止破坏防水层。合理的设置后浇带,待后浇带两侧结构沉降趋于稳定和砼收缩变形到位后方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防止浇完后出现较多收缩变形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破坏;后浇带混凝土浇捣前认真清理后浇带两侧浮浆和松动石子、钢筋、止水钢板上污物、锈斑,抽干后浇带内积水,确保后浇带干燥无污染物;要求浇筑微膨胀混凝土且强度提高一级,不得出现冷缝,并做好砼的养护工作。
加强混凝土养护监控,夏季必须淋水养护14天,一般天气淋水养护12天左右,并监控覆盖保湿(铺草袋或薄膜)。
最后一个安全措施注意以下几点:
1进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2、作业现场必须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晰,并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
3、施工用电源必须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4、注浆作业必须严格控制压力,并保持务连接部件状况良好,严防高压喷浆伤人。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 赵志缙,应惠清主编《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3. 《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关键词] 裂缝 防渗漏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3栋高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62836㎡,设地下室一层,防水等级二级,建筑面积7946㎡,与一期4栋高层地下室连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单元。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础采用板式复合桩基础形式。
二、顶板裂缝情况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裂缝大部分在两栋楼之间无上部建筑的地下室顶板上,裂缝多数产生于小开间板上,走向与梁成呈30°~45°,长度1.5m~3.00m不等,宽度约0.5mm左右,多数也呈贯穿性,地下室顶板梁及柱均未发现开裂现象。已结顶的建筑物沉降属正常范围。
三、裂缝原因分析
从上述裂缝产生的形状及部位分析,有下列三个原因:
1、有高层的地下室顶板与无高层的地下室顶板刚度有差异,而且,无高层的地下室顶板又长期受阳光的直接照射,温度变化时,顶板发生收缩,首先在无高层遮掩的刚度相对小的地下室顶板上出现。
2、有高层的地下室基础与无高层的地下室基础沉降也有差异,虽然实测差异不大,但稍有沉降差异,也会在无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顶板上首先出现裂缝。
3、我标段与临近先施工的标段,两个标段之间也有温度收缩问题及沉降差异的问题,而两标段之间也未设收缩缝或后浇带。
四、确定防止裂缝渗漏的处理方案
4、1注浆法
地下室顶板有裂缝,虽然不是结构性开裂,但也会影响构件耐久性,因此,一定要处理。根据裂缝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决定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压力注浆法: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此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裂缝检查及修补工作应在迎水面进行,以提高修补效果。裂缝修补后必须完全封闭,以保证板内钢筋不受锈蚀。经过修补处理后地下室顶板应尽快保护与覆盖。避免裂缝再次出现或原有裂缝扩展。保护层施工做法同原设计材料与做法图纸。填补及注射材料建议选用改性环氧树脂类、改性丙烯酸脂类、改性聚氨脂类等修补胶液(包括配套的打底胶和修补胶)和聚合物注浆料等合成树脂类修补材料。
4、2面层法
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治理无法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面层法具体作法为:选择漏水量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使水从导管流出。根据漏水量大小,可于一处或多处埋管引水,找不到漏水点时,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然后在不漏水部位按照材料使用要求,大面积涂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需分层抹压,顺序为防水素浆—防水砂浆—防水素浆,最后拨管堵水。对于混凝土轻微渗水,可用抗压堵漏灵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用刮板施工,一般施工2~3遍,直至不见水影为止。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对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水压较小的不甚严重的慢渗漏水时(如冒汗、洇湿等)可于背水面涂刮抗渗漏克,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覆盖层,起到防渗作用。具体做法为: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光滑,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平、压平抹光,同时除去基层表面灰尘、油污等,以利防水层粘结牢固。
五、压力注浆施工
压力注浆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裂缝 钻孔 埋设灌浆嘴 封缝 压水试验 注浆 封孔 闭水试验。
1、清理:首先把裂缝表面灰尘、浮渣等松散物清理干净,然后用毛刷蘸甲苯、酒精等有机溶液沿缝两侧刷各50mm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2、钻孔:骑缝钻孔,孔的间距300~500mm,缝宽大于0.5mm的,孔距又适当放大,孔径比灌浆嘴大1~2mm。
3、埋设灌浆嘴:清除孔内碎屑粉尘,埋设灌浆嘴。
4、封缝:注浆之前为防止浆液外漏,提高注浆压力,用结构胶或环氧树脂胶泥封缝。
5、压水试验:待封缝及埋设注浆嘴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压水试验,一方面疏通裂缝,另一方面也选择注浆材料的参数(胶凝时间、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
6、注浆:注浆液可采用优质改性聚氨脂类灌浆材料。根据压水试验,估计注浆量并考虑注浆过程中浆液损失量。水平缝从一端向另一端注浆,也可几个注浆嘴同时注浆,当额定压力达到0.2Mpa时,稳定一段时间,最大压力应小于0.45Mpa。
7、封孔:注浆液固化后,拆除注浆嘴,用水泥砂浆将注浆口补平抹光。
8、闭水试验:待所有裂缝修补完成后,注浆液也全部固化后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也可分区进行。闭水高度200㎜,时间24小时。
上述裂缝修补及闭水试验时间上尽量推迟,待主楼室内外装修全部完工后较适宜,修补完成及闭水试验完成确实无渗漏水时,方可下一道防水材料等施工工序。
六、工程实践体会
本工程通过采用压力注浆处理后,有效的解決了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从而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我们得出如下体会: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须经审批,并有相关技术措施(如抗渗砼应有减小水化热、降低温差、分层浇捣、养护等措施),要求商品砼针对大体积结构配制并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配制砼;掺入高效减水剂,减水率要求达到20%~25%,降低水灰比;适量掺入微膨胀剂,抵抗由于砼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收缩裂缝,确保抗渗等级和密度;石子粒径选用5-31.5㎜的优质石子,砂子的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
保证砼浇捣连续、密实(斜面分层浇筑),不留施工缝。A、浇筑过程中随时去商品混凝土厂家,抽检原材料质量及配料是否正确。B、如出现堵管,协助施工单位分析原因尽快排除,避免因拖得太久形成冷缝。C、督促施工人员分层浇捣,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及时移动泵管。D、督促施工人员加强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底板与外墙结合部位构造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有不少于两道止水防线或设止水钢板);要求止水钢板焊缝饱满,止水片搭接无缝隙。
督促做好支模穿墙螺栓的处理(设止水环、撑头与垫木,拆模后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并做好隐蔽验收);控制好模板的拆除时间;各种安装管道预留预埋位置震捣密实,前后浇筑接头处间隔时间不大于90min,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密实性。控制好地下室结构外侧附加防水层施工质量是提高地下室防渗漏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对地下室回填过程的监控,防止回填过程中野蛮施工,并加泡沫板等防止破坏防水层。合理的设置后浇带,待后浇带两侧结构沉降趋于稳定和砼收缩变形到位后方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防止浇完后出现较多收缩变形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破坏;后浇带混凝土浇捣前认真清理后浇带两侧浮浆和松动石子、钢筋、止水钢板上污物、锈斑,抽干后浇带内积水,确保后浇带干燥无污染物;要求浇筑微膨胀混凝土且强度提高一级,不得出现冷缝,并做好砼的养护工作。
加强混凝土养护监控,夏季必须淋水养护14天,一般天气淋水养护12天左右,并监控覆盖保湿(铺草袋或薄膜)。
最后一个安全措施注意以下几点:
1进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2、作业现场必须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晰,并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
3、施工用电源必须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4、注浆作业必须严格控制压力,并保持务连接部件状况良好,严防高压喷浆伤人。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 赵志缙,应惠清主编《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3. 《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