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鲁迅小说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笔者试以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鲁迅小说中的几位女性形象,以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在批判封建主义呼唤妇女解放中所倾注的心血。
  让我们先极简略地回顾一下,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女性所处的位置。毋庸置疑,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为女性鸣不平的作品不时出现,如历朝历代的弃妇怨妇诗,民间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如织女、白蛇、祝英台等,她们的不幸命运总是引起人们的无限同情;还有一些作品塑造了像花木兰、杜十娘、李香君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只可惜这样的作品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所占的比例仅仅是九牛一毛。中国文化中更多的则是教女性如何按照礼教,忍辱负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把一生都维系在别人身上;更多的则是教女性如何谨守纲常,做节女烈妇;更多的则是把一切罪恶都推在女性头上:纣亡国责在妲己,唐衰败根在杨贵妃,清灭亡罪在慈禧等等,真个是“红颜祸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思想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反复倡导,在国人的头脑中可谓根深蒂固,连女人自己也以为这正是真理,这正是做人的纲常。封建礼教正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扼死了多少女性的精神,糟蹋了多少女性的性命。而鲁迅先生,这位从旧阵营里杀出来的斗士,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因而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对旧中国妇女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痛入骨髓的鞭挞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精神迫害,尖锐犀利的批判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我们先来看《伤逝》中的子君。她曾是一个一心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的女子,涓生所谈的“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泰戈尔、雪莱……都像小溪一样涓涓流入子君的心中”,因而在涓生向她求婚时,就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道:“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为了爱,子君毅然放弃了还算是优越的叔叔的家,和涓生住到了一起,为了爱她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女性,也仍旧逃不了封建礼教思想对她的影响。婚后她不自觉地还是回到了旧式妇女的模式,只晓得一心一意的依靠丈夫,根本没有了自己。而丈夫涓生,一旦没有了工作,便视他曾经那么爱的子君为包袱,将子君推回家中的火坑,最后子君在“无爱的人间死灭了”。鲁迅痛心的看到,即使是一个受过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女性,最后仍旧斗不过强大的封建礼教。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的另一篇小说《离婚》。小说的主人公是爱姑。她的娘家和婆家都是地方上有些势力的人家,两家联姻,经过三茶六礼定下,又用花轿抬来,应有的礼仪一样也不少,所以爱姑的腰板是很有些硬的,且她本人又属于大胆泼辣,敢于把公爹和丈夫喊作“老畜牲”和“小畜牲”的女性。由于丈夫姘上了小寡妇,爱姑家坚持和夫家斗了三年,娘家还来人拆了夫家的灶,可见爱姑还是有些“解放”的。但最后夫家有七老爷做主,爱姑终归还是要服从男人的裁决,不可能“拼出一条性命”“一起大家家破人亡”。虽然鲁迅先生在《离婚》中对爱姑毫不吝惜的赋予了自己热烈的赞颂之情,但他也清醒地指出了爱姑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礼教的根深蒂固和宗法势力的强大,别说一个爱姑,纵有十个爱姑,又奈“七老爷”何?
  《明天》里的单四嫂子,是谨守礼教为亡夫守节的女子,而她的命运又如何呢?一个妇女,在封建社会本来就没有地位,处于最下层,而她又是个寡妇,其地位自然比一般妇女更低一层。她守着三岁的儿子,忍受着那些地痞流氓的侮辱,期盼着明天会好一些,谁知“明天”迎来的竟是儿子的死亡,“明天”对她来说只是个虚无缥缈的梦!单四嫂子是守节了,可守节带给她的只是无依无靠,只是遭人欺负,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鲁迅先生在这里对封建礼教给妇女造成的戕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和单四嫂子一样,《祝福》中的祥林嫂也是一个寡妇,可是因为祥林嫂被逼“失节”,她的遭遇就更加悲惨。让我们走进“祝福”时节的鲁镇,只见一派祥和、安宁,家家都准备福礼好祭祀祖宗,可善良能干的祥林嫂却在这个时候悄然死去。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读完全文,我们找不到一个直接的凶手,但间接的凶手似乎可以说出许多。可以说是鲁四老爷,正是他暗中交待四婶,说祥林嫂是个不洁之人,不能让她拿祭器;也可以说是四婶,正是她在祥林嫂拿祭器时的一声喝斥,使祥林嫂陷入绝境;亦可以说是祥林嫂的婆婆,正是她把祥林嫂抢回来,逼她做了再嫁之人(统治者谓之不节烈),让所有人看不起她;还可以说是贺老六的哥哥,祥林嫂的大伯子,正是他在祥林嫂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赶走了她;还可以说是柳妈,正是她那几句话把祥林嫂逼到了地狱的绝境……我们再细细的阅读,就会发现祥林嫂生活在一张礼教织成的无际无涯的大网之中,这张大网里没有爱情,没有同情,甚至连一点怜悯都没有;有的只是人们“又尖又冷”的笑影,只是经大家“咀嚼鉴赏”的悲哀,只是人们的冷漠、嘲笑、看不起!在这张网中,祥林嫂无论怎样苦苦挣扎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一个善良的女性违反了封建礼教所遭到的必然结局!
  在强大的封建礼教桎梏下,中国的女性,从子君到爱姑,从单四嫂子到祥林嫂,无论家境富裕的,还是家境贫穷的;无论是性格懦弱的,还是性格泼辣的;无论是守节的还是没守节的,都逃脱不了被人愚弄,被人遗弃乃至被人践踏的命运,这正是鲁迅先生用他的笔写出的血淋淋的事实!
  鲁迅先生在《我之贞节观》一文中,分析了封建统治者大肆鼓吹“节烈观”的险恶用心,先生对这种男可不守,女必须守之的“节烈”极为愤慨,他指出:“只有自己不顾别人的民情,又是女应守节男子却可多妻的社会,造出如此畸形道德,而且日见精密苛酷,本也毫不轻足。但主张的是男子,上当的是女子。女子本身,何以毫无异言呢?原来‘妇者服也’,理应服事于人。”他又说:“即如失节一事,岂不知必须男女两性,才能实现。他却专责女性;至于破人节操之男子,以及造成不烈的暴徒,便都含糊过去。男子究竟较女性难惹,惩罚比表彰为难。”在中国封建的伦理道德中,在中国封建的尊卑秩序中,妇女实在是毫无地位可言,毫无公平可言的,鲁迅先生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所以他热烈的期望:“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掩卷深思,历史已进入了21世纪。今天中国的女性再也不会像单四嫂子们一样了,但这决不是说不存在争取妇女解放,争取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权力的问题了。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仍有女婴遭到遗弃,女童不得上学,妇女遭到拐卖的事情,也仍有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因而,妇女解放,任重道远!
  温鹤云,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襄樊。本文编校:晓苏
其他文献
本统计期内(2月6日至2月12日),A股强势反弹,沪深指数均录得五连阳,创业板更是创下近3年的新高。从资金结构上看,央行維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内资做多更积极,而外资则呈现时进时出的态势。  本期获资金净买入的行业有6个,分别为计算机、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电子、综合、电气设备,除了前二的计算机和有色金属以分别净买入54.38亿元、18.37亿元的金额之外,其它行业均较小。流出的22个行业中,居然多
鹿门书院,肇光绪之学宫,历百代之杏坛。蓄鸾藏凤。大成殿之楠木;腾龙跃蚊,状元桥之泮池。世纪汤汤,厚德载物,书香致远。卓闻遐迩……  这是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更是教育承载之所在。正是承载着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湖北襄樊五中才得以张扬自己独特的生命内涵。这所创建于1902年的历史名校,从早期的襄阳府中学堂、湖北省立十中、省立第五中学、省立襄阳中学……发展到今天的中国百强中学、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内容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虚构的、想象性的写作,二是事实性的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少辨析,尤其在事实性记叙文写作中充斥以假为真’、虚饰矫情的现象。  鲁迅先生在《怎么写——夜记之—》中认为,文学“是创作,即是他个人的创作”,允许而且必然要有幻想和虚构。不能向文学要求“新闻记事”那样的“真实”。鲁迅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意见:“一般的幻灭的悲哀,我以为不在假,而在以假为真。” 学生的作
高考备考应该强化教师的超前备考意识,只有我们备考的意识超前了,我们备考方略才可能击中要害,备考的对策才可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反复研究前几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以为有如下方面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应该强化与提高。    一、加强对湖北近五年高考题的研究,找出湖北自主命题的规律,提升高考指导的预测性与科学性    深入研究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总能找到湖北省自主命题的总体思想与基本思路,也就
在中学的古诗文中,涉及到有关盛器之类的名称的篇目还是较多的。在此,我们集纳了其中一部分,并略加说明,以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箪(dān)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孟子·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  瓢(piáo):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例句同上)  钵(bō):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和尚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作家林语堂就尖锐地批评了我们的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老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枯燥乏味。”这句话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反省。语文课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语文学习不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学生不愿学;语文课堂充斥着分析和理性总结,教师不好教;语文学习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不满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语文教学就一直处于一种被批评和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7年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第六层级(F),即“探究能力”的考查,于是“探究题”应运而生,当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高考卷都在现代文阅读中设置了“探究性试题”。作为新课标“培养探究能力”目标的评价形式,新高考“探究题”正在成为命题专家、中学语文界师生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探究题的呈现形式    探究试题在现代文阅读中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赋分5-8分。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但这种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的对话,只有做到彼此理解,相互悦纳,感悟共享,教学才能有效。然而,当前作为课堂常态的对话教学,明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低效现状:学生的感悟常常处于肤浅、零散状态。  究其原因,一是限于阅读能力,学生本身对课文的理解肤浅、片面,甚而错误;二是学生表述不清或不到位,内
不久前,好友的新著问世,书名叫《零度的眺望》,凝神一揣摩,便为他的灵思妙想而感叹!是的,教育的诸多问题和现象,确实是需要冷静地反思和高瞻远瞩,特别是在热情膨胀、急功近利的超现实驱动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心境和前瞻的眼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剔除浮华、摆脱狭隘,走向率真和希望。透过这一理念的立意,让人称羡的是:这部书所极具的磁性还源于作者所拟定的书名,它以自然的生态和人文的诗意的融合,借
徐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家。2005年他以《中学语文教学无效批判》介入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他十分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在《人民教育》《中国青年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著名报刊发表多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在进行理论思考的同时,他与厦门集美中学、安徽桐城中学等多所国内重点中学积极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重构实验研究和阅读教学解读新思维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收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