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活动创办于1998年,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是宁夏近年来倾力打造的文化活动精品品牌,是宁夏为继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坚持做的一件实事,也是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创新与实践。近年来,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以其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多元的文化色彩、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在发掘西部音乐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歌会创办所做出的探索与实践出发,进而对民歌保护引发一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民歌保护;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实践;创新
引 言
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活动创办于1998年,2010年歌会成为“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主要活动,并获得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项——群星奖。十几年来已有藏、壮、回、苗、侗、彝、蒙古、土家等30多个民族、两千余名歌手先后相聚在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唱出了中国西部最响亮的民族之声。近年来,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以其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多元的文化色彩、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在发掘西部音乐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作为活动的发起方、主办方,宁夏虽与甘、青两省同为花儿流传地,但是在民歌(花儿)学术研究、学术地位及知名度方面远不及青海、甘肃,处于较为滞后和边缘的状态,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是怎么成功创办并成为全国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活动,是怎样在西部民歌(花儿)的保护上大胆实践与创新的呢?
一、探索与实践
1.求新求精,开创西部民歌(花儿)文化艺术新路
在宁夏,由于宗教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原因,人們认为花儿是野曲儿,拒绝花儿入村进乡,也有一些人认为,花儿粗俗简单,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回族山花儿的唱家子从不在家中和村里唱,花儿的传播和承袭是松散的社会传承模式。“宁夏回族山花儿”并不像甘肃、青海等地有自己的“花儿会”,没有花儿会这样固定的传扬空间,是宁夏山花儿的特点之一,同时也是宁夏山花儿与生俱来的传承与发展劣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花儿早已悄悄地改变了原来单纯传情的功能,早已具有了多层面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综合社会功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保护、发展回族山花儿,给宁夏山花儿传承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自治区文化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解放思想,勇敢的走出地域和民族局限,萌生了创办花儿歌会的想法。
2.树立地方文化多元性的观念,扩大文化交流渠道和民歌文化的影响
我们的歌会名称由“中国西北花儿歌手邀请赛”、“中国西部十二省区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到“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体现的不仅仅是活动规模从小到大的转变,更体现出主办方观念及视野的扩展和转变。中国西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里有高亢悠扬的“花儿”,热烈深情的新疆民歌,雄放的川江号子,如泣如诉的信天游,婉丽清亮的壮歌、苗歌、侗族大歌……经过几届歌会的历练,主办方更多的意识到应该跳出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树立文化多元性的观念,应更多的汲取西部多民族、多元文化中的艺术精华,让每一个兄弟民族及地域文化,共存共荣,互溶互合,都能够在我们的西部民歌歌会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多元性和共溶性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准确地发掘西部各地方民歌艺术特色,增进西部各省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打造花儿歌会品牌,实际上找到了在新形势下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一个抓手,我们也是从这样的认识上,逐渐把举办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的思想转变到发展繁荣民歌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上来的。
3.既保持原汁原味又大胆艺术创新,“双管齐下”提升歌会品质
历届歌会得以成功地举办,首先得益于主办者在尊重民间歌曲传统分类与民族特色基础上的精心策划。如何在歌会比赛需要的前提下为浩如烟海的“西部民歌”进行归类?如何界定其多种多样演唱形式等,成为每届歌会的首要难题。歌会多次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教授、杜亚雄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等国内音乐届专家,经过大赛组委会与专家们的相互探讨,遵循既尊重民族民间歌曲原有的民间性、原生性与群众性,又兼顾大赛的可操作性的原则。最终对歌手选唱的民歌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原生态和民歌两大类,同时通过独唱、对唱、弹唱、多声部合唱等演唱方式进行分组比赛。不仅最大限度的挖掘、传承了传统原生态民歌中的艺术精华,又能够将古老的民歌融入现代的、流行的元素,赋予民歌新时代的生命力,提升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品牌的魅力。
4.以改革开放的思路举办歌会,具有文化观念创新、文化体制创新、文化机制创新的深远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引起社会转型、思想转型、经济转型、文化转型、艺术转型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宁夏举办民歌歌会正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的1998年开始的,最初是由宁夏文化馆策划创办,至第七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把第七届歌会作为“首届中国宁夏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从而确立了办会的新理念和全新的运作方式:政府办会、相互协助、社会参与,从而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思路指导下开拓创新,使文博会及花儿歌会的运作机制更为灵活,更为有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歌会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更体现在以西部民歌交流为载体,承载了文化旅游博览会各种活动形式,不仅有经贸洽谈、美食文化、商业购物,而且还有学术研讨、艺术展演等,从而使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成为一种综合社会文化活动,其社会作用的影响和意义大大超越了民歌和民族文化本身的意义。
二、启示与思考
宁夏近年来实施“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文化发展战略,显示出一种不凡的胆识与勇气。宁夏文化馆创办的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即是对“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最生动诠释,也让人们看到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1.政府主导是源泉。宁夏没有民间自发固定的“花儿会”成为了宁夏回族山花儿传承与发展的短板。因此,政府主导为回族山花儿营造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是对其传承保护最强有力执行。歌会由政府主办,政府投资,活动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同时政府也是活动的受益者,歌会吸引大量游客,又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又反哺活动。
2.传承优秀文化是目的。西部十二省区歌手从不同的地方带来各地大量的、鲜活的文化信息,不仅是民歌和民歌文化相互交融,而且还成为民族交融、文化交融、艺术交融的载体和中介,让歌会成为宁夏对外交流的渠道。此外,每届花儿歌会前都要在区内外进行花儿歌手海选活动,为宁夏花儿歌手的培养和涌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歌会不但是一个区域性的民歌盛事,而且对促进宁夏山花儿这一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掘西部音乐资源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3.创新求变是推力。随着歌会的发展壮大,主办方从最初单一的花儿邀请赛到汇集了西部各省市地区、各种类民歌的综合性民歌歌会,其发展演变,是主办方以形式创新为推力不断发展壮大歌会的举动,同时也体现出主办方独特的多元化、开放性视野。要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民歌(花儿)走出西部,就得加上时代的元素,让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人都能欣赏,还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增强时代意识,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汲取,进而展示本地民族的文化精髓。
【关键词】民歌保护;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实践;创新
引 言
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活动创办于1998年,2010年歌会成为“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主要活动,并获得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项——群星奖。十几年来已有藏、壮、回、苗、侗、彝、蒙古、土家等30多个民族、两千余名歌手先后相聚在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唱出了中国西部最响亮的民族之声。近年来,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以其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多元的文化色彩、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在发掘西部音乐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作为活动的发起方、主办方,宁夏虽与甘、青两省同为花儿流传地,但是在民歌(花儿)学术研究、学术地位及知名度方面远不及青海、甘肃,处于较为滞后和边缘的状态,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是怎么成功创办并成为全国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活动,是怎样在西部民歌(花儿)的保护上大胆实践与创新的呢?
一、探索与实践
1.求新求精,开创西部民歌(花儿)文化艺术新路
在宁夏,由于宗教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原因,人們认为花儿是野曲儿,拒绝花儿入村进乡,也有一些人认为,花儿粗俗简单,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回族山花儿的唱家子从不在家中和村里唱,花儿的传播和承袭是松散的社会传承模式。“宁夏回族山花儿”并不像甘肃、青海等地有自己的“花儿会”,没有花儿会这样固定的传扬空间,是宁夏山花儿的特点之一,同时也是宁夏山花儿与生俱来的传承与发展劣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花儿早已悄悄地改变了原来单纯传情的功能,早已具有了多层面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综合社会功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保护、发展回族山花儿,给宁夏山花儿传承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自治区文化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解放思想,勇敢的走出地域和民族局限,萌生了创办花儿歌会的想法。
2.树立地方文化多元性的观念,扩大文化交流渠道和民歌文化的影响
我们的歌会名称由“中国西北花儿歌手邀请赛”、“中国西部十二省区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到“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体现的不仅仅是活动规模从小到大的转变,更体现出主办方观念及视野的扩展和转变。中国西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里有高亢悠扬的“花儿”,热烈深情的新疆民歌,雄放的川江号子,如泣如诉的信天游,婉丽清亮的壮歌、苗歌、侗族大歌……经过几届歌会的历练,主办方更多的意识到应该跳出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树立文化多元性的观念,应更多的汲取西部多民族、多元文化中的艺术精华,让每一个兄弟民族及地域文化,共存共荣,互溶互合,都能够在我们的西部民歌歌会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多元性和共溶性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准确地发掘西部各地方民歌艺术特色,增进西部各省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打造花儿歌会品牌,实际上找到了在新形势下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一个抓手,我们也是从这样的认识上,逐渐把举办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的思想转变到发展繁荣民歌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上来的。
3.既保持原汁原味又大胆艺术创新,“双管齐下”提升歌会品质
历届歌会得以成功地举办,首先得益于主办者在尊重民间歌曲传统分类与民族特色基础上的精心策划。如何在歌会比赛需要的前提下为浩如烟海的“西部民歌”进行归类?如何界定其多种多样演唱形式等,成为每届歌会的首要难题。歌会多次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教授、杜亚雄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等国内音乐届专家,经过大赛组委会与专家们的相互探讨,遵循既尊重民族民间歌曲原有的民间性、原生性与群众性,又兼顾大赛的可操作性的原则。最终对歌手选唱的民歌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原生态和民歌两大类,同时通过独唱、对唱、弹唱、多声部合唱等演唱方式进行分组比赛。不仅最大限度的挖掘、传承了传统原生态民歌中的艺术精华,又能够将古老的民歌融入现代的、流行的元素,赋予民歌新时代的生命力,提升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品牌的魅力。
4.以改革开放的思路举办歌会,具有文化观念创新、文化体制创新、文化机制创新的深远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引起社会转型、思想转型、经济转型、文化转型、艺术转型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宁夏举办民歌歌会正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的1998年开始的,最初是由宁夏文化馆策划创办,至第七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把第七届歌会作为“首届中国宁夏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从而确立了办会的新理念和全新的运作方式:政府办会、相互协助、社会参与,从而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思路指导下开拓创新,使文博会及花儿歌会的运作机制更为灵活,更为有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歌会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更体现在以西部民歌交流为载体,承载了文化旅游博览会各种活动形式,不仅有经贸洽谈、美食文化、商业购物,而且还有学术研讨、艺术展演等,从而使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成为一种综合社会文化活动,其社会作用的影响和意义大大超越了民歌和民族文化本身的意义。
二、启示与思考
宁夏近年来实施“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文化发展战略,显示出一种不凡的胆识与勇气。宁夏文化馆创办的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即是对“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最生动诠释,也让人们看到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1.政府主导是源泉。宁夏没有民间自发固定的“花儿会”成为了宁夏回族山花儿传承与发展的短板。因此,政府主导为回族山花儿营造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是对其传承保护最强有力执行。歌会由政府主办,政府投资,活动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同时政府也是活动的受益者,歌会吸引大量游客,又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又反哺活动。
2.传承优秀文化是目的。西部十二省区歌手从不同的地方带来各地大量的、鲜活的文化信息,不仅是民歌和民歌文化相互交融,而且还成为民族交融、文化交融、艺术交融的载体和中介,让歌会成为宁夏对外交流的渠道。此外,每届花儿歌会前都要在区内外进行花儿歌手海选活动,为宁夏花儿歌手的培养和涌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歌会不但是一个区域性的民歌盛事,而且对促进宁夏山花儿这一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掘西部音乐资源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3.创新求变是推力。随着歌会的发展壮大,主办方从最初单一的花儿邀请赛到汇集了西部各省市地区、各种类民歌的综合性民歌歌会,其发展演变,是主办方以形式创新为推力不断发展壮大歌会的举动,同时也体现出主办方独特的多元化、开放性视野。要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民歌(花儿)走出西部,就得加上时代的元素,让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人都能欣赏,还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增强时代意识,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汲取,进而展示本地民族的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