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森林恢复的空间格局分析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米亚罗林区为例,利用森林样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方法,通过森林植被图与数字地形的叠加。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森林大规模采伐和更新后,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外貌与起源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类型分布的地形分异规律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大规模采伐和更新后,森林植被类型的外貌与起源相关,老龄针叶林为保留下来的原始林,中幼龄针叶林为人工林,落叶阔叶林为天然次生林,而针阔混交林中既有天然次生的成分,也有人工、天然更新共同作用的成分,海拔2800~3600m是米亚罗的主要伐区,森林恢复表现出坡向分异:人工更新的中幼龄针叶林主要分布于阳
其他文献
水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安全保证,在确保粮食资源持续供应增长人口的需求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文中分析了虚拟水的政策内涵,并依据对
测定了高Cu、高Zn猪粪条件下Cu、Zn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Cu、Zn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正相关(a=0.05,rCuu=0.99,rzn=0.99),与体重增长率显著
崇明东滩湿地98大堤内的生态示范区由于人工排水而干涸,芦苇塘成为次生裸地,土壤条件发生变化,呈明显的旱化和盐渍化,植被群落结构呈典型的次生演替,适宜旱地的耐盐植物獐茅
2000年5~10月在北京海淀区东北旺实验基地,采用陷阱法对林地、农田边界和农田3类生境共14个处理的步甲进行了取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步甲科昆虫群落的动态
于2002年3月至2002年8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短命植物分布和沙垄表层30 cm厚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早春表层土壤水分在个体沙丘表面的分异直接
水文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水文尺度包括过程尺度、观测尺度和模拟尺度三方面含义.主导过程尺度作为尺度的特征量,是水文研究中的重点.水文尺度转换工作包括
研究了生长于100%、25%和8%光照条件下的热带雨林先锋树种团花、演替顶极阶段的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和中下层树种滇南风吹楠幼苗的光合能力及光能分配特性对光强的响应。与绒毛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