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邕江大学新校区为例,从周边环境与现状、分期建设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地域文化传承与现代校园风貌的思考以及建筑设计构思及系统介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邕江大学新校区;设计方面;分析和研究
一、区域位置
邕江大学新校区位于八尺江和邕江西侧,毗邻广西体育中心,南面是玉洞大道,东面紧邻邕宁第一中等職业技术学校,东侧为龙岗大道,西、北面均为市政规划道路。ongjaing东源县路从校址北面经过,东面临东源县实验初中。 (邕江大学总体图)
三、分期建设规划
邕江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内容分为一期建设和二期发展两部分。一期建设的规划内容主要是满足目前学校的教研区的搬迁及相应的教职工人员的住宅和学生1万人的要求。二期发展规划按学生增加至1万2千人的规模确定,在校园用地西北面预留一发展用地作二期建设。一期建设与二期发展两部分有机的结合,使邕江大学新校区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下图中红色为一期建设范围,蓝色为二期建设范围)。
四、设计指导思想
(一)现代化、人本化
21世纪新的教育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塑造“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针对高校师生的使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组织各功能,做到实用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校园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邕江大学公共教学楼)
(二)园林化、生态化
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依托和保留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三)地域性、文化性
规划中充分考虑五象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特别是突出广西地域风格和建筑文化氛围,传承地域文化,体现校园的人文情怀、育人功能。
(四)特殊性、艺术性
面对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超大规模的高等院校,选择较为合理的建筑群布局形式,是对特殊环境的有效回应,展现别具一格的校园风貌;用抽象的符号、文化概念,艺术手段展现大学校园健康的精神风貌和不俗的艺术品味。
(五)经济性、高效性
功能区布置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各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和相互关系、塑造一个经济可行、环境优美、高品味的现在大学校园。
五、地域文化传承与现代校园风貌的思考
(一)人文校园风貌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训人才的场所,集教学、文化、居住、休闲等众多功能于一身。邕江大学作为重要教育基地,必需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和创建健康育人的校园环境为出发点,此外作为文化传承的场所,校园的风貌应该展现地域风采,传承地域文化,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为一体。故在方案设计中探索尝试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表达壮族独特的文化。
(邕江大学图书馆及前广场)
(二)在校园环境中传承壮族文化
校园的设计意向体现在对地域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充分发挥上,通过规划空间布局和建筑立面造型,反映出学校的文化诉求,使其外在端庄典雅、内在文华含蕴、空间疏密有致、尺度适当宜人,使整个校园建筑既延续了地域建筑文脉,又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邕江大学新校区应该反映时代风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当地的文化观念和区域信息,强调物质精神、人文精神。
六、建筑设计构思及系统介绍
(一)建筑设计构思
建筑构思由三方面构成即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1、民族性。无论到汉民族或是壮民族的传统建筑中去寻找,都有着大量优美的建筑群落、建筑形式、建筑细节供我们借鉴。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社会和环境的文化功能和审美价值,我们将在这些具有深厚文脉的民族精华中去抽取营养,得到属于我们自己场所的空间和形象。
2、地域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宁本地居民,干栏建筑和骑楼建筑等都具有传统的岭南建筑风貌,平面适应气候、布局顺应地形、造型轻巧、色调淡雅。建筑的地域性是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者个体建筑空间方面的反映。岭南文化产生于华夏文化和岭南本土百越文化的碰撞,其内核中保留有从百越时期流传下来的本土气质和风格。这些风格主要遗留在岭南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上,体现了岭南建筑的地域文化。
3、时代性。建筑作为一个城市具象或者意向的表现本体,除了能满足物质空间需求,还必须具有传达当时社会状态下的各种信息的功能。实际上建筑是城市的镜子,是城市信息的媒体。因此建筑的时代性,是建筑意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大学校园各类空间环境要素,挖掘校园空间的性格,空间的意境和精神感受等深层属性,注重校园空间的教育功能与文化性、营造空间的精神内涵,并体现校园空间的人性化关怀,建立起完整的校园空间序列和空间体系,最终构筑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校园空间。
(二)景观绿化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手法,从城市到校园,从整体校园的生态环境到建筑族群、到建筑内部庭院,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利用水系营造一个林绿水秀的生态化校园。透过静谧的湖面远眺,在绿水之滨,建筑在绿树丛中忽隐忽现,错落有致,给人们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反映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体现“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
校园规划的步行林荫道同时也是校园的景观轴线,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的水系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
校园南面山坡保留,修整为景观的山坡,种植各种树木花卉,山坡北侧放置招待所,招待所可以借景山坡的优美景观提升品质。
校园北面及最东面大面积绿地是校园的预留发展用地,用于学校今后的扩充。
(三)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
根据地形规划将基地分为教学行政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三部分。教学行政区在街道相连的南、北、西三个面都设置了出入口。其中南面出入口是教学行政区主入口,9米的车行道路进入大学之后分流成东西两段,沿中心广场的几栋主要建筑外围由南向北延伸直通校园北面出入口。
校园从南至北设置了一条宽阔曲折的林荫步行道,从入口中心广场开始至学生生活区的景观湖结束,沿途形成了许多小广场小花园,是学生步行的主要道路,为校园增色。为了使步行到达时间缩到最短,本案将大学的各教学部分安排在不超过700米的范围内,各个教学点之间道路顺畅,标示清晰,即便是首次到校的访客也可高效的找到目的地。
教师生活区出入口设在沿街的南面,车行道环绕生活区一周,西面与教学行政区相连。学生生活区出入口设在沿街的北面,一条南北向车道直通到底,中间由一条东西车道将其与教学行政区道路相连,方便学生上学。
环绕校园的机动车道兼做消防车道。
七、结语
邕江大学的总体设计深刻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点,力图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邕江大学的规划还十分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基地地形特点,创造出严谨的建筑风格和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总体来讲,邕江大学的规划旨在突出壮族地域风格和建筑文化氛围,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出现代校园的文化内涵和高品质的校园环境。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关键词;邕江大学新校区;设计方面;分析和研究
一、区域位置
邕江大学新校区位于八尺江和邕江西侧,毗邻广西体育中心,南面是玉洞大道,东面紧邻邕宁第一中等職业技术学校,东侧为龙岗大道,西、北面均为市政规划道路。ongjaing东源县路从校址北面经过,东面临东源县实验初中。 (邕江大学总体图)
三、分期建设规划
邕江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内容分为一期建设和二期发展两部分。一期建设的规划内容主要是满足目前学校的教研区的搬迁及相应的教职工人员的住宅和学生1万人的要求。二期发展规划按学生增加至1万2千人的规模确定,在校园用地西北面预留一发展用地作二期建设。一期建设与二期发展两部分有机的结合,使邕江大学新校区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下图中红色为一期建设范围,蓝色为二期建设范围)。
四、设计指导思想
(一)现代化、人本化
21世纪新的教育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塑造“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针对高校师生的使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组织各功能,做到实用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校园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邕江大学公共教学楼)
(二)园林化、生态化
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依托和保留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三)地域性、文化性
规划中充分考虑五象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特别是突出广西地域风格和建筑文化氛围,传承地域文化,体现校园的人文情怀、育人功能。
(四)特殊性、艺术性
面对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超大规模的高等院校,选择较为合理的建筑群布局形式,是对特殊环境的有效回应,展现别具一格的校园风貌;用抽象的符号、文化概念,艺术手段展现大学校园健康的精神风貌和不俗的艺术品味。
(五)经济性、高效性
功能区布置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各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和相互关系、塑造一个经济可行、环境优美、高品味的现在大学校园。
五、地域文化传承与现代校园风貌的思考
(一)人文校园风貌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训人才的场所,集教学、文化、居住、休闲等众多功能于一身。邕江大学作为重要教育基地,必需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和创建健康育人的校园环境为出发点,此外作为文化传承的场所,校园的风貌应该展现地域风采,传承地域文化,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为一体。故在方案设计中探索尝试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表达壮族独特的文化。
(邕江大学图书馆及前广场)
(二)在校园环境中传承壮族文化
校园的设计意向体现在对地域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充分发挥上,通过规划空间布局和建筑立面造型,反映出学校的文化诉求,使其外在端庄典雅、内在文华含蕴、空间疏密有致、尺度适当宜人,使整个校园建筑既延续了地域建筑文脉,又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邕江大学新校区应该反映时代风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当地的文化观念和区域信息,强调物质精神、人文精神。
六、建筑设计构思及系统介绍
(一)建筑设计构思
建筑构思由三方面构成即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1、民族性。无论到汉民族或是壮民族的传统建筑中去寻找,都有着大量优美的建筑群落、建筑形式、建筑细节供我们借鉴。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社会和环境的文化功能和审美价值,我们将在这些具有深厚文脉的民族精华中去抽取营养,得到属于我们自己场所的空间和形象。
2、地域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宁本地居民,干栏建筑和骑楼建筑等都具有传统的岭南建筑风貌,平面适应气候、布局顺应地形、造型轻巧、色调淡雅。建筑的地域性是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者个体建筑空间方面的反映。岭南文化产生于华夏文化和岭南本土百越文化的碰撞,其内核中保留有从百越时期流传下来的本土气质和风格。这些风格主要遗留在岭南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上,体现了岭南建筑的地域文化。
3、时代性。建筑作为一个城市具象或者意向的表现本体,除了能满足物质空间需求,还必须具有传达当时社会状态下的各种信息的功能。实际上建筑是城市的镜子,是城市信息的媒体。因此建筑的时代性,是建筑意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大学校园各类空间环境要素,挖掘校园空间的性格,空间的意境和精神感受等深层属性,注重校园空间的教育功能与文化性、营造空间的精神内涵,并体现校园空间的人性化关怀,建立起完整的校园空间序列和空间体系,最终构筑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校园空间。
(二)景观绿化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手法,从城市到校园,从整体校园的生态环境到建筑族群、到建筑内部庭院,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利用水系营造一个林绿水秀的生态化校园。透过静谧的湖面远眺,在绿水之滨,建筑在绿树丛中忽隐忽现,错落有致,给人们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反映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体现“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
校园规划的步行林荫道同时也是校园的景观轴线,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的水系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
校园南面山坡保留,修整为景观的山坡,种植各种树木花卉,山坡北侧放置招待所,招待所可以借景山坡的优美景观提升品质。
校园北面及最东面大面积绿地是校园的预留发展用地,用于学校今后的扩充。
(三)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
根据地形规划将基地分为教学行政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三部分。教学行政区在街道相连的南、北、西三个面都设置了出入口。其中南面出入口是教学行政区主入口,9米的车行道路进入大学之后分流成东西两段,沿中心广场的几栋主要建筑外围由南向北延伸直通校园北面出入口。
校园从南至北设置了一条宽阔曲折的林荫步行道,从入口中心广场开始至学生生活区的景观湖结束,沿途形成了许多小广场小花园,是学生步行的主要道路,为校园增色。为了使步行到达时间缩到最短,本案将大学的各教学部分安排在不超过700米的范围内,各个教学点之间道路顺畅,标示清晰,即便是首次到校的访客也可高效的找到目的地。
教师生活区出入口设在沿街的南面,车行道环绕生活区一周,西面与教学行政区相连。学生生活区出入口设在沿街的北面,一条南北向车道直通到底,中间由一条东西车道将其与教学行政区道路相连,方便学生上学。
环绕校园的机动车道兼做消防车道。
七、结语
邕江大学的总体设计深刻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点,力图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邕江大学的规划还十分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基地地形特点,创造出严谨的建筑风格和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总体来讲,邕江大学的规划旨在突出壮族地域风格和建筑文化氛围,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出现代校园的文化内涵和高品质的校园环境。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