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比较复杂。宏观维度上,市场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产业化,致使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和交往方式发生变异。就中观因素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教育质量的蜕化,高校扩张模式、教学模式造成师生交往时空和心理障碍。微观上看,高校师生社会角色的时代变迁引发高校教师的角色失范,以及大学生求知模式转型带来的角色蜕变,都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了高校师生在对方期待视野中的形象。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
  虽然狭义的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依托高校校园发生的人际关系,但是高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时空,它深深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同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高校就是一个浓缩版的"小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宏观变化、阶段转型和短期调整,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折射到高校校园。毋庸讳言,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这也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观因素以及师生社会角色的微观变迁紧密相关。
  (一)宏观因素: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一直处于从封闭向开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伦理社会转向法制社会、从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因子遍布社會系统内在结构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结构和认知模式,甚至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逐渐显现,贫富分化加剧、房价居高不下、弱势群体凸显、底层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增多,网络新兴媒体对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产生持续不断地冲击。应该承认,市场经济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干扰了高校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在滚滚的商品经济大潮里不时"囊中羞涩",他们无法淡定地守护这份"安贫乐道"的职业。市场经济鼓励由人的主观能动性焕发的驱动力,其原则之一是按照市场需求配置商品商场的各个环节,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市场从业者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些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少高校教师选择"炒股炒房"、"跑项目"、"走穴兼职"、"自主创业"以及考证考级另谋他职等,部分教师不热心本职工作,只求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或第二职业上,没有也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关心帮助学生,这些现象不但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也令高校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漠。
  市场经济也在大学生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大学生活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只是拿到文凭的跳板和谋职的过渡阶段。有学者在批判这一现象时沉痛地说:"教师正在成为'市场'上的商品,师生之间的一切关系开始变成消费和表面交往的关系,师生双方只不过是进行知识交易的买卖者。"①相比之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学生不必缴费,国家对贫困生还给予补贴,他们对社会和老师的感激显而易见,但当缴纳数目不菲的学费之后,神圣的课堂知识传授活动演变为用货币交换的的商品或服务。接受笔者访谈的一个L姓大二学生说:"市场经济体制下,教师更多的是一种职业,丧失了大师感"。市场的兴盛伴随着"师道尊严"没落,教育产业化导致教育消费主义,从而致使师生关系产生异化。
  (二)中观因素: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蜕化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大约在15%-50%为大众教育阶段。我国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高校开始扩招到2002年底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6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最低标准。2005年前后,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了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神话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很多大学有扩大招生的激情,但缺乏注重教育和学术质量的理性。现在的大学热衷于招生,但不一定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②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师生关系产生以下三方面影响。
  首先是高校扩张模式对师生交流的影响。从上世纪末高校开始扩招以来,生源逐步增加,不同校区合并,举债圈地建设新校区,这种发展模式加大了师生交往的空间距离。虽然各个校区划归一所大学管理,但是各校区分散于大中城市的各个区块,部分教师不得不在各校区来回奔波。由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医疗机构以及社会生活服务设施不健全,大部分教师不愿在"大学城"或"高教园区"里居住,而选择乘车在城市中心和校区之间长途往返。
  其次是高校扩招后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高校扩招后,师资、设备、专业设置等必须随之配套,才能保障教学质量。但事实是,教师队伍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学生人数的持续膨胀,学校资金只能保证教学楼、宿舍楼等基本教学生活硬件设施建设,基础不厚的新专业时有增设,各专业学生人数日趋增加,高校扩招并没有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教育内涵和效果被稀释淡化。接受访谈的一位H姓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说:
  九十年代每年只招一两个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甚至有的学生谈恋爱先把男朋友或女朋友带来见导师,那时候的师生关系的确很融洽。现在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每个导师必须招收四五个甚至更多,三个年级加起来等于一个小班,上完课之后联系就比较少,对学生的印象减弱很多,有的时候突然之间竟想不起某学生是几年级,更不要提学生的具体情况了,扩招之后师生之间的确疏远很多。
  大众化后的高等教育,教师无法精耕细作,学生对专业设置和课堂内容的兴趣也逐渐转冷。高校专业设置单一化、模式化,与社会就业需求脱钩,招生人数远远超过社会用人需求量。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有些学生想法设法逃课、应付作业,无意在课堂内外与教师展开交流和对话,高校师生丧失了最基本的交流平台和交往空间。
  其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困境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扩招之后,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率大幅下降,研究生无奈中抢了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去干专科生的活,这种现实给求职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平日的理想前途教育,往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和对未来命运的惶惑,大学生必须以自己获取的知识作为谋生手段,满足生存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从进入校门的那天就在为增加就业的砝码做准备。在调查中,60.5%的受访学生忙于考证考公务员为找工作做准备,且从大一开始,数量逐年递增,研究生也同样为各种证书的考试疲于奔命。很多学生觉得与其在学习上浪费时间,不如干点有实际利益的事,大学生在读期间千方百计考取各种对找工作有力的资格证书,或者干脆开网店、炒股买基金、摆夜市、做中介、做兼职、搞家教等等,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大学课业活动上,迟到、早退、逃课、写论文 "剪刀加浆糊"等现象司空见惯。学生把上课当作完成任务,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师生关系疏远可想而知。
  (三)微观因素:师生社会角色的时代变迁
  如前所述,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心理结构和认知模式等,每个个体的社会角色也因此发生变化。所谓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③。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转型必然会带来每一个角色扮演者行为方式和观念系统的变化,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第一,高校教师社会角色变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首先是从"单位人"到"社会人"转变下的角色冲突。人的社会角色和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教师是"单位人",住的是单位分配的房子,教学区和生活区相隔无几,高校教师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象牙塔"里进行科研和教学,经济压力和社会事务干扰较少。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广之后,社会资本大量涌入,高校后勤社会化、教师住房货币化,高校教师已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资本和商业服务全面向高校教师开放,教师的生活成本提高,有的还要承受高房价的压力,社会生活上的追逐功利与教学研究中的淡然和超脱发生角色冲突。昔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会,他们用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时间逐步被挤压,投入在学生身上的精力也越来越少,师生之间感情的淡漠也随之出现。
  其次是角色期望与角色行为对比下的角色失范。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被社会或个体赋予某种权利义务规范,即所谓"角色期望"。自古以来教师就被认为是传递文化、施行教化、培养人才的社会角色。这种很高的角色期望,经过群体的默认和长期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而作为社会精英的高校教师,这种角色期待的标准就更加严格,社会和大学生对高校教师赋予的角色期待就更高。但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的行为有时存在角色失范现象。近些年爆出很多有关高校教师"学术抄袭"甚至"招生潜规则"等负面新闻,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利益和感情,减低了教师的公信力,降低了社会及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严重扭曲了师生关系的精神实质,从负面角度解构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二,大学生社会角色变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精英"到"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认同困境。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大学生"这个角色身份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不会存在大学生角色认同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以及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得大学生在社会成员中的优势地位日益下降,从"社会精英"到"普通劳动者",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被称为"蚁族",这种巨大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冲击是很大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的角色认同困惑。角色认同即个人的态度及行为与个人当时应扮演之角色一致。这种角色转变,造成了大学生主体内部角色的失衡和困惑,意味着痛苦和彷徨,严重干扰着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诉求,进而使得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身份和意义产生新的认识,大学生活对大学生而言,并不能达到原来的角色期待视野。高校师生交流变得迟钝和单调。
  其次是求知模式变化带来的角色蜕变。总体而言,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都处于成绩选拔体制下,为了进入好的小学、初中、高中而努力,其求知模式是一种带有被动接受性质的填鸭方式。高校教学模式与之迥然不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很高,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建立在学生主动求知基础之上,以点拨引导为主。经历了"十年寒窗",很多意气奋发的学子在迈入大学校门之后会突然迷失方向,也就是进入一种不知所措的角色迷失状态。大学生在大学里选择自由度很高,没有人会干涉其生活,没有人会拿鞭子在背后督促其学习,同时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快更好的信息平台,但海量的信息又让人无所适从。对于适应环境能力强的那部分人,较容易重新确定目标,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动力,他们的生活不再盲目,一切生活内容都是沿着自己确定的轨道前行,越来越明晰,而环境适应能力弱的那部分人,由于对环境认识不清,难以树立新的目标。大学教师固然可以用点名、挂科等来惩治学生,而学生也自有应对,如果教学双方麻木于这种猫和老鼠的游戏,就谈不上什么教育可言。
  此外,以书本、黑板、演讲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为电子书刊、数字化图书馆、超文本链接、远程电化教育、共享視频等新媒体所包围和取代,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知识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④媒介时代的信息接收和传播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消解了高校教师的角色意义。
  注释:
  ①叶斓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2.
  ②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77.
  ③奚从清,俞国良.角色理论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6.
  ④陈时见.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4.
  作者简介:桑华月(1979- ),河南信阳人,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学科馆员为高校图书馆拓展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探讨学科馆员在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事业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字: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信息集散地,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文献资源,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及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文献
期刊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各高校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期适应社会的需求,帮助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然而在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大学期间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内在观点对于哈特建立其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相结合的法律理论的重要性的探讨。通过展开哈特对奥斯丁理论的批判引出内在观点,而透过内在观点对初级规则、次级规则以及法律体系的最小条件的强大的说明力,则可以认为内在观点是打开哈特法律理论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社会规则 内在观点 义务规则  一、哈特对奥斯丁理论的批判  在哈特之前,英国的法理学界一直处于奥斯丁的法律命令理论的影响之下。直到哈特的
期刊
摘要:随着创业研究的不断深入,创业学习近年来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该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不同视角下的创业学习概念,分析创业学习的特征,勾勒出创业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向。文章最后对目前创业学习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指明未来创业学习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业学习;经验学习;创业特点  1 创业学习的兴起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创业研究已经形成一股强劲浪潮并已进入管理
期刊
摘 要: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制度也存在一定弊端。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就业特征和职业教育状况的研究,寻求一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路径,最终实现对社会就业的促进。  关键词:职业教育类型化;就业促进;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
期刊
摘要: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行使关系反腐败工作大局的成败,关系着国家依法惩治腐败的效果。检察机关依法享有职务犯罪侦查权,也在治理职务犯罪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发展,职务犯罪查办难度加大,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遇到了困境,在打击职务犯罪方面的力度有限。在检察机关之外一些其他政党机关在治理职务犯罪治理方面开始显示出更大的潜力,成为了实践中治理职务犯罪的主力。有学者开始质疑职务犯罪侦查
期刊
摘要:古往今来,孝道,一直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古语有云"德为成事之本,孝为入德之门。"历来,凡是成就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首重的是他是否以孝为先。可见,孝道对于每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自然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国际竞争参与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身上,担负着祖国兴旺发达的重担,同时又是国家与民族的不断
期刊
摘要: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给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展开对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方法的探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方法探析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随着校园网络的日益广泛和普及,网络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的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观念。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德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当前时代互联网已人类应用于各个领域,当然包括校园,互联网对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当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使校园文化真正复合师生的需求,起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文化管理模式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职《仓储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尝试性的在该课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思路,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四个方面加以解读。  关键词:《仓储管理》;项目化教学;高职教育  一、引言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实务操作性技术,并具有比较强的学科应用性和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熟悉仓储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