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互联网科技水平持续提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特殊的身体心理状况进行消费欺骗。老年人普遍无法识别出欺骗意图,防骗意识也不容乐观,加上信息接受程度慢等多重因素致使老年人成为最大的受骗群体之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实地调研收集真实数据,对225名被骗老人的普遍特征和心理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合探究。
【关键词】:老年人 受骗特征 心理状况 影响因素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真假不一且来源渠道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辨别力受到极大挑战,总是在生活的不经意间被人利用,深陷各种骗局。据有关报告显示有过受骗经历的老人占32.6%,其中受骗金额最高达300万人民币。尽管社会媒体多次将此类案件曝光于众以作警示,但是依然有不少老人重蹈覆辙,究竟是哪些因素的协同效应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老年人如何不被骗术围猎?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视角,采用数理统计及对比研究方法,对老年人屡屡上当受骗的原因开展调查。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权益的关注与重视,有效降低其受骗风险。
1对象与方法
1.1样本结构
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取3地发放了22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6份,占96%。其中有126个老年人曾被骗,受骗率为58.33%。
1.2调查工具
①人口学信息调查问卷:由年龄、性别、学历、健康状况、日常居住地、月经济收入、有无受骗经历等基本信息组成,中老年群体划分界限是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②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CFOP(洪玮,1990):包括注意集中、言语、记忆、定向和命名等5个因子,23个项目。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87。
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肖水源,1994):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10个项目。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69。
2 结果
为了解老年人是否有过被骗经历与其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本研究进行了X2检验。如表1显示,有无受骗经历与不同性别、所属地、学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学习过防骗知识有显著差异(P<0.001),与月收入这一因素有关联(P<0.5),且不存在年龄或居住现状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t检验证实了有无受骗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被骗老人的平均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未被骗老人(P<0.001)。
3 讨論
3.1女性受骗可能性大于男性
首先,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地位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掌握家庭的“经济命脉”,拥有较大的经济自主权。其次,我国规定女性比男性至少早退休五年,她们较早地脱离了工作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关系简化,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变窄。最后,与男性相比,女性通常以感性思维为主,做事不是依据道理而是凭感觉,而且据研究显示女性患认知受损的风险更高,因此较容易受到诈骗者的蛊惑,轻信诈骗信息。但是本研究中男性被试相对较少,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3.2“高知”老人受骗风险增加
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上当受骗呈现出新的特征。大多学者认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则辨别能力强,受骗可能性较低。通过对现实受骗案例的分析,并结合调研与访谈发现,文化水平较高、收入较稳定且经济自主性较灵活的中老年人也会被“拖下水”。一方面由于认知老化阻碍其信息加工过程,另一方面此类老人多以自我为中心,其引以为傲的文化知识与社会经验给自己营造了不易说服、不易受骗的“假面”,若遇到骗子不会过多考虑是否可信而选择自己做决定。加上他们退休工资较高易支取,如发生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3.3学习防骗知识可有效减小受骗概率
行骗手段多样化让认知退化的老年人难以应付,学习防诈骗知识的途径又非常有限,同时存在因对受骗现状的严重性不甚了解而不重视学习此类知识的现象。通过实地走访以及与众多老年人交流,总结出7种学习防诈骗知识的途径,包括家人讲解、媒体平台学习、社区组织讲座、大学生志愿宣传、社区内电子显示屏投放、老龄办集中教育、其他等方式。其中以家人讲述为主,占57.3%;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的受众范围涉及32%。由于家人、朋友、社区等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老年人心理,自然地提高防骗意识,显著降低了受骗概率。
【参考文献】:
【1】刘荟琪,江黛苔,李敏,李嘉敏.老年人消费受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296.
【关键词】:老年人 受骗特征 心理状况 影响因素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真假不一且来源渠道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辨别力受到极大挑战,总是在生活的不经意间被人利用,深陷各种骗局。据有关报告显示有过受骗经历的老人占32.6%,其中受骗金额最高达300万人民币。尽管社会媒体多次将此类案件曝光于众以作警示,但是依然有不少老人重蹈覆辙,究竟是哪些因素的协同效应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老年人如何不被骗术围猎?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视角,采用数理统计及对比研究方法,对老年人屡屡上当受骗的原因开展调查。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权益的关注与重视,有效降低其受骗风险。
1对象与方法
1.1样本结构
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取3地发放了22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6份,占96%。其中有126个老年人曾被骗,受骗率为58.33%。
1.2调查工具
①人口学信息调查问卷:由年龄、性别、学历、健康状况、日常居住地、月经济收入、有无受骗经历等基本信息组成,中老年群体划分界限是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②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CFOP(洪玮,1990):包括注意集中、言语、记忆、定向和命名等5个因子,23个项目。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87。
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肖水源,1994):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10个项目。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69。
2 结果
为了解老年人是否有过被骗经历与其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本研究进行了X2检验。如表1显示,有无受骗经历与不同性别、所属地、学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学习过防骗知识有显著差异(P<0.001),与月收入这一因素有关联(P<0.5),且不存在年龄或居住现状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t检验证实了有无受骗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被骗老人的平均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未被骗老人(P<0.001)。
3 讨論
3.1女性受骗可能性大于男性
首先,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地位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掌握家庭的“经济命脉”,拥有较大的经济自主权。其次,我国规定女性比男性至少早退休五年,她们较早地脱离了工作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关系简化,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变窄。最后,与男性相比,女性通常以感性思维为主,做事不是依据道理而是凭感觉,而且据研究显示女性患认知受损的风险更高,因此较容易受到诈骗者的蛊惑,轻信诈骗信息。但是本研究中男性被试相对较少,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3.2“高知”老人受骗风险增加
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上当受骗呈现出新的特征。大多学者认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则辨别能力强,受骗可能性较低。通过对现实受骗案例的分析,并结合调研与访谈发现,文化水平较高、收入较稳定且经济自主性较灵活的中老年人也会被“拖下水”。一方面由于认知老化阻碍其信息加工过程,另一方面此类老人多以自我为中心,其引以为傲的文化知识与社会经验给自己营造了不易说服、不易受骗的“假面”,若遇到骗子不会过多考虑是否可信而选择自己做决定。加上他们退休工资较高易支取,如发生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3.3学习防骗知识可有效减小受骗概率
行骗手段多样化让认知退化的老年人难以应付,学习防诈骗知识的途径又非常有限,同时存在因对受骗现状的严重性不甚了解而不重视学习此类知识的现象。通过实地走访以及与众多老年人交流,总结出7种学习防诈骗知识的途径,包括家人讲解、媒体平台学习、社区组织讲座、大学生志愿宣传、社区内电子显示屏投放、老龄办集中教育、其他等方式。其中以家人讲述为主,占57.3%;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的受众范围涉及32%。由于家人、朋友、社区等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老年人心理,自然地提高防骗意识,显著降低了受骗概率。
【参考文献】:
【1】刘荟琪,江黛苔,李敏,李嘉敏.老年人消费受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