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医疗行业近年来发展强劲,2010年以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1-12月,共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11933.82亿元,同比增长27.07%。2011年1-3月,医药工业(不合医疗器械)实现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了27.8%;实现利润总额300亿元,同比增长了22.3%。
本土医药流通企业在此环境下发展强劲。同时,国外医药流通行业巨头也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早在2007年1月29日,美国美华医药公司就宣布,由美华医药与AllianceBoots组建的联合美华投资公司与中国广药集团达成协议,获取广药集团50%的股权。Alliance Boots是欧洲领先的医药保健品集团。而广药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医药商业公司。
总部设在英国的联合美华有限公司向广药集团直接注入6,900万美金(人民币5.45亿)以获取广药集团50%的股份。Alliance Boots拥有联合美华80%的股权,美华医药公司占股20%。
美华医药与全球领先的医药流通公司Alliance Boots的联合,再次证明了美华在中国医药市场的经营模式对西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通过参股广药集团,使美华直接进入中国南方的医药流通领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美华在中国流通领域的整体布局。同时,这次合作也完善了美华意图将产品带入中国的西方医药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战略。
去年年底,美国健康护理产品制造商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 Inc,CAH,以下简称“卡地纳”)也宣布,斥资4.7亿美元收购永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Zuellig Pharma China,以下简称“永裕医药中国”),从而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
卡地纳表示,到2014年,中国的医药分销市场复合增长速率将达到2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此项交易将使其2011财年调每股盈利有小幅增长,而更大的增长将在随后的几年里实现。
大健康产品的机遇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呈现大健康产品组合的趋势,这是国外医药巨头渴望分得一杯羹的重要原因。
首先,未来仿制药和OTC在药品总需求中将占有更大的比例,预计到2015年,两者将占据整个医药市场的九成左右。同时,政府推动了多轮减价和招标体系的建立;随着基本药物目录中所含的药品不断扩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基本药物的使用。这些中国政府对于基层医疗的推动政策,使得药品市场的增长主要依靠于量的提升。国控大型分销商必须将药品的覆盖由现在的主要专注于价格高的专利药,扩大到覆盖所有的药品种类,才能够在医药分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基本药物的配送费较少,但可观的量将成为其主要的吸引力所在。这就意味着未来5年约3600亿元的药品需求增量中,仿制药与OTC将超过专利药,成为大型分销商必争的业务。仿制药与OTC在领先分销商的产品组合中所占的比重将会显著增加,特别是高端分销商更会视仿制药与OTC为新的增长点。
其次,“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将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获得长足发展,因此,中国生物药品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科技部不久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总体目标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15%,推动生物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目标规模达到1000亿元,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分别达到2000亿和3000亿元,培育生物和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0个以上,形成100个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20至30个科技创新团队。此外,生物药品占总药品销售额的比重也在逐步发生变化:2006年,生物药品只占总药品比重的7%,2010年已经实现占比10%。预计到2015年,生物药品将占比13%。这也意味着将由此产生600亿元的分销机会。
第三,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市场在未来几年也将经历快速增长,为医药分销商提供药品之外的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的需求量将呈继续上升态势。预计到2015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317亿元,将会产生约4500亿的分销机会。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经过2003-2008年6月的调整期,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从2009年开始迈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中国以13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被称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2009年,我国保健品累计进出口额达2亿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额达8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2%;进口额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15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将会产生约3300亿的分销机会。但是,当前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今后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会随着政府投资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业态后势
整个产业从国内政策看,政策改革和市场变化为医药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优胜劣汰将会加剧,从“春秋”到“战国”的局势基本可以预见。
国际先进经验显示,大浪淘沙后能幸存并持续发展的分销企业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适者生存、规模制胜、做大做强。
首先,成功的分销企业在组织和文化上具备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市场和竞争等方面的剧烈变化能力,能够预见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美国头号分销巨头麦克森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就是不断适应外界变化、持续转型的代表。80年代之前,该公司经历了由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专业化的转型,调整了收入和盈利结构。80年代中期,麦克森意识到行业整合趋势将不可避免,于是先后进行了几十项较大规模的并购,一举奠定了在分销行业的龙头地位。当前,该公司的总营收已突破1000亿美元,市场份额达到35%左右。
分销行业的特性决定了规模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当行业毛利率降到10%以下,整合将是必然的趋势。只有超大型的分销企业才能保持与上游药厂的议价能力,并能够掌控下游客户资源,从而确保在产业链中不被“短路”。
现在,欧美大型医药分销商不仅营收体量与上游大型药厂不相上下,而且通过规模效应使运营效率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美国为例,前三名分销商的运营费用率已经保持在2%以下,即使在毛利率
本土医药流通企业在此环境下发展强劲。同时,国外医药流通行业巨头也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早在2007年1月29日,美国美华医药公司就宣布,由美华医药与AllianceBoots组建的联合美华投资公司与中国广药集团达成协议,获取广药集团50%的股权。Alliance Boots是欧洲领先的医药保健品集团。而广药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医药商业公司。
总部设在英国的联合美华有限公司向广药集团直接注入6,900万美金(人民币5.45亿)以获取广药集团50%的股份。Alliance Boots拥有联合美华80%的股权,美华医药公司占股20%。
美华医药与全球领先的医药流通公司Alliance Boots的联合,再次证明了美华在中国医药市场的经营模式对西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通过参股广药集团,使美华直接进入中国南方的医药流通领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美华在中国流通领域的整体布局。同时,这次合作也完善了美华意图将产品带入中国的西方医药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战略。
去年年底,美国健康护理产品制造商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 Inc,CAH,以下简称“卡地纳”)也宣布,斥资4.7亿美元收购永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Zuellig Pharma China,以下简称“永裕医药中国”),从而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
卡地纳表示,到2014年,中国的医药分销市场复合增长速率将达到2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此项交易将使其2011财年调每股盈利有小幅增长,而更大的增长将在随后的几年里实现。
大健康产品的机遇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呈现大健康产品组合的趋势,这是国外医药巨头渴望分得一杯羹的重要原因。
首先,未来仿制药和OTC在药品总需求中将占有更大的比例,预计到2015年,两者将占据整个医药市场的九成左右。同时,政府推动了多轮减价和招标体系的建立;随着基本药物目录中所含的药品不断扩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基本药物的使用。这些中国政府对于基层医疗的推动政策,使得药品市场的增长主要依靠于量的提升。国控大型分销商必须将药品的覆盖由现在的主要专注于价格高的专利药,扩大到覆盖所有的药品种类,才能够在医药分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基本药物的配送费较少,但可观的量将成为其主要的吸引力所在。这就意味着未来5年约3600亿元的药品需求增量中,仿制药与OTC将超过专利药,成为大型分销商必争的业务。仿制药与OTC在领先分销商的产品组合中所占的比重将会显著增加,特别是高端分销商更会视仿制药与OTC为新的增长点。
其次,“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将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获得长足发展,因此,中国生物药品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科技部不久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总体目标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15%,推动生物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目标规模达到1000亿元,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分别达到2000亿和3000亿元,培育生物和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0个以上,形成100个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20至30个科技创新团队。此外,生物药品占总药品销售额的比重也在逐步发生变化:2006年,生物药品只占总药品比重的7%,2010年已经实现占比10%。预计到2015年,生物药品将占比13%。这也意味着将由此产生600亿元的分销机会。
第三,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市场在未来几年也将经历快速增长,为医药分销商提供药品之外的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的需求量将呈继续上升态势。预计到2015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317亿元,将会产生约4500亿的分销机会。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经过2003-2008年6月的调整期,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从2009年开始迈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中国以13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被称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2009年,我国保健品累计进出口额达2亿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额达8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2%;进口额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15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将会产生约3300亿的分销机会。但是,当前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今后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会随着政府投资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业态后势
整个产业从国内政策看,政策改革和市场变化为医药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优胜劣汰将会加剧,从“春秋”到“战国”的局势基本可以预见。
国际先进经验显示,大浪淘沙后能幸存并持续发展的分销企业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适者生存、规模制胜、做大做强。
首先,成功的分销企业在组织和文化上具备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市场和竞争等方面的剧烈变化能力,能够预见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美国头号分销巨头麦克森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就是不断适应外界变化、持续转型的代表。80年代之前,该公司经历了由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专业化的转型,调整了收入和盈利结构。80年代中期,麦克森意识到行业整合趋势将不可避免,于是先后进行了几十项较大规模的并购,一举奠定了在分销行业的龙头地位。当前,该公司的总营收已突破1000亿美元,市场份额达到35%左右。
分销行业的特性决定了规模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当行业毛利率降到10%以下,整合将是必然的趋势。只有超大型的分销企业才能保持与上游药厂的议价能力,并能够掌控下游客户资源,从而确保在产业链中不被“短路”。
现在,欧美大型医药分销商不仅营收体量与上游大型药厂不相上下,而且通过规模效应使运营效率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美国为例,前三名分销商的运营费用率已经保持在2%以下,即使在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