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扬学生是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话题,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也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不过许多教师对表扬重视程度不够,在表扬谁及何时、何地、如何表扬等问题上考虑不周,没有发挥出表扬应该发挥的作用。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他人接纳与称赞的需要近似于人的本能。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当然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融洽师生关系,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巩固。更重要的是,表扬能够使学生的那些受到表扬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有利于学生获得符合社会要求的身心发展。
一、表扬的内涵及分类
现代汉语对表扬的解释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一方面,“好”是一个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好”总是相对于“不好”而言的,换句话说,“好”体现出了一种个体内或群体间的差异。因此,表扬可以理解为:“对符合或者超出特定标准的人和事的赞美”,即对特定差异的肯定。
表扬可分为个体间差异表扬和个体内差异表扬。个体间的差异是表扬的基本依据,没有差异也就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的问题,也就谈不上表扬与批评的问题。就差异本身而言,一方面个体之间当然存在差异,比如成绩、性格、思想品德等方面,这种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体间差异。另一方面就同一个体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者说时间段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体内差异,比如某一位同学这学期与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通俗地讲,前一种表扬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后一种表扬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
根据差异的内容也可以对表扬进行分类。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性格、认知、意志品质、思想品德,等等,除了先天的长相、气质类型等无法或不应该进行评价外,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比较和评价,然后根据这种比较和评价对学生进行表扬。比如对特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精神境界等方面的表扬。
此外,按照表扬的形式,可以把表扬分为口头表扬、书面表扬。根据表扬的场合和时机,还可以把表扬分为正式与非正式表扬、即时表扬和延时表扬,等等。
二、表扬的常见误区
表扬虽然具有如此大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运用的频率却相对较低。即使已经运用的表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论在种类、数量、时机、效果上都不尽如人意。笔者把相关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上的极端:吝啬或泛滥。许多老师轻易不表扬学生,“金口难开”,而更多的时候是否定、批评或者不置可否。学生难得从教师那里获得肯定性的评价。这样的教师往往缺乏亲和力,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往往怀有惧怕、紧张或拒斥心理。这种情况目前较为普遍。而有的学校或有的老师表扬得太多,如他们片面强调“赏识”、“肯定”,片面强调学生“成功的感受”,惟恐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轻易送出大量廉价的表扬和“高帽”。笔者驻地附近的一所小学,每到学期结束时,从大门鱼贯而出的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捧着一张鲜红的证书,当然上面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却每人都有。于是学生、老师和家长皆大欢喜,可问题是这样的表扬还有什么意义?
2.过于重视个体间差异,而对于个体内差异较少关注和置评。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往往喜欢和习惯于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判断和评价,并据此对部分学生进行表扬。比如考试成绩的排名、各种竞赛成绩的排名、劳动表现甚至捐款数目等经常是学校和教师表扬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但对于个体内差异即某个学生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即某一时期与另一时期某个方面的变化和比较,学校和教师关注较少,相关的比较和表扬则更少。而对于那些在班级各方面相对落后同时又在发生积极变化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和表扬方式最为合理,以此作为表扬依据无疑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和推动作用要大得多。
3.形式和时机上的单调。许多教师把表扬理解得过于古板、正式,基本上习惯于在班会课或者其他正式场合才进行表扬,而且表扬的时候,表情、语调、姿态等都过于单一,表述方式也局限于诸如“某某同学在某方面积极,表现突出,特予以表扬”之类老一套的方式。使学生哪怕是被表扬的学生也容易生厌。
4.对象范围的局限性。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主要根据学习成绩进行表扬——使得表扬的对象大多局限在特定群体,或者基本都在班级全体学生预期的范围之内,造成部分同学经常受到表扬,对于表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无动于衷,以致得不到表扬反而会生出对教师的怨气。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极少甚至从未得到表扬,以致放弃了对于表扬的渴望。比如,许多班级的表扬对象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这部分学生身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积极分子等表扬或奖励几乎都加在这部分学生的头上,形成了班级里的“马太效应”。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哪怕某些方面表现特别突出也无法获得教师的首肯和表扬。
三、合理表扬的几个要点
1.表扬依据的多样化。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进行表扬。成绩优良当然值得表扬,但更值得表扬的是为了获得优良成绩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心和意志品质,相较之下,是否取得优良的成绩反而是次要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智商、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于智商较高的学生而言,获得优良成绩相对容易,而对于智商平平的学生而言,获得优良成绩就要付出超越正常水平甚至难以想象的努力。就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来看,高尚的品德、积极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对那些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表扬,把他们在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与变化作为表扬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表扬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表扬既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内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的条件的限制,在学习成绩甚至性格方面与优秀同学相比可能会有很大差距,而且短时间内很难赶超。这样的学生恰恰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表扬。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自身的纵向变化作为评价和表扬的主要依据。教师的首肯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不可估量。
2.表扬形式和时机、场合的合理化。要根据对象、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恰当地在口头与书面表扬、即时与延时表扬、正式与非正式表扬等形式中进行合理选择。口头表扬相对简单、随意,主要针对的是偶尔表现出的或者是相对不太重要的良好表现。书面表扬,则显得较为正式和隆重,除了学校每学期的正式表彰之外,班级也不妨实行自己的书面表扬制度,采用固定的时间、格式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即时表扬——学生表现出特定的思想和行为后马上予以表扬,对于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方面的表扬如小的进步不妨即时进行。延时表扬——拖后一段时间表扬,对于相对而言较为显著的变化和成绩,最好等到特定时间如班会时进行效果会更好。正式表扬包括各种集会、班会、晨会及课堂上进行的表扬,非正式表扬包括在课余时间及在非正式场合如走廊、操场及路上进行的表扬。正式表扬相对隆重、严肃,但有时也显得拘谨、死板,非正式表扬相对随意、突兀,但显得亲切、自然。教师应根据表扬的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
3.表扬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般要求是要对事不对人,即批评的主要对象是错误的事实和做法及相关动机、思想,而不要涉及太广,尤其不要涉及对学生的定性评价。比如说“你这个人思想有问题”或者“你是一个坏学生”等。而表扬的时候恰恰应当相反,既要对事又要对人,不仅要表扬正确的做法和成绩,更要引出对学生相关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表扬,表扬的范围不妨广一些、多一些。得到教师肯定的某个方面更容易成为学生的优势方面,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重视,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获得相对较大的发展。
一、表扬的内涵及分类
现代汉语对表扬的解释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一方面,“好”是一个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好”总是相对于“不好”而言的,换句话说,“好”体现出了一种个体内或群体间的差异。因此,表扬可以理解为:“对符合或者超出特定标准的人和事的赞美”,即对特定差异的肯定。
表扬可分为个体间差异表扬和个体内差异表扬。个体间的差异是表扬的基本依据,没有差异也就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的问题,也就谈不上表扬与批评的问题。就差异本身而言,一方面个体之间当然存在差异,比如成绩、性格、思想品德等方面,这种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体间差异。另一方面就同一个体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者说时间段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体内差异,比如某一位同学这学期与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通俗地讲,前一种表扬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后一种表扬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
根据差异的内容也可以对表扬进行分类。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性格、认知、意志品质、思想品德,等等,除了先天的长相、气质类型等无法或不应该进行评价外,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比较和评价,然后根据这种比较和评价对学生进行表扬。比如对特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精神境界等方面的表扬。
此外,按照表扬的形式,可以把表扬分为口头表扬、书面表扬。根据表扬的场合和时机,还可以把表扬分为正式与非正式表扬、即时表扬和延时表扬,等等。
二、表扬的常见误区
表扬虽然具有如此大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运用的频率却相对较低。即使已经运用的表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论在种类、数量、时机、效果上都不尽如人意。笔者把相关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上的极端:吝啬或泛滥。许多老师轻易不表扬学生,“金口难开”,而更多的时候是否定、批评或者不置可否。学生难得从教师那里获得肯定性的评价。这样的教师往往缺乏亲和力,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往往怀有惧怕、紧张或拒斥心理。这种情况目前较为普遍。而有的学校或有的老师表扬得太多,如他们片面强调“赏识”、“肯定”,片面强调学生“成功的感受”,惟恐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轻易送出大量廉价的表扬和“高帽”。笔者驻地附近的一所小学,每到学期结束时,从大门鱼贯而出的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捧着一张鲜红的证书,当然上面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却每人都有。于是学生、老师和家长皆大欢喜,可问题是这样的表扬还有什么意义?
2.过于重视个体间差异,而对于个体内差异较少关注和置评。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往往喜欢和习惯于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判断和评价,并据此对部分学生进行表扬。比如考试成绩的排名、各种竞赛成绩的排名、劳动表现甚至捐款数目等经常是学校和教师表扬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但对于个体内差异即某个学生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即某一时期与另一时期某个方面的变化和比较,学校和教师关注较少,相关的比较和表扬则更少。而对于那些在班级各方面相对落后同时又在发生积极变化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和表扬方式最为合理,以此作为表扬依据无疑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和推动作用要大得多。
3.形式和时机上的单调。许多教师把表扬理解得过于古板、正式,基本上习惯于在班会课或者其他正式场合才进行表扬,而且表扬的时候,表情、语调、姿态等都过于单一,表述方式也局限于诸如“某某同学在某方面积极,表现突出,特予以表扬”之类老一套的方式。使学生哪怕是被表扬的学生也容易生厌。
4.对象范围的局限性。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主要根据学习成绩进行表扬——使得表扬的对象大多局限在特定群体,或者基本都在班级全体学生预期的范围之内,造成部分同学经常受到表扬,对于表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无动于衷,以致得不到表扬反而会生出对教师的怨气。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极少甚至从未得到表扬,以致放弃了对于表扬的渴望。比如,许多班级的表扬对象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这部分学生身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积极分子等表扬或奖励几乎都加在这部分学生的头上,形成了班级里的“马太效应”。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哪怕某些方面表现特别突出也无法获得教师的首肯和表扬。
三、合理表扬的几个要点
1.表扬依据的多样化。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进行表扬。成绩优良当然值得表扬,但更值得表扬的是为了获得优良成绩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心和意志品质,相较之下,是否取得优良的成绩反而是次要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智商、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于智商较高的学生而言,获得优良成绩相对容易,而对于智商平平的学生而言,获得优良成绩就要付出超越正常水平甚至难以想象的努力。就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来看,高尚的品德、积极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对那些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表扬,把他们在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与变化作为表扬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表扬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表扬既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内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的条件的限制,在学习成绩甚至性格方面与优秀同学相比可能会有很大差距,而且短时间内很难赶超。这样的学生恰恰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表扬。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自身的纵向变化作为评价和表扬的主要依据。教师的首肯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不可估量。
2.表扬形式和时机、场合的合理化。要根据对象、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恰当地在口头与书面表扬、即时与延时表扬、正式与非正式表扬等形式中进行合理选择。口头表扬相对简单、随意,主要针对的是偶尔表现出的或者是相对不太重要的良好表现。书面表扬,则显得较为正式和隆重,除了学校每学期的正式表彰之外,班级也不妨实行自己的书面表扬制度,采用固定的时间、格式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即时表扬——学生表现出特定的思想和行为后马上予以表扬,对于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方面的表扬如小的进步不妨即时进行。延时表扬——拖后一段时间表扬,对于相对而言较为显著的变化和成绩,最好等到特定时间如班会时进行效果会更好。正式表扬包括各种集会、班会、晨会及课堂上进行的表扬,非正式表扬包括在课余时间及在非正式场合如走廊、操场及路上进行的表扬。正式表扬相对隆重、严肃,但有时也显得拘谨、死板,非正式表扬相对随意、突兀,但显得亲切、自然。教师应根据表扬的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
3.表扬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般要求是要对事不对人,即批评的主要对象是错误的事实和做法及相关动机、思想,而不要涉及太广,尤其不要涉及对学生的定性评价。比如说“你这个人思想有问题”或者“你是一个坏学生”等。而表扬的时候恰恰应当相反,既要对事又要对人,不仅要表扬正确的做法和成绩,更要引出对学生相关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表扬,表扬的范围不妨广一些、多一些。得到教师肯定的某个方面更容易成为学生的优势方面,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重视,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获得相对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