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听评课活动中形式上的不足
  科研治教已成为管理者与教者的共识。因此从教研计划、活动安排、常规要求中,都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研的一大平台。其活动过程常常如下:一是根据教研计划的安排,指派一名教师承担开课任务;二是被指派的教师写出教案初稿,征求部分同事意见修改后,交有关领导拍板定案;三是教者依案开课,科组教师及领导到场听课;四是组织评课时,先由教者介绍后教师评议,最后领导发言评定;五是推出参加课赛的选手。实际操作时,一成不变的活动模式,计划的制定只为体现有所教研,而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被指派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苦差”,而缺失自身需求的动力与热情;同事出于应付的建议常常一厢情愿,而缺失对教者意图的了解与所提议的建设性;确定教案时的行政化,评课中流于形式而缺失真知灼见与思想碰撞的火花;领导的发言一锤定音,而缺失求同存异与研究的后续性。
  二、听评课活动中教师的不足
  (一)在教材的处理方面
  一是忽视学情的教学现象最为广泛。离开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经常发生;二是不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广泛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构建合理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只注重本节教学内容,不注意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和区别;四是不善于通过对旧知的复习,较好的把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处理为对旧知的延伸和发展;五是没有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不注意按照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内容的跳跃性和突兀性经常干扰学生有序的学习;六是片面的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创设虚幻的、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的教学情境。
  (二)对情感态度的处理方面
  加强“双基”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数学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它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存在着把“双基”的掌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的现象。
  (三)对学习方式的处理方面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对研究探索学习与正确认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的扭曲。探究学习它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独立思考,更强调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但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材料对原认知结构具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二是学习者必须具备这样的学习心向。教学中学生如果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同样能够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就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可见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各有实用的范围。课堂教学往往在传统教学的惯性作用下,穿新鞋,走老路,探索学习方式还在举步维艰中蹒跚。还有就是教师没有较好的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不能恰当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该放的时候,心有余悸,“放”,放得不真实;一旦放开,课堂失控,“收”,收得不及时。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只是虚拟的学生的主体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一,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是传统教学的思想或原则隐形的惯性作用还在,新的理念无法纳入自己个人的教育理论系统中,没有较好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这种种的困惑与矛盾,在教学的困惑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研究。
  二是听评课教研,指向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改变人为的把教学研究神秘化,对教学研究望而却步,长期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游离在教学研究的大门之外的现象。运用新的理念和学生在三维目标下的学习效果为衡量的尺度,针对具体的课例,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
  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过程,也是发现和提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直接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关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中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是联系学情,制定方案。教研不能与实际教学脱节。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对个性的问题,可以定为专题,由个别的教师对其进行研究,对共性的问题,可以确定为课题,由全体数学教师承担,共同研究。
  第二,从教学的实际个案开展教研。
  一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是善于动态的预设,经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合理组织,突出重点、处理好难点。教学的“预设”,要努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按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必须根据即时的教学情境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存”。
  三是善于置疑问难,以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一蹴而就的,多给学生为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回旋的余地,兼顾中等生或者学困生的发展,避免造成两极分化。
  四是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計。学生的练习不仅要得到量上的保证,也要在设计上有层次性,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练习,使练习丰富多彩,拾级而上。
  五是重视知识上的联系。把一节课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哪个位置和作用要明确。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平均分时,就是为后边的试商做准备等。
  第三,做足评课的功夫。
  集体评课中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总结性,评课时可以按课的发展顺序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说(点评);也可以把课进行归纳后,梳理成几个点子进行评说(总评),两种评课的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但无论按什么方式评课,都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地方,那怕是点滴的成绩给以充分的肯定,但要注意克服一片赞歌的不良趋向。对存在的问题,评课者要以教学研究的姿态,诚恳的态度,给执教者善意的指出,同时既要指出问题,还要提出自己修改的意见。
  第四,修正后的再行动。
  为了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深,研究透,执教者要进行反思,自我总结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同时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注意理解消化,重新修改自己的教案,然后再上课,再评,再议,直至最后自己满意,绝大多数教师也满意。
其他文献
【教材解读】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一个字, 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 当韩愈弄清真相后, 与之一起思考, 并由韩愈敲定, 从此“推敲”一词因此而生,“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學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
期刊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
期刊
“德育为首,养成为先”是教育应坚持的方向。随着21世纪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整合,“大人离家奔忙去,老人带孙入城居”成为时代特色。续“独生子女”时期,迎来了“留守儿童”时代,使新时期德育既有“小皇帝”本色,更有“留守”新貌,赋予了我们新的教育困难和挑战。因而研究特色教育也成为德育新风,各种凸显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成效。然而,许多老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感慨付出
期刊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堂识字课,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徐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们
期刊
当今社会已经进行了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来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其自身的可塑性,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制约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非常多,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身
期刊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本次研究的目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希望在不断的实践探索指导下,能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并保证学生养成写作前先列提纲的好习惯,为其写作提供一个指引的航标和清晰的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观察,多练,多写,希望学生能大胆写出具有新颖性且贴近自身想法,对习作有指导意义的提纲,从而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提纲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
期刊
一、设计思路:  1、(一)指导思想: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守护这条生命线,中华路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秦都区教育局《2017年校园安全稳定及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的要求,抓住2017年3月27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的教育契机。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教育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落实,同时我作为《校园安全教育有效途径
期刊
高考改革后,我们都知道“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对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期刊
一、扎扎实实,语言积累  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默读课文”等。由此可见,教材注重读书训练。因此教师要把读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指导第三自然段
期刊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第一,因为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也许其它学科的老师会调侃信息技术课容易上,而计算机老师要喊冤了,正是因为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导致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不重视,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信息技术课更难推进。每年初一新生我都会对他们做一个粗略的调查统计,发现有些乡镇小学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技术课程,如果是这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那么他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