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运营商在进行重组以后,都具备开通所有业务的资格,所以非常需要固网和GSM网之间的联合。假如在现在的智能化平台上,可以完成业务的整合,就可以减少投资。下文,笔者选择同振业务和一号通业务作为例子,探讨怎么使用华为提供的、固网连接的、智能化平台,完成对手机智能业务的支持。
一、与GSM业务的融合
华为提供、固网连接的智能化平台,通过下面两种形式完成同振业务或者是一号通业务的使用。
(1)在SDC上为客户开通被叫智能业务。当开通同振或者是一号通业务的客户被呼叫时,S S P先在SDC中搜查客户性质,对客户性质给予鉴定,鉴定通过后,SSP在被叫客户号码前加上接入码“1164402”传送到智能网平台。
(2)在同网智能化平台SCP侧给客户制定业务资料。假如呼叫传送至智能网平台,开始搜查客户开通的被叫业务,找到之后,把对照的主振号码与捆绑的从振号码传送至汇接局,让汇接局把号码传送至对应位置,完成接续。
现在的智能网平台对于固号做主振号或一号通号码、GSM手机号做从振号或呼叫转接号码的同振业务或一号通业务,可以很好的完成。所以,下文只探讨把GSM手机号当做主振号,或者是把它当做一号通号码的完成方案。
(1)方案1:把GSM手机号当做主振号或者是一号通号码,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触发业务的问题.眼下山西联通GSM网还没有使用过同振与一号通业务,假如想要利用原网开通的固网连接智能化业务,就要对网络构成进行变动,把联通GSM网当做端局,实现与同网汇接局的连通.手机客户使用同振或一号通业务,就要在同网SDC上开通智能业务,这类业务的触发通过固网汇接局完成。(2)方案2:GSM网侧在本网内完成同振或一号通业务的触发,开通同振或者一号通业务的客户被呼叫时把信息传送到固网智能化SCP。现在山西联通GSM网络开始实行软交换改动,改动后省内的调换设施类型统一,比较容易完成业务触发。此外,GSM网络和省内LSTP建设同步,固网智能化USAU和GSM网络的LSTP之间完成直线连接,精简了呼叫程序。(3)方案3:与GSM网连通的智能网平台,直接开通同振和一号通业务,完成同振或者一号通业务。由GSM网络侧完成触发.业务的联通由GSM网连接的智能网平台完成;固网开通同振或一号通业务,则由固网侧和其智能网平台完成。(4)方案4:重新构建系统平台,在这里开通全部智能业务。固网和GSM网一同利用这个平台完成业务.固话主振业务的触发继续由固网侧完成,GSM手机主振业务的触发继续在GSM网侧完成。
经过试验可以得出,固网智能化平台可以完成手机智能业务的开通和运行,不过在GSM网络侧完成业务触发,则要经过更多的努力。
二、方案利弊分析
方案1需要对现在的网络结构做出较大变动,牵涉到固网与GSM网络的整合,对于未来网络系统的精简和其他业务的开展非常有利,但是考虑目前的情况,假如把GSM网的呼叫信息都传送到固网汇接局,将会造成固网汇接局的工作量骤然加大,必须要增加其信息容纳量才能满足业务需要,对于原来GSM网侧开展的智能业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具备实行条件。方案2对固网改动较少,不过需要对GSM网进行改动,而且实现统一智能化平台发展,需要GSM网与固网智能网的开通协议相统一。方案3这个方案比较具有可行性。不过并没有完成GSM网内业务的根本性整合。首先支持业务运行的仍然是两个系统:GSM网开通的业务,需要GSM网络系统的支持,经过GSM智能网完成运行;固网开通的业务,需要固网和其智能平台支持运行。就算是两个平台整合成一个平台,这个方案仍不利于未来发展。这样还容易导致重复呼叫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方案4和方案2两个方案相似。但区别是:方案2的基础是现有与固网连接的智能化平台,方案4则需要重新构建平台。两种方案都牵涉到固网与GSM网同步触发业务的难题。
三、支撑系统存在的问题
现在固网与GSM网是两个不同的支持系统。假如使用前两个方案,手机需要运行同振或者是开通一号通业务时,就需要在两个系统同时开通业务。但是现在固网连接的智能网平台只支持固网系统的业务,对于GSM网络的业务或者是两个网络共同支持的业务,不具备支持功能。假如使用方案4,开通或者取消业务也需要两个系统的支持。现在山西联通正在筹建支持固网和移动网连接的平台,平台建好以后这类业务就可以付诸实施。现在同振业务是包月收费,这样的收费方式可以避免话单采集点混乱的问题,GSM办理这项业务后,费用直接以月租形式扣除。因为现在的同振业务的消费清单由固网汇接局提供,所以,GSM用户想要使用同振业务,还需要消费清单传送到智能网平台以后,才能得到消费清单。
综合上文分析:方案1需要对现网结构进行大幅度变动,目前不适合实施;方案3对未来业务的发展有所限制,也不再考虑;方案2和4类似,都牵涉到GSM网侧业务触动与协议调试的问题。方案4需要重新构建整套智能网络,对将来各种智能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现在智能网的前景发展还不十分明确,新建平台时机不对。所以,在综合考虑同网侧业务的发展、投资状况和平台功能多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觉得方案2是更加合适的执行方案。通过这套方案完成业务的发展,能够减少设备的重复投放,呼叫程序也相对简化,只要在业务触发方面,以及协议适配方面,对GSM网络侧对应做出一些变动就可以完成。
一、与GSM业务的融合
华为提供、固网连接的智能化平台,通过下面两种形式完成同振业务或者是一号通业务的使用。
(1)在SDC上为客户开通被叫智能业务。当开通同振或者是一号通业务的客户被呼叫时,S S P先在SDC中搜查客户性质,对客户性质给予鉴定,鉴定通过后,SSP在被叫客户号码前加上接入码“1164402”传送到智能网平台。
(2)在同网智能化平台SCP侧给客户制定业务资料。假如呼叫传送至智能网平台,开始搜查客户开通的被叫业务,找到之后,把对照的主振号码与捆绑的从振号码传送至汇接局,让汇接局把号码传送至对应位置,完成接续。
现在的智能网平台对于固号做主振号或一号通号码、GSM手机号做从振号或呼叫转接号码的同振业务或一号通业务,可以很好的完成。所以,下文只探讨把GSM手机号当做主振号,或者是把它当做一号通号码的完成方案。
(1)方案1:把GSM手机号当做主振号或者是一号通号码,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触发业务的问题.眼下山西联通GSM网还没有使用过同振与一号通业务,假如想要利用原网开通的固网连接智能化业务,就要对网络构成进行变动,把联通GSM网当做端局,实现与同网汇接局的连通.手机客户使用同振或一号通业务,就要在同网SDC上开通智能业务,这类业务的触发通过固网汇接局完成。(2)方案2:GSM网侧在本网内完成同振或一号通业务的触发,开通同振或者一号通业务的客户被呼叫时把信息传送到固网智能化SCP。现在山西联通GSM网络开始实行软交换改动,改动后省内的调换设施类型统一,比较容易完成业务触发。此外,GSM网络和省内LSTP建设同步,固网智能化USAU和GSM网络的LSTP之间完成直线连接,精简了呼叫程序。(3)方案3:与GSM网连通的智能网平台,直接开通同振和一号通业务,完成同振或者一号通业务。由GSM网络侧完成触发.业务的联通由GSM网连接的智能网平台完成;固网开通同振或一号通业务,则由固网侧和其智能网平台完成。(4)方案4:重新构建系统平台,在这里开通全部智能业务。固网和GSM网一同利用这个平台完成业务.固话主振业务的触发继续由固网侧完成,GSM手机主振业务的触发继续在GSM网侧完成。
经过试验可以得出,固网智能化平台可以完成手机智能业务的开通和运行,不过在GSM网络侧完成业务触发,则要经过更多的努力。
二、方案利弊分析
方案1需要对现在的网络结构做出较大变动,牵涉到固网与GSM网络的整合,对于未来网络系统的精简和其他业务的开展非常有利,但是考虑目前的情况,假如把GSM网的呼叫信息都传送到固网汇接局,将会造成固网汇接局的工作量骤然加大,必须要增加其信息容纳量才能满足业务需要,对于原来GSM网侧开展的智能业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具备实行条件。方案2对固网改动较少,不过需要对GSM网进行改动,而且实现统一智能化平台发展,需要GSM网与固网智能网的开通协议相统一。方案3这个方案比较具有可行性。不过并没有完成GSM网内业务的根本性整合。首先支持业务运行的仍然是两个系统:GSM网开通的业务,需要GSM网络系统的支持,经过GSM智能网完成运行;固网开通的业务,需要固网和其智能平台支持运行。就算是两个平台整合成一个平台,这个方案仍不利于未来发展。这样还容易导致重复呼叫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方案4和方案2两个方案相似。但区别是:方案2的基础是现有与固网连接的智能化平台,方案4则需要重新构建平台。两种方案都牵涉到固网与GSM网同步触发业务的难题。
三、支撑系统存在的问题
现在固网与GSM网是两个不同的支持系统。假如使用前两个方案,手机需要运行同振或者是开通一号通业务时,就需要在两个系统同时开通业务。但是现在固网连接的智能网平台只支持固网系统的业务,对于GSM网络的业务或者是两个网络共同支持的业务,不具备支持功能。假如使用方案4,开通或者取消业务也需要两个系统的支持。现在山西联通正在筹建支持固网和移动网连接的平台,平台建好以后这类业务就可以付诸实施。现在同振业务是包月收费,这样的收费方式可以避免话单采集点混乱的问题,GSM办理这项业务后,费用直接以月租形式扣除。因为现在的同振业务的消费清单由固网汇接局提供,所以,GSM用户想要使用同振业务,还需要消费清单传送到智能网平台以后,才能得到消费清单。
综合上文分析:方案1需要对现网结构进行大幅度变动,目前不适合实施;方案3对未来业务的发展有所限制,也不再考虑;方案2和4类似,都牵涉到GSM网侧业务触动与协议调试的问题。方案4需要重新构建整套智能网络,对将来各种智能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现在智能网的前景发展还不十分明确,新建平台时机不对。所以,在综合考虑同网侧业务的发展、投资状况和平台功能多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觉得方案2是更加合适的执行方案。通过这套方案完成业务的发展,能够减少设备的重复投放,呼叫程序也相对简化,只要在业务触发方面,以及协议适配方面,对GSM网络侧对应做出一些变动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