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生人格形成的现状以及教育存在问题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许多传统的优秀的东西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正在丢失,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巨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消极因素还直接冲击着学校教育。一些学生因为社会的不良影响而形成了严重的人格缺陷,如出口就是粗言烂语、劳动观念淡薄、个人中心过于强烈而缺少集体观念、拜金主义严重、缺少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等。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情感冷漠、无感恩之心、做事马虎不认真、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堂作业一点都不去做,情感缺失、骂同学甚至谩骂老师,所以,教师应当把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
二、小学生人格形成的教育对策
一个学生的优劣,不要看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关系不大,但人格修养一定要是好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人格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重点教育。抓住了人格教育就是抓住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它是道德的基础,是理智的动力,是人生发展的力量之源。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作用,情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唤醒他身上沉睡的爱的情感细胞。对于情感来说,爱的情感使教育中尖锐的矛盾得以化解,也使小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去实现教育的目标。德育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家长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另外,教师也要在自身形象上下工夫,强调老师的示范作用,注重教师言传身教。每一个父母和教师要通过种种爱的合作教育。比如:爱的故事、爱的行为,影响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能让学生一生受益的善的行为和永久记忆。老师可以用雷锋叔叔助人为乐,专门利人毫不利已的精神让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在全班掀起一股“雷锋风”,让学生个个争当“小雷锋”,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帮助别人的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内心感受,以行动打扫公共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平时可以教育学生与长辈见面时要打招呼,及时问好,同时也要关心和爱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懂得尊重老师和长辈,听从老师和长辈的教诲;让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珍惜生活资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从小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历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不肯做,也不愿去想。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体会劳动能创造世界,劳动能创造财富的喜悦。让学生懂得和别人相处,勇于发现别人长处,懂得关心他人,体贴他人。一个不懂得感激和回报的人,总是把得到的都视为应该如此的,总会忽略别人的善意,而铭记别人的一点点过失和冒犯。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是终生的,感染学生也是长久不衰的。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让他们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地积累和加强,最终达到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
研究表明:人格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水平相对来说也很高,这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相当的强,做事都十分主动,独立性和个人的自理能力都十分突出,我们教师抓住了教育的学生人格教育这个重点,就避免了教育上的本末倒置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主要是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对学生人格的教育,过于拟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口号已经吹响了近二十年,但重共性而轻个性,重义务而轻权利的教育在我国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学生人格,特别是人品,才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所以, 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高才生更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坚强的性格、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未来的发展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好的引路人,教师和家长的习惯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极强的榜样性,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的优良习惯要从小培养,越小培养,达到的效果就越好。认真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把握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因素,理顺对小学生人格形成影响较大的社会关系,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以及课外生活的各种要素,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相结合。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思潮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和能力就显得十分的强,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小学生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进行教育。另外,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成,学坏一日有余。”道出了教师在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方面的艰辛以及教育道路的漫长,在人格教育的道路上,教师稍不注意或放松一点,之前的长时间教育就会出现白费甚至倒退的现象。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事情,所以教育是一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在对小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尽量要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在孩子的教育和管束上,要竭力做到既有效制止他的不良行为,又尽量减小或不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管理小学生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要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之,人格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育的特殊目标和人格教育方法的特点,选择出最适合的人格教育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许多传统的优秀的东西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正在丢失,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巨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消极因素还直接冲击着学校教育。一些学生因为社会的不良影响而形成了严重的人格缺陷,如出口就是粗言烂语、劳动观念淡薄、个人中心过于强烈而缺少集体观念、拜金主义严重、缺少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等。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情感冷漠、无感恩之心、做事马虎不认真、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堂作业一点都不去做,情感缺失、骂同学甚至谩骂老师,所以,教师应当把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
二、小学生人格形成的教育对策
一个学生的优劣,不要看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关系不大,但人格修养一定要是好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人格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重点教育。抓住了人格教育就是抓住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它是道德的基础,是理智的动力,是人生发展的力量之源。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作用,情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唤醒他身上沉睡的爱的情感细胞。对于情感来说,爱的情感使教育中尖锐的矛盾得以化解,也使小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去实现教育的目标。德育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家长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另外,教师也要在自身形象上下工夫,强调老师的示范作用,注重教师言传身教。每一个父母和教师要通过种种爱的合作教育。比如:爱的故事、爱的行为,影响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能让学生一生受益的善的行为和永久记忆。老师可以用雷锋叔叔助人为乐,专门利人毫不利已的精神让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在全班掀起一股“雷锋风”,让学生个个争当“小雷锋”,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帮助别人的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内心感受,以行动打扫公共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平时可以教育学生与长辈见面时要打招呼,及时问好,同时也要关心和爱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懂得尊重老师和长辈,听从老师和长辈的教诲;让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珍惜生活资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从小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历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不肯做,也不愿去想。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体会劳动能创造世界,劳动能创造财富的喜悦。让学生懂得和别人相处,勇于发现别人长处,懂得关心他人,体贴他人。一个不懂得感激和回报的人,总是把得到的都视为应该如此的,总会忽略别人的善意,而铭记别人的一点点过失和冒犯。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是终生的,感染学生也是长久不衰的。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让他们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地积累和加强,最终达到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
研究表明:人格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水平相对来说也很高,这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相当的强,做事都十分主动,独立性和个人的自理能力都十分突出,我们教师抓住了教育的学生人格教育这个重点,就避免了教育上的本末倒置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主要是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对学生人格的教育,过于拟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口号已经吹响了近二十年,但重共性而轻个性,重义务而轻权利的教育在我国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学生人格,特别是人品,才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所以, 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高才生更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坚强的性格、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未来的发展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好的引路人,教师和家长的习惯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极强的榜样性,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的优良习惯要从小培养,越小培养,达到的效果就越好。认真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把握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因素,理顺对小学生人格形成影响较大的社会关系,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以及课外生活的各种要素,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相结合。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思潮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和能力就显得十分的强,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小学生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进行教育。另外,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成,学坏一日有余。”道出了教师在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方面的艰辛以及教育道路的漫长,在人格教育的道路上,教师稍不注意或放松一点,之前的长时间教育就会出现白费甚至倒退的现象。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事情,所以教育是一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在对小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尽量要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在孩子的教育和管束上,要竭力做到既有效制止他的不良行为,又尽量减小或不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管理小学生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要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之,人格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育的特殊目标和人格教育方法的特点,选择出最适合的人格教育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