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互联网从粗放的流量时代走向精细化运营存量时代,深度链接实体商户、挖掘用户价值的同城“即时零售”成为互联网电商下半场的必争之地。疫情更是大大加速了即时零售、万物到家的成长进程。
9月8日,达达集团(DADA.US)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财报,在流量稀缺时代,凭借亮眼的业绩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
2021年二季度,达达集团实现总营收14.7亿元人民币,超过14.5亿元指引上限及市场预期的14.1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超过81%。其中,作为公司旗下两大核心业务,达达快送平台实现营收5.9亿元;京东到家平台则实现营收8.8亿元。
从上半年两个季度的表现来看,达达的业绩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但达达的股价表现与此并不匹配。2021年以来,达达一改2020年一路向上的趋势,掉头往下。截至9月15日,达达收报19美元,本年度已经下跌超过46%,达达的下跌有很多原因,有中美监管压力下造成的中概股普跌,也有市场风格切换造成的短期紊乱和长期变化。
但这种下跌很难说基于达达基本面的变化。除了持续的高增长外,达达甚至还有更多利好消息,比如大股东京东的增资和平台商家的加速拓展。
到目前为止,达达的这些新的利好并没有被反映在股价中,甚至在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下,达达的股价出现了超跌。目前机构对于达达股价未来12个月的预期大概在40美元左右,也就是相对于当前的股价能够翻一番。
就在资本市场表现而言,达达2021年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当然,其他竞争对手也是同样的趋势,最明显的是美团的股价相比高点也幾近腰斩。
近两年,中国监管方对于新经济的不同行业都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与达达相关的,一个是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反垄断,另一个是对骑手的社保要求。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执法拉开序幕。2021年2月,《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调查指南》发布,平台反垄断进入高潮。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做出处罚决定,罚款182.28亿元。调查认为,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
达达的京东到家正是在快速发展中的网络零售平台之一。达达管理层在电话会中表示,社区团购的无序发展受监管后,低线城市的商超的运营情况明显好转,因此有更多的精力以及资源来发展O2O业务。因此反垄断调查将有利于巩固京东到家在商超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京东到家多品类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达达相信有序公平的环境将有利于该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达达真正有影响的或许是对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保障政策趋严。
我国当前有2亿人在从事灵活就业,他们包括外卖送餐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红主播、微商、家政人员等。正是他们支撑起了“零工经济”新就业形态。由于互联网平台和依托平台就业人员之间不属于传统劳动关系,如何维护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也面临着挑战。
达达高管在财报会上表示,在职业伤害保障方面,达达已经在上海、广东和北京等选定省市准备工伤保险的试运行或试点阶段,购买骑手工伤保险的增量成本估计为每份订单0.04元人民币。他表示:“达达不断增长的订单密度可能会很好地抵消这一成本。”
而在社保方面,根据摩根大通9月1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由于绝大部分的达达骑手是兼职的众包骑手,而非全职骑手,因此社保对达达的影响非常有限。
作为领先的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平台,达达采用的是“商流+物流”双轮驱动模式,因此早在2020年6月上市时,就有媒体称之为“小京东”。而无论对哪个引擎来说,虽然终端服务对象是C端的消费者,但对业务起决定作用的是B端的大小商户。
从商流端来看,京东到家与大型商超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其已合作了连锁商超百强中的80家,其中前10强已合作9家。在此基础上,开拓与消费电子品牌的直接合作,二季度京东到家与Apple、vivo、微软、华硕、戴尔、外星人等手机、数码、家电品牌达成合作。
在美妆领域,京东到家达成合作的品牌已包括完美日记、丝芙兰、屈臣氏、娇兰佳人、悦诗风吟、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等。今年7月,达达集团与圣宠宠物达成战略合作,圣宠宠物全国1500多家门店,将陆续上线京东到家。
从商超到电子3C、美妆品牌、宠物用品,不难看出京东到家正在向多品类甚至全品类扩张的力度。
得益于活跃消费者数量和客单价的增加,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为3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年活跃消费者5130万人,同比增长约60%。此外,京东到家品牌广告收入在二季度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超过110%的同比增幅。
从物流端也能看出达达在品类拓展上的快速发展。今年二季度,达达快送为连锁品牌商家提供的即时配业务收入加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40%。其中,服务超市连锁商家的即时配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
同时,达达快送与餐饮商家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二季度餐饮连锁商家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00%。在餐饮合作门店数和配送单量继续增长的基础上,达达快送深入拓展茶饮品类商户,新签约了多家新式茶饮品牌。此外,达达快送面向中小商户提供的即时配业务保持稳定且快速增长的态势,二季度完单的商家数量继续同比翻一番。 说到达达在即时购物品类和合作品牌商方面的扩张,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它背后的京东。
达达诞生于2014年,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即时配送赛道。可以说是即时配送的先驱。那一年,达达以“众包物流”的方式切入快送領域,承揽了饿了么80%以上的订单,成长为最大的即时物流配送公司,之后美团也成为达达的客户。但是随后美团、饿了么着手自建骑手队伍。
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后,开始了“第二曲线”。这一合并给达达带来的好处体现在:第一,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的业务互补性,京东到家提供订单,达达快送提供履约服务,相互促进;第二,2亿美元现金,以及随后来自沃尔玛的5000万美元战略投资;第三,来自京东、沃尔玛等关联方的大量订单。
之后达达集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收入分别为12亿元、19亿元、31亿元和57亿元。
2021年3月,京东斥资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包含其现持有股份,京东将持有达达集团的51%股份。这是京东与达达未来将更深度绑定的明确信号。达达将战略承接京东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根据京东的二季度财报,京东的年活跃用户已经超过5.3亿。
京东应用程序主页已经在包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达达提供一小时购物服务入口——“附近”,并有计划向更多城市推出这项新服务,进行更大的扩张。为包括数码电子、家电、化妆品、服装等多品类拓展持续导流。除了零售,达达也会扩大与京东物流的合作。达达与京东在共同推动智能配送业务。
当然,每一家公司都愿意强调它的独立性。就达达而言,其目标是做第三方独立的零售与物流平台,单一客户在营收中所占比例当然是越低越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投入阶段,强大的后盾能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摩根大通认为,受益于京东的5.3亿活跃消费者,京东到家的用户及GMV将加速增长,并享受更低的获客成本。
公司高管在财报会上表示,二季度超市对GMV总额的贡献约为70%,而智能手机等3C业务,约占GMV总额的20%左右。随着与京东的进一步合作,预计非超市类别将继续逐步在GMV总额中提升占比。
随着用户消费习惯向线上迁移,对于配送的时效要求在不断倒逼传统线下商超的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达达集团在“履约配送、营销交易、商品管理、用户运营和数字化赋能”五大核心环节全面赋能实体零售。
达达认为,本地零售最重要的是供应链能力,这是在市场获胜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而依托与领先零售商的合作,达达拥有最强的供应链能力和最广泛的地理覆盖范围,可以最广泛的SKU分类满足全国客户需求。这些都是社区团购玩家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一小时的送货时间,比次日送货更高效、更优质的客户体验,所以这也有助体现达达的与众不同。
同时,达达为合作商家提供技术、流量、营销和运营支持,并向行业开放技术能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海博系统、达达优拣和无人配送。
海博系统是达达的全渠道中台。截至8月底,达达海博系统上线门店数超4300家,包含超过40家百强商超的数千家门店。二季度,达达的海博系统新上线了促销智能定价模块,替换人工调价,这一模块能帮助商家精准调价。数据显示使用新模式的商店利润增长了60%,毛利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达达优拣是达达集团二季度正式推出的拣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是帮助商家应对人员短缺、降低拣货成本、实现拣货流程数字化。目前,达达优拣已经落地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7Fresh等商家门店。二季度,达达优拣服务的门店数、拣货单量以及为拣货员带来的收入均实现了环比约60%的增长。沃尔玛88购物节期间,应用了达达优拣的沃尔玛门店单均拣货时长仅为3分钟。
7月,达达快送还正式发布达达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目前已经为山姆会员商店部分极速达订单提供了无人配送服务。从短期看,无人配送在恶劣天气和订单高峰时在人工运力基础上提供运力补充;长期来看,基于规模化应用,无人配送将提供有望大幅降低配送成本的解决方案。达达表示,由于无人配送整个生态系统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单个订单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但是在大约两到三年后,无人配送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低于人力成本。
正如上所说,达达已经维持了数年的高增长,甚至在未来两三年还有望保持高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76.3%的消费品零售额仍由线下实体所支撑。数字化转型仍然会是线下实体零售商未来战略重点。
作为即时零售的先行者,达达占据了商超即时零售和社会化即时配送的最大市场份额,行业占比都达到25%。伴随着持续高增长,在赛道长坡上滚雪球式发展的达达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不过,高增长公司未必能够获得高估值,这是伴随着平台反垄断不断升级给2021年资本市场带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之前,投资者愿意给尚未盈利但快速扩张的新经济公司高估值,是相信持续烧钱、跑马圈地最终将带来赢者通吃。从2021年开始,这一估值逻辑正逐步被打破,这一点从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价表现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盈利成为资本市场更为关注的问题。二季度,达达集团经调整净亏损5.5亿元,优于市场预期的6.1亿元。
达达预计,今年下半年,京东到家的在线营销收入将继续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总体货币化率不仅将逐年增长,而且三季度净损失率将在三季度和四季度进一步缩小。
根据达达对三季度业绩做出的指引:三季度的总营收介于16.3亿元至16.8亿元人民币之间,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80%至86%。这一预期增速比二季度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达达预期在收入加速增长的同时缩窄亏损率。
摩根大通认为达达集团的增长加速和亏损收窄趋势将延续至四季度。市场普遍预计,达达会在2023年实现盈利。中信建投认为,2023年达达将实现经调整后净利润12.4亿元;中信证券的预测是12.3亿元。
在2021年的中概股下跌浪潮中,达达或许已经出现超跌。随着市场情绪恢复,其在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下的良好基本面将会在未来被投资者再确认,进而提升其股价。今年5月,达达集团被纳入MSCI ACWI全球指数,也表明国际投资者对达达长期价值的认可。
目前,机构对未来12个月达达的股价的预测在40美元左右。纳斯达克官网显示最近3个月,包括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4家机构对达达的未来12个月的股价做出了预测,目标均价为41美元,高估计数为42美元,低估计数为40美元。这一预测与中国机构相近,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中金分别给出的目标价为44.6美元、31.9美元和40美元。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机构预测未来12个月内,达达的股价有望翻番。
9月8日,达达集团(DADA.US)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财报,在流量稀缺时代,凭借亮眼的业绩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
2021年二季度,达达集团实现总营收14.7亿元人民币,超过14.5亿元指引上限及市场预期的14.1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超过81%。其中,作为公司旗下两大核心业务,达达快送平台实现营收5.9亿元;京东到家平台则实现营收8.8亿元。
从上半年两个季度的表现来看,达达的业绩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但达达的股价表现与此并不匹配。2021年以来,达达一改2020年一路向上的趋势,掉头往下。截至9月15日,达达收报19美元,本年度已经下跌超过46%,达达的下跌有很多原因,有中美监管压力下造成的中概股普跌,也有市场风格切换造成的短期紊乱和长期变化。
但这种下跌很难说基于达达基本面的变化。除了持续的高增长外,达达甚至还有更多利好消息,比如大股东京东的增资和平台商家的加速拓展。
到目前为止,达达的这些新的利好并没有被反映在股价中,甚至在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下,达达的股价出现了超跌。目前机构对于达达股价未来12个月的预期大概在40美元左右,也就是相对于当前的股价能够翻一番。
监管风暴,未对达达构成实质影响
就在资本市场表现而言,达达2021年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当然,其他竞争对手也是同样的趋势,最明显的是美团的股价相比高点也幾近腰斩。
近两年,中国监管方对于新经济的不同行业都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与达达相关的,一个是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反垄断,另一个是对骑手的社保要求。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执法拉开序幕。2021年2月,《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调查指南》发布,平台反垄断进入高潮。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做出处罚决定,罚款182.28亿元。调查认为,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
达达的京东到家正是在快速发展中的网络零售平台之一。达达管理层在电话会中表示,社区团购的无序发展受监管后,低线城市的商超的运营情况明显好转,因此有更多的精力以及资源来发展O2O业务。因此反垄断调查将有利于巩固京东到家在商超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京东到家多品类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达达相信有序公平的环境将有利于该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达达真正有影响的或许是对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保障政策趋严。
我国当前有2亿人在从事灵活就业,他们包括外卖送餐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红主播、微商、家政人员等。正是他们支撑起了“零工经济”新就业形态。由于互联网平台和依托平台就业人员之间不属于传统劳动关系,如何维护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也面临着挑战。
达达高管在财报会上表示,在职业伤害保障方面,达达已经在上海、广东和北京等选定省市准备工伤保险的试运行或试点阶段,购买骑手工伤保险的增量成本估计为每份订单0.04元人民币。他表示:“达达不断增长的订单密度可能会很好地抵消这一成本。”
而在社保方面,根据摩根大通9月1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由于绝大部分的达达骑手是兼职的众包骑手,而非全职骑手,因此社保对达达的影响非常有限。
背靠京东,向多品类服务加速渗透
作为领先的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平台,达达采用的是“商流+物流”双轮驱动模式,因此早在2020年6月上市时,就有媒体称之为“小京东”。而无论对哪个引擎来说,虽然终端服务对象是C端的消费者,但对业务起决定作用的是B端的大小商户。
从商流端来看,京东到家与大型商超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其已合作了连锁商超百强中的80家,其中前10强已合作9家。在此基础上,开拓与消费电子品牌的直接合作,二季度京东到家与Apple、vivo、微软、华硕、戴尔、外星人等手机、数码、家电品牌达成合作。
在美妆领域,京东到家达成合作的品牌已包括完美日记、丝芙兰、屈臣氏、娇兰佳人、悦诗风吟、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等。今年7月,达达集团与圣宠宠物达成战略合作,圣宠宠物全国1500多家门店,将陆续上线京东到家。
从商超到电子3C、美妆品牌、宠物用品,不难看出京东到家正在向多品类甚至全品类扩张的力度。
得益于活跃消费者数量和客单价的增加,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为3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年活跃消费者5130万人,同比增长约60%。此外,京东到家品牌广告收入在二季度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超过110%的同比增幅。
从物流端也能看出达达在品类拓展上的快速发展。今年二季度,达达快送为连锁品牌商家提供的即时配业务收入加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40%。其中,服务超市连锁商家的即时配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
同时,达达快送与餐饮商家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二季度餐饮连锁商家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00%。在餐饮合作门店数和配送单量继续增长的基础上,达达快送深入拓展茶饮品类商户,新签约了多家新式茶饮品牌。此外,达达快送面向中小商户提供的即时配业务保持稳定且快速增长的态势,二季度完单的商家数量继续同比翻一番。 说到达达在即时购物品类和合作品牌商方面的扩张,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它背后的京东。
达达诞生于2014年,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即时配送赛道。可以说是即时配送的先驱。那一年,达达以“众包物流”的方式切入快送領域,承揽了饿了么80%以上的订单,成长为最大的即时物流配送公司,之后美团也成为达达的客户。但是随后美团、饿了么着手自建骑手队伍。
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后,开始了“第二曲线”。这一合并给达达带来的好处体现在:第一,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的业务互补性,京东到家提供订单,达达快送提供履约服务,相互促进;第二,2亿美元现金,以及随后来自沃尔玛的5000万美元战略投资;第三,来自京东、沃尔玛等关联方的大量订单。
之后达达集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收入分别为12亿元、19亿元、31亿元和57亿元。
2021年3月,京东斥资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包含其现持有股份,京东将持有达达集团的51%股份。这是京东与达达未来将更深度绑定的明确信号。达达将战略承接京东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根据京东的二季度财报,京东的年活跃用户已经超过5.3亿。
京东应用程序主页已经在包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达达提供一小时购物服务入口——“附近”,并有计划向更多城市推出这项新服务,进行更大的扩张。为包括数码电子、家电、化妆品、服装等多品类拓展持续导流。除了零售,达达也会扩大与京东物流的合作。达达与京东在共同推动智能配送业务。
当然,每一家公司都愿意强调它的独立性。就达达而言,其目标是做第三方独立的零售与物流平台,单一客户在营收中所占比例当然是越低越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投入阶段,强大的后盾能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摩根大通认为,受益于京东的5.3亿活跃消费者,京东到家的用户及GMV将加速增长,并享受更低的获客成本。
公司高管在财报会上表示,二季度超市对GMV总额的贡献约为70%,而智能手机等3C业务,约占GMV总额的20%左右。随着与京东的进一步合作,预计非超市类别将继续逐步在GMV总额中提升占比。
未来故事,开放数智化能力赋能实体
随着用户消费习惯向线上迁移,对于配送的时效要求在不断倒逼传统线下商超的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达达集团在“履约配送、营销交易、商品管理、用户运营和数字化赋能”五大核心环节全面赋能实体零售。
达达认为,本地零售最重要的是供应链能力,这是在市场获胜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而依托与领先零售商的合作,达达拥有最强的供应链能力和最广泛的地理覆盖范围,可以最广泛的SKU分类满足全国客户需求。这些都是社区团购玩家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一小时的送货时间,比次日送货更高效、更优质的客户体验,所以这也有助体现达达的与众不同。
同时,达达为合作商家提供技术、流量、营销和运营支持,并向行业开放技术能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海博系统、达达优拣和无人配送。
海博系统是达达的全渠道中台。截至8月底,达达海博系统上线门店数超4300家,包含超过40家百强商超的数千家门店。二季度,达达的海博系统新上线了促销智能定价模块,替换人工调价,这一模块能帮助商家精准调价。数据显示使用新模式的商店利润增长了60%,毛利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达达优拣是达达集团二季度正式推出的拣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是帮助商家应对人员短缺、降低拣货成本、实现拣货流程数字化。目前,达达优拣已经落地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7Fresh等商家门店。二季度,达达优拣服务的门店数、拣货单量以及为拣货员带来的收入均实现了环比约60%的增长。沃尔玛88购物节期间,应用了达达优拣的沃尔玛门店单均拣货时长仅为3分钟。
7月,达达快送还正式发布达达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目前已经为山姆会员商店部分极速达订单提供了无人配送服务。从短期看,无人配送在恶劣天气和订单高峰时在人工运力基础上提供运力补充;长期来看,基于规模化应用,无人配送将提供有望大幅降低配送成本的解决方案。达达表示,由于无人配送整个生态系统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单个订单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但是在大约两到三年后,无人配送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低于人力成本。
超跌之后,基本面有待再认知
正如上所说,达达已经维持了数年的高增长,甚至在未来两三年还有望保持高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76.3%的消费品零售额仍由线下实体所支撑。数字化转型仍然会是线下实体零售商未来战略重点。
作为即时零售的先行者,达达占据了商超即时零售和社会化即时配送的最大市场份额,行业占比都达到25%。伴随着持续高增长,在赛道长坡上滚雪球式发展的达达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不过,高增长公司未必能够获得高估值,这是伴随着平台反垄断不断升级给2021年资本市场带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之前,投资者愿意给尚未盈利但快速扩张的新经济公司高估值,是相信持续烧钱、跑马圈地最终将带来赢者通吃。从2021年开始,这一估值逻辑正逐步被打破,这一点从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价表现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盈利成为资本市场更为关注的问题。二季度,达达集团经调整净亏损5.5亿元,优于市场预期的6.1亿元。
达达预计,今年下半年,京东到家的在线营销收入将继续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总体货币化率不仅将逐年增长,而且三季度净损失率将在三季度和四季度进一步缩小。
根据达达对三季度业绩做出的指引:三季度的总营收介于16.3亿元至16.8亿元人民币之间,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80%至86%。这一预期增速比二季度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达达预期在收入加速增长的同时缩窄亏损率。
摩根大通认为达达集团的增长加速和亏损收窄趋势将延续至四季度。市场普遍预计,达达会在2023年实现盈利。中信建投认为,2023年达达将实现经调整后净利润12.4亿元;中信证券的预测是12.3亿元。
在2021年的中概股下跌浪潮中,达达或许已经出现超跌。随着市场情绪恢复,其在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下的良好基本面将会在未来被投资者再确认,进而提升其股价。今年5月,达达集团被纳入MSCI ACWI全球指数,也表明国际投资者对达达长期价值的认可。
目前,机构对未来12个月达达的股价的预测在40美元左右。纳斯达克官网显示最近3个月,包括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4家机构对达达的未来12个月的股价做出了预测,目标均价为41美元,高估计数为42美元,低估计数为40美元。这一预测与中国机构相近,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中金分别给出的目标价为44.6美元、31.9美元和40美元。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机构预测未来12个月内,达达的股价有望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