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指引幸福的方向

来源 :花样盛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一个被常常提及却又被漠视的词语。
  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却很少拨开芜杂的现状,思考这个很基本的问题: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信仰其实可以很宽泛,它可以是一种主张,一种主义,也可以是一种宗教,或者也可以是一个让你敬畏的人,甚至可以是一种代表着你的终极价值追求的爱好。
  社会主流的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更迭,转身回望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路至今的信仰,能够让我们更加看清信仰的脉络,在当下找寻属于我们的信仰。
  在各种价值观冲撞的纷乱当下,信仰能够指引我们走向哪里。
  有信仰的人,心灵有归宿,也更容易感知幸福。
  70年代:信仰开始接“地气”
  关键词:@科学 @实干 @理智 @纯粹
  热点人物:@ 陈景润 @ 邓小平 @ 居里夫人
  作者:文一元,50 后,现居南京
  时光流逝40 年,回望70 年代的信仰,依然嗅得到脚踏实地的气息。
  70年代中期,我结束苏北的知青生涯回到了镇江的家。那时候,我们都开始清晰感觉到社会正在酝酿着的变化——保家卫国的革命热情正在慢慢褪色,建设家园的实干精神开始萌芽。那个年代,人们从狂热回归冷静,久违的理智逐渐复苏。
  信仰走下神坛,开始接了“地气”。
  1978年,邓小平的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似乎给年轻人们指引了一条方向,让好多年轻人开始重视学习,期待着用科学振兴民族。1978 年的春天,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刊载,我同学从南京买到书之后,骑了大半天的自行车,跑到镇江跟我一起分享这本书。
  说起看这本书,还牵扯到很有意思的回忆,因为我的刘海很长,我和同学头挤着头看书,我们看左边页码时,她的头一直挤,把我的头发挤到了煤油灯上,结果我头发被烧焦了一片。不过,我用手捋了一下头发,马上又扎进了书本中。我和同学看完书之后,两个人都是热泪盈眶,当时夜已经深了,可是我们却精神振奋地发誓说要学习科学,以科技报国。
  这样的情景,在现在的年轻人读来,可能有些矫情,但是在70 年代后期,科学的确是我们的信仰。而以陈景润为代表的科学家也成为一种信仰,“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开始代替大字报张贴起来,鼓舞人心。而这句口号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七八十年代,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
  甚至于那时候名字叫“振兴”、“振华”、“兴华”、“震宇”的人也空前激增起来,甚至许多高楼大厦也都起名为“振华大厦”、“兴华大厦”。
  70年代,物质上的匮乏似乎让爱情显得更加纯粹。人们相信爱情,信仰并肩携手是可以共创一番美好未来的。即便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也是小两口共同的奋斗目标。希望照亮了整个社会,孩子们希望能吃上一顿肉,年轻人希望可以看一场文工团的演出或是一场新电影,老人们希望斗争永远离开……
  这都是属于七十年代的信仰,让人感到温暖又容易亲近。
  80年代:理想主义至上
  关键词:@理想主义 @文学 @拼搏奋斗
  热点人物:@ 张海迪 @ 中国女排 @ 舒婷 @ 北岛
  作者:森进一,60 后,现居成都
  站在2013年的开端回望上世纪80年代,那的确是一个令人怀想的黄金时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所以后来的张立宪先生才要让闲杂人等都闪开,别挡了他飞奔回80年代的路。
  人们的信仰,在那个年代是两条并行又交汇的射线,从现实出发,光芒万丈:
  拼搏奋斗成为人们最朴实的一种信仰,中国女排靠着拼搏努力而夺得的五连冠为我们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和骄傲。那时候我们家拥有镇上仅有的两台黑白电视机之一,当电视上传来女排举起奖杯的画面时,围坐在我们家院口的一整条街道的邻里们振臂喝彩,以至于我爸自制的锅盖信号接收器从院墙上震落了下来。
  和中国女排一起,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也化身为拼搏奋斗的一种投射。那时候,许多上山下乡的青年们回到了城市,他们需要从头开始,拼搏奋斗作为一种信仰支撑他们走下去,事实上,无数人也确确实实是在中国女排和张海迪的鼓舞下完成了自己的奋斗轨迹。
  另一种信仰则是文学。最初文学是一种表达,十年浩劫带来的深重灾难,需要文学的出口喷薄而出,于是伤痕文学诞生了。而表达之后,则是反思以及对未来光明道路的探索,于是朦胧诗派、反思文学开始登场。整整一代人,把文学作为一种信仰,在文学中探求人性,寻找民族与国家振兴的希望,“文学”二字,在那个年代里简直重逾千金。
  拼搏和文学就这样相互交融,共同织就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流淌进那一代人的血液。
  我在80 年代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受教育过程。自从70年代末期“科学的春天”到来之后,我立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最初的人生偶像是居里夫人,当女科学家,为世界文明做贡献。到了80年代,我真正的理想,变成了要做托尔斯泰那样的大文豪,为了能够读到更好的外国文学,1987 年,我在大学志愿表上,郑重其事地填上了英语专业。
  大学的那几年里,我们看港产片,迷上山口百惠和小鹿纯子,温习简·爱的爱情平等宣言和舒婷的《致橡树》,诵读北岛、海子、顾城的诗歌,有思想的姑娘们开始热浪汹涌地追逐思想男。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出版社工作,虽然并没有立竿见影地成为一位大文豪,但是理想主义的因子依旧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在出版社继续读外文书,同时做一些翻译工作,让期待着成为文学家的年轻人读到原汁原味的图书。因为我知道,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把文学当成一种信仰,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读破万卷书之后成为文学大家的,并不仅仅是我一个年轻人。
  90年代:信仰在发财致富的路上发酵
  关键词:@下岗 @下海 @市场经济 @发财致富   热点人物:@ 周星驰 @ 王朔 @ 史玉柱
  作者:车晓佳,70 后,现居深圳
  90年代,社会开始变得多元化,而在这多元化中,仍然有主流的价值观和信仰,那就是发财致富。当然,那时候的“发财致富”四个字还不像今天这样意味复杂。
  90年代初,我们传统的信仰开始被解构,被颠覆,原先的偶像比如张海迪、中国女排,她们身上的光芒开始淡下去,而文学似乎也不再那么走俏,消解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周星驰的电影以及王朔对现实的嘲弄中到来。
  90年代,我们的信仰是赚钱。90年代中期,我爸妈双双从安徽合肥的那家国企里下岗,爸爸有几个通宵都睡不着,摁熄了一支又一支自卷烟。那时候,像我们一样的家庭非常多,多数同学们和我一样,考大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成为什么科学家文学家,而是赚钱,赚钱给爸妈养老,让他们能够活得安然活得坦然。
  不过,这世界没容我们去改变,父辈已经开始在不甘中起身,搅动现实。
  一个多月后,灰头土脸的爸爸鼓足勇气跟妈妈说:“听说现在南方好挣钱,我去南方看看,行的话,就接你们一起过去!”那时,遥远的广东被一个南方的概念所涵盖。没有电话,没有手机,爸爸卷了个铺盖就坐上了火车南下,我记得火车开动的时候,我抱着妈妈在月台上哭得死去活来。除夕前一天,爸爸在我和妈妈翘首以盼的期待里,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回到了家。刚进屋,他就关上门,从棉大衣里掏出一个塑料袋,一层层地揭开后我和我妈惊得瞠目结舌,那是厚厚的一叠百元票子,爸爸说那是15000 元。这相当于爸妈以前三年的收入总和,我们第一反应是爸爸做了什么违法的事。
  这些钱填充了我的底气,过完年后我觉得自己上学时腰都直了好多。1996 年,报考大学时,我填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那时候这所大学刚刚改名。我想学习贸易,做生意,而爸爸已经做起了建材贸易,而且生意越来越大。
  下海浪潮吸引了无数的人南下,也让无数人举家南迁,1996 年的秋天,我们举家搬到了广州。许多南下的人回家探亲时,手拿1 万多块钱的大哥大让内地人感受到了“有钱”的具体意义。有桑塔纳从门前经过,里面坐的必定是个“老板”。越来越多的人发财致富,挣钱、下海成为那个年月的关键词。没有能力做生意的,也要跑到南方打工。
  深圳变成了各路人马朝圣金钱的圣地。电视剧《外来妹》揭示了当时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的命运。当时整个广东,仿佛都漂浮着金钱的味道。不光金钱信仰在这里壮大,这里还一度变为了娱乐圈发迹的地方。杨钰莹、毛宁、戴军、林依轮、黄格选……这些曾在90 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手,每一个都在广州被包装认证。
  无数的企业家在这里崛起并被神化,神化的背后是人人以致富为信仰的时代背景,曾经梦想当诗人的文学青年或许当了老板,而已不再记得文学曾经才是自己的信仰……
  21世纪:信仰去了哪里
  关键词:@无信仰 @压力 @虚幻 @房价 @公益 @环保 @有机
  热点人物: @ 干爹 @ 表哥 @ 房叔 @ 美美BABY @ 邓飞
  作者:杜刀刀,70 后,现居北京
  新世纪的到来,把一切都打碎。欲望代替了信仰,生活的周遭成为一个活脱脱的欲望场。
  曾经的实干主义、文学梦想、拼搏精神都成了被嘲弄的对象,甚至连发财致富也变成很土的名字,欲望成为最大的信仰。欲望借着流行快消品、快餐文化、房子、车子、干爹等等张牙舞爪,声势壮阔……
  年轻人愿意去卖血,只为换取一只叫做“苹果”的手机;愿意去割肾,只为换回一部价格高企的ipad。一款消费产品,几乎就可以成为一种宗教,让年轻人彻夜排队。
  爱情和婚姻形态也在欲望里变得扭曲。据说这个时代的奸商是丈母娘,因为她不仅推高了房价,还让那些逼嫁的男子没了应对的章法。以前针对这势利的丈母娘,大不了就是生米煮成熟饭,但如今你就算把生米煮成爆米花,丈母娘和姑娘也依然不会犯傻,时代进步了,没听说吗?
  “恨爹不成钢”成为了一个时代下无奈的哀叹,拼爹,拼干爹,成了一种游戏规则。成名,成爹,成干爹,变成了衡量是否成功的标杆。因为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叫做干爹,有个好胸脯的女模特就在网络上高调炫耀她那位擅长“拍胸脯”的干爹,“你们羡幕嫉妒恨吧,我干爹请我吃顿饭都花了三十一万。”“明天干爹陪我去提车,他送了我一辆宾利,还怕我嫌弃!”
  我们曾经渴望的21 世纪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显然,这个梦想如今于身处21 世纪的人而言太小了,男人人们饥渴的是,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和更美的女子。如果你对他们说起有信仰的种种好处,他很可能会抬起头,很认真地问你,价格是多少?对于这个世纪的人来说,金钱早已经代替了神衹的存在。
  在描写爱情时,七十年代人用情书,八十年代人用吉他,九十年代人用BB 机和手机,在零零年代以后,可以改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爱情变成了一袭华美的睡袍,只不过里面爬满了虱子。”爱情成了真正的奢侈品,情比金坚的爱情,似乎斗不过真金白银的交易,不少人都如同老谋子一样的感叹:“这年头,清纯的女孩越来越少了。”其实,不是她们变了,而是时代变了,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信仰可以活着,没有钱就寸步难行的世界。
  央视记者提着话筒满大街地追问你幸福吗?莫言拿着诺贝尔奖时,说文学因为无用而伟大。微博正成为崭新的媒体,2012 年12月21 日没有成为世界末日……21 世纪的真实面目是一个资讯正在填充信仰的时代,时尚潮流改变人们行为的时代,每个人被信息革命的潮流裹挟着前行,那场景如同狄更斯所说,“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个年代信奉的是奢侈品、及时行乐、一夜成名……然而与此同时,公益,慈善,环保,有机,又成了很多人不断提及的IN 词。
  这个时代,最应该有的那句声音是:“我们走得太快了,需要慢下来,静静地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在当下,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如果你把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信仰,那么,你就会希望自己做到完美,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能在苦中品出甜来。
  杨丽萍:信仰在,有执念
  采访、撰文 /Apple
  任何经历都能够带给人正面的力量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少数人对信仰有执念的时代,比如杨丽萍。
  看过杨丽萍孔雀舞的人都会对她的每一个动作念念不忘,她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将她领略的美好诠释给全国观众,她几乎拿遍了舞蹈界的各种大奖,她就是孔雀的化身,她是个舞台上的神。而对于她来说,这种一辈子心无旁骛的展现,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才是她最渴望从舞蹈中得到的东西。
  如果说她是个天生的舞者,倒不如说,她对舞蹈的信仰让她战胜了一切。
  杨丽萍是云南白族人,她出生的那个村子,人人都喜欢跳舞,不管男女老少,任何时候都可能跳舞,这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也许是这种生活环境让她从小就热爱舞蹈,加上聪明伶俐,对舞蹈独特的天赋,很小的时候,她就成为全村跳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杨丽萍十三岁那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随后开始了在云南七年的访演生活。这段生活充满了艰辛,他们要去云南各个不同的村庄演出,但村庄与村庄之间根本没有路。演员们自己背着沉重行李徒步穿越原始森林,听起来很酷,其实并不像现在城市人热衷的旅行。原始森林里什么都有,也许冷不丁就踩到还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一路上都是惊险。
  访演时,条件很有限,演员们都是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表演,没有娱乐,休息时间也很少。
  任何经历都能够带给人正面的力量,就看你如何去看待它,消化它,吸收它。
  这段经历,让杨丽萍见识了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学习了不同的舞蹈,看到了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魅力,为以后的舞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仰给了她最充足的原动力
  我们认识杨丽萍,大概是因为她的孔雀舞。那时候她已经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且小有名气,成为很多人艳羡的对象。可是,杨丽萍觉得央团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许连舞蹈的热情都会消磨殆尽了。于是她毅然离开,又回到了云南钻研民族舞蹈。当时很多人对于她的决定很不理解,已经走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回去过那种苦日子?
  但是,杨丽萍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很对于自然的原生态的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回来,便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钻研。如果想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就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必须要承受意想不到的辛苦,甚至要能够在逆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如果说《雀之灵》让她成为孔雀公主的化身,那么后来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让她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有了一次最好的展现,所有观看过《云南映象》的人,无一不被这种原生态的美深深震撼。
  可是,《云南映象》编排的最初并不顺利,甚至所有的钱都是杨丽萍自己出的。一开始其实有人出钱来发起这件事,但是后来,出资者太多的商业考虑让杨丽萍拒绝了他们的投资。她拿出了自己的钱,全身心投入到《云南映象》的筹备中。这是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这是杨丽萍对于信仰的执念。
  《云南映象》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所有的演员都不是职业演员,而是来自云南边远村寨的山民,是杨丽萍走村窜寨找来的。山路不好走,交通也不发达,杨丽萍就跟当地的乡镇干部骑摩托车,骑牛骑马,遇到天气不好或者路况不好,就步行,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
  谁能想象那个在舞台上如清风拂柳一般的孔雀公主能够在山路上连续走上七八个小时,就为了给舞蹈找到一个合适的原生态演员呢?
  但是信仰给了她最充足的原动力。
  有信仰的人是远离浮躁与喧嚣的
  《云南映象》一举成功,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五项大奖,并且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轰动一时,后来,《云南映象》的国际巡演版《香格里拉传奇》在欧洲、美国巡回演出,杨丽萍因此获得了美国辛辛那提市长颁发的金钥匙奖。
  一连串的奖项和观众的如潮反应是对她最好的肯定,也是对她舞蹈生涯最完美的陈述。
  杨丽萍说,“舞蹈对于我来说是信仰,对有的人则是谋生工具。”如她所说,如果你把一件事情仅仅当成谋生,那么你付出的所有都会觉得辛苦,委屈,不快乐,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得到跟别人比起来相差甚远的时候,便会失去平衡,更加失去努力的热情。
  相反,如果你把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信仰,那么,你就会希望自己做到完美,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能在苦中品出甜来。就好像很多女孩儿都会做的一件事——减肥,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杨丽萍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件事,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她对体重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就算是多半斤也不行,虽然观众根本看不到你多了半斤肉,但是,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有信仰的人是真正安详和宁静的,是远离浮躁与喧嚣的。恰如,杨丽萍。
  陈燕:慈善是眼灵泉,让世界流淌爱意
  采访、撰文/ 安
  现在的陈燕不想返回喧嚣浮躁的生活里去,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有了更悠远的延伸。
  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到德钦县拖顶乡巴龙村,山路蜿蜒崎岖,海拔高度骤升骤降,转经者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过这些道路,而陈燕,则用慈善往返千余个来回。
  9年前,陈燕和这里没有任何交集。那时候,她在广东中山做进出口贸易,生意已经颇具规模,她每天睡得晚起得晚,早上跟姐妹们喝茶聊天,下午搓麻将,晚上泡吧,偶尔去香港购物,动辄就甩掉几万元……
  有钱有闲,但是陈燕却越发恐慌:“我才三十多岁,却活得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我每天究竟在做什么呀?”陈燕开始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她背上背包做起了驴友。   2004年3月,陈燕来到了云南香格里拉旅行,她一下子爱上了这片静谧祥和的地方,一个月之后,她在这里租下一幢两层木宅,开了一家青稞客栈。
  2006年的9月,当地的一个朋友聊天时跟陈燕说,他想办一个慈善学校。因为当地很多老百姓很穷,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小孩子上学很难。于是,陈燕决定去山里看看,她所见到的比朋友说的还要糟糕——山里的村落极为偏僻,无水无电,有些人甚至吃不上饭,很多孩子衣不蔽体。那一刹,陈燕原先几十年构筑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轰然坍塌。
  下山的路上,陈燕决定自筹资金,办一所免费寄宿小学。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执行起来却耗尽心力。当地的官员不相信她,他们不相信一个广东富姐大老远地跑到大山里来,只为办一所免费学校。但是对慈善的执着,让她底气十足地跟当地官员斡旋。
  2007年9月12日,陈燕终于拿到了办学批文,并为学校选址在迪庆州德钦县拖顶乡巴龙村。学校取名迪喜慈善学校,在藏文里,“迪喜”的“迪”意味着平安,“喜”意味着快乐,陈燕借这个名字寄意孩子们平安快乐地成长。
  陈燕兴致冲冲地回广东找姐妹们筹款,但是她非但没有得到捐助,还被奚落了一番。信仰不同,大家形同陌路。没办法,陈燕只好向社会募款。虽然都是零散的小金额,但资金总算逐渐有了眉目。
  经过将近4 年的准备和筹建工作,迪喜慈善学校终于建成并于2011年3月开课。到2013 年的3月,迪喜就两周岁了,80多个孩子渐渐生动起来的笑脸,以及他们爽朗的笑声,是两周年最好的礼物。“很多人会戴着有色眼镜,以为慈善学校的孩子很可怜、很黑暗,但是我们的孩子现在是阳光活泼的。”
  现在的陈燕不想返回喧嚣浮躁的生活里去,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有了更悠远的延伸。“一想到我老了以后有这么多的儿女,就幸福得很。”她不是捐了钱就可以放得下的人,慈善成为她执念的一种信仰,让她心甘情愿地用整个下半辈子去践行。
  有信仰,更幸福
  在失势的时候,信仰带给人力量;在得势的时候,信仰指引方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身体更健康、精神更丰富、幸福指数更高。为什么?
  其实,从占星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信仰所对应的是人的第十二宫,而一个完整的人,是不能缺失任何一个宫位的内容的——从第一宫到第十二宫分别对应着自我、钱财、手足关系、田宅、子女、工作、夫妻、疾厄、迁移、官禄、福德、信仰。第十二宫是一个最容易被忽略却其实是最直接与幸福感相关的宫位。
  当人们缺失了十二宫,缺失了信仰,生活就会索然无味,无论在现实层面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单身还是有伴侣,幸福感都不会很强。信仰能够指引一种方向,有信仰的人知道去往什么样的方向,所以没有了信仰也就没有了人生的方向,当别人买房,你也为买房奋斗,当你买了房,你发现也不过如此;当别人有高职位,你也在职场拼搏,升职了,你发现不过如此。
  所有的一切都会一样,一样的模式,奋斗、得到、不过如此;或者得不到、郁郁寡欢愤世嫉俗。所以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已经跟幸福无关。
  而当我们有了信仰——无论信仰的是什么,都会让人在追随美好生活的路上,带着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前行。在失势的时候,信仰带给人力量;在得势的时候,信仰指引方向,所以有信仰的人更容易把握住生活的脉络,哪怕是最平淡的生活,他们都能洞见幸福。
  书影信仰
  推荐人:七月蔚蓝 知名编剧,电影学硕士
  《海上钢琴师》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1998
  一九零零,从这个随意的名字到他谜样的身世到离奇的海上一生,都是世人眼底的传奇。他不在乎任何事,唯有指下的键盘。他所需要的,只是一架钢琴。88 个键盘,即使音乐永无止境,键盘永远受他指尖操控。而那未知的大陆于他而言太过庞大。因此,直至轮船沉溺,他也始终没有下船,陪伴在那熟悉的钢琴前面,奏完了生命里最后的一曲。
  《密阳》
  韩国,导演:李沧东,2007
  孤僻的女主人公申爱带着儿子来到小城密阳,希望在这里铺开新的生活。但儿子忽然之间遭遇不幸,使她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直到偶然接触到了宗教。然而,当她在宽恕杀死儿子的凶手之后,发现凶手跟她信了同一个宗教,并早已自我宽恕时,她内心陷入彻底的迷乱和疯狂。
  《相助》
  美国,导演:泰特·泰勒,2011
  她是一个白人,却偏偏对黑人萌发了兴趣,想真实记录下黑佣的生活呈现给所有人。即使遭到朋友的误解、黑佣的排斥、男友的反感以及忽然袭来的恐吓,她都不想放弃,确切地说,这些挑战更坚定了她要写下黑佣故事的信念。她偷偷采访、记录,终于得到了黑佣的信任与支持,并敞开了她们的心扉。黑佣姐妹也终于明白说出事实才能使她们的心灵真正回归。
  《树上的男爵》
  著者:卡尔维诺(意大利)
  事情的起因似乎只是一场赌气,却从此造就了一个传奇。12 岁的柯希莫因为一顿蜗牛餐而愤然离家,住到了家门口的树林上。从此,他在树上生活,捕猎、吃饭、学习、玩耍甚至恋爱,他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固执坚持到65 岁自己生命的终结,这53 年的对抗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更多人。
其他文献
有的人,一辈子住在一座城,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活着,在这里死去。有的人,一辈子住过很多城,迁徙流离,到最后把每一座城都当作了“我城”。一位女记者,曾经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之后又逃回北上广。在深度居住过北京、上海和家乡的城市后,她说:“生命是变动,我们不要抗拒变动。过过好日子,也过过坏日子,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你可以死磕一座城,对她爱到骨子里。你也可以辗转在 N座城之间,对她们都爱到骨子里。无论如何
期刊
说起南方佳人,不得不提到倾国倾城的姜小味。她甜美的长相和天籁般的歌声成为众多邓丽君迷的寄托和慰藉,十年来任时光匆匆流去,她仍然坚守在舞台上,唱着属于所有华人的靡靡之音。  姜小味纪念邓丽君演唱会  朋友戏称我是百折不挠的铜豌豆,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爱我所爱、痴心不改”  关于事业关于理想  重建温暖家庭经营君韵文化公初来深时奢望不高,只想能有一开了演唱会,出了专辑,被歌迷誉为“南国邓丽君”,遭遇事
期刊
原本单调的黑白色,除了对撞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采用格纹、拼接、印花、羽毛……图案或是手工效果的处理,俨然也是一副多变的时尚面孔。
期刊
采访郑沛芳,最初抱着一颗八卦心。她从台湾到香港再到内地,做过服装设计师、电视广告模特、专栏作家、演员、主持人,端的是风生水起,业内八卦至少一箩筐,更何况还抖过某卫视的猛料。最后,八卦收获不多,但是她却敞开自己,尽情开聊。这场采访,因为她的真实,而变得生动。采访的最后,我问她,有没有什么是不能写的,她说,没问题,你能接受的尺度,就是我能接受的尺度。  请给盛年女性撒娇的机会  人到盛年,撒娇的权利似
期刊
跳出来,还是风华正茂的女人  倪晨收工的时候,已经凌晨12点了。摄影棚里熄了大灯,变得昏昏不清。妈妈们领着孩子陆陆续续离开了。化妆室里只剩一对父子,彼此拧眉。儿子Ricky,9岁,有一对混血孩子特有的灰蓝眼珠。父亲李默,41岁,标准中式国字脸。  Ricky歪着头问:“我的iPad呢?”李默答:“说好了,不写作业罚三天。”Ricky又问:“已经过了零点了,不是吗?”李默又答:“天亮才算。”Rick
期刊
泰国菜常以独特的调料和口感而著称,今次我们特意为吃货们奉上几道颇具代表性的泰式佳肴,酸、辣、鲜、甜尽在其中。
期刊
Easy1防晒  中的酒精会加重日晒后的皮肤  诸多环境伤害中,日晒带来的影响最深远。紫外线不仅会带来色素沉淀,更会使真皮层中胶刺激,引发黑色素斑。  原蛋白变稀稠,失去原来强壮、坚固的状态。松弛、暗沉随之而来。So,别吝啬,带点防晒给颈部!  选购——建议选择有一定滋润度的保养级防晒产品,省去面霜步骤,使颈部肌肤清爽。涂抹时,一定要前后颈都照顾到,以免造成肌肤颜色不均。  卸妆——这种常识性步骤
期刊
主持人晓蔓  医学学士、编辑学硕士。两性问题资深研究及写作者。  Q1  我和老婆分房睡,性冲动时我就过去她的房间,完事后再回自己房间。其实也不是非做不可,人到中年欲望没那么强烈,不过,老婆比我年轻 12岁,总得考虑一下她的需求。可是有一天她说:“你这人就是床品差。”我也太冤了!夫妻间性生活,没强迫也没出轨,怎么就上升到床品的高度了?  答:关于床品这件事,据说妇女们的意见包括:懂得赞美对方,体贴
期刊
鹅黄色的真丝薄纱,在纤细的褶皱与荡漾的波浪下摆中轻盈地舞动,挥洒飘逸妩媚的柔情。 荧光绿的蕾丝镂空花纹明艳不失含蓄,若隐若现中娓娓讲述花一般的心情。纤柔的裸粉色搭配曼妙的曲线感,轻薄的真丝里透着淡淡的女人香。层层叠叠的绣花蕾丝,与裸粉色相映成趣,一派低调的奢华与优雅。真丝 one-piece在微风中荡起纤细的身姿,淡淡的松石蓝里满是意犹未尽的美丽心情。
期刊
3月 8日,上午 10点,广州创意园摄影棚内。  近十位工作人员正在为胡杏儿的拍摄做着精心准备,天色越发暗沉,看样子免不了下一场瓢泼大雨。正担心着胡杏儿会不会推迟拍摄,她就出现了,翩若惊鸿。我暗暗算了下香港到广州的路途,她必须保证在 7点准时出发才不至迟到。  窥一斑可知全豹。这般处世哲学不由让人心生好感。  四目相对中,她朝我微微笑了笑,素颜的脸看起来倒像是个清丽的少女,硕大的 Moncler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