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40-01
在2011版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三个目标维度,而知识与技能在小学低段中的教学深度和运用是最难把握的。
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美育培养为侧重点教育,再以感性渗透辅以让学生了解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识,帮助学生在中高段进行理性认识和识谱教学。以下我谈一下我对小学低段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运用的体会。
一、循序渐进——从体验感受开始
对于尺度的把握在教学中是需要斟酌和思考的,以一年级歌唱教学为范例,刚进入小学教育的学生对于专门的音乐课程并不了解,歌曲多以欢快活泼、朗朗上口的短小儿歌为主,在教学中以听、唱为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有合适的演唱状态,能够自然、快乐的完成歌曲,而在学生学会后再对比聆听歌曲速度、声音强弱的区别,这也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中需要掌握的,并且以趣味性为主的一年级,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辅以游戏和课堂常见打击乐器的帮助,让学生在自我感受中体会音乐基本要素,所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以一年级《布谷》一课为例,学生开始初步感受音的高低,以模仿“布谷”叫声体会,从感性的挥舞翅膀的动作到标准的“柯尔文手势”,不仅感受了音高,也了解了sol、mi两个音的区别,并能在下一课《小雨沙沙》出现相同音符时再次识读,也符合教育学中巩固的学习特点。对于音符和音乐标记的教学,要秉持合理、准确、感知为准,而在识谱教学中切忌不可过于急躁,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也要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二、有的放矢——以发展的眼光教学
低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最为困难的应该是音乐标记的理解和识谱的运用,这一点在合唱团的教学中就体现的十分明显。作为中高段学生为主力的合唱团,在教学中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在于新谱视唱和演唱时音乐符号、标记的不合理运用,这导致在社团训练中出现演唱情感不到位、学唱进度过慢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和运用》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于学生在各学段应知应会和乐谱教学进行了知识点梳理,作为低段教师的我,在一、二年级学生的识谱教学中除了前面说过的以感性带动理性之外,还要有目的性的进行年级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巩固知识而不重复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和时间。像二年级教学中,一年级我们已经学过的“柯尔文手势”在二年级课堂中我们会在发声练习和部分乐句视唱中使用,并且从简单的字母谱教学逐步用简谱教学代替,并且不过分强调知识点,而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影响式”教学。现代的家长在教育中也在逐步注重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所以每班都有不少学生已有基本音乐知识的素养,而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之间互学、互教,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让更多学生更专注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打好低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也是为他们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和专门的艺术学习中铺平道路,并能够在各个艺术社团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寓教于乐——回归音乐之美
说到音乐基础知识,很多人总是望而却步,单调、枯燥成了代名词,但是如果能在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说到底我们在课堂中进行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有鉴赏音乐美的能力,而把握学生特点和学情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应该在备课备学中成为一个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要符合学生能力,我们不能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理论课,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把音符变成棒棒糖,把休止符变成闪电,把附点变成汤圆,把小节变成火车,把反复记号变成兄弟,从形态、颜色上区分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用身体感受节拍,这些有趣而新颖的诠释方法,都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能很快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孩子们才能释放自己的个性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合理运用——综合实践培养
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的教育,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合理运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技能,培养综合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人。
除了部分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向专业音乐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学生以外,小学音乐教育还是以普遍教育为主,所以我们也要考虑个体差异问题。但是学生是璞玉,尤其对于低段学生,只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能力会从各个方面被发掘。像有的学生音准、音色较好,善于演唱;而有的学生善于表演、节奏感强,比较善于舞蹈表演;有的学生听辨、击打能力稳定,比较善于小乐器的伴奏;有的学生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有一定掌握,善于做“小老师”,和同学分享。这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善其所能的表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信心和个人能力,所以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而为了给孩子们更多展示平台,每学期我都会组织全校进行各种音乐活动,旨在让每个学生参与,发挥自己所长,不限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成果有所展现,也激发学生对艺术社团的学习热情。不要让音乐变得枯燥和局限,也不要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孩子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单纯和美好的,而我们需要做一個授之以渔的人,让他们通过自身所学加深对音乐世界的了解和感悟,发现音乐世界的多彩和丰富。
在2011版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三个目标维度,而知识与技能在小学低段中的教学深度和运用是最难把握的。
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美育培养为侧重点教育,再以感性渗透辅以让学生了解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识,帮助学生在中高段进行理性认识和识谱教学。以下我谈一下我对小学低段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运用的体会。
一、循序渐进——从体验感受开始
对于尺度的把握在教学中是需要斟酌和思考的,以一年级歌唱教学为范例,刚进入小学教育的学生对于专门的音乐课程并不了解,歌曲多以欢快活泼、朗朗上口的短小儿歌为主,在教学中以听、唱为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有合适的演唱状态,能够自然、快乐的完成歌曲,而在学生学会后再对比聆听歌曲速度、声音强弱的区别,这也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中需要掌握的,并且以趣味性为主的一年级,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辅以游戏和课堂常见打击乐器的帮助,让学生在自我感受中体会音乐基本要素,所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以一年级《布谷》一课为例,学生开始初步感受音的高低,以模仿“布谷”叫声体会,从感性的挥舞翅膀的动作到标准的“柯尔文手势”,不仅感受了音高,也了解了sol、mi两个音的区别,并能在下一课《小雨沙沙》出现相同音符时再次识读,也符合教育学中巩固的学习特点。对于音符和音乐标记的教学,要秉持合理、准确、感知为准,而在识谱教学中切忌不可过于急躁,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也要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二、有的放矢——以发展的眼光教学
低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最为困难的应该是音乐标记的理解和识谱的运用,这一点在合唱团的教学中就体现的十分明显。作为中高段学生为主力的合唱团,在教学中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在于新谱视唱和演唱时音乐符号、标记的不合理运用,这导致在社团训练中出现演唱情感不到位、学唱进度过慢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和运用》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于学生在各学段应知应会和乐谱教学进行了知识点梳理,作为低段教师的我,在一、二年级学生的识谱教学中除了前面说过的以感性带动理性之外,还要有目的性的进行年级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巩固知识而不重复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和时间。像二年级教学中,一年级我们已经学过的“柯尔文手势”在二年级课堂中我们会在发声练习和部分乐句视唱中使用,并且从简单的字母谱教学逐步用简谱教学代替,并且不过分强调知识点,而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影响式”教学。现代的家长在教育中也在逐步注重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所以每班都有不少学生已有基本音乐知识的素养,而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之间互学、互教,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让更多学生更专注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打好低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也是为他们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和专门的艺术学习中铺平道路,并能够在各个艺术社团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寓教于乐——回归音乐之美
说到音乐基础知识,很多人总是望而却步,单调、枯燥成了代名词,但是如果能在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说到底我们在课堂中进行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有鉴赏音乐美的能力,而把握学生特点和学情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应该在备课备学中成为一个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要符合学生能力,我们不能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理论课,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把音符变成棒棒糖,把休止符变成闪电,把附点变成汤圆,把小节变成火车,把反复记号变成兄弟,从形态、颜色上区分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用身体感受节拍,这些有趣而新颖的诠释方法,都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能很快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孩子们才能释放自己的个性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合理运用——综合实践培养
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的教育,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合理运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技能,培养综合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人。
除了部分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向专业音乐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学生以外,小学音乐教育还是以普遍教育为主,所以我们也要考虑个体差异问题。但是学生是璞玉,尤其对于低段学生,只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能力会从各个方面被发掘。像有的学生音准、音色较好,善于演唱;而有的学生善于表演、节奏感强,比较善于舞蹈表演;有的学生听辨、击打能力稳定,比较善于小乐器的伴奏;有的学生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有一定掌握,善于做“小老师”,和同学分享。这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善其所能的表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信心和个人能力,所以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而为了给孩子们更多展示平台,每学期我都会组织全校进行各种音乐活动,旨在让每个学生参与,发挥自己所长,不限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成果有所展现,也激发学生对艺术社团的学习热情。不要让音乐变得枯燥和局限,也不要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孩子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单纯和美好的,而我们需要做一個授之以渔的人,让他们通过自身所学加深对音乐世界的了解和感悟,发现音乐世界的多彩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