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住宅楼建设淘汰预制楼板,使用现浇楼板,原来的顺板裂缝的工程质量通病得到了消除,但现浇板出现裂缝也时有发生,我们在设计工程中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找出了一些原因,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71-02
1、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近年来,由于住宅楼淘汰使用预制楼板,现已全面采用现浇楼板,虽然消灭了顺板裂缝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但工程中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们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也遇到处理过这类问题。通过分析总结认为造成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荷载引起的裂缝。楼板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弯矩,从而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后,就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在内力最大限度的位置,如楼板底中部或向四个角延伸的位置处,也可能在楼板上部支座处出现裂缝,这种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不会裂透。应特别注意施工荷载超载问题。
(2)构造措施不当引起的裂缝。简支板上部出现裂缝,或在上部出现环行裂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时忘记设置构造负筋(这种情况还没有过);另一种是由于施工不当,造成构造负筋偏下,所配构造负筋不起作用。在支座负弯矩作用下,楼板开裂出现裂缝。
(3)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硬结过程中将会收缩。当楼板受到约束,混凝土的收缩将会在楼板内产生内力,使混凝土受拉应力的作用。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楼板就会开裂出现裂缝。
(4)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现浇板裂缝。
2、现浇板裂缝在工程设计中的预防措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浇板裂缝的成因及特点是多方面的,要防止裂缝的产生应从各方面入手加以预防: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有关建筑材料及施工中防止现浇板裂缝的论述已有不少在这不再提出,我们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经验加以总结,从设计的角度对防止现浇板裂缝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的凸凹;特殊条件下应采取在不规则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或暗梁的方法进行处理。
(2)屋面板应设置保温、隔热层,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材料的参数进行热工计算,然后确定其厚度。
(3)刚性屋面防水层应按规范要求及屋面节点设计详图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防水材料。
(4)住宅建筑平面较为复杂或因工程需要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间距时,宜选用相应的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砼楼板的温度应力分析,确定温度应力集中的部位,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楼板配筋时,应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
(5)适当加大板厚,单向板板厚不小于1/30L,双向板不小于1/35L,且楼面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屋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相邻现浇板的厚度不应相差30mm以上。
(6)现浇板配筋措施。
A、现浇板配筋应按照“细筋密布”的原则进行设计。
B、现浇板应控制最小配筋率大于0.25%。(比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略大)
C、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向钢筋网片。墙阳角处增设放射状钢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
D、屋面板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E、板厚大于120mm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7)住宅工程结构伸缩设置与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纵向长度较长(一般大于40m)的建筑物可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法,或者可在房屋每隔20m左右在板的支座上(分户隔墙下)设缝处理。
(8)现浇板可通过添加适量的外加剂补偿砼收缩。在设计施工图中应注明外加剂种类及添加比例。
(9)当现浇楼板强度等级大于C30时应优先使用高性能砼。
(10)现浇板的裂缝控制,应根据其建筑与结构的特征,采取结构加强与必要时释放应力的设计原则进行处理。
(11)现浇板设计中应进行裂缝控制计算,计算的裂缝宽度可控制在不大于0.2mm。
(12)跨度不均匀的连续板,板负筋长度应根据板负弯矩包络图确定板的负筋。
3、现浇板裂缝的处理措施
对具体工程中已出现的现浇板裂缝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裂缝处理前。根据裂缝现象,应综合分析裂缝性质及发生的原因,并按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裂缝的处理,除应保证结构原有承载力外,尚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
(2)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应首先采取控制房屋沉降的措施,然后再进行裂缝处理。
(3)因荷载而引起的裂缝,应根据《砼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或其他相差规范,通过加大楼板厚度,贴碳纤维或粘钢等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4)对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处理一般应在设计的指导下,参照以下方法处理:
A、表面裂缝。可采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或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帖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B、缝宽小于0.mm3的,可采用灌水泥或化学浆的方法进行裂缝处理。
c、缝宽大于0.3mm的,可采用灌缝结合混凝土加固等措施进行裂缝处理。
(5)对重大结构性裂缝的加固补强处理方案,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经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71-02
1、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近年来,由于住宅楼淘汰使用预制楼板,现已全面采用现浇楼板,虽然消灭了顺板裂缝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但工程中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们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也遇到处理过这类问题。通过分析总结认为造成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荷载引起的裂缝。楼板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弯矩,从而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后,就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在内力最大限度的位置,如楼板底中部或向四个角延伸的位置处,也可能在楼板上部支座处出现裂缝,这种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不会裂透。应特别注意施工荷载超载问题。
(2)构造措施不当引起的裂缝。简支板上部出现裂缝,或在上部出现环行裂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时忘记设置构造负筋(这种情况还没有过);另一种是由于施工不当,造成构造负筋偏下,所配构造负筋不起作用。在支座负弯矩作用下,楼板开裂出现裂缝。
(3)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硬结过程中将会收缩。当楼板受到约束,混凝土的收缩将会在楼板内产生内力,使混凝土受拉应力的作用。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楼板就会开裂出现裂缝。
(4)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现浇板裂缝。
2、现浇板裂缝在工程设计中的预防措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浇板裂缝的成因及特点是多方面的,要防止裂缝的产生应从各方面入手加以预防: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有关建筑材料及施工中防止现浇板裂缝的论述已有不少在这不再提出,我们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经验加以总结,从设计的角度对防止现浇板裂缝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的凸凹;特殊条件下应采取在不规则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或暗梁的方法进行处理。
(2)屋面板应设置保温、隔热层,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材料的参数进行热工计算,然后确定其厚度。
(3)刚性屋面防水层应按规范要求及屋面节点设计详图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防水材料。
(4)住宅建筑平面较为复杂或因工程需要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间距时,宜选用相应的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砼楼板的温度应力分析,确定温度应力集中的部位,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楼板配筋时,应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
(5)适当加大板厚,单向板板厚不小于1/30L,双向板不小于1/35L,且楼面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屋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相邻现浇板的厚度不应相差30mm以上。
(6)现浇板配筋措施。
A、现浇板配筋应按照“细筋密布”的原则进行设计。
B、现浇板应控制最小配筋率大于0.25%。(比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略大)
C、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向钢筋网片。墙阳角处增设放射状钢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
D、屋面板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E、板厚大于120mm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7)住宅工程结构伸缩设置与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纵向长度较长(一般大于40m)的建筑物可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法,或者可在房屋每隔20m左右在板的支座上(分户隔墙下)设缝处理。
(8)现浇板可通过添加适量的外加剂补偿砼收缩。在设计施工图中应注明外加剂种类及添加比例。
(9)当现浇楼板强度等级大于C30时应优先使用高性能砼。
(10)现浇板的裂缝控制,应根据其建筑与结构的特征,采取结构加强与必要时释放应力的设计原则进行处理。
(11)现浇板设计中应进行裂缝控制计算,计算的裂缝宽度可控制在不大于0.2mm。
(12)跨度不均匀的连续板,板负筋长度应根据板负弯矩包络图确定板的负筋。
3、现浇板裂缝的处理措施
对具体工程中已出现的现浇板裂缝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裂缝处理前。根据裂缝现象,应综合分析裂缝性质及发生的原因,并按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裂缝的处理,除应保证结构原有承载力外,尚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
(2)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应首先采取控制房屋沉降的措施,然后再进行裂缝处理。
(3)因荷载而引起的裂缝,应根据《砼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或其他相差规范,通过加大楼板厚度,贴碳纤维或粘钢等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4)对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处理一般应在设计的指导下,参照以下方法处理:
A、表面裂缝。可采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或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帖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B、缝宽小于0.mm3的,可采用灌水泥或化学浆的方法进行裂缝处理。
c、缝宽大于0.3mm的,可采用灌缝结合混凝土加固等措施进行裂缝处理。
(5)对重大结构性裂缝的加固补强处理方案,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经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