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配比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非洲菊新品种“明卉傲阳”组培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方法]以“明卉傲阳”为供试材料,选用泥炭土、蛭石、菇渣、珍珠岩和黄土为育苗基质,研究 10 种不同基质配比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当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黄土=2∶1∶1时,基质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且非洲菊组培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根数、根长、成活率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结论]泥炭土∶珍珠岩∶黄土=2∶1∶1为非洲菊新品种“明卉傲阳”最佳育苗基质配方。
  关键词 非洲菊;基质配方;生长;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6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8-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tions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a new cultivar of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named ‘Minghui Aoyang’. [Method]With the ‘Minghui Aoyang’ as the test material, peat, vermiculite,mushroom residue,perlite, and loes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strate for seedling growth. The effects of 10 different substrate ratios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ere studied.[Result]When the substrate ratio was peat∶perlite∶loess = 2∶2∶1, the substrate had g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leaf length, leaf width, root number, root length and survival rate all showed higher levels.[Conclusion]Peat∶perlite∶loess=2∶2∶1 is an excellent matrix formulation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a new cultivar of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named ‘Minghui Aoyang’.
  Key words Gerbera jamesonii Bolus;Substrate formulations;Growth;Survival rate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又名扶郎花、太陽花、灯盏花等,原产于非洲,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以其花头硕大、颜色丰富多彩颇受喜爱,市场需求量大,是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1]。非洲菊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组织培养、采后生理方面,而关于非洲菊组培苗移栽及基质成分的研究较少。组织快繁技术既能解决非洲菊种苗来源少、品种退化等问题,又能保证种苗的遗传一致性[2]。非洲菊组培苗移栽是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同非洲菊品种的根系对基质透气性和水分要求不同,移栽基质的配比往往决定了组培苗的粗壮程度、长势以及根系的生长情况,因此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直接影响了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和成活率[3-4]。笔者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非洲菊新品种“明卉傲阳”组培苗为材料,探究不同基质配比下非洲菊组培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宜的基质复合配方,提高非洲菊新品种“明卉傲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为非洲菊育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非洲菊新品种“明卉傲阳”组培苗,育苗基质的材料有泥炭土、蛭石、菇渣、珍珠岩和黄土。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9年5月在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非洲菊国家种质资源圃中进行。试验共设计10个处理(表1),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3∶1∶1为对照,各处理分别以72孔穴盘为育苗容器,每个孔穴种植一株非洲菊组培苗,重复3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不同基质复合配方的理化特性参照邱靓等[5]进行测定。其中容重和孔隙度等理化特性指标采用环刀法测定,pH采用高精密酸度计测定,EC值采用电导率仪测定。调查10株非洲菊瓶苗的各个试验处理的性状指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根数、根长,采用卷尺测量;统计成活株数和移栽成活率(移栽成活率=成活的株数/移栽的株数);叶面积参照公式SL=0.5×LL×WL+0.25×WL2。其中,SL、LL、WL分别为表示单片叶面积、单片最大叶长、单片最大叶宽。
  1.4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利用DP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方理化性质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配方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选配的复合基质配方中的T4、T5、T8和T9符合作物栽培理想基质[4]的要求,其余配方都不在理想基质范围内。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空隙方面,各个配方理化性质均在作物栽培理想基质的范围之内(容重:0.1~0.8 g/cm3;总孔隙度:55%~96%;通气空隙:15%~30%)。T1、T2和T10持水孔隙<40%,不满足理想基质的要求。T6和T7的电导率大于理想基质的要求(EC值0.5~3.0 ms/cm),可能与菇渣的EC值偏高,随着菇渣用量的增多,EC值上升有关。T1、T2和T3 pH大于理想基质的要求(pH 5.5~6.5),可能与黄土的比例有关。   2.2 不同基质配方生长指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基质配方的生长指标存在差异。其中株高、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T8表现最好,与其他各个配方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粗以T6表现最好,达0.44 cm,与其他各个配方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2.3 不同基质配方成活率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基质配方成活率存在差异。其中T8配方的根数、根长和移栽成活率均与各个配方存在极显著差异。T1配方的根数、根长、移栽成活率均为组间最小值。
  3 结论与讨论
  无土栽培基质能解决土壤的诸多问题[6],能大大提高种苗成活率。无土栽培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得到了普遍利用[7],利用基质栽培能有效解决非洲菊组培苗移栽过程中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泥炭作为理化性质较好的无土栽培基质,原料主要依靠进口采购,其种植成本越来越高,研究表明通过添加不同的材料来寻找替代品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8-10]。植株生长指标能反映生长势,可以直观表现出不同基质配比对植物的促进效果[11]。非洲菊组培苗移栽是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同非洲菊品种的根系对基质透气性和水分要求不同,移栽基质的配比往往决定了组培苗的粗壮程度、长势以及根系的生长情况。
  该研究选配的各个基质配方中,T1、T2和T10持水孔隙不满足要求;T6和T7的EC值偏高(大于3.0 ms/cm),不满足要求。经过比较分析后发现T4、T5、T8和T9符合作物栽培理想基质的要求。经不同基质配方生长指标和成活率比较分析,T8以泥炭土∶珍珠岩∶黄土=2∶1∶1为非洲菊新品种“明卉傲阳”最佳育苗基质配方。
  参考文献
  [1] 夏朝水.福建主栽非洲菊品种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2] 步洪凤,顾振华.栽培因子对非洲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7):252-255.
  [3] 张雪梅,唐学明.提高组培苗成活率的几个关键环节[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6):27-28.
  [4] 王新颖,李智辉,周广柱,等.不同栽培基质对非洲菊组培幼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6(3):27-29.
  [5] 邱靓,刘向东,蒋辉.移栽基质对白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6(2):27-31.
  [6] 闫永胜,张黎.银川地区不同品种切花月季引种适应性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23-26.
  [7] 张红升,陈萍,张树杰,等.切花百合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J].甘肃农业科技,2018(12):67-70.
  [8] 时振宇,陈健,贾凯,等.不同配比基质对黄瓜、番茄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20,26(1):76-81,90.
  [9] 刘娟,刘凯,张长坤,等.不同比例椰糠替代泥炭栽培基质对夏季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57-59,62.
  [10] 苏飞.椰糠复合基质在番茄无土栽培上应用与推广[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1] 孙洁,刘俊,郁培义,等.不同基质配方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7):45-49.
其他文献
摘要 对农林高校文献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农林高校的基础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领域,以期为农林高校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与建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南京林业大学2009—2018年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所收录文献的数量及被引情况、研究方向、来源出版物、基金资助机构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
期刊
摘要 我国猕猴桃产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隨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各地不断涌出新的经营模式。猕猴桃产业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社会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出现了不同的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对我国猕猴桃产业新的经营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和展望未来的主要经营模式,为猕猴桃产业投资人和经营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产
期刊
摘要 有机物料还田是农林废弃物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在土壤中施加不同有机物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是干旱地区节水保肥、实现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对干旱区不同有机物料的还田现状、还田方式、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性状、作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对秸秆还田方面的研究做了全面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机物料还
期刊
摘要 南非的自然环境和政策条件较适合水产养殖业发展,近年来南非水产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展现出了较高的发展潜力,是非洲主要的渔业生产国家之一。介绍了南非水产养殖现状、主要水产养殖种类、养殖模式以及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等,总结分析了南非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南非;水产养殖;养殖模式;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且稳定经济的盐酸大观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选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水(35∶35∶30),检测波长415 nm,柱温30 ℃,流速1 mL/min,进样量20 μL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研究该条件下检测样品含量的可行性,并与国家兽药典中的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管碟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大观
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快速、精确检测贮藏大米中的霉菌菌落总数,拟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实现无损检测。[方法]采用SG-SNV detrending的方式对原始光谱数据预处理,去除基线散射,平滑光谱曲线;然后分别利用SPA算法和CARS算法选取反映大米霉菌菌落总数特性的特征波长组合,最后采用SVR方法分别在全光谱数据和2种特征光谱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SVR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基于CARS特
期刊
摘要 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 、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根据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将 SPSS 统计软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及实验等方面多方位引入SPSS软件的学习和实践使用,开展应用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本着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应用软件的能力,为提升应用类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水产品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内源性蛋白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改变蛋白质的生物特性,导致蛋白质发生降解,使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从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内源性蛋白酶与蛋白质降解、水产品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机制研究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水产品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当前热门的水产品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防控措施,并且对蛋白质降解防控措施进行展望,以期
期刊
摘要 [目的]山地區地形条件复杂,耕地资源紧缺,耕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多。对山地区耕地利用和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山地区更好地利用与保护耕地。[方法]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对耕地的组成及特征、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结果]永顺县耕地特征为:组成以水田为主,整体坡度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利用特征为: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水田数量减少,旱地数量增加,“非耕化”情况普遍。耕地利用与保护存在
期刊
摘要 以灰树花菌株Gr0001+3为供试菌株,将菌丝长速、长势、原基分化速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筛选优良基质配方和松紧度。结果表明,基质配方为 75%棉籽壳、8% 麦麸、15% 玉米粉、1% 石膏、1% 白糖、含水量在 65%,且使用对折宽度 17 cm 的栽培袋在装料量湿重 880 g /袋、装料高度 16 cm 下菌丝的长速、长势、原基分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灰树花菌丝生长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