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素材,既是教师上课之本,又是学生学习之本,更是各类考试命题之本。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状况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与学习,也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密切相关。因此,教材分析对上好一节课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教材分析呢?接下来,我将以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201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为例,从横向对比、纵向定位和教学建议三大方面对本节课展开分析。
一、横向对比,挖掘共性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结合了北师大版、苏教版与新旧人教版这4版教材进行对比,发现他们有以下两点共性:
1.计算教学情境化
计算其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因此,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对数学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算理教学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怎么算”,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真正掌握算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虽然各个版本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注重算理的教学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突破的内容。
二、纵向定位,明确价值
一节课的纵向分析对于上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告诉你这节课应该“从哪里开始”以及“到哪里应该结束”。我将从全册分析,单元分析以及本节分析三个角度进行本节课的纵向分析。
1.全册分析
笔算乘法是计算的通法。小学阶段与乘法有关的计算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理解“12×3表示的是3个12相加”, 3个12相加的加法竖式是本节课学生学习乘法竖式的重要基础;而12×3的口算乘法借助小棒图让学生明白在计算时可以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来计算,为笔算乘法铺垫了算理。
2.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口算乘法。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材安排了(20×3和12×3两道例题)。先出口算既能为学生学习笔算做好知识铺垫,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笔算的过程中巩固口算。
第二部分是笔算乘法,一共6个例题。先通过本节课的“12×3”学习乘法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竖式的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三个解决问题的集中编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发现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应用意识。
通过这幅心电图,我们清楚地看到这节课在这个单元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口算为笔算做下了铺垫,而不进位竖式又是后面学习所有竖式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这节课对算理或算法理解不透的话,那将很难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后面的例题。
3.本节分析
有了以上的分析之后,再来看本节课的编排。先通过彩笔图的生活情境以及小精灵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第一种方法是加法竖式,加法竖式中的“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等都是对乘法竖式的学习有帮助的。另外加法竖式也是乘法竖式的一个原型,个位上的3个2相加,即是乘法中的3×2;十位上的3个1,表示3个10相加,就是乘法中的10×3。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对乘法竖式的算理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种方法是“我用口算”。通过小朋友说的话“我用口算”来唤起学生在口算乘法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将口算算理迁移到笔算中,让学生逐步体会竖式就是口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形”变而“理”不变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對本节课的设计有一些简单的思考: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将不同的算法展示出来。
3.帮助学生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突破算理的理解。
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备课中的重要环节。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重视并科学做好教材分析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材建设,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那么,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教材分析呢?接下来,我将以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201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为例,从横向对比、纵向定位和教学建议三大方面对本节课展开分析。
一、横向对比,挖掘共性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结合了北师大版、苏教版与新旧人教版这4版教材进行对比,发现他们有以下两点共性:
1.计算教学情境化
计算其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因此,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对数学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算理教学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怎么算”,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真正掌握算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虽然各个版本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注重算理的教学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突破的内容。
二、纵向定位,明确价值
一节课的纵向分析对于上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告诉你这节课应该“从哪里开始”以及“到哪里应该结束”。我将从全册分析,单元分析以及本节分析三个角度进行本节课的纵向分析。
1.全册分析
笔算乘法是计算的通法。小学阶段与乘法有关的计算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理解“12×3表示的是3个12相加”, 3个12相加的加法竖式是本节课学生学习乘法竖式的重要基础;而12×3的口算乘法借助小棒图让学生明白在计算时可以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来计算,为笔算乘法铺垫了算理。
2.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口算乘法。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材安排了(20×3和12×3两道例题)。先出口算既能为学生学习笔算做好知识铺垫,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笔算的过程中巩固口算。
第二部分是笔算乘法,一共6个例题。先通过本节课的“12×3”学习乘法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竖式的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三个解决问题的集中编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发现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应用意识。
通过这幅心电图,我们清楚地看到这节课在这个单元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口算为笔算做下了铺垫,而不进位竖式又是后面学习所有竖式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这节课对算理或算法理解不透的话,那将很难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后面的例题。
3.本节分析
有了以上的分析之后,再来看本节课的编排。先通过彩笔图的生活情境以及小精灵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第一种方法是加法竖式,加法竖式中的“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等都是对乘法竖式的学习有帮助的。另外加法竖式也是乘法竖式的一个原型,个位上的3个2相加,即是乘法中的3×2;十位上的3个1,表示3个10相加,就是乘法中的10×3。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对乘法竖式的算理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种方法是“我用口算”。通过小朋友说的话“我用口算”来唤起学生在口算乘法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将口算算理迁移到笔算中,让学生逐步体会竖式就是口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形”变而“理”不变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對本节课的设计有一些简单的思考: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将不同的算法展示出来。
3.帮助学生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突破算理的理解。
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备课中的重要环节。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重视并科学做好教材分析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材建设,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