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增强企业凝聚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问题,也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措施与途径比较多,而厂务公开正是增强企业凝聚力诸多措施中最有效的途径之
关键词:厂务公开 增强 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厂务公开就是企业通过一定的载体,把企业的公务实事求是地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它是推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具有群众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对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调动干部和工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吸引力。职工群众是推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企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只有职工群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才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进一步增强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向心力。而企业通过公开厂务,让职工群众知厂情、议厂事、参厂政,不仅是企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和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是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国有企业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企业的主人。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职工群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职工知企情是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职工没有知情权,就没有参与权和管理权,更谈不上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依靠职工办企业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厂务公开的积极作用就在于通过公开厂情,保障职工对企业公务所享有的知情权,为广大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条件,也能够使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和落实,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从而形成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
三是有利于释疑解惑,明辨是非,凝聚人心。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把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职工十分关注和关心的“热点”与“敏感点”及易于引发的矛盾问题,如:企业长远规划、近期工作思路、企业经营状况、利益分配情况等问题,向职工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交底,可以使职工群众认清企业目前的形势、看到优势和希望,增强信心;也可以消除职工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避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胡乱猜疑”的现象发生,稳定人心,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有利于稳定情绪,化解矛盾,增强向心力。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企业内部固有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来。而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把企业的公务向职工群众公开,听取和采纳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赢得职工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地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消除职工群众的不满情绪和偏激思想,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并且能够把干部的行为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行为,促使各级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奉公守法,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消除干群之间的隔阂,提高职工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从而调动干部与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如何公开厂务,才能使厂务公开达到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厂务公开。
1、搞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职工深刻认识厂务公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厂务公开,并积极参与企业公开厂务过程之中。积极领导要克服“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必要公开”等思想与心理,自觉地把厂务公开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摆上日程,切实抓好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以工会为主、其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职工群众普遍参与的厂务公开工作运行机构,全面负责厂务公开的具体工作,做到从公开事项的范围、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信息反馈、监督检查等都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保证厂务公开不流于形式、真实可信,切实收到理想的效果。
3、选准载体。要在突出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厂务公开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公开形式。诸如:通过召开厂情发布会、民主议事会和厂务公开栏等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便于参与的形式,加大厂务公开的力度,力求公开形式多样化,保证厂务公开不走样,切实增强其效果。
4、规范运作程序。厂务公开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能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企业必须按照公开的项目和职工关心的程度,制定完备的公开程序,对公开的方式方法、公开的时间、公开事项的审核、公开结果的反馈,以及考核检查措施和奖惩机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以企业内部的“小立法”形式予以确定,保证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公开只是企业公开厂务过程中的“头道工序”。企业公开厂务不仅要在公开措施上下功夫,搞好“过程”监督,更重要的是在公开后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广开言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该让广大职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真心实意、虚心地听取和接受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决不能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做到兼听则明。否则,就会挫伤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削弱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与敬业意识,造成职工队伍人心涣散,降低企业凝聚力。
二是要答疑解难。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职工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要本着客观、公正、全面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对企业、对职工、对个人负责的态度,开诚布公、耐心细致地向职工讲清原委,解开职工心中的疙瘩,理顺职工的情绪,切不可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它,用不着边际的解释、漫不经心的态度来敷衍职工,更不能搞“暗箱”操作来欺骗职工。如果那样,容易引起职工的“反感”,导致不满情绪滋长,加重企业内部矛盾,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吸引力也会严重削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会愈加困难。
三是要认真整改。对于职工提出的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不管是涉及企业全局的、事关职工个人的,还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都有必须区别不同情况,认真对待。条件成熟、许可的,能整改的应该立即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向职工说明不能及时整改的原因,以求得职工的理解。千万不能开“空头支票”,只公开不整改,或者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公开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开后依然如故。
参考文献
[1]徐晓权:《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与管理模式分析(下)》,《航天工业管理》,2007年10期
[2]常忠蛟:《试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山东电力技术》,2005年02期
[3]杨晓明 周栩:《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赵刚 淳于良雯:《EPC模式下建筑工程总承包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4期
关键词:厂务公开 增强 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厂务公开就是企业通过一定的载体,把企业的公务实事求是地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它是推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具有群众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对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调动干部和工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吸引力。职工群众是推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企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只有职工群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才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进一步增强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向心力。而企业通过公开厂务,让职工群众知厂情、议厂事、参厂政,不仅是企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和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是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国有企业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企业的主人。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职工群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职工知企情是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职工没有知情权,就没有参与权和管理权,更谈不上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依靠职工办企业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厂务公开的积极作用就在于通过公开厂情,保障职工对企业公务所享有的知情权,为广大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条件,也能够使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和落实,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从而形成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
三是有利于释疑解惑,明辨是非,凝聚人心。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把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职工十分关注和关心的“热点”与“敏感点”及易于引发的矛盾问题,如:企业长远规划、近期工作思路、企业经营状况、利益分配情况等问题,向职工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交底,可以使职工群众认清企业目前的形势、看到优势和希望,增强信心;也可以消除职工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避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胡乱猜疑”的现象发生,稳定人心,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有利于稳定情绪,化解矛盾,增强向心力。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企业内部固有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来。而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把企业的公务向职工群众公开,听取和采纳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赢得职工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地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消除职工群众的不满情绪和偏激思想,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并且能够把干部的行为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行为,促使各级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奉公守法,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消除干群之间的隔阂,提高职工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从而调动干部与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如何公开厂务,才能使厂务公开达到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厂务公开。
1、搞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职工深刻认识厂务公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厂务公开,并积极参与企业公开厂务过程之中。积极领导要克服“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必要公开”等思想与心理,自觉地把厂务公开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摆上日程,切实抓好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以工会为主、其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职工群众普遍参与的厂务公开工作运行机构,全面负责厂务公开的具体工作,做到从公开事项的范围、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信息反馈、监督检查等都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保证厂务公开不流于形式、真实可信,切实收到理想的效果。
3、选准载体。要在突出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厂务公开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公开形式。诸如:通过召开厂情发布会、民主议事会和厂务公开栏等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便于参与的形式,加大厂务公开的力度,力求公开形式多样化,保证厂务公开不走样,切实增强其效果。
4、规范运作程序。厂务公开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能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企业必须按照公开的项目和职工关心的程度,制定完备的公开程序,对公开的方式方法、公开的时间、公开事项的审核、公开结果的反馈,以及考核检查措施和奖惩机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以企业内部的“小立法”形式予以确定,保证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公开只是企业公开厂务过程中的“头道工序”。企业公开厂务不仅要在公开措施上下功夫,搞好“过程”监督,更重要的是在公开后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广开言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该让广大职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真心实意、虚心地听取和接受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决不能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做到兼听则明。否则,就会挫伤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削弱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与敬业意识,造成职工队伍人心涣散,降低企业凝聚力。
二是要答疑解难。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职工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要本着客观、公正、全面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对企业、对职工、对个人负责的态度,开诚布公、耐心细致地向职工讲清原委,解开职工心中的疙瘩,理顺职工的情绪,切不可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它,用不着边际的解释、漫不经心的态度来敷衍职工,更不能搞“暗箱”操作来欺骗职工。如果那样,容易引起职工的“反感”,导致不满情绪滋长,加重企业内部矛盾,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吸引力也会严重削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会愈加困难。
三是要认真整改。对于职工提出的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不管是涉及企业全局的、事关职工个人的,还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都有必须区别不同情况,认真对待。条件成熟、许可的,能整改的应该立即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向职工说明不能及时整改的原因,以求得职工的理解。千万不能开“空头支票”,只公开不整改,或者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公开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开后依然如故。
参考文献
[1]徐晓权:《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与管理模式分析(下)》,《航天工业管理》,2007年10期
[2]常忠蛟:《试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山东电力技术》,2005年02期
[3]杨晓明 周栩:《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赵刚 淳于良雯:《EPC模式下建筑工程总承包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