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遂诞生了票号。从道光初年的日升昌到光绪年间400多家的票号,中国票号在短短9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辛亥革命后票号很快便销声匿迹。
那么昌盛一时的票号缘何忽然消亡呢?通过对票号的起源、运作模式以及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我得出了四点原因:自身体质的固有弊端、个人主义作怪、清政府的金融政策导向、外国银行的冲击。应该说,内外交困使得中国票号就此走向消亡。
关键词:中国票号业 起源 消亡 日升昌
中国票号起源于清道光初年,到光绪年间便有400多家票号,短短90年的时间中国票号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张着,从最初的山西到后来遍布全国,乃至辐射至朝鲜、日本等国,是什么使得中国票号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然而,辛亥革命以来,票号却遭受了重创,至民国初年,票号很快便走向消亡。又是什么导致昌盛一时的中国票号忽然消亡呢?接下来我将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古代票号的起源及其作用
票号即票庄、汇兑庄,主要办理国内外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是为适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以前用起镖运送现银的办法,费时误事,开支大,不安全。
中国古代票号起源于清道光初年,据史料记载是由山西西裕成颜料庄转型而来,本着“金能生金”的最初想法,当时它的掌柜雷履泰首创了票号这一形式,从此中国的票号迎来了大发展,祁县大盛川、三晋源、大德通、大德恒等等陆续登场。到光绪前期,票号的总号、分号已达400多家。然而,辛亥革命后,票号进入尾声。民国初期,票号陆续倒闭,1921年仅存五家,平遥日升昌1923年歇业,祁县大盛川1929年歇业,三晋源1934年歇业,大德通、大德恒1932年后改银号。
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其收入主要来源,原是汇水和银两平色的换算盈余;后来,存放款利率上的差额和代办捐官、谋缺等活动也成为重要利源。它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票商也曾资助民族资本,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助产婆”。
二、日升昌——汇通天下
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道光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
自成立后,日升昌营业繁荣,业务发展迅速,到道光三十年(1850)已在北京、苏州、扬州、重庆、三原、开封、广州、汉口、常德、南昌、西安、长沙、成都、清江浦(在江苏)、济南、张家口、天津、河口(在江西)18个城镇建立了分号,到光绪十二年(1886)后又陆续在沙市、上海、杭州、湘潭、桂林五城镇增设五个分号。“汇通天下”的牌匾极好地昭示了日升昌在当时的实力与规模。
时至今日,人们提到晋商时,首先想到的仍是山西票号业。但公元1914年农历九月,在中国金融界活跃了90余年的山西票号“日升昌”轰然倒闭,它的衰败既是当时时局动荡的结果,也是其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
三、昌盛一时的票号缘何骤然消亡?
从清道光初年到光绪年间,短短90年的时间中国便有400多家票号,从最初的山西到后来遍布全国,乃至辐射至朝鲜、日本等国,票号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张着。然而,辛亥革命以来,票号却遭受了重创,至民国初年,很快便走向消亡。
那么昌盛一时的票号缘何忽然消亡呢?通过对票号的起源、运作模式以及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了四点原因:
(一)体制固有的弊端——顾客群体狭隘
中国票号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只针对大商人、钱庄、朝廷,如对商号钱庄存放款、对近代工业发放贷款、汇兑京银,尤其是日升昌,在它发展后期,业务过多的集中在为清政府汇兑京银、割付赔款。由于所面向的客户群体过于狭隘,这样一来既不能有效地深入民间群众打稳根基,又易造成挤兑风波,同时一旦贷款人倒闭,将给票号带来致命的打击。日升昌大部分现银均借与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倒台,而新的民国政府不承认这些债务,日升昌的存款被提,放款一时无法收回,周转困难,因此走向了衰亡。
(二)清政府的金融政策导向
票号在发展初期往往是凭借着经营人的名声和商铺的品牌招揽业务,注册资金很少,且古代商人没有提取盈余公积的制度,所获盈利一般都就地平分,本身的资金规模始终不变。如日升昌成立时只有30万两白银,它所承兑的业务涉及金额却高达千万两,一旦票号的名声减损或实有资金曝光,势必会造成客户流失和大肆的存款挤兑。
光绪年间,清政府推行现代银行政策,将票号划归银行,要求票号实行资本注册制,如此以来票号的实有资金被曝光,现有的存户担心自己的现银不能收回,纷纷到票号提取现银,造成了恶劣的挤兑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票号,不仅使得票号失去了现银,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顾客的信任。
(三)狭隘的眼光——个人主义作怪
在当时来看,中国有日升昌、祁县大盛川、三晋源、大德通、大德恒等众多票号,联合起来实力不容小觑。然而固有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使得各大票号的掌门人各怀私心,不能同舟共济。当时票号界整体存在着一种态度差异,即中下层分号经理普遍支持合组银行,而上层经理却持反对意见,老号总经理和股东们的反对成为了第一次合组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狭隘的眼光和个人主义观念导致了票号最终没能合组银行而是依次倒闭。
(四)外国银行的冲击
1910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特别是大银行都是以外国资本为后盾。以汇丰银行为首的众多外来银行,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中国票号,同时它们利用与清政府的利益勾结逐渐掌控了当时中国大部分的金融业务,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洋币外钞,票号很快就衰落了。
以日升昌为代表的中国票号业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当年面向市场、诚信经营的理念和权责分明、有效监管的内部运营机制,在中国商业文明史上还是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对当今中国企业的治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山西票庄起源太谷说[N].山西经济日报,20100522期
[2]王夷典.日升昌票号[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1
[3]中国改革(综合版).《山西票号缘何走向消亡》2007-05
[4]张正明.晋商兴衰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07
那么昌盛一时的票号缘何忽然消亡呢?通过对票号的起源、运作模式以及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我得出了四点原因:自身体质的固有弊端、个人主义作怪、清政府的金融政策导向、外国银行的冲击。应该说,内外交困使得中国票号就此走向消亡。
关键词:中国票号业 起源 消亡 日升昌
中国票号起源于清道光初年,到光绪年间便有400多家票号,短短90年的时间中国票号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张着,从最初的山西到后来遍布全国,乃至辐射至朝鲜、日本等国,是什么使得中国票号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然而,辛亥革命以来,票号却遭受了重创,至民国初年,票号很快便走向消亡。又是什么导致昌盛一时的中国票号忽然消亡呢?接下来我将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古代票号的起源及其作用
票号即票庄、汇兑庄,主要办理国内外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是为适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以前用起镖运送现银的办法,费时误事,开支大,不安全。
中国古代票号起源于清道光初年,据史料记载是由山西西裕成颜料庄转型而来,本着“金能生金”的最初想法,当时它的掌柜雷履泰首创了票号这一形式,从此中国的票号迎来了大发展,祁县大盛川、三晋源、大德通、大德恒等等陆续登场。到光绪前期,票号的总号、分号已达400多家。然而,辛亥革命后,票号进入尾声。民国初期,票号陆续倒闭,1921年仅存五家,平遥日升昌1923年歇业,祁县大盛川1929年歇业,三晋源1934年歇业,大德通、大德恒1932年后改银号。
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其收入主要来源,原是汇水和银两平色的换算盈余;后来,存放款利率上的差额和代办捐官、谋缺等活动也成为重要利源。它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票商也曾资助民族资本,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助产婆”。
二、日升昌——汇通天下
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道光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
自成立后,日升昌营业繁荣,业务发展迅速,到道光三十年(1850)已在北京、苏州、扬州、重庆、三原、开封、广州、汉口、常德、南昌、西安、长沙、成都、清江浦(在江苏)、济南、张家口、天津、河口(在江西)18个城镇建立了分号,到光绪十二年(1886)后又陆续在沙市、上海、杭州、湘潭、桂林五城镇增设五个分号。“汇通天下”的牌匾极好地昭示了日升昌在当时的实力与规模。
时至今日,人们提到晋商时,首先想到的仍是山西票号业。但公元1914年农历九月,在中国金融界活跃了90余年的山西票号“日升昌”轰然倒闭,它的衰败既是当时时局动荡的结果,也是其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
三、昌盛一时的票号缘何骤然消亡?
从清道光初年到光绪年间,短短90年的时间中国便有400多家票号,从最初的山西到后来遍布全国,乃至辐射至朝鲜、日本等国,票号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张着。然而,辛亥革命以来,票号却遭受了重创,至民国初年,很快便走向消亡。
那么昌盛一时的票号缘何忽然消亡呢?通过对票号的起源、运作模式以及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了四点原因:
(一)体制固有的弊端——顾客群体狭隘
中国票号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只针对大商人、钱庄、朝廷,如对商号钱庄存放款、对近代工业发放贷款、汇兑京银,尤其是日升昌,在它发展后期,业务过多的集中在为清政府汇兑京银、割付赔款。由于所面向的客户群体过于狭隘,这样一来既不能有效地深入民间群众打稳根基,又易造成挤兑风波,同时一旦贷款人倒闭,将给票号带来致命的打击。日升昌大部分现银均借与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倒台,而新的民国政府不承认这些债务,日升昌的存款被提,放款一时无法收回,周转困难,因此走向了衰亡。
(二)清政府的金融政策导向
票号在发展初期往往是凭借着经营人的名声和商铺的品牌招揽业务,注册资金很少,且古代商人没有提取盈余公积的制度,所获盈利一般都就地平分,本身的资金规模始终不变。如日升昌成立时只有30万两白银,它所承兑的业务涉及金额却高达千万两,一旦票号的名声减损或实有资金曝光,势必会造成客户流失和大肆的存款挤兑。
光绪年间,清政府推行现代银行政策,将票号划归银行,要求票号实行资本注册制,如此以来票号的实有资金被曝光,现有的存户担心自己的现银不能收回,纷纷到票号提取现银,造成了恶劣的挤兑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票号,不仅使得票号失去了现银,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顾客的信任。
(三)狭隘的眼光——个人主义作怪
在当时来看,中国有日升昌、祁县大盛川、三晋源、大德通、大德恒等众多票号,联合起来实力不容小觑。然而固有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使得各大票号的掌门人各怀私心,不能同舟共济。当时票号界整体存在着一种态度差异,即中下层分号经理普遍支持合组银行,而上层经理却持反对意见,老号总经理和股东们的反对成为了第一次合组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狭隘的眼光和个人主义观念导致了票号最终没能合组银行而是依次倒闭。
(四)外国银行的冲击
1910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特别是大银行都是以外国资本为后盾。以汇丰银行为首的众多外来银行,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中国票号,同时它们利用与清政府的利益勾结逐渐掌控了当时中国大部分的金融业务,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洋币外钞,票号很快就衰落了。
以日升昌为代表的中国票号业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当年面向市场、诚信经营的理念和权责分明、有效监管的内部运营机制,在中国商业文明史上还是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对当今中国企业的治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山西票庄起源太谷说[N].山西经济日报,20100522期
[2]王夷典.日升昌票号[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1
[3]中国改革(综合版).《山西票号缘何走向消亡》2007-05
[4]张正明.晋商兴衰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