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医养生讲求的是循序渐进,养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重视,并做到“按时”养生。 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可以得到调整平衡。 按时锻炼 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养生讲求的是循序渐进,养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重视,并做到“按时”养生。
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可以得到调整平衡。
按时锻炼
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即青壮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不锻炼、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有关。所以,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三八线”——生命回归土地的地方,坟地。 一位老人,用颤抖的双手点着纸钱,哽咽说:“老头子,你走了10多年了,人们没有忘记你。这么些年,组织上对我很好,你不要挂念……” 老人叫张秀英,逝者是她的丈夫,叫黎加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每每提及丈夫,张秀英的眼泪都会止不住地流下来。 1949年,时年16岁的张秀英在家人的包办下,在老家甘肃张掖嫁给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制度建设作为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实现养老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镇江市60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达53.5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7%,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8.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5%,老年人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
湘潭县乌石镇坝湾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山路在苍翠山峦间延伸。氤氲雨雾中,座座村舍院落如棋子般散布,愈显僻静。 在两山夹峙的坝湾村友助组,有一条宽约两米、长近四五里的沙石路,蜿蜒通向后山。山路尽头,是一个水池和几垄青翠的白菜和新栽的柏树幼苗。再上十余级水泥台阶,这里离山顶已只有二三十米距离,坡势虽缓,仍十分陡峭。 一个人工修筑的洞穴筑在山顶,徐文义就生活在这里。洞口有门有窗,门前堆着日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默默地在平凡而平淡的教学岗位上耕耘了十三年。农村基础教育道路上,留下了她青春的汗水和不凡的业绩。 她就是宁德市蕉城区赤溪中心小学教师杨晖艳。 青春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年华,将十三年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农村教育,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它需要一种情怀,一份坚持。对于年轻教师杨晖艳来说,十三年的农村教育生涯,虽然艰辛寡淡,但却坚实无悔。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杨晖艳一样扎根农村教育
先走1万米,再来50个俯卧撑,然后去单杠上做几个引体向上……这位一板一眼锻炼的老太名叫李雅君,今年已经91岁高龄。 更令人叫绝的是,老人无须热身,就能直接完成抬腿过头、平地劈叉180°这些动作。 40年来风雨无阻的锻炼,让李雅君成了劳动公园的名人,大家纷纷向她打听健康的秘诀。 抬腿下叉毫不费力 见到被大家称为“能劈叉的老太太”李雅君老人时,今年91岁的她刚刚走完一万米,来到树林中准备锻炼。
加利米安老爹和老伴谈他们的青年时代,对遥远过去的回忆使他们激动不已,于是他们决定像年轻时做的那样,定了个到河边约会的日子。 届时,老爹采集了鲜花,来到了河边等待,而老太太却觉得叫人看见太难为情。加利米安老爹空等一场,只有回家,他看到了老伴盖着羊皮袄躺在床上。 老爹嚷起来了:“你怎么敢失约呢?” 老太太把脸埋在枕头里,羞怯地说:“妈妈不让我去。”
叶退花残草泛黄, 凉风吹来,路人着厚装。 喜鹊登枝欢声唱, 盛赞足下果实香。 火红高粱笑脸扬, 一望无际,稻谷闪金光。 又遇丰年备藏忙, 只待来日粮满仓。 春有花, 秋有果, 仲秋枝叶黄。 秋雨落, 冷风袭, 初冬变凄凉。 潜其心, 观之理, 看淡事沧桑。 筑心智, 修正觉, 内心安无恙。
众所周知,邓小平爱抽烟,他与斯大林、毛泽东、丘吉尔,得到了“天下四大瘾君子”的雅号,与此同时,他们四人却又都是有名的寿星。听说到了一九八八年底,医生一再建议邓小平少抽甚至不抽烟,因此,他抽烟便受到其小女儿萧榕的严格约束。 抽烟被“管制” 一九八九年二月初,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来华访问,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五月访华做准备。四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上海虹桥宾馆会见他之前,中国外长钱
两个人相互吹嘘自己国家的桥高。 一个人说:“在我们国家的那座桥上,一个人如果想跳河自杀,他得10分钟后才能落水淹死。” “这算什么。”另一个说,“在我们国家的那座桥上,如果一个人想跳下去自杀,你猜他是怎么死的……他是在下落的过程中饿死的!”
新塍镇富园村年过七旬的村民袁水根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怎么看都像是个地道的农民。他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一本泛黄破了页的1971年8月号《人民画报》揭开了谜底:上世纪70年代,这位原嘉兴县高照公社的农民是闻名全国的红人。 “泥腿子”曾造出插秧机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能看懂机械图纸,并造出一台插秧机,这事听上去够悬乎。然而在那个年代,他用土办法创造出了新型高效插秧机。经《浙江日报》连续报道、《人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