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要求——掌握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本文从提高思想认识、培養教师信息素养、为学生塑造信息环境及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四个方面展开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环境;翻转课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also presents a new requirement-to grasp the ability to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obtain information and us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 to cultivat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to mad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mold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libraries fou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lipped classroom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要求——掌握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承担培育任务的院校,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长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应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竭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是美国人波尔于1974年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具体地说,信息素养应包括:(1)信息意识素质,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映。它表现在对信息的科学,正确的认识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2)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以及信息组织、加工、分析的能力。(3)信息道德素质,即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
发展到今天,对它最广泛的解释:作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是具有一种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能力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信息意识薄弱
提到信息,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打游戏、发微博,淘宝等等快速浏览网页。感性地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会简单地操作计算机和图书资料借阅。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对学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及时、主动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缺乏使信息蜕变为知识的能力。对网络聊天、网传信息缺乏信息安全意识,缺乏甄别能力;而教师往往采取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演示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互动。利用网络为学生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实践脱节
高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技术”及“文献检索课”三门课程。信息素养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然而大多数院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各行其是,缺乏统一协调,使学生忽视信息素养课程的重要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课程大多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讲授轻思考,重理论轻应用,与专业课严重脱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听取枯燥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与专业知识对接的能力,不能够全面快速地获取相关资料,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信息、跟踪专业发展方向。信息素养理论学习与学科专业实践严重脱节,这些现象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院校领导者要从思想上重视,清醒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对信息化科技人才的需求,从而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使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借鉴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成果:教学场所配备无线网络的支持,构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电子媒体齐全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以外都必须修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信息技术原则和应用,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建立一支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授课内容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整理、分析。在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恰当的信息技术,适当地调整教学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整合和分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博客总结教学成败的经验,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看教学视频,从中借鉴学习优秀视频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强化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从各方面增强信息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3.适当实施“翻转课堂”,为学生塑造信息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爱上网的心理特点,大胆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学生塑造信息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以及评价、诊断两个辅助教学环节。课前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观看微视频等形式查资料、找问题,就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对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重点答疑来完成。对于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内容,教师精心设置测试题目,及时穿插问题回答与测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教会学生使用互动式数字化教学即时反馈系统来回答问题;课后还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化网络的兴趣引导其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拓展,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始终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更使学生处于一种信息化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善的信息加工设备以及良好的网络环境。馆员则有着过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他们能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导航员和指导员。因此图书馆是院校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新生教育阶段,通过开设“如何利用图书馆”、“信息时代与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等讲座,引导学生树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成败战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赛,征文等活动,指导他们围绕活动主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搜索信息并认真组织整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方面的信息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繁多杂乱,要在不同信息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课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图书馆可以依托课程需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各种网络;如何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如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信息检索、采集、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漫画、微视频等作品征集,他们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也会采用视频,远程等丰富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来检索、分析、组织和利用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总结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統工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院校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对学生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使其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促进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1.
[2]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04.
作者简介:王志丽;理学硕士,讲师。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环境;翻转课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also presents a new requirement-to grasp the ability to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obtain information and us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 to cultivat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to mad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mold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libraries fou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lipped classroom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要求——掌握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承担培育任务的院校,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长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应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竭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是美国人波尔于1974年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具体地说,信息素养应包括:(1)信息意识素质,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映。它表现在对信息的科学,正确的认识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2)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以及信息组织、加工、分析的能力。(3)信息道德素质,即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
发展到今天,对它最广泛的解释:作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是具有一种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能力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信息意识薄弱
提到信息,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打游戏、发微博,淘宝等等快速浏览网页。感性地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会简单地操作计算机和图书资料借阅。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对学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及时、主动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缺乏使信息蜕变为知识的能力。对网络聊天、网传信息缺乏信息安全意识,缺乏甄别能力;而教师往往采取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演示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互动。利用网络为学生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实践脱节
高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技术”及“文献检索课”三门课程。信息素养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然而大多数院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各行其是,缺乏统一协调,使学生忽视信息素养课程的重要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课程大多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讲授轻思考,重理论轻应用,与专业课严重脱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听取枯燥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与专业知识对接的能力,不能够全面快速地获取相关资料,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信息、跟踪专业发展方向。信息素养理论学习与学科专业实践严重脱节,这些现象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院校领导者要从思想上重视,清醒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对信息化科技人才的需求,从而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使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借鉴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成果:教学场所配备无线网络的支持,构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电子媒体齐全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以外都必须修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信息技术原则和应用,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建立一支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授课内容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整理、分析。在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恰当的信息技术,适当地调整教学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整合和分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博客总结教学成败的经验,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看教学视频,从中借鉴学习优秀视频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强化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从各方面增强信息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3.适当实施“翻转课堂”,为学生塑造信息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爱上网的心理特点,大胆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学生塑造信息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以及评价、诊断两个辅助教学环节。课前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观看微视频等形式查资料、找问题,就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对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重点答疑来完成。对于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内容,教师精心设置测试题目,及时穿插问题回答与测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教会学生使用互动式数字化教学即时反馈系统来回答问题;课后还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化网络的兴趣引导其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拓展,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始终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更使学生处于一种信息化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善的信息加工设备以及良好的网络环境。馆员则有着过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他们能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导航员和指导员。因此图书馆是院校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新生教育阶段,通过开设“如何利用图书馆”、“信息时代与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等讲座,引导学生树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成败战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赛,征文等活动,指导他们围绕活动主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搜索信息并认真组织整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方面的信息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繁多杂乱,要在不同信息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课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图书馆可以依托课程需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各种网络;如何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如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信息检索、采集、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漫画、微视频等作品征集,他们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也会采用视频,远程等丰富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来检索、分析、组织和利用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总结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統工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院校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对学生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使其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促进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1.
[2]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04.
作者简介:王志丽;理学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