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上个世纪70年代,十来岁的我寄居小村乌金沟。每每春季到来之际,我总要和村里的小伙伴儿们拿着专门用来剜野菜的小铲子,挎上筐去田野里剜野菜。不用多大工夫,苣荬菜、小根蒜、婆婆丁之类的野菜便会盈满筐。回到家还会得到犒赏:一碗低甜度的白糖水或是摊得薄薄的鸡蛋饼。
这挖野菜可是有说道。比如挖苣荬菜,由于野外土壤松软,所以就用特制的小铲连根剜出,稍一抖动根上的土便脱落,这样上桌的苣荬菜叶青根白,既好看又爽口。再比如挖小根蒜,要挑出叶茎粗些的挖,蘸酱或盐水腌吃均宜。
洗得干干净净的野菜,蘸着枣红色的农家酱,就着金黄的玉米饼子或是高粱米水饭咀嚼起来颇为爽口,对久居乡下的我而言,野菜這种吃法无论怎样爽口,都比不过城里人吃的大米白面。我真真切切清楚自己的感受:野菜最初吃起来的淡淡苦涩,久食便会累积成满嘴浓重的苦。
人说美味不可多得,我则说野菜不可多食。
贰
真正令我对苣荬菜刮目相看的是我成年参加工作后。那回是在沈阳一家高档酒店里。席间,海参、鲍鱼、野生对虾等都端了上来。但在推杯换盏之间,谁也没留意苣荬菜是何时登桌的。
苣荬菜那茵绿叶片,在众多的荤腥之间显得卓尔不群,轻轻咀嚼,牙齿间会迸出隐隐的脆响。叶片的截面涌出的洁白液汁含着一丝淡淡的苦涩,而这苦涩中又夹杂着幽幽的清香,令整日囫囵于鸡鸭鱼肉间的味蕾不觉为之一振。
苣荬菜被称之为野菜。野者,自然有着不受约束的野性与狂放。所谓爽口,我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养尊处优的味蕾如同豪宅里的贵妇,整日为奢靡之气笼罩。偶启窗扉,不期倏然有一股来自田野的清风席卷而至,并顷刻盈满室内,于是便引发了久违的亢奋。
叁
从旷野来到都市的豪华酒店里,苣荬菜着实走过了不短的路程。我一时间深陷混淆不清的困惑:回归的是苣荬菜还是我们这些饕餮吃客?如果是苣荬菜,那么这种遍布春季田野里可供食用的草本植物与美味珍馐为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如果是我们,那么身处繁华的都市在遍食珍馐之后又开始垂涎野菜,这其中又昭示着什么呢?
肆
某年春季,我到辽西某山区采访。就在走过一段山野荒路的时候,我蓦然看见大片大片的苣荬菜、婆婆丁,盛开着的细碎黄花在田野里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招摇,遥望过去,犹如一大匹金黄色的锦缎在起伏抖动。
我信手摘了片早已经过了最佳食用期的苣荬菜叶片,放在嘴里轻轻地咀嚼,那种既稔熟又有几分陌生的淡淡苦涩顿时盈满了口腔。这味道与我少时在乌金沟村吃的苣荬菜并无二致,有真可谓天下苣荬菜一般苦啊!
中午时分,接受了乡里的款待。席间,朴实的村主任指着一盘野菜对我说,我猜你们省城的人会喜欢吃的,我叫人特意挑嫩的采来的。桌上没有生猛海鲜,但却不乏本地的笨猪肉笨鸡之类。我惊奇地发现:吃过野菜后,那些笨猪肉笨鸡肉等荤菜竟也压抑不住野菜的苦涩,足见此间野菜性之“野”。
据说,由于野菜在酒店里倍受食客青睐,所以一些颇具市场意识的商家开始在近郊的塑料大棚里种植野菜。但我以为,野菜之所以被称之为野菜,是因为它来自大自然,来自于旷野土壤的滋养,来自户外阳光雨露的沐浴。由是,我不知道由人工种植的野菜还该不该称之为野菜。
上个世纪70年代,十来岁的我寄居小村乌金沟。每每春季到来之际,我总要和村里的小伙伴儿们拿着专门用来剜野菜的小铲子,挎上筐去田野里剜野菜。不用多大工夫,苣荬菜、小根蒜、婆婆丁之类的野菜便会盈满筐。回到家还会得到犒赏:一碗低甜度的白糖水或是摊得薄薄的鸡蛋饼。
这挖野菜可是有说道。比如挖苣荬菜,由于野外土壤松软,所以就用特制的小铲连根剜出,稍一抖动根上的土便脱落,这样上桌的苣荬菜叶青根白,既好看又爽口。再比如挖小根蒜,要挑出叶茎粗些的挖,蘸酱或盐水腌吃均宜。
洗得干干净净的野菜,蘸着枣红色的农家酱,就着金黄的玉米饼子或是高粱米水饭咀嚼起来颇为爽口,对久居乡下的我而言,野菜這种吃法无论怎样爽口,都比不过城里人吃的大米白面。我真真切切清楚自己的感受:野菜最初吃起来的淡淡苦涩,久食便会累积成满嘴浓重的苦。
人说美味不可多得,我则说野菜不可多食。
贰
真正令我对苣荬菜刮目相看的是我成年参加工作后。那回是在沈阳一家高档酒店里。席间,海参、鲍鱼、野生对虾等都端了上来。但在推杯换盏之间,谁也没留意苣荬菜是何时登桌的。
苣荬菜那茵绿叶片,在众多的荤腥之间显得卓尔不群,轻轻咀嚼,牙齿间会迸出隐隐的脆响。叶片的截面涌出的洁白液汁含着一丝淡淡的苦涩,而这苦涩中又夹杂着幽幽的清香,令整日囫囵于鸡鸭鱼肉间的味蕾不觉为之一振。
苣荬菜被称之为野菜。野者,自然有着不受约束的野性与狂放。所谓爽口,我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养尊处优的味蕾如同豪宅里的贵妇,整日为奢靡之气笼罩。偶启窗扉,不期倏然有一股来自田野的清风席卷而至,并顷刻盈满室内,于是便引发了久违的亢奋。
叁
从旷野来到都市的豪华酒店里,苣荬菜着实走过了不短的路程。我一时间深陷混淆不清的困惑:回归的是苣荬菜还是我们这些饕餮吃客?如果是苣荬菜,那么这种遍布春季田野里可供食用的草本植物与美味珍馐为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如果是我们,那么身处繁华的都市在遍食珍馐之后又开始垂涎野菜,这其中又昭示着什么呢?
肆
某年春季,我到辽西某山区采访。就在走过一段山野荒路的时候,我蓦然看见大片大片的苣荬菜、婆婆丁,盛开着的细碎黄花在田野里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招摇,遥望过去,犹如一大匹金黄色的锦缎在起伏抖动。
我信手摘了片早已经过了最佳食用期的苣荬菜叶片,放在嘴里轻轻地咀嚼,那种既稔熟又有几分陌生的淡淡苦涩顿时盈满了口腔。这味道与我少时在乌金沟村吃的苣荬菜并无二致,有真可谓天下苣荬菜一般苦啊!
中午时分,接受了乡里的款待。席间,朴实的村主任指着一盘野菜对我说,我猜你们省城的人会喜欢吃的,我叫人特意挑嫩的采来的。桌上没有生猛海鲜,但却不乏本地的笨猪肉笨鸡之类。我惊奇地发现:吃过野菜后,那些笨猪肉笨鸡肉等荤菜竟也压抑不住野菜的苦涩,足见此间野菜性之“野”。
据说,由于野菜在酒店里倍受食客青睐,所以一些颇具市场意识的商家开始在近郊的塑料大棚里种植野菜。但我以为,野菜之所以被称之为野菜,是因为它来自大自然,来自于旷野土壤的滋养,来自户外阳光雨露的沐浴。由是,我不知道由人工种植的野菜还该不该称之为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