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匆匆时光里想你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看一恍又一年,匆匆又夏天。
  ——题记
  “快抬头!那边的天真好看啊!”“是啊!”九月开学以来的这几天,总是下意识地抬头,欣喜地发现天空分外晴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好看。每次激动之时,总不由自由地想拉起身边的人赶紧分享这一瞬间,突然回过神来,发现周围只有自己一颗孤独的心,这才恍然大悟,你已经不在我身边了。
  还记得当时中考完快要开学的时候,提前在手机上看见自己宿舍舍友的名字,觉得其他人的名字都好可爱,就你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给我一种陌生感。我产生了某种思虑:都要在一个宿舍生活,要是开学相处不好可怎么办。现在发现,真的是我想多了。
  那时候我们还在一个班,一个宿舍;那时候我们还在一个餐桌吃饭;那时候我们经常10点下晚自习去操场跑上一圈再回宿舍;那时候我们经常离上课三分钟才出宿舍,然后疯狂地往教室跑;那时候我们经常一起大跨步地走在教学楼外面二楼连廊的那个大台阶上,比赛“看谁的腿比较长”;那时候我们总是一起唱着不着调的歌,然后互相嫌弃;那时候我们的课桌还紧挨着;那时候我们吃饭一直面对面……真没想到有一天,“那时候”都成了回忆。
  我临阵脱逃,“背叛”你读了理科,你誓死坚守“组织”,读了文科。我还在原先的教室,可是原先教室里,再找不见与你有关的一切。
  你自己一个人分到了新的班级,我的新班级里也没有几个之前就认识的好朋友。还记得高二刚开学的时候,彼此都还不大适应新班级,我们还是一起吃饭,一起回教室——回不同的教室。记不清是哪次晚饭之后,你趴在我肩膀上哭:“新班里好累啊!”也不知道你在心里藏了多久的难过,我抱着哭泣的你说:“成长嘛,总是会有难过的时候。”这句话是在安慰你,也是在安慰那时候的自己。我都记不清自己在你面前哭过多少次,但你那一次的难过和哭泣,我记了好久,一直记到现在。
  哭泣过,倾诉过,我们互相喊一声“加油”,找回内心的勇敢,紧卡着放听力的时间,向不同的班级走去。你在四楼,我在二楼,我们总选择在三楼见面,之后,再回到各自的教室:我从三楼下去到二楼,你从三楼上去到四楼。
  前几天收拾东西,翻到以前的笔记本,打开看着自己歪歪扭扭的字,读着读着,竟然有些哽咽。
  “刚刚晚自习的课间,去操场跑了一圈,早春的寒风真的好冷,吹得头皮发麻,浑身发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感冒。真的感谢旁边这个把我从操场上捞回来的人,也许不用安慰我,陪我走回去就好。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是很烦,很苦闷。现在,她在我旁边,她是崔世洁。  2017.2.20晚。”
  那时候我们还坐同桌哩吧?真是,竟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原来都过去这么久了啊!现在的我都已经不记得那一次是为什么难过了,也许是考试考得不好,也许是又被班主任教训。完全忘记了原因的我只记得那天晚上真得很冷,可是憋着劲跑完一圈后,看见你在操场上四处张望的身影,我心里顿时感到非常温暖,以至于以后的日子里,我已然可以自己一个人在很冷的冬天只穿一件秋衣和校服外套,在晚自习的课间很快地跑一圈,然后洗把脸,回教室继续做题。是因为那次数学考试一共就对了四个选择题得了20分而难过,还是因为从来都不嫌弃我的妈妈突然开始嫌弃我的成绩?好多奇奇怪怪的小情绪现在都记不清了,不过那天晚上有你陪着的温暖,焐热了一颗好多次不停怀疑自己的心,被我永远地记在心底。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你说:“吃饭对面就是你,去教室同桌还是你,在宿舍又能看见你。”也不知道现在的你,吃饭看不见我,教室看不见我,宿舍也看不见我,会不会在哪个发呆的晚上想起我?
  虽然现在我们不在一个班,不过我有事没事开心难过总爱去找你玩。记得有一次我考得特别不好,一直處在不停怀疑自己的情绪里。我记得我们两个人蹲在女生宿舍二楼拐弯的地方,你握着我的手说:“下次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要不是同学一声催促,也许我的眼泪真的又要当着你的面掉下来了。我也不记得自己下一次有没有考好了,不过那天中午,你的鼓励让我重新唤起学习的热情。
  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轻松。我可以说话完全不用思考,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到哪说到哪,我可以肆无忌惮地笑,可以开心得像个傻子一样。
  时光真是太匆匆,总以为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或是上一周,却恍然不知,时间已匆匆走过了两年,我们认识已经都两年多了。不知道为什么,以“年”这个单位来计量,给我们的友情增添了很厚重的味道,似乎在我们年轻的十几年的岁月里,能够得到一个人以“年”为计时单位的陪伴,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这份幸运里,有你,也有我。
  2018年的夏天,很开心能和你一起过你的18岁生日,虽然很简单、很普通,不过还是觉得很珍贵,很怀念。
  “时间匆匆而过,连岁月都显得斑驳。”在高中这样普通平淡的日子里,有幸识你,觉得来日可期。
  时间匆匆而过,有些东西虽无法重新来过,却也会历久弥新,刻骨铭心。
  我会在匆匆的时光里,想念你。
  ——谨以此文,
  送给2016级15班,崔世洁。
其他文献
阎纲1932年生,陕西成阳礼泉人,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供职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调文化部,编辑家、评论家。以散文随笔著称。著有《文坛徜徉录》《神·鬼·人》《冷落了牡丹》《文学警钟为何而鸣》《我吻女儿的前额》《美丽的夭亡》《阎纲文化之旅》等二十多部。  写了《孤魂无主》,而且获奖,竟然名列“徐迟散文奖”榜首,家乡兄弟们说:“阎家老屋(老老祖宗的宅院)还有奇人,咱们县的江湖奇葩,你接着写吧
期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红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古人常讲,以物言情。莫过于从外物的变迁与推移中得到自己内心心境的写照。而《红豆》与《辛夷坞》同样写物,同样写美而不得的外物,但诗人王维的感情却早已经不尽相同。  如果说《红豆》是没有开成极盛就凋落的爱情,那么《辛夷坞》便是已经坦然接受世事悲喜中的
期刊
王韵在《人民文学》《文艺报》《光明日报》《莽原》等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转载,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的《中国随笔精选》等十余种年度选本。有作品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出版散文集《尘埃里的花》《低飞的诗意》。  市委、市政府同楼办公,两块牌子,一红一黑,像一本书名。  其生活区在西郊,就叫西郊小区。小区四面被高高围墙包围,只有一个大门进出。从大
期刊
易新琴笔名一心。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新民晚报》《散文选刊》等报刊。第一道门  三楼手术室。  父亲刚刚进了第一道门。临进去时,我看见他眼睛里无法躲藏的惊惧,就安慰道:“爸,别害怕,我在门外等你!”  他的回话我没听到,大概是声音太小,抑或是被迅疾关上的门夹断了。我猜想他会说:我没事儿。很多年,他不管遇到多大的事儿都习惯这样回答,而且把“我”字拖得长长的,有种满不在乎的狂妄的自信。前些年,他在医
期刊
或许是从江南的雨幕中打马而过,或许是从东北的原始森林中徐徐行过,或许是从塞外的沙漠上孤寂飘过,又或许只是无聊第飞过这碧云蓝天,永不落足。  人道我行太快。是,是很快。你只是三岁孩童,拿到玩具便可快乐地过一个下午;你只是庸碌青年,点上烟草便能燃尽一段年华;你只是初为父母,抱着骨肉便白遍一头青丝;你只是刚卧病入榻,做了些梦便成灰入土。孔夫子道:我如河流一去不返;太白诗仙道说:昨日之日不可留。这些修世三
期刊
凌晨四点,我在一片寂静中醒来。抬眼,看到窗外淡紫色的天光愈来愈亮。在我不知不觉的时候,整个夜晚就这样过去了,悄无声息,只是一闭眼的工夫,曾经闪烁过的星光终究是泯灭在更璀璨的天色中。  再也睡不着了,便起身,披上薄衣,出门去走走。将近清晨,凉风吹过来,有着海浪般微冷的气息,带着微苦的涩味,显得成熟而熨帖。我意识到,夏天,这个光听名字就会感到快乐的季节,缓缓地结束了,宛如一个盛大的节日欢庆到了尾声,你
期刊
罗维文学博士,关注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曾访学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著有《百年文学:匪类叙事研究》《湘西王陈渠珍》等。  第一次看《瓦尔登湖》的时候,在一部美国人引以为骄傲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看到那么多熟悉的中国儒家典籍中的语句被充满敬意地引用在字里行间,是件让作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新鲜好奇而又骄傲的事情。  你不知道这些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孕育形成的思想是如何漂洋过海并且在另一片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它们会被
期刊
人们把我叫做“时间”,我只能生活在当下这个瞬间。这个瞬间,它也是转瞬即逝的,我还来不及喊出“现在”这个词,“现在”就已经成了过去。  我有条不紊地工作,一分一毫从未出差错。我在清晨给人类发送新一天的信号,又在夜晚催促人类入眠。我使千千万万钟表指针一刻不停地转动,向人类宣示我的存在。我为数不清的少年换上成熟的面孔,也为壮年染上花白的鬓霜。我总能及时地召唤新生命的降临,也能适时地将老去的生命送向终点。
期刊
又是一年开春,这副场景不禁觉得有些眼熟。  梅花被初春的风吹落,缓缓地落入那奔流不息的河流中。它的盛开像是在昨天。江南并不寒冷,过了几日,冰雪便消融了。  小时候,我牵着大奶奶的手,一步一步地走上妍草桥,听那河流消逝,流向远方的潺潺声。“又是一年啊!”大奶奶扶着桥感叹道。我并不十分理解年过花甲的老人的感叹,只是伸着手,努力站上桥面,想去看那一去不复回的流水。还未站上去,就听见一声温柔的训斥:“小心
期刊
E.B.懷特(E.B.White,1899-1985),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以散文名世。生于纽约蒙特弗农,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多年来他为《纽约人》杂志担任专职撰稿人,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人》文风”。他与同事和朋友詹姆斯?舍博(James Thurber)合作的《性是必需的吗?》使其引起文坛的高度关注。由于怀特在散文创作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他在生前曾获得多项殊荣,其中包括1971年获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