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化源头的回归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拿到这本书,乍一看题目,还以为是《小故事大道理》之类的通俗书。可是,看完了序言,又翻了翻目录,才意识到自己被这个夺取读者眼球的书名哄骗了:这哪里是一本故事书,而是一本对中国文化正本清源,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学术书!于是,一路读了下去,逐渐被作者随意撒播的思想火花和智慧光芒所吸引,以至一发而不可收,读得精疲力尽而又兴奋不已。
  繁琐冗长的学术著作总是让人感到枯燥,退避三舍,不敢亲近。但是,这本书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学术书,但又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书。作者一改学院派令人厌烦的考据和论证,而是采取了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那些令人头疼的概念和术语玩弄于股掌之间,不但不让人生畏,还给人几分亲切之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过于玄虚者,皓首穷经,曲高和寡,使得书写的内容逐渐褪掉了血肉,成为了一堆毫无感性内容的乱码。这种研究无论如何高深,貌似真理,不过是更高层面的弄虚作假。而过于媚俗者,在一些历史和传统故事里徘徊,不管情节如何曲折,语言如何幽默,都不能改变其就事论事的底色。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庸的道路,即在玄虚和媚俗的夹缝中行走,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
  对于这一点,此书的作者有着充分的自觉,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的: “国学”和“文化”,估计是今天被炒得很热的两个词汇。讲国学、讲文化、讲历史的书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但是将国学、文化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让二者互相牵引、相互对话的书却是稀少的很。有的一谈国学,就是“之乎者也”,结果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把读者都吓跑了。而另外一种,则是把史书篡改成了“故事集”,其实就是快餐式的媚俗。无论是玄虚,还是媚俗,都是不可取的。
  中国近代曾经经历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拯救兴国的情结已经深入国人的骨髓。于是乎,带有强烈目的性的知识学习迅速演变成了经世致用的技术训练。这使得我们的学习和教育至今还带有浓厚的“培训”色彩。教育取得的成就是应该肯定的,但在“救亡情结”压倒“启蒙情结”的现代,太强的目的性预设和功利性色彩反而会让我们南辕北辙。正因为此,科学虽然在今天成为了一种时尚,但以自由为灵魂、崇尚独立思考、坚信真理高于一切的科学精神却在中国很难扎根。对待自身的文化也是如此。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作安身立命之本之信念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我们堂堂5000年文化,在今天的我们眼里,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
  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中国文化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说的:文化的大众化,经典的世俗化,却有着严重歪曲经典的倾向,即过分迎合受众,过于强调实际应用,而忽视了其“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比如,很多人青睐国学,仅仅是为了“有用”,而忽视了我们文化中那种“安身立命”的信仰。正因为此,很多人对所谓的“谋略”、“智慧”、“君人南面之术”很感兴趣,而对中国文化中的“天”、“道”却是置之不理。我们的文化从源头开始,就是“仁”与“智”的纠缠,“体”和“用”的不分,“道”和“术”的难辨。如果仅仅把“智”、“术”、“用”从中单独抽取出来,而忽略了其中“道”、“体”和“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根本没有抓住中国文化的宏旨。
  正因为此,作者说:“这不是一本推陈出新的书,而是一本向源头回归的书。”但在我看来,这本书中所体现的回归,并不是简单地回归,而是要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展开创造性的对话。《尚书》中曾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更无法做到“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燃烧”。
  从多重视野对中国传统的源头文化进行观照,是此书最大的特色。作者不仅站在现代的角度阐述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而且还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的凸现中国文化的自身魅力,指出我们的文化优势是什么,劣势又在哪里。比如,在阐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时候,作者将中国人的“阴阳思维”与西方人的“直线思维”进行了对比。并指出,西方人在“直线思维”的影响下拥有了科学,而中国人在“阴阳思维”下拥有了智慧和谋略。科学不能替代智慧,智慧也不能替代科学,两种文化根本不能放在一个平台上来分辨优劣,只能说各有千秋。
  一味地“用国学”,而不能心平气和地“讲国学”,仍然透视着我们这个从近代走来的多灾多难的民族的功利心态和自卑心理。“无心恰恰用,有心恰恰无”。所以,目前所迫切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 )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他说,美国每年向世卫组织缴纳超过4亿美元会费,作为世卫组织的主要赞助方,美国有责任对世卫组织在疫情中的“失职”行为问责。此举引发国际舆论哗然。分析指出,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美方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是为自身应对疫情不力“甩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4月5日下午2时30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柳斌杰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农家书屋工程的相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其中提到本刊承办的“农家书屋”工程推荐书目工作,并给予了肯定。在此,本刊对部分主要问题进行摘录刊登。    “农家书屋”要保证农民及时读到最新、最好的图书     [主持人]我们国
阻碍我们进一步的很少是因为硬实力(学历,知识),更多的来自于软实力(沟通力,领导力,思维力等)的缺席,而文化背景的不同更加加深了提升和展现我们这方面实力的阻力。  想要突破,首先要有察觉。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察觉和理解能让我们更平和,更高效。  所以这篇文章,挑几个方面来深入的聊聊中国和欧美职场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和应对各种职场中的情景。  本文将为您介绍:  沟通高手  不给面子的批评
这幅《风雨牧归》,是傅抱石画于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  从右疾扫向左的暴雨,随着狂风卷来,霎时间溪水暴涨,坡上翠竹被吹得大幅度摇曳。奋力前奔的牛和张皇失措的牧童,急切归家。画雨的作品无计其数,为什么独独傅抱石的“雨”给人如此惊心动魄的震撼?  傅抱石的女儿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秘诀:要抓住能量!画雨,一定要让它“倾盆”,没有能量,就成了一条一条软弱的线。中国书画艺术中最大的美,其实就是能量。一个“点”
本书是一本从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崛起的发展模式的普及性读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没有榜样”、“美国为什么不是发展的标杆”、“中国如何实现崛起的目标”,从对美国及西方的现实批判切入,对中美发展走势做了深层剖析,指出中国特色的独特优势,旨在劝导国人擦亮眼,坚定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    美国的兵器制造业很发达,很商业化。为了消化武器库存,军火企业只有两个办法:第一,策动政府发动战争,直接把库存
《危机逼近人类:对21世纪人类面临形势的观察与思考》是一本关于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形势报告,更是一本描绘21世纪人类命运和面临挑战的书籍,它关切着受损的自然环境、生态和地球,更关注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必要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普遍性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对世界构成的威胁“远比国际恐怖主义大得多”。      反思西方人送给我们中国这顶“世界工厂”的“高帽子”,只要
范宽的这幅《溪山行旅图》(见上图),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作。画的正中央,一座方方正正的巨峰巍然耸立,顶天立地,气势无比恢宏。山顶林木茂密,峰石边有瀑布飞流直下,瀑布的茫茫水汽,将巨峰下部遮盖,越显其高峻难匹。前景山丘的下方,是一条道路,一只驴子运输队正从这里款款而行。  站在这幅一人多高的巨构面前,扑面而来的崇山峻岭,森然逼人的磅礴气势,有谁还能不神飞扬,思浩荡!  此画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绢本
在时尚界众多持不同政见人士中,很少有人能像“朋克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那样坚定不移。韦斯特伍德对时尚的贡献如此之大,因此也有不少书籍专门记录和歌颂她的传奇。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而这有必要从她历程中的一个关键点说起:她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著名乐队Sex Pistols的经纪人以及后来成为丈夫的马尔科姆,麦克拉伦共同创办了一家颇具挑衅意味的商店-SEX,之后相继更名为Seditionaires
《耶稣的真实王朝》  [美]詹姆斯·泰伯著薛绚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0  定价:29.00元    《耶稣的真实王朝》是美国历史考古学家、基督教起源研究专家詹姆斯·泰伯的40年结晶。写一本书花费40年,在当代资讯发达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泰伯做到了,而且相当出色。这本让人一旦拿起,就很难放下必须卒读的书,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切,源于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好奇心。40年前,泰伯
美国的成长,是美国人在不断战胜一切困难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的成功远远大于美国人遭受的挫折。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相信他們所追求的,无疑就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的霸权,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霸权情结从何而来,本书告诉你答案,为您解读美国强大的真正密码,解读美国霸权的真正根源,竟然源自“高尚的梦想”。    从古至今,许多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曾经期望过主宰世界。古罗马的十字军东征,对异教徒